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洗澡堂风波
三人说着话,又穿过一条淌着一股眼泪般小河的乱石滩,这才到来了龙山脚下,离井口不远的澡堂子。
“这澡堂啊,平时井下工人们下班时洗澡,只有星期天才允许家属和孩子们洗的。”
梅金禧说着,带着乌海和乌江走进了澡堂子。
一进澡堂子,乌海和乌江算是开眼了。
偌大的澡堂子里,白色水气弥漫,两个池子里泡满了白花花的人。池子周围的墙壁上,镶着一圈儿水龙头,下面站着一些人,赤条条像一根根刮光了皮的榆木棍儿。
进门的地方,靠墙放着两排柜子,上面都挂着锁子。池子边的空地上光着身子的,穿衣服的,来来往往,人们说笑着,穿的穿,脱的脱,令人眼花缭乱。
乌海和乌江看得眼都直了,他们没想到澡堂子是这样的光景。
“阿海,小江,来这边。”
梅金禧将他们领到一个离水池较远的墙角空地上,在地上铺上两张报纸,说,“把你们的衣服脱下来,放在这儿。”
乌海这才注意到,靠墙的地上放着一堆一堆的衣服和鞋子。他看着梅金禧,犹豫了一下。
梅金禧催促道:“赶紧脱了去洗,等会儿工人下班,水就脏得洗不成了。”
乌海听闻,三两下麻利地脱了衣服,放在报纸上,捂着裆问梅金禧:“梅叔叔,这衣服放在这儿不会丢吧?”
“没事儿,这些破衣烂衫的,谁会偷啊?”
梅金禧瞥了一眼乌海捂着的手,不由笑了,“你们洗完直接出来,我在外面等。”
“那你……不洗吗?”乌驹扬起小脸问。
“我不洗,天天下井,都洗怕了。”说完,转身出门晒太阳去了。
晒太阳对于煤矿工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乌海和乌江一起走向那个饺子锅一般的池子。
池子里的水,其实已经很不干净了,但是对于一年到头也洗不了几次澡的农民娃来说,已经够好。
乌海和乌江拿着毛巾和臭胰子,钻进池子。暖烘烘的水立即围拢过来,像是一团团温柔的棉花裹在身上。
真舒服啊!乌海觉得澡堂子的水,虽不太干净,但比乌家台河沟里的水舒服多了。乌家台河沟里的水,简直不像是水,像一块块石头,又硬又冷,即便是夏天,也寒彻骨髓。
哥俩按照梅叔叔说的,在池子里泡了约莫半个小时,互相搓了搓身上,又到池子边上的淋浴下冲洗了一遍,这才去穿衣服。
“哥,我的鞋呢?”
乌海刚走到自己那堆衣服前,就听前面穿衣服的乌江嘟囔道,“我明明脱这儿了,咋不见了啊?”
“你再仔细找找,是不是在报纸下面?”
乌海说着,赶紧套上来龙山时,妈妈特意用一块旧床单做的内裤。
虽然在乌家台经常光着屁股和小伙伴们在河里游泳、打水仗,摸鱼,但是面对这么多陌生人,光着自己的身体,他还很不习惯。
穿完衣服,乌江还在翻找,越找眉头越拧得紧。
乌海见状,也赶忙找自己的鞋,他翻开自己放鞋的报纸,底下空空如也,哪儿还有鞋的影子啊?
糟了,那双鞋,可是为了这次来龙山,妈妈花了几晚上赶制的,唯一一双没破的鞋啊。
乌海心中冒出一个念头:肯定是被偷了。可是,这是矿上啊,再穷应该比农村好吧,怎么还有偷鞋的呢?
乌海想不通,他也蹲下来,到处翻找了一遍,还是没有。
“小江,别找了,八成是被偷了。”
乌海一屁股坐在报纸上,挨个儿瞅着别人的一双双五花八门的鞋。
那些鞋,大多都是半旧不新的布鞋。有的前头还开着口子,或者破洞。
偶尔夹杂着几双球鞋,也已发黄,或者沾满泥污。
一双双鞋,就是一个个人生啊。穿着什么样鞋的人,过什么样的日子。
乌海小小的心里,竟对人世有了新的认识。
“怎么办啊,哥,回家肯定要挨打!”乌江带着哭腔说。
他看了一眼墙根那些鞋。其中有一双白球鞋,非常醒目地夹在那些臭烘烘,脏兮兮的黑布鞋中间,深深吸引着他的目光。
“要不,我也去给咱偷两双。”
乌江说着站起来,就要去拿那双白球鞋,乌海一把拉住,“你疯了?要是被抓住怎么办?”
“再说了,那双鞋要是能偷,咱俩的鞋能丢吗?”乌海拉着乌江起来,光着脚就往澡堂外面走。
“还是回家穿旧鞋去吧。”
俩人光着脚走出澡堂,迎面碰上梅金禧,笑问道:“我说你俩这么半天怎么还没洗完。”
“我们的鞋不见了,找了半天鞋。”乌江噘着嘴说道。
“啊?鞋咋会不见了?”梅金禧低头看向哥俩的脚,果真见他们都光着脚。
“到处都找了么?是不是放到哪儿忘了?”梅金禧也是一脸疑云。
“都找了,到处都没有。”乌海此时已经平静下来,抬头看看太阳,都已经快中午了,他淡然说,“没关系的,梅叔叔,咱们还是赶紧回家吧。”
梅金禧本来是给乌成祥帮忙来着,这下好,把人家娃的鞋给弄丢了,心中也有些不安。虽然只是两双鞋,但是,对于一个从牙缝里扣钱穿衣穿鞋的贫穷农家来说,不是一件小事儿啊。
乌江直心疼自己的那双鞋,才穿了三四天,连连喊可惜。
乌海倒是坦然,丢了已经丢了,再多想啥都没用。
三人来时高高兴兴,回时却闷闷不乐。
突然,乌海发现路边的草丛里有什么闪了一下,他站住仔细一瞧,竟是一条拇指粗,二尺长的小花蛇。
乌海转身往前走了两步,忽然想起件事儿来。
他返回去,俯身一把捉住那蛇的七寸,提了起来,悄悄塞进自己的衣兜里,并用手紧紧捂住。
不像农村的路到处都是软和的黄土,煤矿上的路,大多铺着炉渣或矿石,直走得兄弟俩龇牙咧嘴直皱眉。乌海捂着衣服口袋,走得更吃力。
也幸好是乡下孩子经常光脚走路,习惯了,所以也没费过多大功夫,十二点多三人就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