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25章 齐国起源(姜氏齐国)

书名:戏说资治通鉴本章字数:2886

大家好,我是炎林森,欢迎收听《戏说资治通鉴》。

咱们上回说到了魏文侯的去世,这也是我们本书的第一阶段的结束。咱们稍微回顾一下,咱们之前说到了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国的情况;第一阶段的中原混战,也说到了田和、代齐。因为这个事情比较复杂,咱们要说,就说到根子上。咱们从姜氏齐国的建立开始。

这一说就得说到武王伐纣,大致内容是、姜太公帮助周文王和周武王灭了商朝,因为这个功劳,在加上战略围剿东夷,就封姜太公为齐国的国君。从此齐国就成了八只脚的螃蟹,开始横行霸道。

齐国在早期的时候,姜太公和他的长子齐丁公姜伋在周王朝辅佐周武王、周成王两代国君。

周成王姬诵的儿子周康王姬钊继位之后,姜伋以辅政大臣兼虎贲军首领的身份、继续辅佐周康王。

周康王给鲁、晋、卫等同姓诸侯分珍宝,姜伋作为异姓诸侯,也得到了珍宝的赏赐。要知道周王朝的规矩,只有同姓诸侯才有权利得到珍宝。而异姓诸侯,只可以得到各地上贡的贡品。足见齐国在周朝的地位,至少他们被看成自己人。齐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周王室是芭蕉开花一条心的。

周康王六年(前1073年)姜太公去世,这个年龄很夸张,享年139岁。但是按照目前史料推算,姜太公至少有九十岁以上。他的长子齐丁公姜伋接班成了齐国的君主。但依旧留下儿子姜衡、姜季在都城镐京,继续辅佐周康王。

咱们从光明的角度来说了,这是齐国在拱卫周王室。往阴暗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变相的留人质在朝中。齐国的位置太关键了,是周王朝对东夷战略包围的重要支持,所以不容有什么闪失。

周穆王元年(前1001年),历经成王、康王、昭王三朝的重臣姜伋去世了。周穆王给了他一个谥号,尊其为齐丁公。咱们看姜伋的一生,应该是一个靠谱的人,辅佐了几代周王,不靠谱早就被踢出局了,但是他的谥号却是“丁”。

按照谥法解来说,述义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这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在说他,仁义而不能兑现,糊涂而不顺从。

这不是什么好谥号,为什么会给他这么一个谥号呢?理论上不应该。也有人说,是因为齐丁公用的是、商朝的谥号。商朝的谥号里,“丁”是什么意思呢?没有答案,因为商朝的史料很少。而且周朝的人,为什么要用商王朝的谥号呢?很难理解。

齐丁公的一生除了政治上的成就以外,在周成王即位之后,因三监作乱、淮夷叛周。他获得了征伐的机会,并平定了唐国,这让齐国在他执政的时候,如同拔节的高梁是节节高,成为当时政治上的大国。

姜伋去世后,姜伋的嫡长子、嫡次子和嫡三子都已经去世了。嫡四子姜季本该继位,可姜季却将国君之位让给了自己的同母弟姜得,并且让子孙离开营丘,搬到崔邑生活。从此姜季这一支就以崔为氏,这就是齐国崔氏的始祖。将来咱们还要说到这一支的事情。那是一个爱与被爱的故事,香艳而血腥。

姜季则与庶兄姜衡二人,继续留在周王室辅佐周穆王,并被周穆王封为太傅,位列三公。

咱们后世称呼姜得、为齐乙公,姜得在位时期,主要还在致力发展齐国的经济。因为齐国地处当时的蛮荒地带,发展经济是非常有必要的。

姜得去世之后,是他的儿子齐癸公姜慈母继位。姜慈母这个名字叫的,真的够娘的。慈母手中线,您是东方不败吗?

齐癸公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姜不辰接班,后世称呼姜不辰为齐哀公。

当时纪国和齐国有矛盾,纪侯在周夷王姬燮面前进了谗言,导致齐哀公被周夷王给煮了,就是被烹杀。想想都疼。就如他的谥号一样,是一个悲哀的人。

据说姜不辰确实不靠谱。很多的人引用东汉宋忠的话:“哀公荒淫田游,国史作《还诗》以刺之也。”

《还诗》是《诗经·国风·齐风》中的一篇,我也不去把他读一遍了,大家可以去查一下,这首诗以我的智商水平,我是没看出来有什么讽刺的意思。明显是在说两个猎人一起捕猎的过程,有什么讽刺意思呢?

