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鼓掌(2)
第五场《雷电》是大多数男孩最喜欢的一场。十多个彪悍的汉子在电闪雷鸣中昂首挺胸走上舞台,舞步如奔马,横扫一切,如惊雷,穿云裂石,用珍·布洛尔的话来说:“观众感觉仿佛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把他们压迫在椅子上,紧紧地压着,让他们动弹不得。”
第六场《火舞》让同学们有些惊讶,怎么这个舞者不是常见的帅哥美女,而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大妈?有些孩子开始窃笑。我告诉他们,这是西班牙的弗拉门戈舞,是西班牙的国粹,弗拉门戈舞是世界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舞蹈之一,舞者从小开始学习,等到学成,基本上都到中年了。而屏幕上的这位舞者叫玛利亚·佩吉斯,是西班牙首席舞蹈家,几乎是弗拉门戈舞的代名词。《大河之舞》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以爱尔兰踢踏舞为主,还融入了俄罗斯芭蕾舞、西班牙弗拉门戈舞以及美国爵士踢踏舞的元素,这使它成为一台真正博采众家之长的演出。
第九场《大河之舞》是这场演出前半部分的一个小高潮,其实也是现在《大河之舞》的原型,当数十位演员整齐地排在舞台上,在炫目的灯光下整齐地舞蹈、踢踏,蓬勃动感的节奏仿佛穿透了时间与空间。不少同学边看边惊叹,有些同学干脆惊叫了起来,有些同学坐在座位上,脚忍不住跟着节奏也开始踢踏,可惜没有专业训练,无法跟上舞者们的节奏,倒是笨拙的姿态引起旁边同学的一阵哄笑。
舞台灯光开始变暗,音乐变得沉重而悲凉。我站在台上为大家讲解:
“19世纪,由于饥荒,爱尔兰人大量移民海外,相当一部分到了美洲。他们饥饿、贫穷,被迫做着最辛苦、报酬最低的工作,曾经有人说,在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都有一个爱尔兰劳工的冤魂。但是他们仍然坚韧、乐观,即使穷得买不起乐器,他们也会聚在一起,用嘴模拟出乐器的声音,用歌声来伴奏自己的舞步。”
深夜,摩根·克罗利浑厚悲凉却又顽强坚韧的歌声刺破城市的黑暗与寂寞,越过帝国大厦,飞过金门大桥,回荡在整个美洲上空:
Heal their hearts,
feed their souls,
their lives can be golden if your love enfolds.
治愈他们的心灵,
滋养他们的灵魂,
当你的爱紧拥着他们,
他们的生命将会发光。
“妈妈告诉我:挺胸,抬头……”《交换踢踏》是整个演出中最具幽默感的一场,爱尔兰踢踏舞者与美国黑人爵士踢踏舞者同台献艺,他们从开始的互相调侃、讥讽甚至攻击,到后来的互相展示、理解、学习,这不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互相了解、互相融合的一个艺术写照吗?
舞台灯光又一次变暗,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临了。隆隆的鼓声响起,如天神驾驶着雷霆战车从云端碾过,舞者整齐的舞步让整个剧场都长出了脚,跟着他们一起踏出生命与未来的节奏。领舞手拉着手飞快地旋转,炫目的灯光,激扬的音乐,数十名舞者此时似乎变成了一个人,整齐地抬腿、踢踏,男孩女孩们腰挺得笔直,手牵在一起,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激情。音乐越来越急促,舞步越来越快速,似乎有一千个世纪将所有的精彩全部灌注到了舞步中,似乎有一万个宇宙将激情倾泻在舞台上。音乐越来越急促,鼓声越来越激越,舞步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观众的心跟着一起被提起,提起,拳头不自觉在捏紧,脚趾在鞋中不断伸张,似乎也想奔上这舞台。灯光炫目,舞步震耳,就在观众觉得激情已经由心底满溢,开始溢出自己的眼,溢出自己的嘴,溢出自己的耳,顺着身上的一切孔道肆无忌惮地向外喷发的时候,随着最激烈的几个节奏,鼓声、乐声、踢踏声在这最高的巅峰完美终止,所有的灯光照射在舞步停止的舞者身上,整个剧场陷入了完全的宁静。
瞬间,掌声、欢呼声响起,震动了整个剧场。演出结束了。这张DVD我在家里已经欣赏过无数次,这个场景我也看了无数次。我走上讲台,准备关闭播放器。就在这时,黑暗的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屏幕中的掌声经久不息,教室里的掌声也经久不息。不知道是谁,率先站了起来,接着全班同学一个接一个都站了起来,向着屏幕鼓掌。我只好退下来,站在讲台边上,和他们一起鼓掌。
我们知道,那些艺术家听不到我们的掌声,也看不到我们向他们致敬。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欣赏到了这么完美而震撼的表演,因为这个,我们对艺术家,对艺术,对这世间所有美丽的一切,心怀感恩。
下课了,有同学嘴里还哼着《大河之舞》里独唱的片段:“Heal their hearts,feed their souls,their lives can be golden if your love enfolds……”我回到办公室,刚刚坐下,突然听到走廊上叫声、笑声震天。婷婷正好从外面进来,我问她发生什么事了,她边笑边说:
“伟恒看了《大河之舞》,激发了想学习踢踏舞的冲动,他在走廊上给大家表演踢踏舞,完成了一个高难度动作之后,摔倒了。”
“什么高难度动作?”
“左脚缠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