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六章 主动出击,别临时爽约(2)

书名:走出内向,给孤独者的治愈之书本章字数:2992

我告诉理查德,我一旦面对一群陌生人,就会变得异常焦虑。我能应付一对一的谈话,但面对一群人真的会让我坐立难安。他们在我身边来来回回,聊天走动,但没有一人靠近我。我就好像太阳一般,有众多行星围绕,却永远隔着轨道的距离,无法靠近,永远孤独。更何况,我并非光芒万丈的太阳,而只是一个社会的弃儿。理查德理解地点点头。他的一个小小的表示鼓励的微笑和额头上微微舒展开的皱纹告诉我,他有很强的共情能力。虽然摆在我面前的任务异常艰巨,但仍有一条道路可以穿透黑暗,抵达光明。

天啊,他真是一个太温柔、太善良的人了。

“大脑对周围环境做出判断是一种非常非常原始的机制。”他说,“我们把负责这一部分的大脑区域称为‘爬行动物脑’。人类的大脑会优先考虑安全问题——尽管我们其实并不会把社交场合划入危险范畴,但大脑自己会做出本能反应,把它们视为和物理威胁一样的存在。”

突然我脑海中闪过一幅画面:我曾参加过一个网友组织的线下聚会,推开房门之后,一屋子踩着高跟鞋的精致女人和西装革履的男人映入我的眼帘。进门时我不小心把门重重地关上了,于是所有人都齐刷刷地扭头盯着我。起初我还自顾自地陷在自己的疑惑中,心想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古龙香水味,眼前的女人都踩着高跟鞋,光鲜靓丽,难道自己误入了一场大型联谊会?当我后知后觉,感受到那一束束钉在我身上的灼热目光时,我瞬间从脸红到了脖子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默默地退了出去,轻轻关上身后的门,就像一个徒步旅行者无意间闯进了熊的领地,只能蹑手蹑脚地离开。

我急忙把这个画面从脑海里赶了出去,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理查德身上。

“这么说,根本原因就是大脑一次性接受了太多刺激?”我问。

“完全正确。”

通常,内向的人在做决定时会比外向的人更加审慎。因此比较起来,他们更擅长处理一对一的人际关系,因为只需要应对一个人,这更容易判断别人对他们的态度,也更容易推测别人的下一步行动。理查德说,当我们开始与10个及以上的人打交道时,神经就会高度紧张了,因为大脑同时要监控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我告诉理查德,我觉得当进入一个满是陌生人的房间时,大家都三五成群地聊开了,而我不得不寻找一个小群体加进去,这对我来说实在太难了,我做不到。

我看到理查德注意到了我警觉的眼神以及我已经坐到了沙发的边缘。

“慢慢来,”他说,“不要在别人还没看到你之前就把手伸到人堆中开始挥:‘嗨!我是杰丝。’你不要惊动他们的‘爬行动物脑’。”我曾看过一部纪录片,片中一只走投无路的蜥蜴的眼睛里喷出了血。不不,我可不想那样,这太吓人了。

他告诉我,我应当站在人群的外围,保持着和大家的眼神交流,面带微笑,在适当的时候点头,然后等一个空当来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虽然理查德讲的东西感觉就像一本《人类行为入门手册》里的内容,但对我来说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在这些社交场合中,我惯常的做法是拿起一杯饮料,坐在我能找到的最遥远、最昏暗的角落,暗暗欣赏着远处那些无拘无束的狂欢者,然后变回一只蝙蝠,慢慢融入黑暗,消失在夜色中,无人发觉。我试着努力措辞向理查德描述这件事,好让我听起来不那么像一个神经病。

“你没有意识到其实你在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被排除在对话之外这个场景。”他告诉我。为了安全起见,我一直坚守在人群边缘,再一次被“爬行动物脑”所指引,执行由它发出的让我逃跑的指令。

他说得没错。当我焦虑的时候,我的大脑会变成一张白纸。于是慢慢地,我变得越来越像爬行动物:变化无常,无法控制自己的体温。我在聚光灯下面对人群的感受就是这样,总是变化无常。

理查德让我重新想象一下,假装整个聚会都由我做东,所有人都是我的客人。他说有个转移注意力,让我不再感到难为情的方法,那就是请别人喝一杯。问问他们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其他认识的人,再把他们介绍给其他人。我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介绍完之后,再让他们把鞋脱了打桥牌吗?

