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13章 禁忌

书名:灵映手记本章字数:3015

第十三章 禁忌

这个村子已经在这里不知多少年了,不知从哪一代开始,村子周围就围上了栅栏,几十年前换成了铁丝网,并且我们也是随时检修,一旦有破损就立即修复,不能留下哪怕狗洞大小的破损之处。

跟随立栅栏同时流传下来的就是:第一,不能提及也不能描述那个东西;第二、不能进入铁丝网以外的树林;第三、不能穿鲜艳颜色的衣服;第四、每年大年三十献祭一头猪、一头牛、一只羊;第五、不能有它们认为是威胁的举动,比如对铁丝网外的树林放火、扔爆炸物、挖土、掘石、葬人等。这样它们就会和我们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也确实是这样,我们一直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多少年来,我们的生活都很宁静,没有受到来自树林内的任何威胁与侵扰,相反,我们不能提及的那个东西从某些方面来说还对我们起到了保护作用,成了一道村子的屏障,那些想要通过树林进入村子的人或是其它生物无一存活,根本就不可能进来村子里。

但是,这种宁静的生活,却因为一个人而差点改变了。这得从几十年前说起。

那时,因为木栅栏日晒雨淋损毁严重,而且不好修补,村子里就决定全部换成铁丝网,而当时阿英的祖父慕容博布正是这项工程的负责人,他带领村民日夜赶工,用了大概一个礼拜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只剩下矿井那里的铁门还没装好,可就是在那个地方安装铁门时,却发生了意外。

当时天已经快黑了,刮着大风,乌云密布,慕容博布和几个村民正点着马灯进行铁门安装的最后环节。突然,远处隐约传来“救命”的喊声,开始以为是错觉,也没当回事,可是过了一会,又传来几声呼救的声音,大伙这才感觉是真的有人呼救,不由面面相觑,因为呼救声来自铁丝网以外的树林深处,他们谁也不敢进去救人。

当时慕容博布正当壮年,常年习武,体格强健,也是个不信邪的主,一直梦想成为一代侠客。他本来就对这个禁忌传说有点不以为意,但是迫于长辈的压力,也还是一直没有出格的举动。这时他内心的那种侠士的激情突然彭拜而起,完全不可抑制,他不顾众人的劝说,提起马灯就向树林里走去。

他进入树林之初,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毕竟禁忌传说这么多年,在他的脑海里还是留下了根深蒂固的阴影,但一路行去却是没有遇到任何危险,他心里逐渐放松下来。

突然,从左侧的黑暗中传来咔嚓一声,他吓了一跳,赶紧将马灯举到近前去看,却只是恍惚看见一块红色类似布的东西一闪就消失在黑暗中。饶是他艺高胆大,这一下也是吓得不轻,当下抽出腰间的匕首喝到:“谁在哪里?”,等了半晌,耳边除了虫鸣和风声外,没有任何其它声音,那呼救声也早已停止。

于是,慕容博布壮着胆继续往呼救声传来的地方走去。等到了地方举灯仔细一瞧,才发现在一棵百年老树的边上有三个人浑身是血,正各自怀抱一把步枪侧卧在地,均已昏迷。这几个人全身上下土黄色棉布军服,非常破烂,血迹斑斑,头戴土黄色的帽子,帽子上面有有一个青天白日的帽徽,打着绑腿。每人身上还斜挂着子弹带、干粮袋、水壶,后背有一把大片刀,一看就是军人。

你别看咱们这个小村庄当时闭塞偏僻,但是对于军国大事还是有所了解的,当时正逢抗战时期,村里有好几个年轻人都挺从伟大领袖的召唤从军报国去了。因此,慕容博布从装束上断定,这几个是国民党的的伤兵。

必须先救人,这是当时慕容博布的唯一想法。但是三个伤员,他一个人绝对无法一次性就走,无奈之下,他就大喊那几个村民的名字,让他们回去拿三副担架进来救人,他则在原地守护等待。

外面的几个村民听说是抗日士兵受伤,也是非常着急,快速回村召集了人手,抬着担架,还带上了村里的唯一一个土郎中,赶到树林里救人,当时大家完全都忘记了禁忌传说的可怕,或者说已经完全顾不上去恐惧了。所以说,人心在大是大非面前,才是最受考验的时刻。

