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四章、找好工作难,找合适的女人更难

书名:上班族本章字数:8963

  

  因为住在于叔叔家里,每到星期天,除去看书和看电视的时间,他也在院子里转了转。因为是单位的家属院,相互之间都认识,院子里的人,没事情的时候,就在走廊里,或者是客厅里,摆起了麻将摊子。经常是一群人打牌,外面又围上了一群人。看看又凑够了人手,于是再开一桌,长年累月,经常听得见麻将牌的砰砰声,有时候持续到深夜。

  王志远不会打麻将,但闲来没事的时候,他也站在旁边看牌。用不了多久,他就看会了,原来这比读书容易多了,变化多端,好玩。于是,人不够的时候,他也会上去,打几圈麻将,消磨时间。

  一来二去,就认识了许多人,当然大部分都是于叔叔单位的同事。大家看王志远还没有女朋友,纷纷做起了好心人,为他介绍对象。人家介绍人既然已经说出来了,不是他们的亲戚,就是有一定关系的,自然不好拨人家的面子。

  对这种见面处对象的作法,王志远心里非常反感。他觉得,这简直和牲口差不多。到了集市上,一个公的,一个母的,看看年龄也合适,价格还合适,双方看着也顺眼,就撮合撮合,成了两口子,这没有一点悬念,简直是太平淡了。

  他还是喜欢碰,碰上自己心仪的女孩子,自己主动追,这样有悬念,有竞争的欲望,也有激情。但他很快发现,自己这个愿望,是非常脱离现实的。三川是个小城市,满打满算人口才十几万人,人口少,自然合适的女孩子少,长得稍微好看点的女孩子,几乎都有人盯上了。在大街上就是偶然碰到眼前一亮的女孩子,你也不敢搭话,人家会把你当流氓看,弄不好还挨顿打。自己追女朋友的可能性几乎降到零。因为这是个太小的城市,你根本没有在公共场合接触异性的机会。怎么办?看起来还得入乡随俗,接受别人的介绍。

  这一接受,终于让王志远知道了自己当时的份量,和那些姑娘们所思所想的东西,让他大开了眼界,积累了另一方面的人生经验。

  第一个姑娘是一家工厂里的财务。王志远按照约定的时间,到晚上七点的时候,如约来到这家工厂的办公室。介绍人敲定这个时间,也是因为这段时间工厂里的工人都下班了,除了门口有两个值班人员外,几乎没有什么闲杂人员,私密性还比较强。

  在这个不大的城市里,这家工厂规模虽然不大,也算有一点名气。王志远问清楚道路,就骑着自行车,趁着夜色,准时赴约。到了大门口,保安一问,王志远报出介绍人的姓名,保安不再说话,很快就让他进去了。

  刚把自行车放好,介绍人就迎了出来,把王志远让到一间办公室里,倒上水,说:“你先坐啊,我去喊那姑娘过来,你们两个随便谈谈,认识认识,看满意不。”王志远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张报纸,翻看着,思忖自己要讲一些什么话,对方要问一些什么话。

  一会儿时间,介绍人就带着一个姑娘进来了,王志远看她,瘦瘦的,挺苗条,但身材实在一般,五官也一般,基本上没有什么特点,不属于那种见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类型,就是普普通通的那种女孩子,丢在人堆里,你不仔细认,都看不出来。这和自己的心理预期相差甚远,心里实在是没有一点感觉,连交往下去的欲望都没有。但碍于面子,王志远又不能立即站起来告辞,那样显得太不给介绍人面子。于是只好站起来,热情地招呼着,和对方坐下来,准备谈一谈,消磨一会儿时间。

  哪知道这姑娘也是惊人的坦率,开口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问你,你有房子吗?”

  王志远只好实话实说:“没有。”

  那姑娘接着又追问一句:“那你父母都是干什么的?有实力给你在城里买房吗?”

  王志远一听这话,心里陡然升起了一股无名的怒火。

  他本来想心平气和地告诉她,自己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人,是小职员,是种地的农民,父母供养自己和弟弟们上学,已经花费了毕生的积蓄,好在还没有欠下外债,要求他们再为儿子在城市里买一套房子,花上几万块钱,已经远远超过他们可以承受的底线了,至少目前没有那个可能。

  但这个姑娘的口气,显然让王志远非常不舒服,她带着的是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的口气,是城里人对乡下人看不起的口气,这让王志远非常恼火,他觉得有必要给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姑娘、一个所谓的城里人、一个小市民一点小小的教训,自己好歹还是国家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有一个相对不错的工作,从哪一方面讲,都比你这个工厂里的财务社会地位要高一些吧,你犯不着和我用这样的口气说话。

  但是,想到自己今后再也不会和她打交道,无端的因为一句话,就伤害一个姑娘,实在是犯不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有自己独特的处事方式,你看不惯,走开就是了。于是王志远看了看表,说:“对不起啊,我还有点急事,先走一步,有时间我们再谈吧!”

