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1章 一朝生死两渺茫半生骨血难相忘

书名:再见野莲花本章字数:2925

第一章

一朝生死两渺茫 半生骨血难相忘

我叫柳小眉,本书的主人公,像我的名字一样,我有一双漂亮的柳叶眉。

如果世上真的有那种叫做时光隧道的东西,我不知道尘世的大人们会怎么选择自己的时光,但我猜想,留下来的人肯定是不多了,人这一生,总难免有不舍,难免有留连,无怨无悔的人生总是不多的。总有那么一些记忆里抹不去的镜头,要一生一世的忘记却铭记,到老还牵动着谁的心肠?

30多年前,梅花飘雪的祭灶的早晨,天特别的冷。冰定格着草野,于是乡下的路踩起来就像踩在雪上一样发出节奏声,风倒不大,但是吹过来如小刀划面一般的生疼,花不愿意开,叶不愿意新,草不愿意绿,在这样的风里。

阿婆家的门口站着两个人,一个美丽可人的妈妈,一个彬彬翩翩的爸爸,都是那么的年轻,都长着和善的儒生的五官,都很睿智的眼睛,都很朴素的装扮,却都,都那么忧伤的脸,像这个冬天的天气一样,缓缓的,却透射出寒冷。

那个年轻的妈妈怀里抱着一团鲜艳的花布,花布里面掩藏着一张白里透红粉嘟嘟女娃娃的脸,一个刚刚满月的女娃娃在被子里沉睡,睡的那么放心,那么香甜。

年轻的妈妈最后一次轻柔的抱着她的女儿,她不知道在这一生里,能否还有这样的机会?无边的原野铺展向远方,这一方肥沃的土地,可否能把女儿平平安安的养大成人?

年轻的爸爸的脸如刀刻一般,他的泪落在心里,难以拾起,世界不该让一个男人走投无路连女儿都必须留下,生活啊!他熟悉村庄里的人们,尤其的熟悉阿婆,他知道,把孩子留给阿婆,比留给村庄里的任何一个人,甚至留给自己都放心的多,可是毕竟,毕竟今天他把女儿留在这里了。

尽管我不知道,当初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但我知道,幸福的家庭总有相似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他们多想带上孩子一起走啊,无论多少的风雨坎途,一家人在一起,可是这一去啊,生死两渺茫,茫茫不知音讯!他们在心里想了多少遍,面对人生中的风雨大胆一搏,日后来接女儿,可是这个日后有多长,他们却无法想象。年轻的妈妈的泪落在宝宝的脸颊上,慌忙挪开,年轻的爸爸仔细的看着女儿的脸,娇弱的柔嫩的脸的一个小娃娃,笑起来该是多么好看啊!他舍不得放下,因为一旦放下,或许就是一生!造化总是喜欢弄人,尤其的捉弄那些聪明而出众,以至于无法掩藏于市井之中的人们,他要记得女儿的点点滴滴,以便将来在茫茫的人海里,一眼便可认出。

年轻的妈妈在一旁暗自垂泪,那一双眼睛在哭过之后呈现出少见的凤眼中最美的那种,凄迷,委婉,单纯,柔弱,可怜,可叹。

村庄东头儿的老柳家的狗叫了,村庄里有人开始走动了。年轻的爸爸一只手轻轻擦去女人的眼泪,说,我们走吧。年轻的妈妈轻轻的把那团花布平平的放在门前推门碰不到的地方,她想让女儿最后一次舒适。

年轻的爸爸深情而愧疚的望着女人,说,我们走吧。

年轻的妈妈想失声痛哭,却唯恐惊醒女儿,一步三回头,回头满脸是泪痕。年轻的爸爸搀扶着她走远了,他们的脚步,迈的是那么的艰难,那么的飘忽不定,就像那两颗随着女儿留给阿婆和这片土地的心,在梅花飘雪的季节里哭了。

老太太一大早晨敲开老二夫妻俩的门“你们有了个儿子,不正想要个女儿吗?你们看,老天爷给咱送了个孩子,多好的女娃娃,还笑呢!”

“娘,这孩子您哪抱来的,是惹人喜欢。”

“门口,咱家门口,可不是老天爷送的么?你要是不喜欢啊,我自己养,可就怕我身体不好,等不到她长大,我身体不好,跟着我,怕委屈了这孩子。”

“那她父母也没留下点啥?姓名什么的?赶明大了人家来要怎么办啊?”

