奇迹小说

十、别了,北京(2)

寻找——在北京

郭馨仪

我在飞翔,飞在长城上的天空中,寻找云朵自由的身影。千百年来的帝王将相又如何?还不是只剩下了空荡荡的长城和寂寥的天空。秦始皇的长城,最终只困住了他自己的视野。长城表面虽雄伟,可它的内心却是悲凉的。有时候,人的眼睛所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我不如做一朵长城上的云,用冷眼去窥探长城的过去与将来。

我在奔跑,在燕园的幽径上,寻找着翠竹环绕的临湖轩。未名湖——那司徒雷登的眼睛,将他那带有穿透力的碧绿的目光转向我。听不见风声,植物们不负阳光肆意生长,燕园是一大片倔强的绿色。岸边那一笔勾画出来的帆布书包,是燕大哪一位学子落下的呢?或者,那是司徒雷登故意放置于他所深爱的这所学校的。如今,燕大已成北大,红楼与未名湖,蔡元培与司徒雷登交织在一起,这是一个美丽而奇妙的错误。

我在欣赏,欣赏清华的柳曼妙的舞姿,顺着柳荫环绕的道路去找王国维先生的纪念碑,追寻王国维先生的足迹。柳树很茂密,单棵就可以成荫。在清华,不是柳随风动,而是风随柳动。在柳树那飘逸而潇洒的枝叶间,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是思想,是精神。王国维先生的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在柳树的枝叶间摇曳生辉。

我在沉思,在梁启超先生的墓前沉思。墓园安静极了,黄叶在地面铺开成一层毯,凹凸不平的黄叶在地上发出沙沙的呻吟。我的目光在落叶间寻觅,我伸手捡起了一片泛黄的银杏叶,这片黄叶虽已枯萎,却完好无损。每个人的生命犹如银杏叶,都有落下的时候,但落下来时,每个人都不一样,梁启超的生命是一片完好无损的银杏叶,他的思想是完整无缺的、灿烂的,正如我手中这片黄叶。我把这片银杏叶轻轻地放在梁先生的墓前,以此微小的举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

我在想象,在谐趣园的荷花池边想象颐和园的过去。放眼望去,现在的荷花池一片狼藉,恰似慈禧太后的思想,残败而凋零,狭小至极。风吹来,激起了残荷的波浪,一片又一片,一折又一折,颐和园曾繁华而腐败,散发着权力的恶臭。我在这里发现一株娇弱而美丽的金丝莲,不禁联想到了光绪皇帝的变法计划,充满了新鲜的生命力,却被慈禧那如狂风巨浪的贪念给吞没了。我的思绪越飘越远……

我在抚摸,抚摸两堵不同的红墙,那北大的、属于蔡元培的红墙,粗糙而陈旧,刻着时间的沧桑;北大红楼里曾住着蔡元培,住着陈独秀,住着胡适,红墙掩藏着他们的知识和智慧,红墙透露着这三只“兔子”对后人的启迪和影响。而故宫的红墙宏大、明亮且鲜艳,炫耀着皇家的威严和财富,以及帝王无谓的挣扎与可笑的狂妄自大。老大中国的愚昧与懦弱,以及昏庸无能的君王,最终被“辛亥革命”这四个字踩在脚下,故宫仅仅成了一座历史的遗迹。

这就是北京,北京之大,不在于建筑之高之多,而在于文化之灿烂;北京之广,不在于长城之广阔,而在于思想者之多。这个秋天,在北京,在寻找思想与文化的路上——我,幸遇先生傅!

追风筝的人

赵馨悦

风筝线断了

北平的风,吹走了风筝

风筝落到了红楼的屋檐

倾听百年前的北大校歌

听见蔡先生的美育思想

红楼,一座有思想的建筑

风筝,飞过了故宫

故宫的红墙,反衬出琉璃瓦的宁静

风筝,挂在了歪脖子树的树梢上

这棵树承载着千古的罪名

世界是不公平的

这棵树也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风筝,匆匆地来到了长城

感受古老又残酷的历史

倾听着风中的《过秦论》

听着妇女和劳工的哭泣

风筝落入了未名湖的水中

未名湖的水还在流淌

水,就像历史一般

缓慢流过

那湖光塔影,那日月星辰

都与水和历史

有着联系

微风把风筝送到了清华

清华,一棵大树

硕果累累

清华还是一粒发芽不久的种子时

先生们就引领学生

去感

去听

去闻

去看

黄叶,飘落在风筝上飘落在石头上

飘落在雕塑上

黄叶,飘落在黄叶村

总是孤零零的

不管是谁

不论地位多高

但,总有枯叶伴着他何况是一只小小的风筝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声音震落了许多叶

颐和园,有人造“虹”

