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2章 北洋水师(番外)

书名:电梯惊魂本章字数:3481

虽然北洋军曾是袁世凯打江山的主要依靠力量,但在民国建立后其战斗力却日益式微。别的不说,仅在“围剿”白朗起义军一役中,北洋军就洋相百出——白朗军不过几千人,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乌合之众,而北洋军先后调动了总兵力的三分之二,械齐饷足,悬赏超越常规,但在近两年时间里,白朗军仍能纵横于豫鄂陕甘四省之间,如履无人之境。

冯玉祥的一个记述可以说明为什么会这样:冯部所部两个营截击白朗军,一仗下来,足足消耗了二十万发子弹,战场上中弹而亡的白朗军官兵却连两百多人都不到!

最后,在段祺瑞的统一指挥下,北洋军才最终消灭了“白狼”,但知晓内情的兵家已经发出了“谁说小站兵力足以威令天下”的慨叹。

有民国第一军事家之称的蒋百里给袁世凯上了一个条陈,认为原因还在于北洋军队暮气太重。

要消除北洋军的暮气,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起炉灶,编练新军。过去淮军继湘军,小站继淮军,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子。不过从小站练兵起,为了建立北洋派系,政策上都是重用武备生,屏除士官生,并由此形成了北洋历来的用人传统。如今要形成新势力,就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蒋百里条陈中所说的:中级军官用士官生,下级军官用武备生。

蒋百里建议在统率办事处之下,设立模范师筹备处,模范师以德军事方法进行训练,先练两师。他的条陈也得到了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欣赏和极力赞同。这位袁家大公子年轻时曾到德国留学,崇拜德国,蒋百里重视德军事的思想正好与之合拍。

有袁克定在耳边吹风,袁世凯对建立模范新军的兴趣更加浓厚,但是他认为蒋百里最初设计的规模太大,不容易操作。

要建立两个师,已经抵得上一个军了,这免不了会使北洋旧将不安,从而生出事端。老谋深算的袁世凯对蒋百里的方案做了修改,建军规模最后被缩小到一个团。模范团名为一团,实际已相当于一个混成旅。具体组建方案是,从北洋现部队中抽调下级军官充当团的士兵,以中上级军官及武备生充任团的下级军官,以士官生充任团的中级军官。

袁世凯计划分五期训练模范团,每半年为一期。一期结束,该期官兵即被全部派到各普通师充当高一级军官。按每期产生四个旅的军官计算,五期可培养出十个师的中高级军官,已足以实现对原北洋军的控制。

模范团前景广阔,所以眼前的规模暂时小一点是无关紧要的,关键就是是由谁来当团长,袁克定紧紧盯住了这个位置。

前清时,袁克定曾在农工商部任职,后来民国建立,未再担任过正式官职。袁克定与乃父相似,在仕途上很有野心,且一直参与袁幕运作,从颠覆清室到袁世凯因不肯南下就职而制造北京兵变,背后都有他的谋划。

袁克定随父亲的时间不算短,与北洋将领皆有交情,凡袁世凯的部属,都称他为“大爷”,但是“大爷”还是无法指挥段祺瑞、冯国璋这些老资格的北洋宿将。长久以来,他一直想步小站练兵的后尘,像德国皇太子那样掌握一支德式新军,成立陆军模范团为他提供了这一契机。

作为一个传统观念很重的人,子承父业的意识在袁世凯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对段祺瑞都已失去信任的情况下,他当然也只会属意于袁克定。于是,在开会商议成立模范团时,他便当众提出让袁克定当第一期模范团的团长。

就在听到袁世凯要让自己儿子当模范团团长的时候。段祺瑞当即提出异议:“芸台(袁克定的字)没带过兵,难以服众,我看不行吧。”

袁世凯自决定建立模范团以来,每次开筹备会都请段祺瑞参加,可是段祺瑞总是找理由不到会,就是来了也一言不发,弄得大家都很紧张。现在好不容易开了金口,却又是唱的对台戏,这岂不让人来火,袁世凯一反常态,大声说问段祺瑞:“那你看我行不行呢?”

段祺瑞一时无言以对。于是在第一期陆军模范团成立时,袁世凯自兼了团长,袁克定等人为办事员。到第二期,他不再征求段祺瑞的意见,直接让袁克定当了团长。

虽然由于后来袁世凯称帝失败,模范团计划并没有能够最终完成,但仍训练出了一批精锐部队。比如在一战中参加西伯利亚干涉行动的第九师,就是由模范团扩编而成,部队素质很高,在各国干涉军中曾被评为最优。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练兵,编成“定武军”。随后改派袁世凯训练新军。袁世凯仿照德、日陆军建制和操典条令,对定武军进行改编,由4000余人扩编至7300人,定名“新建陆军”,即北洋新军。

北洋新军的建成,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开始,也为袁世凯奠定了作为北洋军阀领袖的基础。1898年,新建陆军改编为拱卫京师的“武卫右军”。1902年扩编为“北洋常备军”。民国成立后分裂为三大主要派系和诸多小派系,1928年东北易帜后完全融入革命军。

