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九章

书名:中国式秘书1-3册本章字数:19510

  

  55

  还有几天就是重阳节,冯开岭突然决定,要到省里跑一跑,看望几个老领导。

  在这之前,国庆节和中秋节刚刚过去,冯市长已经到省里跑过两趟,但只是看望了一些现职领导。对退下来的老同志,按惯例只有临近春节时才拜访。

  丁市长秘书小吉传递过来的信息,也许确有其事,也许只是风起于青萍之末,还可能是对手施放的烟幕或离间之计。可不管怎样,根据年处长传来的确切消息,省里马上就要研究确定考察对象,接着考察组就会进驻阳城,元旦之前肯定会最终决定市长人选,交由春节之后的人代会投票选举。在这期间,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任何变化也都属正常。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真的让张大龙、秦众他们结成某种同盟,事情就糟了。

  “张大龙在阳城的势力不可轻视,特别是有洪书记这个靠山,是个很有力的竞争对手。秦众在省里有什么背景也难下结论。两股势力一旦搅和到一起,又是背对背的冷枪暗箭,绝对难以防范、不好对付。当务之急,是设法破解张、秦联盟,尤其要集中力量对付威胁最大的张大龙,削弱并稳住秦众。”冯开岭打算先从省里的几个阳城籍老干部那儿下手,以迂回战术对张大龙分而化之。

  “还是你代我出面。这个时候我频频往省里跑,不太合适。”冯开岭对黄一平说。

  “好的,那些老领导家大多数我都熟悉,以前跟您后边跑过,门牌、电话号码当时也都记下了。”黄一平知道,这个任务很光荣,也很艰巨。所谓跑跑,不光是送点礼物,关键还要把话递到,并且该说的必须说到位,起到效果,否则跑了等于白跑,浪费精力和时间不说,也耽误了冯市长的大事。

  冯市长当场开列了一串名单,都是阳城籍在省城退下来的老领导,从省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到各个部、委、办、厅、局的正副职,累计大约有十来个。

  “这些领导都要跑?”黄一平问。

  “尽量多跑几家吧,不过,这两位老同志是重点!”冯市长把名单仔细看了又看,确认没有遗漏,这才在其中两个名字下边画了一道重重的横扛。

  黄一平一看,一位是省国土厅退下来的印厅长,一位是省农村工作部离休的毛处长。

  对于这两位老领导,黄一平很熟悉。跟冯市长做秘书几年,他每年都要随同到省城跑几次,其中春节之前肯定要专门看望一下这些阳城籍的老干部。通常情况下,冯市长会亲自一家家跑,虽然有时只是蜻蜓点水一坐就走,但那种姿态便代表了重视与尊敬。如果冯市长实在跑不开,就让秘书黄一平代劳,礼物还是那些,话却要多说几句,无非解释冯市长何故不能亲临,平常如何对老前辈们百般记挂,或者当场给冯市长拨个电话,由他亲自与老同志表达。

  “知道为什么重点要跑毛处长和印厅长吗?”冯市长问。

  “印老厅长的情况倒是有些知道,毛老处长这里却不清楚。”黄一平道。

  “看来有必要对你进行一点革命传统教育喽。”冯市长呵呵一笑。

  黄一平当然希望掌握多一些背景资料,以便到时候懂得怎么说话,如何拿捏分寸。

  “别看这个毛处长离休前只是省委农村工作部的一个处长,却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与市委洪书记关系更是非同一般!”冯市长介绍道。

  毛处长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参加革命的一位老八路。他老家在安徽芜湖,高小毕业后跟随一位同乡出来参军,历经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并随解放大军接管阳城。解放后,毛处长由于年纪太轻,被组织上送到省农学院继续读书,成为五十年代那批土八路中的知识分子。此后,他长期在省委农村工作部门工作,以常年深入基层、熟悉农村、精通农业而著称。他的足迹遍布全省乡村,阳城郊区更是他来得最多的地方。那时候,不论多大机关、多高级别下来的干部,但凡到了农村都不兴住宿宾馆、招待所,而是一律吃住在农家。毛处长来阳城郊区,最喜欢住宿洪书记家,因为洪书记父亲是当地的种田能手,母亲是妇女队长,家庭出身好,家里收拾得也很干净。一来二去,毛处长就与洪书记父母结下深厚友情。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文革”风起,既是保皇派又是走资派的毛处长在省里遭到批斗,就主动要求下放到阳城郊区,还是在洪书记老家那个生产大队。为避免连累洪家,他自己出资建了房子单独居住。对于落难了的毛处长,当地农民仍然一如既往亲切友好,洪书记一家更是热情关照,衣食住行、烧洗买汰全部帮助料理到位。其时,洪书记兄妹几个正在读书,学校里开门办学、教育闹革命、白卷英雄之类闹得不亦乐乎。毛处长依仗在洪家说一不二的威信,要求洪家几个子女不要随波逐流荒废了学业,有空时他还亲自帮助补课辅导。这期间,毛处长又与洪家子女结成忘年之交。

  等到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毛处长官复原职,还回到省委农工部任处长。同时,为了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农业生产,他还主动要求再在阳城郊区蹲点一段时间,并挂职郊区区委副书记。这时,洪书记刚好从阳城农校中专毕业。毛处长对洪家子弟熟悉,又感恩于对洪家患难之中给予的关照,就把洪书记带在手边精心调教,不久之后让他担任村支书、公社农技站长,及至后来当上乡党委副书记,一步步正式走上政坛。

  说过这段大概经历,回过头来再说毛处长其人。这位从小参加革命的老人,由于有进入农学院系统学习的经历,后来又长期深入农村基层,成为全省有名的农业专家,特别是在治理高沙土、经营水利、沿江农作物布局等方面独有造诣。在上世纪,我国还是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十多亿人吃饭乃是第一要务。即使像经济比较发达的本省,乡镇工业虽然已经是如火如荼,可农业在整个经济中依然首当其冲。因此,像毛处长这样的农业专家,按说早应该提拔到某个地市或厅局担任更高层级领导,不想,正是缘于其在专业领域的独特声望,却被省里宝贝般一直“珍藏”在农工部,直到离休也才享受到地厅级待遇。不过,也因为此,他在省领导面前颇有发言权,其威望绝不亚于某些位高权重的厅局长。尤其下到各个地市,更是深受基层党政负责人的尊敬。洪书记之后一路从乡、县到市,进步速度颇快,就与他的力荐有很大关系。

  冯开岭这一介绍,黄一平恍然大悟,难怪这么多年冯市长一直对这个毛处长敬重有加,原来内有玄机。

  “既然毛处长与洪书记关系特殊,那么他与张大龙私交如何?”黄一平问。

  “毛处长与张大龙没有什么交情,据说印象也不是太好,主要是张在省城阳城籍老人那里总体口碑不佳。”冯市长说。

  “哦,那就好。”黄一平不禁松了一口气。

  “到毛处长跟前,知道话怎么说吗?”冯市长问。

  “知道了。”黄一平嘴上这么答,心里却也不是十分把握,就当场将说词演示一遍,特别对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做了预案。冯市长听了,表示满意。