“就这里里外外的小被子,我也不识字儿,不懂,我抱回来也没人看见。”

“呵呵,这孩子,眉眼长的挺像咱们家的呢!”

“净说傻话不是,不是一家人,还不进一家的门呢。这就是缘分,老天爷给的。”

“娘,这孩子,我一看就喜欢,你看这小手小脸,多可爱,我们也不要了,反正今年天冷,她这一冬天也没咋出过门,常来串门那小媳妇也怀孕回娘家那么久了,估计啊,穿不了帮,谁要我也不给,这就是咱家的孩子,等孩子大了,找个人家,您还能走个亲戚,!”

老太太就笑了,“行,孩子跟着咱,可不能让人家受委屈。”

“你就放心吧娘!”老二很憨厚。穷人家,亲戚也少,天寒地冷,装个样子,一个月也就飞快的过去了,只是这孩子总是哭闹,她不适应。

满月以后,这个女娃倒是乖巧的很,一直到16岁,关于孩子的身世,就这么瞒天过海的瞒下来了,村庄里有人怀疑过,但谁也不敢真的说出来,或许,恰恰就是天意吧!

30多年前,我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进了阿婆的家门做了阿婆膝下最小的宝贝孙女儿,对于命运的安排,我不想去考虑幸运或是不幸,那是毫无意义的事儿,我的父母也是这样,他们给我取名叫做陈缘,就是尘缘的意思。

在天中,方圆不到百里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古城,从古城向西三十里,有一个寻常的秀丽的村庄,村庄的十字路口,是我家,我打小儿就在这片土地上长大。

从我家向东三十里,是县城的正大门,去往古城的路上,要穿过一条河流和三次坡地,还好,路总是向上走的。

向西十五里向南,是当年“王莽火烧刘秀”的旷野,如今麦茬齐齐,此地仍须高防火攻。

向南七八里,一条九龙沟,从邻边县里流过来,我不知道九龙沟里有没有龙,但有奇事,不知真假,却尚得一闻。

向西南三十里左右,邻边县政府。向西北三十里左右,邻边县政府。

而我们这个平常的村庄,据说当年是楚吴交界,隶属西楚,也还算能得着楚人浪漫的气息。

因为村庄处于三县接壤之地,所以此地宛若世外桃源般清静,安静,也安逸,却也不可避免的封闭落后。不管严冬酷暑,百姓们闲下来,便总是容易汇集起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随处可谈,讲南唐,也讲北宋,讲女皇,也讲倭寇,用他们仅有的知识谈古论今,笑评天下,百姓们丝毫没有恶意,只是讨个乐子罢了,愚昧尖酸,也间杂其间。我家就在十字路口,自然得了个便宜,打小儿便听三国评五代,不亦乐乎!

在故乡,有很多很多传说,老人们说,这座古城建立初期的时候,就在武王放马南山后,那时候,遍坡是乱石荒草,王说,地下有黄金,于是百姓们愚公移山,最后有了足下肥沃的土地。王没有言而无信,对世代百姓而言,土地贵于金。

千百年来,这一片土地从此过着宁静的却颇具传奇的日子,在故乡,总有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传奇,隐藏在看似平静的原野之中。

在故乡的传说中,当年有一支小钻井队来到我的家乡,据说家乡风水好,出人才多,小钻井队是某些别具匠心的人前来破坏风水,据说,当年,有一户人家被逼的走投无路,举家搬迁,更名换姓,后来还真的很有出息,我后来才知道,这户传说中的人家,跟我的身世原本很有关系。据说,村庄里的老人们当年笃信传说,把钻井队做的小标记挪出半里,钻井队的最后一洞,恰恰就打在我们家的地头,我能想像,当年不知道石油为何物的百姓们望着红色的石油好比望着自己身上流出来的血,连我一向话语不多的大伯的语气里,我都听的出心疼。

多少年以后,对于百姓的传言,我们笑笑了之,已经不必去想传说出自何处以及为何如此多的人们去笃信,权且当作穷苦百姓的一种希冀所在吧,毕竟作为千年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沧桑感和中国人骨子里的乡情都是那么的浓厚。

在如此多的传说中,只有一个人的传说是大家并不知道的,天中总是这样,或许是生活总是这样,看起来最为平淡的东西,有时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阿婆。

阿婆是将门之后,但她的一生却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