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5章 感受香港

书名:剽窃天下本章字数:3551

1967年3月1日上午,谭家宝的寓所已经是高朋满座,他的朋友们一个不落地全部到齐,个个精神抖擞,谈笑风生。

根据谭家宝的意思,大家来香港的第二天就出去找工作了。本来他们都他们的时间就很紧迫,去找工作,完全是多余的一种行为。不过谭家宝却不这样认为,他要这些人去找工作,并不是为了那几个钱,他是想让他们去到生产一线去感受一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和老板是怎样工作的。

香港正处在腾飞初期阶段,是香港人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把香港这块弹丸之地建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在前世,谭家宝自认为是最勤奋、最能吃苦的一个人了。至少,在他所在的几个圈子里面是这样的。不过后来他遇到了一些香港人、台湾人、日本人和韩国人,他才知道,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勤奋。

所以,谭家宝认为,他的这批兄弟都是从大陆出来的,而且都吃过真正的“大锅饭”,他们所理解的“勤奋”一定与真正的勤奋有一段距离。虽然谭家宝曾经多次在和他们一起的时候,给他们讲解这些,给他们洗脑。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一定要让他们去看一看,去真正地感受感受。

谭家宝带出来的这几个人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有戴伟业和范弩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也有像刘建这样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小学肄业生。陈力军、崔有福和郑大士三个人也都是中学毕业。好在他们都有各自的特长,都有自己的专业。而这时候的香港急需劳动力,而他们几个都很年轻,最大的戴伟业才26岁,最小的刘建才刚满20岁,所以他们找工作也就不难了。

戴伟业依靠自己娴熟的机械制造技术和中南大学机械系毕业证书,以及自己勤劳肯干的工作作风很快就在一家电子厂担任了技术员;崔有福凭借自己算盘和会计上的优势也在一家玩具厂担任了会计;刘建不付吹灰之力就考到了香港驾照,做了一名出租车司机;陈力军在一家服装厂做了推销工作;郑大士进了金庸的《明报》做校对;范弩就有意思了,他起先在邵氏电影公司做美工,很快就凭自己的忽悠本领做了摄影师,前几天邵氏需要几名会武功的小演员,他就把谭家宁和谭少强介绍去了。

这是半年多以来,他们在香港的第一次这么齐的聚会,都是多年的朋友,又一起经历过那么多的大事,所以他们围坐在一起,就像是有说不完的话一样,使这一次聚会的气氛显得非常热烈了。

对于谭家宝的“本事”,他们都是感同身受的。在谭家宝面前,他们丝毫也不敢把他当小孩子处理,虽然他们都是谭家宝叔叔辈的人了。

谭家宝坐在沙发上,饶有兴趣地看着这群年轻人在互相抬杠,互相揶揄。

这时候刘建突然想起了什么,他大声对谭家宝说:“老大,昨天晚上我在钵兰街拉客的时候,拉到了蔡老大的一个手下,就是那个被老大吓得尿裤子的。我已经知道他的住处。老大,我们现在正需要钱。你看能不能从这里想办法要蔡老大还我们钱?”

刘建是这一群人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只有20岁。他长得很强壮,这可能与他14岁就开始担任一名卡车司机有关了。

而对于谭家宝的这个“老大”的奇怪的称呼,是他们一群人一致要求的。在内地期间,谭家宝带领他们走南闯北,风风雨雨,这让他们感到由衷的佩服。到达香港之后,他们纷纷请求谭家宝继续做他们的“老大”,带领他们实现他们的理想和抱负。

谭家宝收敛了笑容,皱了皱眉头说:“你没有看错吗?”

刘建自信地说:“我没有别的本事,但是识人功夫却是一流。只要被我仔细看过一眼的人,即使十年后我都会认识。所以绝不可能认错人。”

谭家宝点头说:“刘建,你做得很好,没有打草惊蛇。不过现在不是找他们算账的时候,而且我了解到,这个蔡老大还是有一手的,并且他比较讲义气,我们也许以后还用得着这个人。注意了,我们的钱丢了就丢了,不必耿耿于怀,更没有必要为了这点事情就在香港掀起波浪。赚钱的办法,我这里有的是!现在我已经有了赚取第一桶金的计划,我不想这个计划受到其他事情的影响。至于蔡老大欠我们的这笔债,我算是记下了。”

刘建点头,不再吭声了。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那次海上遇险,要不是谭家宝果断发出飞刀,他们几个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这个时候的几条性命有算得了什么?

气氛紧张了一些,陈力军突然坏笑地说:“阿建,你小子经常去钵兰街啊?为什么不带上兄弟们呢?哈哈,来香港才半年多而已,你不会堕落得这么快吧?”