  “这次给毛处长带点什么东西呢?”黄一平问。

  “这个我已经准备好了,你直接找邝明达拿。至于印厅长那儿,你熟悉他的情况,一切由你具体操办,所需费用也找邝明达报销。”冯市长说。

  黄一平点点头,表示领会。

  “记住,凡事点到为止,过犹不及。老同志们身经百战,见识过的大场面多,千别把戏演过了。还有,在省里不要张扬,遇到熟人尽量躲开。”冯市长再三叮嘱。

  冯市长的这一番推心置腹之语,让黄一平感动不已。他想,官做到冯市长这种级别,有时也很难,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身边奉承迎合者不少,可到了关键时刻,真正能说点心里话的人却很少,说到底还是高处不胜寒哪。

  如此说来,黄一平此次省城送礼之行,责任相当重大。

  56

  曾几何时,黄一平对于这种庸俗的送礼陋习,极其反感甚至厌恶。

  记得很小的时候,常听老实巴交的父母在家议论,村里某某人家由于给村支书送了一只母鸡,竟然就多领了好多救济粮、款,或者分得了一块户户眼红的良田。那口气,就像得好处者不是给别人送了母鸡,而是偷了别人家的母鸡。后来读小学、中学,父母亲督促子女们认真学习的警戒之语,就是时不时威胁说:“要是不好好读书,就得像庄东的王小二,把家里准备砌房子的钱拿出来送礼,才被村里推荐到乡办砖厂上班。”其实,那个王小二不过是砖厂里一个普通装卸工,完全凭苦力挣钱,可是让黄一平父母这么一说,就像他挣的是什么见不得人的脏钱。总之,在黄一平幼小的心灵里,早已播下仇恨送礼的种子。

  N大学读书那四年,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一流,一手现代诗做得行云流水,在学生会副主席、诗刊副主编等多个岗位上也非常卖力,加入党组织本来应该板上钉钉,可班上仅有的最后一个名额,却让一位经常往总支书记家拎板鸭的同学抢了。等到毕业时,包括方教授在内的几个老师都极力举荐他留校,按照考试成绩也是非他莫属,最后还是被另一个同学鹊占鸠窠。据说,那个成绩平平、表现一般的同学,家里开着工厂,其父用卡车往学校领导宿舍区送礼,近乎于南方上门推销产品惯用的一个形容词——“洗楼”。后来分配回到阳城,按N大的名气与黄一平个人实力,怎么说也应该分在省属阳城中学,不料半途又遭遇暗算,竟被发配到城郊结合部的三流学校五中,直到借调局里才知道,又是落败于送礼那一套。经过如此重重打击,黄一平对送礼一度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声称此生绝不染指。

  “不会送礼的秘书,不是个好秘书。”冯市长说这话时,黄一平刚跟冯市长不久,那时恰好临近元旦、春节。乍闻此言,黄一平相当吃惊。他不明白,做好秘书与会送礼之间,有什么大不了的关系。

  当然,冯市长话里的意思,绝不是暗示黄一平给他送礼,而是他需要黄一平明白送礼的重要与必要,以便日后随同他送礼时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甚至有些礼还必须由黄一平代他出面。

  跟在冯市长后边这么多年,黄一平几乎从来没有给他送过礼,甚至反过来还收了市长不少礼物。记得刚做冯市长秘书时,汪若虹提醒丈夫,恐怕要给冯市长送点礼,却遭到黄一平的坚决反对:“我是和他一起工作,又不是求他恩赐,送什么礼?”

  “礼是肯定要送的,现在不要说当官的,就是稍微有点权势的人,哪个不收礼?”汪若虹毕竟在医院工作,看多了医生收红包,自己也跟着尝点小甜头。对送与不送的效果反差,她有切身感受。

  “估计送也是白送。”黄一平觉得,冯市长肯定不会收他的礼,说不上具体理由,只是有此感觉。

  最后,黄一平还是依了妻子,两人上街给冯市长夫妇各买了二斤进口毛线,花掉两千多块钱,相当于全家三个月的生活费。结果,冯市长果然不肯收,还让朱洁拿出不少食品之类的东西送给他们。黄一平和汪若虹当时很尴尬,冯市长却宽慰道:“你们以后不要给我送东西了,小黄跟在我后边工作,会比较辛苦,我应当感谢你们才是。”朱洁也帮腔说:“我们条件比你们好,家里也不需要什么,以后大家就当一家人相处吧。”从那以后,黄一平就再也没给冯市长送过礼,倒是冯市长逢年过节总要顺便给他些东西,虽然大多是鱼肉禽蛋之类的鲜货,但终归是领导反过来给他送了礼。

  起初,冯开岭也看出黄一平对送礼的抗拒。别的事情可以勉强,这种事却不行。于是,采取了迂回战术,渐而进之。

  “一平啊,你当初在N大读过四年历史,现在我倒要考考你,这送礼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讲究?”第一次陪同冯市长送礼归来,闲聊时,冯市长如此发问。

  “送礼之风,自远古即已有之,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种常识性问题,自然难不倒黄一平。既然是无事闲聊,又是冯开岭出题,他正好借机显示一番N大的史学功夫——古人一向崇尚“非礼勿施”“礼多不怪”,但这种纯粹精神层面上的礼仪,渐渐被金钱物质之礼所替代,且历数千年而长盛不衰。明初朱元璋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大力抑制送礼贿赂恶习,不惜苛刑重典,包括剥皮抽筋之类的刑罚无所不用其极,可终究无法根治这一顽症。到清一朝,送礼不仅常见官员日记、信件、公文,而且在上呈皇帝的奏章中也多有记载。那时,仅仅属于法律规章许可、规定的礼数就有多种,比如,参谒上司,须备见面礼;凡遇年节,要送节礼;生辰喜庆,必致贺礼;题授保荐,当呈谢礼;升转去任,聊赠别礼。据史书披露,到康熙朝后期,一个两江总督,仅上任时收到的“见面礼”就有一万多两银子,相当于400多万元人民币。而且,那时送礼,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名称,叫“敬”。当时的地方干部离京时,送给朝廷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银子叫“别敬”,夏天让上司购买清凉用品的钱叫“冰敬”,冬天添置取暖用品的钱叫“碳敬”,给领导妻女的称“妆敬”,给正上学读书孩子的“文敬”,还有“年敬”“节敬”等等。什么样的官员一年里允许收几次礼,哪一级干部一任须送多少礼,几乎完全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上自皇帝下至百姓,皆心知肚明,且形成了某种必须遵守的规矩。凡事一旦成了规矩,事情往往一下就变得简单起来——上头不收不行,下边不送也不行。

  “这么说,如今送礼之风盛行,从历史角度考量,倒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反倒具有历史文化的自然传承与延续。是这样吗?”冯市长又问。              