如果说非得有讽刺的含义,那就是《还诗》序的第一句:“刺荒也。哀公好田猎,从禽兽而无厌……”但是也没说人家荒淫呀,反而说:“国人化之,遂成风俗。习于田猎谓之贤,闲于驰逐谓之好焉。”明显是提高了齐国人尚武的风俗,这明显是好事呀。好吧,咱们不扯了,继续说故事。

纪国是商朝时期的东方诸侯国,他们的国君也姓姜。位于山东半岛的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在今天寿光市一带。最早的时候,他们的疆域不亚于齐国和鲁国。

是势力相当的国家,如果有了矛盾,肯定不是表象上那样简单。一切都是源于两国之间的倾轧和争夺。而且这种倾轧,不是坟地改菜园子,轻易就能扯平的。大家都是平常人,只能记住别人的坏,却往往忽略的自己的坏。

不管怎么样,齐哀公被煮了,在齐国看来,就是被纪国给陷害致死的。所以齐国以这个为借口,不断的打击纪国。

纪国开始的时候,还能对抗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过去,几十几百年的岁月沧桑,纪国相对于齐国就渐渐的衰落了。这是齐国扩张的必由之路,强大的国家一定会走上扩张。

当然了,这种扩张不仅仅局限于版图扩张。还有经济扩张,文化扩张。尤其是文化扩张,真的很可怕,真的能改变一个国家很多东西。

比如说平安夜其实就是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文化扩张。满大街都是平安夜和圣诞节的气氛,这就是按别人的脚码买鞋,多少有些生搬硬套。

中国的文化,其实和耶稣没有太多关系,但还是有人愿意接受。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文化在渐渐的被欧洲同化。

当然了,这并没有什么对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文化固然要有一以贯之的思想基础,但是皮毛是可以被同化的。

只要我们一以贯之的思想还在,就还能保持中国特有文化的传承性。也只有这样,文化才能相互冲击,相互融合。否则就不是融合,而是取代。取代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存在即合理。贸然的取代,肯定会激化矛盾。中东现在的纷乱,根源上就是文化的冲突。

从姜不辰被杀之后的几百年,纪国一直在走下坡路。和蒸蒸日上的齐国,形成了很大的差距。为了不被齐国灭亡,后来他们选择与鲁国结好,打算借助鲁国自保。

鲁国确实想要保住纪国,因为这样可以联手对抗齐国。鲁国和纪国联姻还不算,为了保存纪国、还主持纪国和王室的联姻,抑制齐国的扩张。

最终还是等于是给泥菩萨洗澡,没有意义,齐国还是灭了纪国。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手段和心计,其实就没有太大的作用。

齐哀公被杀之后,他的异母弟姜静被立为国君,后世称呼他为齐胡公。从他这个谥号,就可以看出来,这家伙挺能胡来的。

周厉王十五年(前866年),齐胡公为防止纪国的攻击,将齐国的都城从营丘迁至薄姑。营丘在今天山东的临淄。薄姑在今天临淄西北五十里处。

这个举动,对那些在营丘经营很多代的贵族、是很大的伤害。齐哀公姜不辰的同母弟姜山,率领营丘人杀死了齐胡公,并将他的儿子全部驱逐出境。又把首都从薄姑给迁回来了,并扩建营丘城。因营丘临靠淄水,因此改名为临淄。淄水就是现在的淄河。古代一般说河的时候,是指黄河。说水的时候,一般就是指河。

姜山被拥立为国君,后世称呼他为齐献公。姜山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齐武公姜寿接班。能得到“武”这个谥号,说明他应该是有作为的。但是史料对他记载比较少,他究竟做了那些事情,咱们就不知道了。

齐武公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齐厉公、姜无忌继位。从“厉”这个字来看,这个人是比较暴虐的。所以齐国人就联络在外的齐胡公姜静的儿子杀死齐厉公。这一刀子下去,齐国就陷入了数代的动乱。具体是什么动乱呢?咱们就下回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