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在下刘备,冒昧来访
”也罢,下次若他再来,我便见他一面。“
诸葛亮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决意。
时光飞逝,转眼间春暖花开。
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午睡,忽然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
他起身整理衣冠,走出草堂。
只见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再次前来。
刘备见到诸葛亮的那一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敬佩。
”在下刘备,冒昧来访,还望先生见谅。“
诸葛亮微微一笑:”久闻刘皇叔大名,请进。“
两人相对而坐,刘备诚恳地说道:”听闻先生才学渊博,在下特来请教。“
诸葛亮谦逊地回道:”在下才疏学浅,恐怕难当大任。“
刘备却不以为然:”先生谦虚了,在下虽年近五十才有一县之地,但心系天下苍生。“
”如今天下大乱,在下欲伸大义于天下,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诸葛亮看着刘备真挚的眼神,心中一动。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既然刘皇叔相问,在下不敢不答。“
”如今天下三分,曹操虽已统一北方,但江东孙权亦不可小觑。“
诸葛亮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在上面指点。
”荆州、益州皆为兵家必争之地,若能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建立基业,便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拨云见日。
”先生之见,令在下茅塞顿开。“
诸葛亮继续分析道:”荆州刘表虽为宗亲,但命不久矣。“
”益州刘璋非立业之主,这两地终将归于刘皇叔,此后便可眼观长安,厉兵秣马,待中原有变,出一支骑兵,二十天便可安天下!“
刘备闻言,不禁惊叹:”先生真乃神人也。“
他起身深深一拜:”还望先生出山相助,在下愿虚心听从教诲。“
诸葛亮却微微摇头:”在下久居山野,恐怕难当大任。“
刘备闻言,顿时失落万分。
他跪地恳求,泪水浸湿衣袖:”先生若不相助,在下此生难成大业啊。“
诸葛亮看着刘备如此真挚,心中不禁为之一动。
他想起刘备曾救援徐州的义举,再看眼前这位诚心求贤的汉室宗亲。
一时间,心中豪情万丈。
良久,诸葛亮终于下定决心,眼里有赴死般的决然!
”也罢,既然刘皇叔如此诚心,在下愿效犬马之劳。“
诸葛亮伸手扶起跪地的刘备。
刘备闻言大喜,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有先生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从此,诸葛亮告别隐居生活,踏上了辅佐刘备的征程。
一代军师就此诞生,三国鼎立的序幕也正式拉开。
直播间里,观众们被沈雷创作的三顾茅庐剧情深深震撼。
弹幕如潮水般涌来:
”太精彩了!这才是真正的三顾茅庐!“
”诸葛亮的心理描写太到位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诸葛亮!“
”刘备的诚意真的很打动人,难怪能打动诸葛亮。“
”这个版本的三顾茅庐比我看过的任何一个版本都要精彩!“
”沈雷太厉害了,把历史人物写得如此鲜活。“
观众们纷纷被剧情打动,对沈雷的创作才华赞不绝口。
评委席上,众评委也对沈雷的表现赞叹不已。
莫言率先开口:
”沈雷的创作手法很有意思。“
”他选择从不同的视角来展现三顾茅庐这个经典桥段。“
”让我们看到了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
东野圭吾点头表示赞同:
”是啊,在刘备的视角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求贤故事。“
”而在诸葛亮的视角下,我们则看到了一个深思熟虑的军师形象。“
”这种多角度的描写,让整个故事更加丰满。“
刘何平也加入了讨论:
”沈雷的写作技巧确实很高明。“
”他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事件。“
”而是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动机。“
”特别是诸葛亮最后决定出山的那一段,写得非常动人。“
科波拉忍不住问道:
”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真的如此神奇吗?“
”他真的能预见到未来的局势发展?“
东野圭吾笑着回答:
”这可能有一些艺术加工的成分。“
”但不可否认,诸葛亮确实是一个极有远见的军师。“
”他的隆中对策,确实为刘备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刘何平补充道:
”作为一个年轻的编剧,沈雷已经做得很好了。“
”我们不应该苛求他在短时间内创作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剧本。“
”重要的是,他抓住了三顾茅庐这个桥段的精髓。“
”展现了刘备的诚意和诸葛亮的才华。“
”这就足够了。“
莫言点点头,总结道:
”沈雷的创作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他不仅设计了隆中对策,还在前面的人物剧情中按照这个策略展开。“
”这显示了他对整个剧本的精心安排和环环相扣的构思。“
”这种创作能力,在年轻编剧中是非常难得的。“
众评委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都看到了沈雷的潜力,期待着他未来的创作。
直播间里,观众们也在热烈讨论着。
”沈雷真的太厉害了,把历史写得这么精彩。“
”我突然对三国历史产生了兴趣,想去看看正史了。“
”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剧,既尊重历史,又不失趣味性。“
”期待沈雷的下一章创作,不知道他会怎么写赤壁之战。“
阿加莎仔细打量着屏幕上的文字,眉头微微皱起。
她的目光在那些与现代华夏文字截然不同的字符上流连,内心充满了好奇。
”这是华夏古代通用的文字吗?“她指着屏幕,轻声问道,”看起来和现代的完全不一样呢。“
莫言轻抚胡须,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这是我们称之为“文言文”的一种古代书面语。“他解释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怀念。
”它源于古代纸张稀缺的时期,为了节省空间而发展出的一种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
刘何平接过话茬,补充道:”沈雷选择使用文言文,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感。“
他的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这种做法体现了他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细节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