  黄一平当即被问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他没有想到,自己刚才的一通宏论,竟然被冯市长巧妙利用,成为送礼陋习的一件华丽外衣。他内心里不能赞同这种说法,却又无法辩驳之,感觉是被偷换了概念。事实上,当今官场的这种送礼之风,已经远离古代那种情义、礼仪与规矩,更与文化扯不上边儿。按理说,上下级之间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有些礼节性钱物往来,当是情理中事。古人送礼讲究事出有名,名正方能言顺,受之也才泰然。比如,春节、中秋节送礼是表喜气,婚婚丧嫁娶送礼以示客气,现在则不然,什么端午、重阳、清明乃至情人节、圣诞节等等,只要找到借口就想着法子送。有权势之人,一年甚至可以庆贺几次不同日月、时辰的生日。相互有直接管辖隶属关系者要送,没有这种关系却有利用价值者,也要送。以前送点土特产品都要遮遮掩掩,现在送黄金、美钞、人民币都是直来直去。早先几年,举国城乡流行一句“跑部跑省”的口号,后来又直接演变成“跑部钱进”,是谓县、市一级基层官员,跨过市、省这类上一层级,直接到京城里找国家部委,通过同乡、同学、朋友之类关系,批项目、要资金、拉关系、觅好处。很多地方因此而尝到甜头,便拨出专门费用、人员、经费,全力以赴放在这种跑和要上,从而滋生出更大范围、更为严重的送礼之风。中国文字中,看望、拜访之类词句本也文雅,可在官场里一番浸染,渐渐就违了本意、变了味道,成为送礼行贿的隐语。而且,如今官场之礼,远不像古代那样有规有矩。这种没有规矩的滥送,往往比那些规矩来得更加可怕,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亵渎。

  可是,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黄一平的送礼观亦然。自从到市政府工作,特别是做了冯市长的秘书,耳闻目睹乃至亲身参与了种种送礼过程,黄一平渐渐明白,送礼不仅是中国漫长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当今中国官场的一个有机组织,已经渗透到包括官场在内的中国社会的每一根血管,每一个细胞,其力量之大堪比阿基米德期待日久、孜孜以求的撬动地球的那个支点。何况,黄一平因了市长秘书这个特殊位置,也开始频繁接受别人所送之礼,且渐觉习以为常、不足为奇了。如今,每逢大年小节前夕,黄一平就会特别期待,特别亢奋——那种给别人送礼、自己也收点小礼的感觉,别提有多舒坦、有多刺激了。

  由此而论,像黄一平这样的市长秘书,几年操练下来,如今又岂能不谙熟送礼这一官场必修课程?

  57

  “送礼是一门学问,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冯开岭斯言,丝毫没有半点玩笑的意思。

  幸好黄一平悟性不低。跟随冯市长这几年,耳濡目染,潜心研习,黄一平送礼之技艺已经大为长进,深得其中精要,也深受冯市长信任及受礼诸君嘉许。

  记得第一年跟随冯市长出去送礼,黄平还只是一个单纯的随从、跟班,只能做点拿拿接接之类的体力活儿,一般进了屋东西丢下就退到室外等候,或者即使随领导进门坐下,也只是一言不发。但是,冯市长常常会特别交待:“记住这些人家的门牌号码、原任职务、家庭成员,下次再来你可能就是我的全权代表。”

  黄一平听了,马上就得提起精神,特别当心,生怕下次单独上门会出错。也因此,黄一平对冯市长送礼的那些门道,就特别留意,暗中观察、揣摩其中的诀窍。

  通过跟随冯市长送礼,黄一平发现,送礼之道貌似粗俗,其实还真是充满玄机,细细推敲起来简直就是一门莫测高深的学问。

  冯开岭送礼,因为对象身份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档次、类别,思虑相当精细。他在省里工作过,又直接受制于省这一级,因此送礼的重点自然就在省城。在省里工作那会儿,多数省领导他都熟悉,领导们也大都认识他。现在,离开六七年了,还是有不少领导与他相熟,其维系纽带主要便是每年拜访那么一两次。平常,给这类省级领导送礼,十之八九遇不到本人,只能随同礼物丢张名片给家属,领导未必就能看到或记得。但是,无论如何跑还是要跑的,有鱼无鱼撒一网总不是坏事,万一什么时候领导想起,说不定就起了作用。冯开岭身为常务副市长,又主管城建、交通、国土、规划、房管一块,除了主管的副省长,几个对应部门的厅长,必然也要一一拜到。那些厅长,不光从业务主管角度需要得到其支持,更主要是这些人大多背景很硬,日后极有可能进了省里班子,现在烧香等同于储蓄、投资。除了这些名正言顺的“现管”,像杨副秘书长、年处长等一众当年同事、同学,如今或居高位拥重权,或正是蛰伏、积蓄期的潜力股,无论于公于私,都很有投入的必要,也是他例行进贡的重点。此外,还有上边提到的毛处长、印厅长等一批老干部。当年冯开岭随老书记进省城,老书记以省委常委、秘书长身份分管老干部工作,冯开岭因之也认识了不少老人,与阳城籍的一帮老人更是非常熟悉。老书记逝世之后,及至回到阳城工作,他依然牢牢把握着这一难得的人脉资源,尽力与老同志们保持密切往来,主要维系方式便是定期登门看望,送点老人需要或喜欢的礼物。

  在阳城本地,按说冯开岭贵为常务副市长,就不需要给别人送礼了吧?其实不然。洪书记、丁市长那儿,未必遇年逢节必送,但每年表示那么一两次绝对非常必要,东西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个态度。就像在部队里,中校见到上校立个正、敬个礼,表明你懂得规矩、知道轻重。至于四套班子里其他成员或者部委办局里那些下属,平时人家给你送,你也给点东西回敬一下,那是一种礼尚往来的客气,严格讲来不算什么礼与不礼。

  给什么样的人送什么礼物,表面看不是什么要紧事,可在冯开岭看来,则不是这样。“送礼也得看菜吃饭、对症下药,否则就有可能花了钱、出了力而不讨好。”

  像冯开岭这种位置的官员,送礼所费自然无需自掏腰包。一般礼品,诸如烟酒、衣物、土特产、购物卡之类,主要出自交通、城建、规划、国土、房管等几个分管的部门。不必等到过年过节,就是平常日子,无需市长张嘴,这些部门领导自会定期送货上门,美其名曰公务之用。对于冯市长主动索要的物品,那更是有求必应、求一给十。有些价格昂贵、不易采购或是有特殊用途的物品,不便让一般人知道,冯开岭则会个别交待给邝明达。对于省里的常委、副省长一级领导,普通烟酒之类物件肯定拿不出手,人民币、购物卡这样的真金白银人家又未必肯收,那就只能在稀、少、奇、新上做文章。比如,贵为副省长,茅台、五粮液也许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可是,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里招待外国首脑的那种特供五粮液,或是放置五十载以上的陈年茅台,却未必想喝就能喝到。冯开岭有个同学在北京某部,恰恰就能搞到这种宝贝。还有那些过去专供最高领导享用的特制熊猫烟,以及具有百年以上树龄的龙井、碧螺春,等等。这些东西,不在品相优劣、价格贵贱,而是以稀有为贵,送到任何一位领导那里,也会别具特色、印象深刻。至于一般的官员那里,无非名烟名酒多送一些,或者挑些阳城当地价值不菲的特色产品,既是例行公事,却又不失实惠与体面。