根据慕容博布的声音指引,他们很快来到了伤员面前,土郎中挨个检查,发现其中一名已经没了呼吸,另外两名还活着,其中最高大的那名小腿部有个枪伤,鲜血将整个裤管都染红了,另一名瘦子肚子上缠着绷带,鲜血已经渗透出来。土郎中赶紧拿出药粉给两个人涂抹治疗,重新缠上纱布,然后众人合力将尸体和伤员抬回村子,尸体葬在村里公墓里,两名伤员就安置在慕容博布家里面。

由于当时慕容博布家里也不宽裕,村里决定有关伤员的一切开销均由村里每家每户公摊,大家都很支持,毕竟爱国之心人皆有之,咱们这些小屁民也不例外。慕容博布也没拒绝,因为他知道伤员需要营养,需要药物,凭他一人之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就这样,在村里合力支持下,两名伤员很快就康复了,这两人也是穷苦人出生,从军之前也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伤愈后很快就融入了村民之中。

其中那个高大的姓东方单名一个义字,获救时19岁,四川C县人,未婚,力气奇大,打鱼也是一把好手;另一个瘦子姓胡名德佑,30岁,四川J县人,未婚。”

“等等,你说那个大高个叫东方义?”,我听到这里,突然一阵激动,但还不敢确定,就再确认了一下,“那个东方义的{义}字是不是{义}气的{义}?”

“嗯,你猜对了,是那个字,我这里还有他当年留下的一封书信,让我转交他的父亲东方武阳或是他大哥东方元,可惜我一直联系不上他的家人,这封信就传到我的手中保存至今。”

“你快拿出来我看,你说的东方武阳是我父亲的名字,东方元是我同父异母的大哥的名字,而我同父异母的二哥就叫东方义”,我有点焦急,又有点惶恐。

“不会那么巧吧,你别急,我去把信给你拿来”,胡村长边说边快步走进里屋去了。

过了一会,胡村长拿着一个相册就走了出来,说道:“因为怕信件受潮损坏,我就将信件分页装在相册里了”。

我接过相册,打开,里面的信件因为相册的保护,纸张略有些发黄,上面字体很是工整,我就着相册就翻阅起来。

信件是写给父亲的,原文如下:

父亲大人:

自孩儿离家从军至今,已3年余。

不知父亲大人身体可好,请您一定保重,勿要挂念孩儿,孩儿今已成人,万事具知轻重。

当此外敌入侵,国破家亡之时,孩儿弃笔从戎三月余,即被破格提拔至通讯团1营担任上尉副营长一职,孩儿心中抱负可伸,前途远大,他日亦可光耀门楣。

我部现位于大后方,不会直面敌军,父亲大人不必担心孩儿的安危。现部队正在修整,不日出川拉练,我深信“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

倘若孩儿不幸战死沙场,定当马革裹尸,请父亲大人勿要悲伤,孩儿亦算是死得其所。为国而死,泰山鸿毛皆可知也。国之大器,当以国为重,舍身报国为忠,忠自第一,孝次之,当忠孝难两全时,自古英雄名仕必当为国尽忠,杀身成仁无所悔矣。唯不能尽孝,是为遗憾,孩儿亦不能免俗,顿泣跪拜。

爷爷那边请父亲大人代为告知孩儿学业一切安好,不日将荣归故里,请他老人家养好身体即可,勿要挂念伤身。

母亲大人的坟前,逢年过节之祭奠,尚请父亲大人代为告知母亲孩儿学业一切安好,以慰母亲在天之灵。

大哥处,尚请父亲大人转达,离家时孩儿意气用事,对大哥言语不敬,特在此赔罪,今亦甚是想念大哥,望大哥照顾好父亲大人,莫辞辛劳。

今此一书,今后许暂别,许永别,尚未知之,故托友人转呈,勿怪勿念。

如有来信,写C市转投孩儿名字即可,勿它投。

义儿顿首

40年1月20日

看着这位从未蒙面的同父异母的二哥的亲笔书信,想着他秉持的“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弃笔从戎,马革裹尸,忠孝不能两全,请父亲原谅”的报国壮志,我心里莫名的一酸,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换做是我,我当如何?我真的能杀身成仁,为国尽忠吗?

好在如今,终于可以知道这位从未明面的二哥的下落,回家给父亲和大哥也好交代了。

于是,我就转向胡族长,想询问我二哥的下落,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管多么艰难,我作为他的兄弟,有些事是必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