有风必有风筝

“虹”和虹

无法分开

就如同兄弟

“虹”和虹是不是兄弟只有它们自己才知道

北大和北师大

只差一个字

“师”

固然重要

老师可以传授学生知识可以向学生传递思想

风筝和风筝线

也只差一个字

风筝线可以带风筝飞但风筝不行

风筝最后来到了中科院

听李爷爷讲语文和数学的故事语文和数学

划去“语数”

剩下就是文学

我想学好文学就可以学好语数风筝

结束了旅程

但依然是一个风筝

平平常常

普普通通

但它想找到不平常的人

它找到了我们

我们,就是追风筝的人……

杀死刘和珍的流弹

曾子齐

我是一颗小小的流弹。1926年3月18日,我被装进一支枪中,我知道,我很快就可以飞上天空了。透过枪口看了看“窗”外的风景,我看见许多人,我不想打伤人,我只想飞到空中去呀!我死死地用身子撑住,但我的力量太小了。“嗖”的一声,我飞出去了,不久,刘和珍被我杀害了。我恨我自己,我为什么要杀人呢?我又恨那些持枪者,他们为何要杀人呢?

——一颗悲伤的流弹

北京之秋

袁诗濛

北京有一个青涩的秋天。秋天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到处乱跑。

秋天走进红楼,让蔡元培捡起它的落叶。随着蔡元培的一声叹息,北大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属于蔡元培、胡适的北大。这个北大不存在了,它最后的痕迹还在红楼——在蔡元培捡起的那片落叶上。

秋风把剩下的秋天吹进紫禁城。齐白石微笑着用画笔记下这个秋天——蟋蟀、秋虫和芦苇;王时敏皱起了眉头,因为秋风吹起了他的画纸,那是一幅不错的山水画,可惜被弄脏了一点,他想了想,笑了,又在画纸的右下角添了一棵树,树上是璀璨的红叶,秋天的象征。

两只石狮子没有一点表情,任秋风怎么捉弄它。琉璃瓦正要呵斥一片落叶,让它飞得远一点,别站在这儿,秋风一看见它的表情就害怕了,赶忙把落叶吹远了。落叶倒很委屈:我做错了什么?

幸好老舍和梁实秋发现了它,他们似乎很喜欢它,把它写在了北京城的记忆里;而张友鸾则期待它能传一点口信给他的情人,张友鸾把写好的文章记在落叶上,但可惜的是,落叶承受不住他有力的笔触,碎成了好多片;它现在正躺在郁达夫家门口的落叶堆里,休息着,总算喘了口气。

用不着别人,长城自己也会迎接秋天——真冷!好吧,虽然迎接的方式粗暴了些,但你能指望它什么呢?它连最基本的抵御外敌都做不到,更不可能为秋天准备一个贺礼了。瞧!它不可一世地站在那里,接受人们的敬仰。

鼎石的学生们已经忙得顾不上迎接秋天了,但校园里还是有秋的影子。你永远赶不走秋天的,未名湖想。秋天依偎在未名湖的怀抱里,感到十分惬意,并决定不走了。于是,未名湖就更美了。未名湖要求秋天给它的湖水染上秋色,秋天爽快地答应了。燕京大学里充满了秋意。

圆明园终于打算休息一下了,伸了个懒腰,伸展一下千疮百孔的身体。没有了园林,它还是那么美。秋也不打算抛弃圆明园,它的画笔让这座破碎的园林生动了许多。

清华校园里,王国维先生纪念碑前一片落叶也没有,灰尘也不敢玷污这块石碑。陈寅恪先生写这段碑铭时一定很用心,秋天想,它不敢碰这冰冷的石头,一转身,又奔向“水木清华”。

香山没有红叶——秋天很晚才来到香山。秋天收起翅膀,停在梁启超的墓前。秋风吹过,那是秋天一如既往地为梁启超唱起的赞歌。当然,这赞歌也有曹雪芹的一份在里面。没有办法!人家是文学巨匠,当然不能不提一下了。

秋天是不愿意来颐和园的——颐和园是政治的产物,它实在不愿意再见到慈禧太后了,往年它都不来的,今年则必须过去一趟了。今儿它过去一看,哟,还不错,不再政治化了。于是它就在颐和园落了脚,并打定主意不再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