  冯开岭送礼的重点,当然是在省城。在位的领导,必由其亲自出马,黄一平、邝明达等心腹跟随左右,专挑月黑风高之夜,行踪极其诡秘。冯开岭比阳城其他领导的便捷之处,是他曾经在省里工作过,到省城探望领导算是轻车熟路,万一遇见熟人也可以访旧名义搪塞过去。与看望现职领导轻车简从不同,拜访那些老干部及其遗孀时,冯市长则会选择光天化日之下,大包小包里装着些螃蟹、芦笋之类的阳城特产,甚至还有山芋、芋头、花生这样的土货,热热闹闹地在那些冷落日久的门院前进出,迎送之间刻意弄出很大的欢声笑语。刚开始,黄一平不明究里,后来就慢慢看出端倪——这些人家与在位领导不同,东西不在多少,要的是个热闹气氛。冯市长如此一番闹腾,左右邻居知道有人来送过礼,倒比送了什么价值更高,也更重要。

  冯开岭在阳城还有一批需要重点关照的人群,每年送礼都不可忽略,而且非得由他自己亲自出面——这就是他工作过的阳城师专那些老领导、老教师。每年春节之前,都会带领黄一平和司机老关,早早备下些大肉大鱼色拉油之类,也是大张旗鼓来到师范宿舍区,一幢楼一幢楼走过去,一家一家敲开门,凡是当年他在校工作时在位在职、如今离休退休在家的老人,无论校长、书记还是普通老师,人人有份。这样做的效果,是大家都知道冯开岭念旧谊、有情意、没架子,是个知恩图报的好人。在位官员,最难得到这样评价,也最想得到这样评价。冯开岭此举,为他在阳城官场挣分不少。上次省委组织部搞民主推荐,阳城师专里的几个老教师,就是因此而帮了冯开岭的大忙。

  此外,送礼时机的把握也非常有讲究。平常逢年过节普遍跑跑,杨柳水大家洒洒,那属于“平时勤烧香”性质。现在,随着换届进入倒计时,阳城市长人选之争渐入白热化状态,眼见张大龙、秦众有结成同盟的可能,冯开岭此时借重阳节之名,有选择地送礼攻关,意在随机应变、神兵奇袭。不过,时下人事问题已经提到省委议事日程,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省委省府现职领导们那儿绝对已成禁地,公开跑动难免伸手要官之嫌,正是当下之大忌。日前,从中纪委到省纪委,包括组织、监察部门,都已下发文件通知,三令五申反复警告,如果有人一旦顶风作案,必将格杀勿论。以前,每次大规模党、政换届,哪怕只是村、居一级最基层组织,也都有一批倒霉鬼难免撞上松口,被送上断头台。因此,从现在往后这三四个月,但凡有点政治头脑的候任官员,都会尽量避免出现在上级领导机关,更加避免出现在现任领导们的官邸。因此,冯开岭这才特派黄一平急赴省城,重点放在一批老干部身上。

  毛处长、印厅长之类虽是离退休了的官员,但他们都居住在省里机关宿舍,冯市长自然也不便在那里跑进跑出。更何况,即使他亲自出马了,有些话也不好出口。

  黄一平深为冯市长充满智慧的决定而折服!虽是送礼小节,也足见其大谋大略。

  凭心而论,跟随冯市长几年,黄一平不但对他的领导艺术心悦诚服,而且对其送礼艺术也是佩服之至。由是,他也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今社会,送礼即政治,无礼不为官。

  58

  黄一平的省城之行,相当诡秘。

  他的行踪,除了冯市长,只有邝明达知道。为了确保行动的绝对保密,他向邝明达要了辆车,利用双休天独自悄悄进了省城。

  送给毛处长的几样东西,皆由邝明达特别准备,不过是六双草鞋、两百只咸鸭蛋、十瓶糟乳腐,累计价值不会超过四百块钱。表面看来,那些东西都是十分平常的物件,价格也很低廉。可是黄一平明白,这三样东西,平常之中却又都有不同寻常之处。

  据冯开岭介绍,当年他跟老书记到省城工作,经常随同看望毛处长等阳城籍或在阳城工作过的老同志。

  那时的看望,真就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看望,来客常常两手空空,还要叨扰主人一顿便饭。有时即使顺便带点东西,也就一袋茶叶、一块阳城粘糕之类。但是,毛处长那儿,每到秋季或年底,老书记必有三样东西要送到——草鞋、鸭蛋、糟乳腐。后来老书记突然去世,冯开岭接过使命,一直把这种传统延续至今。在和毛处长接触的过程中,冯开岭与老人结下忘年之交,深得其喜爱。当年他从省里得以顺利回到阳城,以及后来接任常务副市长,毛老处长都曾出面讲话。不仅如此,他还从老人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担任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初期,时常得其言传身教,才很快成为半个农业行家。

  也许是革命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毛处长一生特别喜欢草鞋。即使在大城市生活了几十年,身边早已不见炮火硝烟,可他依然惯于蹬一双草鞋,雄纠纠走在城市的繁华街道上。尤其是从初春到仲秋那几个月,更是草鞋不离脚。然而,毛处长所需的草鞋,并非当年的那种普通稻草鞋,而是一种名为大米草的水草,加上纯棉布条精心编织而成。大米草生长于阳城江滩,四角棱形,中间空心,秋天收割上来暖阳晒干,用小木锤轻轻敲击至松软状,与棉布条混合起来很有劲道且不易折断,编织成鞋穿在脚上富有弹性又非常舒适。过去,这种大米草野生疯长,满江滩到处都是,江边农民经常放牛羊进去随意啃食,如今却因稀缺反而成了宝贝。要不是邝明达专门请人在江边种下一些,满江滩断难找到几根。那些咸鸭蛋,也不是平常街市上买到的那种,而是以食盐、黄酒、八角、姜料等十多种佐料精心腌制而成,蛋黄略微发黑、味道有些许腐臭,类似平常人家盐卤不足、腌得过头了的那种臭蛋。这种咸蛋,黄一平小时候也很喜欢,外观虽然不雅,味道却特别鲜美。糟乳腐本是阳城一大特色,毛处长喜爱的,自然也不是工厂批量生产、商店成箱售卖的那一类,而是完全以地道手工制作,原料和工艺更为纯正。难得邝明达神通广大,也只有他能搞到如此稀罕之物。

  按照电话约定,黄一平特意选择周六下午两点准时到达毛府。毛处长几个女子都在国外或上海、北京工作,平时就老两口与保姆生活,家里比较清净。

  看到黄一平拎进来的几样东西,年近八十的毛处长竟然高兴得像小孩一样。老人来不及招呼客人,把草鞋一双双在脚上试过,穿着在客厅走两个来回,确认每一双都很合脚、舒适。之后,又让保姆拿来碗筷,把咸鸭蛋与糟乳腐分别打开尝了,嘴里啧啧有声,连连称好,又逼着老伴、保姆跟着尝过,这才坐下与黄一平寒喧。