古代自有军队以来,就产生了军乐队,它是军队训练和指挥作战的重要手段。

袁世凯在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其规模、操练水平、兵器及演练都堪称当时中国一流,受到国内外人士的赞扬,但却没有一支像样的军乐队,只有几个小长号来吹作息时间。1898年,当时有个叫高斯达的德国教官向袁世凯建议,把新建陆军长号换成西洋喇叭,招收数十名有音乐才华的青年人,组织一个军乐队,像德军乐队一样,鼓舞士气。袁世凯听后很高兴,便委托高斯达负责召集教员和选拔乐手之事。几个月后,新建陆军军乐队正式组成,这是中国现代军乐队的开端。从此,在新建陆军的练兵场、讲武堂都响起了嘹亮的军乐声。新建陆军军乐队的成立,在当时中军队和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反响,演出任务越来越多,乐队也逐步正规化。1887年,英国人赫德在天津英租界成立了一支管弦乐队,所以起名叫赫德交响乐队,它的乐手都是在天津下层临时招募的,当时很有名气。1900年八国联军在侵华战争中停办,袁世凯在接收天津时,把其大部分乐手招募到当时他统帅的北洋新军军乐队,其实力大大增强。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时北洋新军军乐队不断壮大。1903年4月慈禧和光绪行幸保定时,北洋新军军乐队便在车站迎驾,慈禧和光绪下火车后,袁世凯率领百官跪迎,这时军乐响起,当时所奏的曲子是法国国歌《马赛进行曲》。因为当时清朝没有国歌,更没有其他迎接帝王大典的曲子,军乐队只会奏几支世界各国国歌。慈禧和光绪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玩意,所以极感兴趣,她走到军乐队前,仔细端详着这些乐器,并且用极兴奋的口吻打听这些乐器的名称,袁世凯一一为太后解释。

不过,随侍在慈禧身边的人中有一位曾经到过欧美各国游历的德龄公主见过军乐队,她知道奏《马赛进行曲》来迎接慈禧是极可笑的事,但她不敢拆穿。她在事后有机会和慈禧谈到军乐时建议说:“老佛爷,世界各国都有国歌,咱们大清也该有国歌。老佛爷出巡或是有国家大典时,军乐队奏起大清国歌,才叫庄严呢!”慈禧听了大感兴趣,顺口答说:“是嘛,赶明儿叫个人作一支唱唱!”虽然这么说,说过也忘了。

北洋新军军乐队经常在部队中演出,尤其在全国秋操时更展示了震撼力,因此还经常被调入到紫禁城演奏。一次,慈禧要看舞蹈,需要西洋乐队配合演奏,李莲英赶紧从保定把北洋新军军乐队调到北京。当时正值6月初,天气暖和,就在乐寿堂的院子里表演舞蹈,一边是袁世凯的西乐,一边是太监组成的中乐,好不热闹,慈禧高兴得笑逐颜开。

慈禧对军乐队越来越感兴趣,1903年,她令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一个类似的军乐培训班,被称为“乐工学堂”。

军乐队的训练非常严格,如:“换班时,新班之官宜带领队伍击鼓吹号,整队前进。”“统帅到达某营,护军队应列队双手举枪,军乐队鼓号送行。”“骑兵军乐队练习,如一字操步法时,号兵与两行的排头要有四步的距离。一开操,号兵即可散开。”“行军时,领官带护勇持队旗及鼓号在队伍的最前列。”由此可见,北洋新军现代军乐队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有着北洋新军不可磨灭的功绩,从而结束了中国古代军乐延续下来的民族“鼓吹”的历史。

1900年9月6日,德国莱比锡发行的《图事杂志》,刊登了欧洲人当时在中国照的照片,其中一幅就是中国清军西式军乐队的照片。图中有一洋教练,右手持指挥棒(该指挥者无法考证是谁。围绕他而站的十六名军乐队,乐器为短号七支,伸缩号二支,不同音域的巴雷铜号三支,士巴号一支,黑里空号一支,小鼓一个,大鼓一个,钹一个,另外还有轻便乐谱架十一架,架子上放有乐谱,乐兵穿着清末的军棉袄。这张照片说明,西方教练是存在的,而且乐兵可以识谱,听从指挥,新建陆军军乐队已成为可以吹奏西式乐的新型军乐队。

当年这支军乐队,不但能演奏西方乐曲,而且还独立创作过不少军乐曲,并长期在部队流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些军乐流传到中央苏区,由于那时苏区演奏的曲目基本属于改编性质,专门创作的乐曲极少,所以红军战士便将其中一首曲调配上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后来屡经润色,流传至今,这就是雄壮有力,脍炙人口的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新建陆军军乐队,是军队史上第一支正规军乐队,也是我国近代第一支正规化的铜管乐队,为我军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