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入仕.5二十四孝.链接2
《仕途与人生的中国智慧》
第一卷,入仕
第五章,二十四孝
链接:《孝与伪孝》(下)
《姜诗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婆婆)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后汉书•烈女传》记载此事更为详细,但主要情节相同。
广汉人姜诗的妻子,是同郡之人庞盛的女儿。姜诗事母至孝,他妻子庞氏侍奉婆母尤为恭顺。姜诗的母亲喜欢饮江水,取水的地方离他家有六七里,庞氏常去江中取水。
有一天,风很大,庞氏取水没有按时回来,这位婆母竟然因此让姜诗将庞氏赶走了。
庞氏并没有离去,她借住在邻家,昼夜纺绩,然后买来美食,请邻居家的老太太送给她的婆母。
许久以后,她婆母感觉奇怪,才问得实情。于是,她婆母大感惭愧,才将儿媳召了回来。
后来,姜诗的儿子因为去江中取水淹死了,庞氏怕婆母哀伤,不敢告诉她,竟哄老太太说孙子外出求学去了。
这位婆母还特别喜欢吃鱼脍,又不愿意一个人独食。姜诗夫妇经常设法做鱼脍,还请来邻居老太太与他母亲一起吃。
结果,奇迹发生了:他家旁边忽然涌出泉水,味如江水,每日还跃出两条鲤鱼。于是,这老太太喝江水、吃鱼脍的愿望全部顺利实现了。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有赤眉军经过姜诗的村子,竟驰兵而过,不敢骚扰,说“惊大孝必触鬼神”。当时正发生饥荒,赤眉军送了米肉给姜诗。后来,姜诗举孝廉,任江阳县令,卒于任上。
《孟宗哭竹生笋》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归持作羹奉母。
孟宗的母亲年老病重,冬天想吃笋羹。如果是普通人,想不出办法也就算了,说不定还会抱怨老太太几句。孟宗想不出办法,却到林子里抱竹痛哭。结果,孝感天地,不一会儿地上就长出了几根竹笋。
5. 天仙配
《董永卖身葬父》
董永的事迹,始见于曹植的《灵芝篇》,是魏晋时的民间传说。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货钱而葬。及去偿工,路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ān,细绢)三百疋(音shū,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这是一个更为神奇的民间故事,甚至未必真有董永其人。不过,民间传说里这种天上掉下来个仙女给孝子孤儿当媳妇的故事多得很,牛郎织女,田螺姑娘,都是。
6. 乱世孝子
《江革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音xiǎn,赤脚),行佣以供母。母便身之物(日常所用),莫不毕给。
《后汉书•江革传》的记载比较简单:江革,东汉济阳人,以事母至孝,乡里称之。明帝时,举孝廉。
《蔡顺拾椹供亲》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椹,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一只与之。
蔡顺其人也没有留下其他史料,可能是民间流传的一个奇事。黑色的桑葚是成熟了的,味道较好,蔡顺的孝真是体贴入微。
7. 《王裒闻雷泣墓》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畏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闻雷,即奔墓所,拜泣告曰:“裒在此,母勿惧。”
此事得以流传,一是因为故事本身颇为奇特,二是由于王裒本人在当时颇为知名。史载:王裒,博学多能,善书。他隐居授徒,每当读《诗经》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一句时,就思念双亲,痛哭流涕。后来,他的弟子都不忍再读《诗经》中的这一篇。王裒的孝行得以流传,可能与他的弟子们的称颂传扬有关。
8. 隋唐以后进入二十四孝的孝子
《唐氏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唐朝人崔山南家的这件事也相当罕见:当年,他曾祖母长孙夫人年老无齿,儿媳唐氏每日用自己的奶喂婆母。结果,老太太一粒粮食不吃,也健康地活了好几年。于是,老太太祝愿儿媳,希望她也得到儿媳、孙媳这样的孝敬。
《朱寿昌弃官寻亲》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父亲的正室妻子)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厂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宋史》中记载:朱寿昌,字康叔,宋朝人,官至司农少卿、朝议大夫、中散大夫,年七十而卒。
《黄庭坚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祜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便盆),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9. 伪孝扬名败露
东汉名臣陈蕃任乐安太守时,曾遇到过一件奇事:
民有赵宣葬亲而不闭埏隧(音yán suì,墓道),因居其中,行服(穿孝服)二十余年,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郡内以荐蕃,蕃与相见,问其妻子,而宣五子皆服中所生。蕃大怒曰:“圣人制礼,贤者俯就,不肖企及。且祭不欲数(祭祀的次数不要求多),以其易黩故也。况及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诳时惑众,诬污鬼神乎?”遂致其罪。(《后汉书•陈王列传》)
赵宣的父母去世埋葬后,他不关闭墓道,住在里面,穿孝服居丧二十多年,结果孝名远扬。陈蕃任乐安太守,有人向他推荐赵宣。陈蕃接见赵宣时,问起他的家人,发现他有五个孩子,都是在这二十多年住在墓道里时生的,于是大怒,将赵宣治罪。
中国现在的城市,生活方式已经高度西化,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跟美国人差不多。美国人说,他们的社会是“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坟墓”,我们与他们相比,还要差很多: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当然不可能。社会保障不健全,社会养老似乎也做不到。孩子要中考、高考,也绝不是生活在天堂里。
在这样的环境里,孝道大概不可避免地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不过,在任何社会,都有主流的意识形态,做人做事符合主流,总会顺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