  “敬老节快到了,冯市长让我专程代表他来看望您老。这几样东西,都是新近做好,趁新鲜给您送来,免得放时间长走样变味。”黄一平语气谦恭,态度殷勤。

  “哎呀,难得小冯有这份孝心,年年记得我这无用老汉,专门让你跑这一趟。”毛处长说。

  “您老怎么能这样说呢?冯市长经常和我们提起,当年您老对他帮助教育,无微不至。他说,要不是您百般关心,哪里会有他的今天哟!”黄一平语气异常真诚。

  “可惜像他这样有情有义的年轻人不多了。”毛老感叹道。

  “也就小洪和小冯还记得我们。”毛老夫人也附和道。

  “小洪就是你们市委洪书记。”毛处长解释。

  “哦,是吗?”黄一平表现得很惊奇的样子。

  接下来,像任何一位同龄的革命老人一样,毛处长开始回忆革命历史,痛陈情、义、礼于他一生中的重要分量。其中自然提及当年对洪书记的种种提携,以及帮助冯开岭的诸般情状。黄一平虽不是第一次听到,却只好作出首次聆听状,不时面露惊讶、崇敬的神色。拉拉扯扯说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毛处长好不容易从往事回忆中刹车,问:“最近小冯还好吗?地市一级政府马上要换届了,他应该没有问题吧?”

  正是想什么来什么,毛处长所提,就是黄一平最希望听到的一句。表面上,他却又不能表现得过度兴奋,只能漫不经心且有点吞吞吐吐地说:“承蒙您老关心,还好吧。其实有些事情冯市长不让我告诉您,说是怕您操心生气,影响您休息哩。”

  “哦?这什么话?有什么事不能告诉我?小黄,没事,快说说什么事。”毛老果然来了兴致。

  黄一平马上便一五一十把阳城当前的情况说了,其中着重之处是那个张大龙如何仗着洪书记的势,在背后同冯开岭争锋捣蛋。

  “这还了得!”毛处长听完黄一平叙述,真就有些生气了,一双手竟然轻轻抖动起来。

  毛老夫人和保姆一看,马上过来劝慰老人不要生气,有话慢慢说。黄一平也表现得非常自责,连连说:“都怪我多嘴,都怪我多嘴。”

  过了一会儿,毛处长恢复了平静,眼睛瞄向茶几上的电话机,问黄一平:“小洪现在在哪里?”

  黄一平一看时间,正好是下午四点。他揣摩,平常每逢周六的这个时候,洪书记一般会到办公室来,由身边的几个亲信陪着打几盘乒乓球放松。

  “洪书记这时候也许在办公室吧。”黄一平说。

  毛处长朝电话机一呶嘴,示意黄一平帮他拨号。

  黄一平电话拨过去,响了五六声,果然就传来洪书记熟悉的声音。他不敢开口,赶紧把话筒递给老人。

  毛处长听力不是太好,平常与人对话,音量都要特意加大一些。他与洪书记的对话,坐在一旁的黄一平听得真真切切。

  相互扯过一些必要闲话,毛处长很快转入正题:“马上要换届了,小冯的事情你要关心!像他这样道德人品、能力水平都不错的干部,就是应该大力支持使用嘛。”

  “我对他一向很支持的呀!”洪书记在那边说。

  “就我所知,支持得还不够!要像当年我支持你那样支持他!”毛处长嗓门高大,几近于吼。

  洪书记连连应承:“好好好,我知道了,您老吩咐了,我能不执行吗?”

  “我看中的人,不会走眼。就像当初看上你,不是一步步走得很顺嘛。还有,最近省委在找我们这些老家伙开座谈会,就明年省里换届的事广泛征求意见。我准备联络一些阳城方面的老同志,联合给组织部和省委递个书面意见,建议你到省府来主管农业。现在一讲经济发展就是招商引资,就是工业经济,农业的老大地位哪去了?中国还是农业大国嘛。堂堂一省,没有个懂农业的副省长怎么行?”毛处长的话题适时转换到洪书记身上,让黄一平长舒一口气。他知道,即便像毛处长这样的特殊身份,在和洪书记谈及有关冯开岭的话题时,也只能适可而止,否则,一味纠缠下去令对方疑心或反感了,就会起到相反效果。看来,毛处长年龄虽老,头脑却十分清醒,而且在官场搏击多年,政治上依然敏锐而老到。

  零堆碎碎说了有半个多小时,电话那边,洪书记马上总结一般再次表态:“您老放一百个心,阳城市府换届的事我知道怎么办,冯开岭的事我会全力以赴。关于您给省里写建议的事,就劳您老费心了。过些时候,我接你们老两口再来阳城住段日子。”

  电话搁下,毛处长朝黄一平笑笑,表情里有些老顽童的调皮,意思似在问:“怎么样,满意吧?”

  黄一平会意,马上再次代冯市长感谢道:“您老发话了,洪书记能不给面子?有您这棵大树撑着,是我们冯市长的幸运,也是广大阳城人民的福气。”

  一席话,逗得老人哈哈大笑。

  59

  离开毛处长家,接下来拜访的重点,是省国土厅退休的印厅长。

  从省国土厅厅长位置上退下来的印老,曾经担任过阳城市委书记,那时市长正是现任的市委洪书记,张大龙则是市委秘书长。说句公道话,印老是工农干部出身,文化水平偏低,工作能力一般。由于其人性格直爽,个性也强,与长袖善舞的洪书记就很难在一只锅里搅勺儿,相互矛盾一度激化到比现在洪、丁的状况还要过分。后来,省委派出工作组,专门前来解决阳城的班子矛盾,本来形势对印有利,基本趋势是印继续留任,洪调离。不料,身为市委秘书长的张大龙从中捣鬼,完全偏向洪那边,突然抖出印的好多问题,诸如公款请客送礼啦,公车私用啦,等等,笔笔账记得一清二楚。结果,印反被调到省国土厅,洪则顺利接任市委书记。作为一种回报,洪上任不久就提拔张大龙为市委副书记兼任组织部长。生性耿直的印,从此与张大龙势成水火,恨张之心犹胜怨洪。两年前,印厅长到了年龄,退居二线之后基本就不再上班,而是拉着几个意气、观点相投的阳城籍老干部,整天在一起喝茶、打牌、钓鱼、发牢骚,顺便将阳城官场上洪书记、张大龙之流骂个狗血喷头。

  印、洪大战时,冯开岭由省里下派阳城不久,而且位居排名最末的副市长,因此未及介入二人矛盾。这两每至岁末,冯开岭都会借着看望省城老干部的机会,顺便拜访一下印厅长,这与阳城多数干部回避、冷落印,成了鲜明对照。不过,探望印厅长这样与阳城官场积怨较深的老人,冯开岭一般并不亲自出面,而是多由秘书黄一平代表。因此,印厅长这儿,黄一平来过好几次,他对印厅长本人及家庭情况相当熟悉,印厅长对他也颇有好感。

