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南北朝三大士
第三十六章 南北朝三大士
南北朝时代有著名的三大士:达摩、宝志公和傅大士。
中国禅宗原始的宗风实由达摩、志公、傅大士这三大士的总括而成。达摩祖师是西天正法眼藏自上而来二十八祖,本是南天竺摩诃至王的三太子,后出家修道,成为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尊者的大弟子。达摩曾向他的师父求教:“我得到佛法之后,应向何处弘法?”般若多罗尊者说:“你应该去震旦传法(中国)”。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托,不远万里,独自一人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漂洋过海,经过无数艰难曲折,历尽千难万险用时三年,终于来到中国。秉承先师般若多罗尊者的遗命,欲将正法眼藏和衣钵传到中国以绍隆佛种,普利众生。即自东渡,最先到的是中国南海。
梁武帝得知后非常高兴,因为久仰大名,立即派人到南海专程将达摩接到金陵,这是达摩大师初次点化梁武帝。梁武帝以请教的口吻真诚的求教问道:“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答:“实无功德”。梁武帝出乎意料的很惊讶的反问道:“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达摩回答说:“这些无非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梁武帝再问:“那怎么才是真功德呢?”
达摩回答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祖师曰:“廓然无圣!”
武帝继续又问:“对朕者谁?”
达摩大师曰:“不识”。
武帝与达摩祖师的谈话很不投机,也很不默契,汉武帝闷闷不乐不再言语,达摩祖师就随即辞行。达摩祖师走后武帝问宝志公究竟,志公曰:“陛下还认识此人否?”武帝说:“不识”。志公禅师推心置腹的说:“此人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
一向虔诚爱佛的武帝特别后悔,随即派出兵马去追请。
宝志公说:“陛下,如今你就是叫全国的人去请他,大师也不会回来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
“陛下,达摩大师的修行法门乃是修大乘佛果而不是人天福报,成就的心法是修心断欲,避谷食气,净身空心,心系佛心,承载自门,受佛祖庇佑和师父加持,而不是看佛经自学的,世上佛家弟子多是看佛经自学,而禅宗掌教衣钵传人皆是大根器顿悟佛理,耳传心授,不立文字密法修心成道的呀!陛下!”
话说达摩大师刚走到江边回头一看,后面有许多兵马追赶而来。大师随手折了一支芦苇掷在江上,脚踏芦苇渡江而去。在2007年8月,南京市博物馆一支考古队在浦口大顶山狮子峰进行考古时,发现了达摩大师“一苇渡江碑”,并发掘出了梁武帝所建的定山寺遗址。
话说达摩大师离开梁武帝,一苇渡江一路歌罢来到了金陵王舍城中。神光在这里讲经说法49年,听者人天百万。达摩到此,果见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泥牛过海,木马斯风。
神光见新来了一位和尚,不免打起了招呼,便有了佛家最经典的以下的这段对话:
神光:“老僧从何而来?
”
达摩:“不远而来。”
神光:“既然不远,往日未见来此?
”
达摩:“不得空闲,一要上山采草药,又要下海取宝珍,修造无缝塔一座,只因功果未完成。今日偷闲来到此,听你慈悲讲经文。”
神光听这和尚说要听讲经,即将经卷展开细说。
达摩:“你说的是什么?”
神光:“我说的是法。”
达摩:“法在哪里?
”
神光:“法在经书上。
”
达摩:“黑的是字,白的是纸,如何有法?你既说纸有法,我且画一纸饼与你充饥。”
神光:“纸如何充饥?”
达摩:“既然纸不能充饥,你说的纸上佛法,怎能了得生死,本属无益,与我拿去烧了。
”
神光:“我讲经说法,渡人无量,怎说无益?你轻贱佛法,罪莫大焉。”达摩:“我非轻贱佛法,乃你自己轻贱佛法,全不究佛之心印真法,执着经书说法,可谓不明佛法也。”
神光:“我既不明,请你来登台说法。”
达摩:“无法可说,单一字耳。我西来有一个字,要须弥山为笔,四海水磨墨,天下为纸,难写得下我这个字,难画得下我这个形像,看又看不见,描又描不成,有人识得这个字,写得这图形,并丝毫不挂,方能造生死,本来无形像,四季放光明,有人识得玄中妙,便是龙华会上人。”
大师说罢就转身离开,在少林寺旁不远的嵩山西麓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不远的一孔石洞里端端正正,两腿曲盘,两手作弥陀印,双目下视,五心朝天入定面壁而坐。这一坐就是九年。每日不语,不吃也不喝。所以人们都管他叫“壁观婆罗门”。
在这长达九年的坐禅中最终悟出了能让中原人接受的东土禅宗。此法门不需要言语文字来阐述交流,只要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悟道成佛。
所以有些禅宗大师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也毫不妨碍成为大成就者。达摩祖师这面壁的九年,每日不语,不吃也不喝,人们都叫他“壁观婆罗门”。
达摩祖师不远万里从南天竺国东来中国,一为普度众生,二为找一个传法弟子。但当时佛弟子谈经论道的多,真正参道开悟的少。终于有有一天,那个受到大师点化神光僧人,来到达摩大师面壁的洞前求法。
达摩祖师无论如何都不肯见他,神光很虔诚,在大雪纷飞的冬天里,在洞口前站了一夜以至于大雪没过膝盖,并因达摩祖师的一句话就为法忘身,以大勇猛,断臂求法。达摩非常赞许其为求法所立下的志愿,知为法器,将神光的名字改为慧可。有一天,慧可问达摩大师:“诸佛法印,可得闻乎?”大师道:“诸佛法印,非从人得。”慧可禅师听了感到茫然,便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大师答道:“将心来,与汝安。”慧可 沉吟好久,答道:“觅心了不可得。”大师道:“我与汝安心竟。”慧可当即豁然大悟,心怀踊跃。慧可留在祖师身边九年以锤炼心性,终彻悟心源,做了禅宗二祖。 后来古人写了一付对联:“一苇渡江何处去,九年面壁待人来。”
现在少林寺中的立雪亭,就是为纪念慧可断臂求法的事迹所建。
达摩祖师于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东魏使臣宋云因出使西域,久未回国,因此并不知道达摩圆寂一事。
达摩圆寂后三年,宋云从西域返回京都,在途中遇到达摩拄着禅杖,拎着一只鞋子赤脚从东往西而来。宋云就问:“大师,你去哪里?”达摩回答到:“我往西天去。”宋云回国后便说了此事,大家打开达摩的坟墓,棺中果然空空,只剩下一只鞋子。直到现在,少林寺的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