刘建脸色一红说道:“钵兰街晚上人多生意好,所以我们出租车司机喜欢去那里拉客,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不过……嘻嘻……前天晚上我倒是看见我们这里一个兄弟去了那里喔,我大声叫他,他都没有听见。也不知道是不是装的……”

说着,他也坏坏地把目光投向郑大士。接着所有人都怪怪地看着郑大士。

“干嘛?干嘛?我可没有做什么坏事啊,你们这样看着我干嘛?我……我是党员,怎么会去做那种事情呢?那天……那天我的确是去了钵兰街,和我同事一起去的。我们是去找人。找人!知道吗?是找人!……”郑大士语无伦次、气急败坏地解释那天晚上的事情。

钵兰街是香港著名的一个红灯区,那里的皮肉生意非常兴旺。

陈力军摇了摇头,严肃地说:“我们当然知道去那里当然是找——人啦。不找人,去那里干嘛?你们说是不是啊?哈哈……”

这种揶揄人的事情往往离不开范弩,他夸张地叹息一声指着众人说:“哎!你们啊!我不知道该怎样说你们这些人好了。人家老郑现在在报馆工作了,那是‘文人’了。‘文人’啦!‘文人’的所作所为是你们这些山野匹夫所能理解的吗?哎!自古文人多风流,很正常啊,有什么好奇怪的?青楼中很多才貌兼备的女子,风雅之士也就最好这一杯。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这意思了。所以大家不能以这种眼光来看老郑,而是应该以崇敬的、敬仰的目光来看老郑,像我一样……”

说着,他真的做出无比仰视的目光投向郑大士。

郑大士鸡皮疙瘩都出来了。他双手举起来,做出投降状说:“好了,我老郑说不过你们。我还是招了吧……”

房间内立即哄堂大笑起来。

郑大士摇头继续说:“《明报》想报道一些钵兰街女子的生活状况。他就派了记者刘继明去了解她们的状况。这刘继明怕老婆,所以就央求我与他同去。那天我刚好没事,所以就陪他去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谭家宝笑了笑说:“老郑,你觉得《明报》怎样?在那里工作开心吗?”

“虽然很累,但是还是比较开心。也让我学到很多东西。”郑大士感激地看了谭家宝一眼,他感激他为他解围。他继续说道:“《明报》自上而下的工作作风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而且他们的效率很高。在内地往往两三个人做的事情,在这里要一个人搞定。据说就是查先生自己也一样,他们都说,他每天至少要工作15个小时。”

郑大士进《明报》挺不容易的,直到最近才进入《明报》,进入《明报》后才知道金庸正好去国外考察去了,据说金庸要一段时间才能回来。

郑大士是爷爷之前所在的县机械厂最年轻的干部,他是平洲县著名的“少年英雄”。郑大士身材魁梧,长得一脸正气,这可能与他从事政工工作有关。因为机缘巧合,他是最后一个加入到谭家宝队伍的一个人。

为了郑大士能够顺利进入《明报》工作,谭家宝特地为他加班加点地准备了《猫血》、《七根蜡烛》、《天蝎森林》、《血族天使》和《天劫》五本小说。因为他们发现,金庸的《明报》出版了谭家宝制造的那本让全国轰动的手抄本《七杀》!而《猫血》、《七根蜡烛》、《天蝎森林》、《血族天使》和《天劫》五本小说和《七杀》一样,都是出自一个美女作家之手。谭家宝教给郑大士一些与金庸的交涉方法,并且希望郑大士既要为他们赚到钱,又要赚到名气,还要交到一个好朋友,更要让郑大士在《明报》学到一点东西!

“是啊,这里的人工作起来都像玩命一样。我们拍电影也一样,简直像打仗一样。”谈到工作,范弩也正色起来说:“说实话,我第一天工作的时候,晚上回来,骨头都像要散架了一样。在内地工作,我从来没有这么辛苦过。不过,这么久时间以来,我也习惯了。”

范弩长得棱角分明,模样俊朗,他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在内地期间,他是谭家宝“作品”的忠实读者之一,他也曾加入过谭家宝的写作战团,他是除了戴伟业之外,受到谭家宝“思想”影响最久的一个人。

“可不是吗?这几天,为了能够推销几件衣服,我跟随我们公司的几个业务员整天在香港大街小巷去推销,腿都快走断了,舌头也快说得起泡了。我累得像什么一样了,可是我的那些同事居然还个个精神抖擞的。还有就是他们的工作作风让我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他们为了能推销一件产品似乎什么脸面都不要了……”陈力军也感叹起来。

陈力军瘦瘦小小的,显得很机灵。他本来是同谭家宝父亲谭谦一起插队到谭家村的知青。因为谭家宝得知他之前有渡港经历,才把他网罗过来的,而刘建和崔有福是他带过来的。

接着大家开始痛诉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与剥削。末了,他们也总结出来说,香港之所以这样繁荣,这样发展,是与千千万万香港人的勤劳所分不开的。

谭家宝听着他们的感概,听着他们的总结,心里感到满意极了,他安排他们去打工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你的支持是万宝路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