  平时前来看望印厅长,买什么东西,送多重的礼物,都是由黄一平自己作主。在黄一平看来,印厅长为人直率,比较容易相处,在位置上也不是那种贪心很重的人,加上家里人口多,境况不是很好,因而黄一平多给他买些经济实惠的东西,林林总总一大堆,好看且耐用,惹得印家上上下下非常开心。只要黄一平踏进家门,印厅长总要挽留吃饭,席间相互对酌几杯,谈笑之间话题却又离不开阳城。别看印厅长远在省城,可对阳城情况非常了解,尤其是官场动态基本了如指掌,很多关于洪书记、张大龙们的信息,等到黄一平从这里回去转告了,冯市长才知道。因此,往常来访,黄一平尽量避开饭档,避免听了不该听的闲话,无端惹上是非。今天,他却专门挑了晚饭之前,刻意往印厅长家饭桌上撞。

  果然,一进印厅长家门,厨房里已经传出菜香。印厅长正躺在那台崭新的理疗仪上,直呼痛快。见到黄一平进来,马上大声道:“还是冯市长和小黄了解、关心我,你看看,这个仪器正好治我的腰椎和颈椎病,还能缓解高血压高血脂,真是个好东西!”

  理疗仪是黄一平花三万多块钱,提前买好让店里送到印厅长家,并且帮助安装调试到位。黄一平知道,印厅长患有严重的腰肌劳损,阴雨天几乎不能动弹。有时,老人会跑到一些销售这类仪器的店里,免费做上一回,却又舍不得掏钱购买,据说还曾遭到推销小姐的白眼。黄一平买的这台理疗仪,可谓正中印厅长下怀。

  围着机器转了几圈,印厅长眼睛里除了喜爱还是喜爱。

  “这个、这个,很贵的吧?”印厅厅长轻轻拍打着理疗仪,问。

  “贵不贵先不谈,冯市长交代我,一定要让印老满意。”黄一平说。其实他知道,这种号称能治百病的仪器,在省电视台的几个频道里,几乎不间断地做着直销广告,产品性能、价格一目了然,印厅长岂有不知其贵的道理?

  “这个钱我来给。”印厅长的语气里有种试探的意思。

  “印老您这就见外了。冯市长平时经常告诉我们,您老在阳城工作时整天往基层跑,风里来雨里去,没日没夜拼老命,最后落下这腰痛的毛病。冯市长一直担心您的腰,早就想买台机器送过来,您在位时不好送,现在就没事啦。”黄一平自然尽量把话说到位,让印厅长吃颗定心丸。

  印厅长又躺在理疗仪上试了试,还是感觉万分满意,神色也渐渐坦然,感叹道:“还是小冯人好啊,咱没有什么恩惠于他,就已经这样了,哪像有些人,翻脸不认人,畜牲都不如!”

  说话间,天色近晚,印厅长家的饭菜陆续上了桌,黄一平也不客气,找个靠近印厅长的位置坐下来,说是要陪印老好好痛快痛快。

  吃饭的时候,桌子上的话题自是离不开阳城官场。印厅长上来就询问市府换届的事。“听说最近省委组织部在阳城民主推荐,你们冯市长排在首位,得票最多。”

  “是的,是这样。”黄一平赶紧把有关情况说了,同时话头一转,又道:“可是,也很难说,阳城情况您老是知道的,冯市长得票第一,最后未必就一定会轮到他。”

  “难道还会有什么变故不成?近来,我也和几个阳城籍老人交流过了,大家对冯开岭评价不错,认为只有他能接市长这个班。”印厅长酒杯停在半空,疑惑道。

  “唉——,说来话长。”黄一平长叹一声,马上便道出肚子里最想说的一番话。“您老可能有所不知,市委副书记张大龙最近特别活跃,他也是市长位置的有力竞争者哩。”

  于是乎,黄一平便将张大龙如何极力笼络人心、拉帮结派,以及市委洪书记如何积极帮助张大龙幕后运作,添油加醋大肆渲染了一通,直听得印厅长气得差点摔了杯子,说:“这帮混蛋!有他们在一日,阳城政坛就一日不得安宁,阳城百姓也要跟着后边遭殃。那个姓洪的和姓张的,哪里是什么人民公仆、共产党干部,简直比土匪还不如!”

  接下来,印厅长又一次从盘古开天地起说,把洪、张二人当年怎样相互勾结,打击迫害正派、正义力量,篡夺阳城市委领导权的情况,细细叙述一遍。同时,尽其所知,也把洪、张两个的种种贪污腐败行为,进行了挖地三尺、穷追猛打式的揭露,甚至连张大龙小时候偷过同学钢笔、洪书记在县里睡过几个女人之类的陈年旧账,都数落得清清楚楚。听得出来,几个月不见,印厅长掌握的素材又增加并详细了不少。

  “今生今世,我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说这话时,印厅长的眼睛几乎冒出火星。他还表示,今天夜里就开始写揭发材料,而后直接跑到省委,一个个常委当面汇报反映。

  “不砸碎姓张的市长梦,印字倒过来写!”老人不断重复着这样的誓言。

  黄一平听了,乐得差点笑出声。

  60

  从印厅长家出来,已经是晚上九点。由于喝了不少酒,加上和老人聊得投机,黄一平感觉有些抑制不住的兴奋,走在路上,腿有点轻盈飘忽不听使唤,头脑里也有些云雾缭绕的感觉。

  反正一个人也回不了阳城,干脆先在大街上蹓达蹓达,然后再找家宾馆住下来。

  正是省城华灯灿烂夺目时,大街上车来人往,十分热闹。徜徉在省城最为繁华之所,深秋的风轻轻拂来,温软而带些凉意。身边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依然有不少姑娘穿着裙装,只是不再是那种短裙,也不再轻易裸露光洁的胳膊与腿,而是配以长袖衬衫与肉色丝袜。黄一平有些怀念刚刚过去的夏天。

  “有人说/夏/是女人的季节/不/我要说/夏/恰恰是男人的节日/盛夏来临/当缤纷的裙花/开遍大街/谁能否认/那将是牵动男人目光的/视觉盛宴。”这是黄一平大学里写的一首诗《夏天》,发表在校刊的封二,配有彩色插图。一年四季里,他最喜欢夏天,虽然难免酷热,满大街的裙装却把城市装点得姹紫嫣红,与裙子珠联璧合般裸露着的那种光鲜,给人的感觉不是情色,也不是性,而是一种充满着美感的联想。现在正值仲秋,城市已然开始换装,马上就觉得眼前暗淡不少。

  也不知走了多久,抬头间,猛然看到省农业大学的牌子,黄一平的酒也渐渐醒了。他想起副市长秦众就是在这所学校,从助教一直做到校长助理,而后到阳城担任副市长。

  “咦,粽子不是在这里工作吗?”黄一平忽然想起,他在N大的同学里,也有好几个分在农大,其中粽子还和他同一宿舍住了四年哩。再想到冯市长的那个“弱化、孤立秦众”计划,黄一平停下了脚步。

