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长安城在暮色中如同一头阴沉的野兽,静静地吞噬着所有的希望与尊严。
曹芳的手指在宣纸上划过,每一笔都仿佛刺痛着他的灵魂。这张血书,不仅是最后的反抗,更是他作为皇帝仅存的尊严。
他的目光从窗棂的缝隙中扫过,外面是一片死寂的长安。司马氏的阴影已经将整个朝堂完全吞噬。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大臣,如今不过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夏侯玄,只有你还能听见我的声音。”曹芳喃喃自语。
他知道,这封血书意味着必死无疑。但总得留下点什么,证明他曹芳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软弱傀儡。
房间里的烛火微微颤动,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血腥与绝望。
司马师的铁蹄已经完全碾压了整个朝堂。那双冰冷的眼睛仿佛能够洞穿一切阴谋与企图,没有人能在他的目光下逃脱。
长安城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恐怖氛围。
街道上鲜有行人,偶尔走过的人们低着头,仿佛生怕抬头会引来灾祸。店铺紧闭,门窗紧锁,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中。
当血书被发现的瞬间,曹芳就知道,这是一场必败的殊死搏斗。
司马师的报复来得毫不留情。
与血书相关的每一个人,连同他们的家眷,尽数被屠戮。长安的街道被鲜血染红,尸体如山,成为权力的最后注脚。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清洗,是对所有反抗者最残酷的警告。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
曾经意气风发的大臣们,此刻如同被阉割了灵魂的躯壳。每个人都低垂着头颅,眼神中充满绝望与麻木。谁也不敢抬头,谁也不敢反抗。
司马师的威压,如同一柄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利剑。
在这样的压制下,妥协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只有扬州都督毋丘俭和刺史文钦,内心依然燃烧着最后的反抗之火。他们对视一眼,眼中闪烁着必死的决心。与其苟且偷生,不如轰轰烈烈地反抗。
战鼓声,缓缓在远处响起。
那是最后的抗争,也是最后的呐喊。
毋丘俭和文钦率领军队,如同黑夜中最后的火光,朝着司马氏的铁骑发起最后的冲击。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但他们别无选择。
战场上,文鸯如同从地狱中走出的战神。
他胯下的战马仿佛与他融为一体,每一次奔腾都是死亡的节奏。长枪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动都带着撕裂苍穹的气势。
敌军在他面前如同稻草,被轻易地收割。
一人独战数百,杀得对手闻风丧胆。文鸯的每一次冲锋,都是对家族尊严的捍卫,都是对即将被历史遗忘的勇士们的致敬。
长枪划破空气,马蹄踏碎大地。
他的身影在战场上如同一道闪电,瞬间撕裂敌阵。即便周围是重重包围,他依然无所畏惧。每一次突围,都是对生命的执着宣言。
然而,命运总是残酷的。
文钦因指挥失误和道路迷途,未能及时增援。最终,他黯然投降孙吴。毋丘俭很快也被司马军击杀。准南之叛,就这样被血腥地平息。
魏国元气大伤。
整个战场笼罩在一种令人窒息的悲凉氛围中。曾经的反抗者,如同被时代抛弃的孤魂野鬼,在历史的夹缝中不甘地颤抖。
姜维立于山丘之上,冷风呼啸,吹动他的战袍猎猎作响。
远处的天际,残阳如血。
漫山遍野都是尸骸,魏军的旗帜东倒西歪地插在地上,有的已经被鲜血浸透。
这是他第三次击败邓艾了,可胜利的喜悦却无法冲淡心中的沉重。
一名斥候快马加鞭而来,勒马翻身下马。
“报!大将军,魏军已经全线溃退,我军斩首三千,俘虏过万!邓艾亲率残部向西北方向逃窜!”
