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庭后风停
闽知提着箱子走下轮船,远处母亲的带着秦妈急急地朝这边张望,闽知赶紧朝她们挥手,母亲快步的过来拉住他的手浑身的看,挂着泪花一会说他瘦了一会说他高了,一别数年,秦妈也在旁边偷偷抹着泪,闽知哭笑不得的安慰着母亲,“学业已成,不再走了,母亲不要伤感,我一切都好,先回家吧”母亲好好好的应着,还是攥着他的手没有放开,一行人这才上了车。
虽然在上海安了家,但到底不是上海人,因此家里请的厨子依旧是家乡人,做的菜也还是家乡味,今天母亲还亲自下厨做了闽知爱吃的菜,闽知闻着熟悉的饭菜香,这才觉得是真的回了家,饭桌上父亲不免要多问几句学业上的事,闽知一向勤勉,父亲并不对他多严厉,只嘱咐他休息几天,晚些时候可以跟他到商行去看看,先了解了解,闽知随声应了。父亲吃完就回了书房,闽知犹豫了半晌,终于还是向母亲开口“母亲...如今家里和故乡,还联系吗?”母亲放下茶杯,笑了笑“还有的,还有几房叔父在乡下,你父亲年节时都会回去,今年你也同去,学成归来,该去看看叔伯叔公们,你父亲每次回去,他们总问起你。”
祖宅一直留着,请了一对务农的夫妇看着,时时来打扫打扫,维护院墙和屋顶,因此闽知此次回乡倒觉得老宅子一切如故,闽知到老夫妇家中时,两人正在院子里整理刚收回来的芋头,见闽知进来,都起身向闽知问好,“闽知少爷这是留学回来啦?你且等等,我去拿了钥匙,给您开门。”“是的,父亲叫我先回来拜访叔公们,因此来搅扰了,麻烦赵叔了”
闽知走到巷口时,又想起翻飞在发梢的那两颗小红豆,脚步一滞,回想起当初没曾跟书茗好好说上几句话就匆匆搬离了,多年过去,也无处打听她的近况。“赵叔,那头巷子原先有家点心铺子,您还记得吗?”“啊?点心铺子?陈记?有些印象,那时家家都爱买他家的点心,可惜后来搬走了。”“搬走了?搬去什么地方?”闽知向前两步,追到赵叔旁边。“点心铺子的老板病了,老板娘跟那家的丫头把铺子都卖了筹钱给他治病,还是没把人治好,老板死了之后,老板娘跟丫头就搬走了,本来他们也是外乡来的,不过听说那丫头在县城的女子学堂当老师,结了婚,也是学堂的教书先生...”后面的话闽知没有听清,只觉得大门上挂着的锁头格外的晃眼。
下班回去的路上,闽知绕道去买母亲要的点心,用油纸包了装在盒里。刚进大门,秦妈出来迎,满脸的笑意,“少爷回来啦,夫人来了客,叫您洗洗脸也去见一见。”闽知把点心盒子递给秦妈,到偏厅去擦了把脸,从回廊到客厅去。在门帘后面就听见母亲的笑声,“咱们投缘,既是老乡不说,玉珠跟闽知都是留学回来,一定聊得来,你不必担心。”闽知撩开门帘,向母亲问好“妈,秦妈说来了客人?”“是,快来见见,这是白家太太和玉珠小姐。”玉珠从座椅上起身,微笑着看向闽知,伸出手说道“你好,我是白玉珠”闽知轻轻握住她的手“你好,我叫钱闽知”,母亲跟白家太太相视一笑,都觉得是郎才女貌登对得很。
在婚礼上。玉珠穿着洁白的婚纱,从大门走进来,闽知站上舞台,往前看去,却仿佛一眼看见了多年前的书茗,她像许多年前的早晨,他一回头,就看见她向他走来,也是这样满脸温柔的笑意。“闽知?怎么了?”“没事,玉珠你今天很美。”玉珠于是红了脸,任凭父亲把自己的手交到了闽知手中。
带玉珠回乡祭祖时,却意外见到了书茗,她站在巷子口,只是更瘦了,其他的倒与以前并无分别,“书...书茗?”书茗逆着光回头,看见闽知的脸还是那样熟悉的“闽知?你留学回来了?”,书茗朝他们走过去,看见玉珠站在他的身旁,轻轻地挽着他的胳膊,“书茗,这是我的太太,玉珠。”
回上海前,闽知特意叫书茗一起到从前他们吃豆干的小茶楼坐一坐,书茗有些拘束,把一个布包推到闽知面前,“算是祝贺你新婚”“你呢?听说你也结婚了?先生也是学堂老师”书茗有些愕然,抬头看他,然后苦笑着摇了摇头,“不是的,父亲去世之后母亲身体每况愈下,堂哥在县城教书,伯父叫我带着母亲去堂哥那里住着,方便照顾母亲...年初母亲也去世了,因此我就回来,打算留在镇子上教书...父亲的铺子,要是有机会,我也想赎回来。”书茗的声音很轻,闽知却只觉得每个字都像砸在他心上。
回到上海,闽知就大病一场,玉珠天天守在床边,瘦了一大圈,闽知母亲直喊心疼。直到立冬,才大病初愈,闽知坐在窗台边,翻着书桌上的书,拉开抽屉却看见回来前书茗送的布包,闽知把它捧出来,轻轻地拆开,目光所及是一本手抄诗集,封面上的字,曾是闽知无比熟悉的,翻开诗集,每一页都抄着苏东坡的诗,底下写着小小的批注。窗外的风还在吹,像从来没有停过,院子里那棵小小的红豆树被风吹着窸窸窣窣的,闽知小声的念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窗外的红豆,终于落了,风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