  一个电话打过去,粽子果然就住在学校。听说黄一平在校门口,粽子兴奋得不行,连声说:“别动,快别动,我马上开车来接你。”

  不一会儿,果然有一辆帕萨特打着跳灯从里面出来,车里人先看到黄一平,一颗熟悉的脑袋从车窗伸出来,大声喊:“黄大头,我在这里。”

  黄一平应声招手,快步奔向车子那边。当时在N大,同宿舍的同学人人都有外号,黄一平因为脑袋大而得此雅号。粽子的出处,是他特别喜欢吃粽子,一年四季家里不断给他捎带。

  到了家里,才知道粽子一个人在家,他夫人与孩子利用双休天回了郊县娘家。

  粽子变戏法似地从冰箱里捣腾出好多食物,叫花鸡、盐水鸭、五香牛肉、虎皮花生米之类,啤酒也是现成的一大箱。

  同学几年不见,既不需要寒喧客气,也不必穷究别来有无恙乎,而是照着当年宿舍里的老规矩,先咕嘟嘟三杯啤酒下肚再问英雄来路。

  其实,不必细问大家也知道彼此情况,粽子在农业大学从助教起步,现在是教务处副处长、教授,带着两个硕士生,据说前途正朝向光明那一头奋进。

  就着啤酒和满桌的卤菜,两个老同学聊兴大发,无非相互打听各自所知同学、老师的近况,譬如哪个同学婚外恋了,哪个老师离第三次婚又娶了,还有哪个同学刚刚提了副处就被双规了,等等。再有,两个人也争相交待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也无非是夫妻感情淡了,当年的校园恋人如今还想着,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如此而已。

  急需倾诉与打听的也就那么些内容,说完也就差不多接近冷场与无聊。可是,一对同房间四载、相互又有五六年没见面了的同学,面对美酒佳肴,怎么可以冷场无语呢?于是,话题非常自然地转换到大家共同认识的人身上。

  “哦,想起来了,我们那边有个副市长好象就是你们学校过去的。”黄一平轻轻拈起一只鸡爪,慢条斯理撕啃起来。

  “对对,你说的是秦众,他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助理。”粽子马上点头道。

  “他在你们那儿好象挺不错的,最近学校盛传他马上要当你们市长哩,是真的?”粽子问。

  “阳城那边也有这种说法。”黄一平听了,心里又惊又酸,但表面只好不动声色。看来,这个秦众虽然年纪轻、资历浅,野心还不小,消息居然已经传到农大来了。

  “唉,各个人各种命。就说这个秦众,基本上与我们一起做助教,只不过他是农大土著,我们是外校过来,在领导眼里就分了三六九等,人家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现在干脆坐上神七了。”粽子无限感叹随满满一杯啤酒下了肚。

  “上这么快,他肯定有什么后台的吧?”黄一平问。

  “那是当然喽,据说他有个什么亲戚在教育部担任副部长,又与省委龚书记关系不错,这才进了快车道,否则,哪里轮得到他!我们N大出来的这批人,哪个不比他强!”粽子愤然道。

  “听说他在你们学校也是业务骨干,光是博士学位就有两个,德才兼备,无人能敌。在我们阳城那边,都快把他传成神了。”黄一平有意再刺激一下粽子。

  “狗屁!”粽子果然被激怒。“别人不知道他的情况,我还能不懂?哼,要不是看他在学校还算夹着尾巴做人,对我们这些人也比较客气,我早把他屁股后边那点屎给掏出来了。”

  “呵呵,一个校长助理,一不贪污二不搞女人,能有什么屎不屎的?”黄一平语气不屑。

  粽子脸涨得通红,忍耐半天还是没忍住,悄悄拉过黄一平,小声说:“告诉你一件天大的秘密,回到阳城千万不能对外说。秦众这小子别看硕士、博士学历好几个,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有一尺多高,捞的学术头衔也不少,可是,他搞学术腐败。学术腐败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论文抄袭,现在报纸电视上整天揭露的那种,其中有真有假,主要是学术界人搞人。”

  “秦市长也搞论文抄袭?我不相信?”黄一平很认真地摇摇头。

  “你不信?那么,你认为我是说假话?”粽子腾地一下站起身,拉着黄一平进到里间书房,从那一大排书刊里抽出几本,很快找到署名秦众的几册,一一提出哪里是抄袭,所抄者何处。

  根据粽子提供的情况,看来秦众抄袭手段非常高明。在农业大学,因为其特殊的地位,秦众经常出国参加学术交流,英语水平也非常不错。他的抄袭与时下媒体曝光的那些不同,绝无抄袭本国学者或中文作品现象,而是专拣外国学者未经翻译的原作、原著。这样一来,就很难被人发现,或者即使发现,仅凭一般英语与专业水平也不大容易认定。可是,偏偏农业大学有个老教授,既是当年秦众的硕士生导师,也是后来粽子的博士生导师,只有他慧眼独具发现了其中的猫腻。老教授内心非常痛苦,却又不便对外人讲,更不好对秦众直言,实在憋不住了,只告诉了自己最信任的弟子粽子,意在警告他不要蹈师兄覆辙,令乃师失望。

  黄一平悄悄记下那些作品名称,表面却丝毫不露声色,只是淡淡一笑说:“你放心,他是我领导,借我一百个胆,也不敢随便乱说呀。”

  61

  离开了农业大学粽子家,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多。一出大门,黄一平就抑制不住兴奋,野狼般大声嚎叫起来,并且一路加快步伐向前狂奔,惹得周围好多行人纷纷驻足观望,疑是遇到精神病人。

  黄一平头脑清醒着,心里也明白自己已经喝醉了,尤其是刚才掌握了秦众学术腐败的证据,他又一口气和粽子连干了好几大杯。现在被深夜的凉风一吹,那种深度的醉意慢慢从全身的每一根毛孔里往外渗,搅得他浑身燥热,情绪也极度亢奋。要不是考虑到冯市长已经休息,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要不是想到冯开岭身边躺着的朱洁,他一定会现在就打电话过去报喜。

  自从前不久与朱洁有过短暂的欢爱之后,他现在很少夜里给冯市长打电话了,甚至不怎么到家里接送他,有时即使进到家里,也不像过去那样殷勤。他不希望自己在朱洁面前,是一副拍马屁的形象。

  走了一阵,就到了印厅长家附近寄放汽车的地方,正好旁边有家规模不小的宾馆。黄一平进去要了最好一间房登记交费,准备睡个好觉,明天一早赶回阳城复命。

  “先生,喝多了酒请不要在房间里抽烟,防止发生意外。”前台负责登记的小姐提醒道。

  “知道。我一个政府机关领导干部难道这点常识不懂?”黄一平抢白道。不过,他自己都能感觉舌头大得有些拖不动了。

  “对不起,提醒您是我的职责。”小姐马上道歉,眼神里却丝有某种意味深长的东西一闪而过。

  进到房间,里面还算干净,设备也齐全。黄一平踉踉跄跄脱了衣服,洗澡、刷牙一应事务做好,电话却响了。平时经常出差住宾馆,此时虽然酒醉,他也猜到电话响是怎么回事。本已决定不接,犹豫了一下,还是下意识拎起话筒。