姜维微微点头,眼神却有些恍惚。
十几年了,他带着蜀军一次次北上,一次次与魏军厮杀。
每一次胜利都要用无数将士的性命来换取。
战场上的血腥味随风飘来,姜维不由得皱了皱眉。
“丞相,我这是对还是错...”他喃喃自语,目光扫过战场。
远处,几个士兵正在收敛战友的尸体,有人在低声啜泣。
一个年轻士兵跪在地上,紧紧抱着自己兄长的尸体,泪水打湿了满脸的血污。
姜维握紧了手中的长剑,指节发白。
为了蜀汉的未来,为了丞相的遗愿,这场仗必须打下去。
“传令下去,打扫战场,明日继续追击邓艾!”他的声音坚定有力。
三日后,姜维率军回到成都,刚准备入宫复命。
还未进殿,就听见殿内传来阵阵笑声和丝竹之声。
他站在殿外,透过帘幕的缝隙望去。
只见黄皓正在殿中手舞足蹈,身着华服,脸上涂脂抹粉。
“陛下请看,这是臣新学的舞步,专门为陛下献上...”
刘禅歪坐在龙椅上,手中握着酒杯,笑得前仰后合。
几个大臣手捧奏折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无奈和愤怒的表情。
姜维定睛一看,那些奏折上赫然写着《仇国论》三个大字。
他悄悄走近,借着烛光看清了奏折上的内容。
“北伐劳民伤财,实为仇视国家之举...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百姓困苦...”
姜维的拳头不由得握紧,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好!好!黄爱卿果然舞姿绝伦!”刘禅的笑声传来,“来人,赐黄爱卿金带一条!”
姜维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就在这时,他听见黄皓凑到刘禅耳边低声说话。
“陛下,臣觉得阎将军才能出众,为人谨慎,不如让他接替姜维...”
“哦?阎宇确实不错,朕也觉得他很有才能,比姜维那个倔驴温和多了。”
姜维站在殿外,只觉得胸口发闷,一股怒火直冲脑门。
三天后,他在军营收到了第一道诏书。
“姜维接旨,即日起暂停北伐,班师回朝...”
五天后,第二道诏书送到。
“姜维接旨,交出兵权,即刻返回成都...”
一周后,第三道诏书到达军营。
“姜维接旨,若再不归,以抗旨论处...”
姜维站在帐中,看着手中的诏书,眼中泛起泪光。
他走到铜镜前,镜中人鬓角已染霜白,眼角布满皱纹。
案几上放着一本残破的兵书,那是诸葛丞相临终前亲手交给他的。
姜维轻轻抚摸着泛黄的书页,仿佛又看到了丞相临终前的嘱托。
“伯约,蜀汉的未来就托付给你了...”
“丞相,我对不起蜀中百姓,但北伐之志不能废...”姜维的声音有些哽咽。
回到成都后,姜维连续十日跪在宫门外求见。
寒风凛冽,他的衣衫单薄,却始终不肯离去。
宫门紧闭,没有人理会他。
宫女太监进进出出,都对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将军视而不见。
第十天,阎宇从宫中走出,一身锦衣华服。
他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眼神闪烁不定。
“姜将军何必如此执着?大势已去,不如归隐山林,享清福去...”
姜维猛地抬头,目光如刀。
“你这样的庸才,如何守得住蜀国!”
阎宇被这眼神吓得后退一步,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姜维,你...”他想说什么,却被姜维的眼神吓得说不出话。
终于,在第十一天,姜维等来了觐见的机会。
他单膝跪地,声音洪亮:“陛下,臣请诛杀黄皓!此人祸乱朝纲,蛊惑圣听...”
“你...”黄皓脸色大变,立即跪倒在地。
“陛下,臣虽无能,但一心为国,姜维此言实在是...”说着就挤出几滴眼泪。
“够了!”刘禅拍案而起,“姜维,你太过分了!竟敢诬陷朕的心腹!”
姜维抬头看了刘禅一眼,眼中满是失望。
他缓缓起身,转身离去,脚步沉重。
第二天,一封奏折送到了刘禅案前。
“臣请令到沓中种麦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