我点点头。我不会说:“理查德,我这辈子从来没办过聚会。”我喜欢这个假设,我要是能举办这样的聚会并且还能到处乱串,那该多美好。

当提到“魅力”这个概念以及那些追求魅力的人时,我想到的是那些为了显得迷人而喋喋不休地开些俗气玩笑的男人。那些男人想出风头,会放声大笑,拍自己的大腿。故作忧郁的眼神、浓密的胸毛、锃亮的发胶、不收敛的笑容也必不可少,他们还会叼着烟斗,戴着大金链子。好吧,也许我在描述海盗。

理查德认为不断重复在人群边缘试探的行为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而且魅力是我们在特定情境下所释放出的能量。我们进入一个房间,问正确的问题,做正确的回应,让自己所释放的能量匹配上对方,那么你的魅力就已经开始在散发了。

我低头看着我的腿,它陷在绿色的沙发里,我有些犹豫要不要继续。但最后还是心一横,抬起头看向理查德。去他的吧——这是我最接近免费治疗的一次了。

“那……你认为我的能量是什么?”我问。

理查德想了一下,说道:“你能给人带来温暖,这很可贵。你给人的印象是非常热情、善良,这也是你的最大优势。”

我还没来得及做出回应,他接着说:“你要更自信一点,这是你的短板。还有就是你说了太多‘对不起’。”

好吧,理查德,这只是我其中的一个毛病。

“眼前的问题让你犹豫不决的时候,你的语速会加快。”

哇哦,他全都说对了!

我清了清嗓子,问他怎样才能变得更有魅力。

根据理查德的说法,散发个人魅力其实很简单,只需几个简单的步骤:第一步,问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并认真倾听他们的回答;第二步,紧接着他们的回答,再问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来表明你很在乎他们的答案,比如,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呢?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什么吸引了你?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你要回应他们的感受:

“我的工作是遛狗,整天和狗狗们待在一起。”

“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棒极了,我乐在其中。狗狗真的太可爱了!”

“是啊,听起来真的好棒啊。我也好喜欢狗狗啊!真心羡慕你的工作!”

就这些?这就是所谓的魅力?我目瞪口呆。

我回忆了一下我认识的最有魅力的人,他长得像裘德·洛,是一位电影制片人。每次碰到他,你都会想:“天哪,奥利又善良又体贴,关键还很帅,魅力值爆棚!”他确实也经常把“那你觉得呢”挂在嘴边,会在恰当的时机告诉你他的看法,并毫不吝啬地赞美你,最后以一个迷人的微笑收尾。啊,他真是一个漂亮的芳心纵火犯,聪明、狡猾的迷人精。

当我还沉浸在对奥利的美好幻想中,正被迷得神魂颠倒时,理查德继续说道:“‘真诚’也很重要。”他提醒我:“你必须发自内心地对他们感兴趣,真切地希望与他们建立联系,否则他们会觉得你虚伪。”

还有一个很基础但必要的点:社交场合中的大多数交流都只停留在探索表层自我阶段。很多人都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在哪里高就?你的专业是什么?这种场合鲜有能触及深层自我的对话,像你会不会偶尔在办公室偷偷哭,大概多久一次呢?你有遭遇过职场霸凌吗?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有时间在街上遛狗的人,才是把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的人呢?

理查德说,绝大部分人都被困在工作日程中难以挣脱,很少花时间去思考他们对事物的真实感受,或者觉得和其他人谈论这种私人的感受是不礼貌的。在社交场合中,人们会表现出两种极端:要么过于谨慎,谨言慎行;要么过分热络,极尽所能地取悦他人。但如果换一种思路,你表现出共情与理解,让别人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就更有利于建立起真正的联系。但因为有些机遇和话题转瞬即逝,你必须快速反应才能把握住机会,本质上是以最大的限度和最快的速度来运用我们所学到的与陌生人交谈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