  “喂,大哥,要不要小妹过来陪陪你?”那边的女子声音嗲得甜腻,黄一平身体不由得更加炽热,下部也随之有了感觉。他猜想,刚才在大堂登记,信息肯定已通报到宾馆内部或附近的色情场所,这才会客人前脚进来,小姐电话后脚就跟上。

  黄一平一边躺在床上看电视,一边在电话里和小姐调了会儿情,你来我往越说越不堪入耳。

  “要不,过来看看吧。”黄一平本想拒绝,不期然却说出意思相反的话。

  说实话,此时若非酒精作用,黄一平绝对不会说出如此草率、轻浮之言。从理性角度考虑,当前无论于他还是冯市长,都是关键时刻,他并不希望此时惹出任何事非,就像当年洪书记那个秘书。可是,在酒精的怂恿、唆使下,又有另外一个声音在引诱他——这两天的省城之行收获实在太大了,也把自己搞得非常辛苦,别人不谈,自己总该慰劳一下自己吧。何况,最近一段时间,光顾着忙碌冯市长竞选的事,还真没顾得上床上那点事儿,此时小姐来了电话,立即唤醒了麻木的身体,放弃良机似乎有点可惜了。

  不一会儿,外边就传达一阵的的笃笃的敲门声。黄一平这边门还没有完全打开,一股浓浓的香气就扑面而来,醺得他更加发晕。等到灯下一看,那女子果然身材高挑、长相妖娆,不仅一双眼睛勾魂摄魄,而且一副乳房也是浑圆高耸得夸张。也不待有任何过渡,黄一平借着醉意,饿虎扑食一般将女子摁倒在床,三两下剥掉对方不多的几块遮挡布。那风月场中女子对此自然并不陌生,从声音、眼神到身体,无不极尽配合之能事,不一会儿就让黄大秘书瘫软下来。

  躺在小姐身上喘息片刻,似乎还睡着了那么一小会儿,黄一平这才意犹未尽翻身下马,准备与小姐结算刚才一番劳作的工钱。

  “五万!”小姐柔声道。

  “什么?”黄一平以为自己听错了,示意对方再说一遍。

  “大哥,五万,不是美元,更不是欧元,是人民币!”小姐声音大了一些,脸上依然带着微笑。

  黄一平一个激楞,酒马上醒了大半。他知道遇到大麻烦了,刚才都怪自己太心急,没有事先把价钱讲好。

  “你怎么能这样!你这是敲诈!”黄一平有点气急败坏,却又不敢放大声音。

  “怎么不能这样?怎么是敲诈啦?告诉你,我们做这个也是有规矩、讲职业道德的。刚才你脱我衣服的时候,我就说过要用安全套,可你一副急不可待的架势,不管不顾地硬来,也没来得及用套。你知道不用套的后果吗?要么怀孕生下你的宝宝,要么传染你身上的什么病。像我们做这种工作的职业女生,靠的是身体和时间挣钱,怀孕也好,得传染病也好,哪一样都不是闹着玩的。万一要是染上了艾滋病之类的不治之症,那不是连性命也搭进去了吗?你说我要你五万,算多吗?”小姐口齿伶俐,语气凶狠,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

  黄一平知道,再怎么辩护也没有用了,只好准备和她讨价还价。他粗略回忆了一下,自己身上包括现金和卡上的钱在内,总共只有不足一万元。

  “不行!五万少一分也不行!”小姐态度很坚决,而且还打了一只电话,约什么人在宾馆外边等着,随时听从召唤进来。

  “要不我们公了吧,报警。”黄一平试探说。

  小姐打开手机,将110三个数字拨好,交到黄一平手上说:“喏,你报吧,只要揿一个确认键就行。我知道你是国家工作人员,还是领导干部,你不怕,我更加不怕。”

  这下黄一平彻底瘫了,他知道刚才在大堂登记时,自己无意中的一句话坏了大事。估计如果自己不认栽,这个小姐,加上外边等候的什么人,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而一旦把事情闹开,他的公职、党籍、家庭等等一切都完了。那样的话,冯市长也会跟着受到牵连,阳城市长的位置就会泡汤。当年洪书记秘书的教训,便是前车之鉴。他想,即使只是为了冯市长,他也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你看,我确实没这么多钱哪。”黄一平掏出身上所有现金,也把银行卡上的数字告诉了小姐。

  “反正我不管,你想办法。”小姐完全一副不好商量的姿态。

  无奈之下,他只好按照小姐的提示,开始想办法。左思右想,他感觉只有一个人最为合适——郑小光。现在,也只有他能帮自己了。一来,郑小光不是阳城官场中人,与自己没有利益冲突,即使不肯全力帮忙,至少不会有意坏事;二来,自己帮郑小光做过不少事,谈不上什么大的情恩,也算有点功劳或者苦劳吧;三来,郑小光与冯开岭关系特殊,现在这件事与冯的前途密切相关,想必他不会袖手旁观。于是,黄一平马上给郑小光打了个电话,没说什么事,只说酒喝多了,在某某宾馆遇到点麻烦,让他快点带上五万元过来。

  “知道了。记住,你在那儿千万别动,我马上过来。”郑小光在电话那边说。

  果然,大约半个小时不到,郑小光就来了。不光是他,后边还跟了一个穿着制服的警察。

  一看来了警察,小姐惊呆了。

  那警察进来,也不多话,上来就咣咣咣给那小姐一通耳光,而后掏出两百元钱扔到她脸上,断喝一声:“滚!”

  小姐哪里还敢接钱,满脸泪水,颤抖着逃跑一样快步离去。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原本令黄一平几乎就要崩溃的险境,郑小光只花了十秒钟不到,就彻底化解于无形。

  黄一平悬着的心立即落下。这时,他才发觉自己酒早就醒了,而且已经满身大汗淋漓。当然,黄一平也明白,他欠下郑小光一个人情,一个天大的人情,恐怕今生今世都偿还不尽了。

  “好了,天不早了,你赶紧睡觉。今晚的事,全当睡觉时做了一个梦,明天早晨醒来,就都忘得一干二净。OK?”郑小光仍然什么也没说,甚至都没将民警介绍给黄一平认识,只是轻轻拍了拍黄一平冰冷的手。说罢,领着那个穿制服的同伴转身而去。

  也许是怕黄一平心理负担过重,不一会儿,郑小光又发来一条短信:记住,今天的事,除在场的你、我、他、她,不会再有第五人知道,切切!

  黄一平长舒一口气,躺在那儿胡思乱想一阵,也不敢再睡,马上收拾东西退了房间,连夜驾车返回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