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有什么很血腥的网络小说

要怎么写好血腥小说?

3个回答2023-12-13 22:07
作者不必为场景买单,在虚构的环境里,怎么铺张浪费,怎么破坏,怎么割财割肉,都不是作者买单,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可以写主角一个眼球都被打出眼眶,挂着一甩一甩的,血流了一脸。。。

杀!!求一本血腥的小说

1个回答2023-12-27 05:16
《异体》
《末世狩猎者》
《末世猎杀者》
很血腥~~

超级血腥的网游,修仙的小说小说

1个回答2023-12-02 23:48
起点找 网游之从零开始
修仙升级礼包

血腥的三国类小说

3个回答2023-11-11 16:01
三国最血腥、暴力的小说《董卓霸三国》

求不暴力不血腥的恐怖小说

1个回答2023-12-13 16:20
我的三只眼睛

想写本小说,怎么才算血腥暴力?

1个回答2023-12-12 05:23
你可以看看暴力血腥的动漫和漫画,就知道怎么写了,不过不要看小说,这样就一直会对比,会限制自己的思维的。。

金庸小说里,十分血腥的场面

1个回答2024-02-21 09:03
大战场算不???
如正漏槐六大门派决战光明顶 聚搜埋贤庄一战 华山论剑举友 五岳并派 坚守襄阳
金庸大战多了去了

有没有和血腥的盛唐一样好看的历史小说

1个回答2024-01-11 09:48
我最近在汤圆创作那里看到一部小说。名字叫《血色大唐》,是血腥和战争类型的。

哥特属于暴力血腥?

2个回答2023-10-28 10:09
曾几何时,哥特派绘画几乎是阴森恐怖、感官刺激、暴力血腥的代名词,象征着低俗的品味,终日蜷缩在小镇画廊的角落里,难登大雅之堂。而2月15日,伦敦著名的泰特英国画廊(TateBritainGallery)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题为“哥特式梦魇”的画展,在哥特艺术的语境下展示了傅塞利、布雷克及同时代画家的120多件作品,生动地重现了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片断。

在泰特英国画廊的这次展出是近30年来收集傅塞利作品最广泛的画展,展出了他的60多幅油画和素描,其中包括《梦魇》、《三女巫》、《牧羊人之梦》等。另外威廉·布雷克的《死屋》、《跳蚤的幽灵》等也是难得一见的珍品。有趣的是,这次展览还有一个特别部分,称为“魔影幻灯”,在恐怖的音效和骇人的图像中让参观者们战战兢兢地领略200年前的祖先们制造出的惊悚效果。

瑞士出生的画家亨利·傅塞利(HenryFuseli)起先并没什么名气,但他在1782年英国展出的一幅画却吸引了无数目光,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件。这幅画名叫《梦魇》,之后的40年中,许多漫画家通过戏仿它来讽刺政治家或英国王室。当时人们哪怕并不知道傅塞利,也会认识这幅画。2003年,香港出品了一部由吴彦祖主演的小成本恐怖片《妖夜回廊》,据说整个故事就是受到这幅画的启发。今天,这幅震惊一时的名作成为此次画展的主打作品。

我们只能用“不堪”来形容《梦魇》:画中的女人完全不顾体面地摊在那里,唾手可得;恶魔怪异地蜷缩着,是这幅画中最邪恶的灵感。当1790年傅塞利再次以“梦魇”为题画了第二个版本时,那魔鬼脸上居然带着笑意,简直让人无法正好芦视。对于傅塞利以及他同时代的画家来说,“不堪”是一种策略。没有人会在一幅画前故意装出难堪的表情,所以,如果你的画能令别人难堪,证明你成功地击溃了他们的审美心理防线。

傅塞利在罗马时,许多艺术家聚集在他身边。他的艺术有一种特立独行的怪诞感,那种极富表现力的扭曲令大家着迷。这群人偏爱直白的怪异,圈子中的活跃分子詹姆士·巴利曾经在画作中让大音乐家查尔斯·伯内穿上全套学士礼服在泰晤士河中游泳,旁边有满满一船的缪斯女神。除此之外,他们喜欢阴森可怖的尸体、食人族、暴力场景。与这个小圈子有关的许多画作近来陆续被发现,充满了令人发指的暴力场景与极其夸张的人物形象。

18世纪后半期,哥特艺术席卷了从文学到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而追本溯源,这种风格却起源于建筑。哥特式建筑风格历来被认为愚蠢而丑陋,但却得到了不少拥趸,赫瑞斯·沃珀尔就是其中的狂热分子。沃珀尔是个不折不扣的哥特迷,他决定将这种诡谲的风格发展到文学领域,于是写了一本小说叫《奥兰多城堡》。书一问世,便引得人们争相模仿,成为了一种文学范式。死人骷髅、秘密通道、残忍的谋杀、斑斑血迹、城堡的地牢,这些元素在之后几十年的小说中不断出现。就像傅塞利的画一样,“不桐岩堪”是这种风格的重要环节。

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哥特小说很糟糕,并且极度无聊。作者全然抛弃了精妙的技巧,一味追求粗糙、放肆的感官刺激。但任何艺术形式发展到成熟期,终究能够成就一些真正的巨作:济慈的《圣艾格尼斯之夜》、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都是哥特文学中的瑰宝。

回顾哥特艺术的发展脉络,其中也有一些意外——因为其中包括了威廉·布雷克的作品。很少有人觉得布雷克是哥特派,因为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不需要跟风,也不属于任何门派。但友轮带事实上,他的版画带有一种暴力、粗野的神秘气质,那种梦境、幻景、不断出现的感官主题,与傅塞利的小圈子有着惊人的相似。布雷克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被缚的神话人物形象,譬如普罗米修斯。这也是傅塞利的圈子极为着迷的主题。虽然这两位艺术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无疑他们生活在相同的精神世界中。

哥特艺术把英国画从传统的肖像画、风景画中带进更广阔的视域,文学、圣经、神话的主题交相出现在画作中。而且,哥特派深谙下里巴人的心理,可以轻而易举地迎合大众的口味,形成巨大的影响力,那些高高在上的学院派经典难以望其项背。

傅塞利笔下充满暴力、邪恶、感官沉沦的世界在之前的英国艺术中前无古人,他为艺术家提供了另一种创作状态:闭上双眼,画出你的内心世界。在他的画前,你可以尽情享受那藐视一切礼节的难堪,让你中规中矩的灵魂小小出一下轨。
热门搜索
更多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