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虽然文字不多,但里面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很多人没有读过《论语》,觉得自己和《论语》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不然,生活中常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都是来自《论语》,只要学习、使用汉语,就会受到《论语》的影响。
孔子有时候被捧上天,有时候被踩在脚下,用过山车来形容孔子在历史上的地位最恰当不过了。鲁迅说: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的圣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看待孔子的态度。
孔子的地位从汉朝开始逐步高升,从一个思想家一步步走向圣人。公元前195年十二月刘邦在回京师长安的路上,专程到曲阜以隆重的“太牢”礼仪祭孔,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亲临孔庙祭孔的君主。从此以后孔子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不断的升官加爵,孔子的后代也跟着享受历代封建王朝的优待。
人们学习的儒家思想和孔子的思想有很大差距,粉饰太多的孔子并不是真实的孔子,孔子的形象随着时代而变迁。孔子的称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孔子不仅是圣人,还是万世师表。二十世纪孔子曾经成为腐朽的封建思想的代言人,遭到人们的批判,但是人们批判的也不是真实的孔子,是假的孔子。
解释《论语》的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人们在解释《论语》时更多的喜欢在里面加入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思想绑架孔子。汉朝的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的统治需要,篡改孔子的思想,把孔子神圣化,让孔子为统治阶级服务。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这三项是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内容。朱熹把孔子的思想理解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把孔子思想理解为:知行合一。2000多年来孔子被无数次解释和粉饰,人们学习的孔子是被粉饰过的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学习真实的孔子要在孔子留下的语言中去寻找,不放过孔子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好在汉字虽然经历了几千年,但是大多数汉字的意思还是没有多大变化。
后世的儒家与孔子的儒家有很大区别,孔子传授学生掌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本身的武力也是极高的,据说能赤手搏熊,射术更是一绝,百步穿杨箭无虚发。后世的儒家尊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很多儒生变成了只知道苦读圣贤书,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孔子是一个道德哲学家,他说:孔子的哲学是一种道德哲学。黑格尔认为孔子的哲学是肤浅的生活常识性内容,谈不上深刻。这和中国人认为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正好相反,孔子思想符合中国的一句哲言:大道至简。
中国的古人没有哲学家的概念,哲学一词最早出自希腊文,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喜爱,一个是智慧,链接起来就是“爱智慧”或者“对智慧的爱”。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什么?哲学就是为了让人生活的更幸福、更快乐。西方哲学提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这个答案还是要从中国的儒家智慧里面寻找答案,这也是很多西方智者的共识。儒家的哲学有一套完整的问题和答案,既提出了问题,同时也给出了答案。
西方哲学探讨的都是高大上的话题,这些话题和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西方的哲学思想很混乱,有的自相矛盾,很多大家认为的哲学家对哲学的评价也让人大跌眼镜,例如丹麦的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过:学习哲学,就是练习自杀。西方的不少哲学家还真的是自杀身亡的。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哲学家与船夫的故事,一位哲学家乘船到河对岸,看到老船夫一直在使劲地划船,非常辛苦。于是哲学家问:“老先生,你学过哲学吗?”船夫回答道:“抱歉,先生,我没有学过。”哲学家说:“那太遗憾了,你失去了50%的生命呀。”过一会儿,哲学家又问:“老先生,你学过数学吗?”那位老船夫自卑地说:“对不起先生,我没有学过数学。”哲学家接着说:“哎呀!太遗憾了,那你将失去80%的生命呀。”这时,一个巨浪突然把船打翻,两人同时落水。船夫看着哲学家拼命挣扎,就问:“先生,你学过游泳吗?”哲学家说:“我没有学过游泳。”老船夫无奈地说:“哎呀,那真抱歉,你将失去100%的生命了。”
可以把划船看做成生活,西方的哲学距离生活比较遥远,让人感觉是高高在上,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没有什么意见和帮助。《论语》恰恰相反,更多的是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人更好的生活,是生活的哲学。
可以和《论语》相提并论的西方经典是《圣经》,《圣经》讲对别人要爱,对自己要忏悔。原罪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教义之一。《圣经》里面的“创世纪”这样描写,亚当夏娃受到蛇的诱惑,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伊甸园里的智慧果,因而犯了罪。亚当和夏娃是人类始祖,因而这一罪过便传给亚当夏娃的后代,成为人类一切罪恶和灾难的根源,故称原罪。基督教认为人生而有罪,人性本恶,人生就是赎罪的过程。
《论语》讲对别人要恕,追求个人养生,就要寻找更多的快乐。基督教讲爱别人,和《论语》讲的宽恕别人有相似之处,差别就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面。忏悔可能会得到神的谅解,但是不一定能让自己得到快乐。基督教让人去赎罪,孔子让人去寻找快乐,这是中西方两大经典的主要差别,也是造成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别的主要原因。
到过曲阜的人都为孔庙的宏伟建筑而感到赞叹,孔子的家庙里面保存了完整的家谱,还详细记录了孔家的历史事件。人们在研究孔府的记载之后发现,孔家是个横行霸道、卖官鬻爵、草菅人命的土豪劣绅,完全没有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和孔子的思想已经背道而驰了。连孔子的子孙都远离了孔子的思想,可想而知其他人离孔子有多遥远。复兴传统文化就要回归真实的孔子,重新认识孔子是文化复兴的重要内容。
通行的《论语》解释有的不合理,很多人都提出过这样的看法;有的内容被一带而过,没有解释,可能解释者认为这些不重要,或者是没有办法深入解释。现在出版了许多的《四书五经》精华本,不同的编辑认为《论语》的精华不一样,偶尔看到一本《四书五经》精华本,把《论语》的第三章到第十二章的内容都删掉了,可能编写者认为这些删去的内容不重要。《论语》的精华是什么?哪些东西是可以删去的?《论语》一共11750字,历经几千年的沧桑流传至今,应该说每一句都是精华。
我小时候身体不好,机缘巧合接触到了气功,二十多年的气功修炼不仅给我带来了健康,还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喜欢从养生的角度去审视生活。当我重读《论语》,对《论语》的理解和在学校学习的不一样了,感觉用养生的角度去解释《论语》更容易让人明白,以前不理解的部分内容也豁然开朗。用养生思维的角度来解读《论语》,能更加全面的解读经典,更接近真实的孔子。从养生的角度来解释《论语》,有人会认为这样解释《论语》不全面,这可以当做解释《论语》的一种方法,如果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去重温经典,也算是达到目的。
人不仅在学校学习知识,通过其他途径也学习到了许多的知识,很多知识不知道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不知道巴黎和纽约在哪里对生活没有影响,不会说外语也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但是缺乏养生知识对人来讲是危险的,有时候是致命的,养生知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论语》作为国学经典里面的经典,里面有很多养生的内容,人们忽视《论语》里面关于养生的内容,人们在解释《论语》中遇到关于养生的内容总是一带而过,认为这些在《论语》里面是不重要的内容。
国学是养生的文化,这是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别,学习国学如果没有学习到养生知识,那就好比是入宝山而空返,是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