  说着就不由分说地站了起来,看也不再看姑娘一眼,就往外走。刚推着自行车,介绍人就走了出来,送他到大门口,问王志远满意不。王志远说:“算了吧,谈不来。多谢你了。”

  介绍人也知道,谈这么短的时间,肯定是对女方不满意,于是也不再勉强。

  第二个姑娘是一个机关的文员。见面的地方是介绍人的家里。王志远看那姑娘,挺朴实的,高高的,胖胖的,脸上乐呵呵的,一看就是个好人。这样的姑娘大约心肠都不错,所以小小年纪,就开始发福了。要是在农村里种地,这样的姑娘最抢手了,有力气,能干,又知道心疼老公,是个不错的贤内助吧。但现在是城市里,王志远又在大城市呆过,心里还是喜欢身材匀称、曲线玲珑的女人,对这样长相的女人,也没有感觉。于是见了一面,也就算完了。

  第三个姑娘是个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大学本科,在机关工作,听介绍人介绍,王志远挺满意的,和自己有一样的经历,这样好相处。但一见之下,王志远还是有点不满意。那姑娘谈吐挺好的,落落大方,一看也是一个有素质的人。个子有一米六五,身材也挺好,但就是一说话,笑起来,有两个獠牙,看着挺吓人的。最关键的感觉不舒服,于是又作罢。

  第四个是市里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人。通报了她的姓名,介绍人就让王志远先看看电视,看那姑娘的样子,满意不满意。如果相中了,再介绍见面。

  王志远仔细一看,心里还是不满意。三川市是小城市,电视台又刚刚起步,女主持人不会个个是沉鱼落雁之容,真那样也轮不到王志远啊!那姑娘长相就很一般,又特瘦,在电视上看,也就是个衣服架子,脸上扑了一层厚厚的粉。对这种喜欢浓妆艳抹的女人,王志远从内心里就不感冒,身上又没有肉,更不符合自己的要求,于是干脆回绝了介绍人,连面也没见。

  第五位算是自己碰上的,参加一个同事的婚礼,看到一位做伴娘的姑娘,身材高挑,皮肤白净,气质优雅,是个知识女性的样子,王志远确实动了心,这姑娘,在三川这样的小地方,实在是不容易碰上的。于是就托同事打听,知道这姑娘还没有处对象,还是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各方面都符合自己的标准。王志远就托同事介绍介绍。

  结果消息很快就反馈下来了,这姑娘条件好,人家要求的条件更高。人家要求找一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在三川市有房子的,父母双全都是退休干部的,将来什么都不用操心,生了孩子也有人帮带。这样的条件显然王志远一样都不具备,根本没有见面的可能。

  王志远听到反馈,心里思忖了半天,反复回味这些条件,不得不佩服这姑娘实在是非常具有远见。人家要求的这几条如果全部满足完,她这一辈子实在是掉进了保险箱里,一点风险都没有,无忧无虑,一辈子不用操任何心,悠哉游哉的过完一生。人家有这个条件,工作好,长相好,不愁没有合适的男人来追求。

  而自己,说白了就是一个穷大学毕业生,仅仅是有一个不错的工作而已,人家跟了你,这一辈子,不知道要吃多少的苦头,你能不能熬出头,还一点谱都没有,跟上你这样的人,就是拿自己的前途去赌博。人家有那么好的条件,有那么大的选准余地,自然不会跟你这个穷大学生去过苦日子。谁让你没有一个好爹妈?当然这也不能怨你,只能说你命不好。

  一位介绍人又准备给他介绍一位高干子弟。那姑娘的父亲是地区的一位主要领导,介绍人说,你要是成了他们家的上门女婿,那可就拽了。你就等着吧,用不了五六年,你就混出来了。上面有人给你说话,你又有文凭,你看咱们地区里的那些高干子弟,哪一个不是年级轻轻的,就成了局长、县长了,现在社会上就认这个,没有裙带关系,没有强硬的后台,你就是再有才华,也是白搭。因为没有人认识你,也没有人为你说话。

  王志远想想,现实社会确实是这个样子的,就有点动了心,说:“那姑娘长的好看吧?至少不丑吧?”

  介绍人实话实说:“那姑娘长的确实说不上好,脸特别黑,你看看就知道了。”

  王志远思忖了半天说:“还是让我想一想吧,这找老婆的事情,急不得,也对付不得,两个人要长期过日子,在一块吃,在一块睡,要是看着不顺眼,就干什么都没有情绪了,还是算了吧!”

  这样又折腾了几次,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把王志远折腾得心灰意冷,觉得自己这个找对象,是最无聊最没有意思的事情。早知道如此,在大学里就该把自己的女朋友定下来。自己当时还是太傻了,有贼心没那个贼胆,本来有许多送上手的机会。有几个女孩子都多次对他暗示过爱意,有事没事的找个机会,到宿舍里找他。在图书馆里看书,也找借口和他搭讪。这几个女孩子还是长得挺顺眼的,虽然说不上是花容月貌,但模样都周正,要身材有身材,要气质有气质,又有学问,水平比自己一点也不差,这样的女孩子,在小地方是见不到的。那也就是在大学里,人才济济,才显得不那么突出,王志远还觉得看不上眼,这山看着那山高。其实他是不了解社会,太不自量力,到了社会上,才完全傻了眼。想后悔,却没有丝毫的机会了,看来只好终身衔恨了。

  失误啊失误,自己的失误实在是太多了。在大学里学习的目的不明确,造成了毕业的时候还要回到小城市混一口饭吃。在最有条件找到一个合适姑娘的时候,竟然不知不觉,导致大好的时光、机会白白流失,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惨痛了。

  当然,这些找对象的经历也让王志远有所收获,他接触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让他开始学会观察、思考自己的人生,认清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自己就是个小人物,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能够依仗的只是一腔热血,和一个没有丧失思考能力的大脑,再有的就是那一百多斤,还年轻健康的身体,这就是自己全部的资本。今后所有的一切一切,都要以这为原始资本。

  面对现实吧,生活无法逃避。是个男人,就要战斗到底!

  自从和赵主任出了一趟差之后,双方的关系似乎更进了一步,有事没事的时候,赵主任开始和他谈一些私密的话题,比如这拉广告的事情。

  《三川日报》是张小报纸,刚刚创刊两年,发行量只有区区二万多份,三川又是落后地区,工厂企业不多,效益不好,自然广告源不多。报社为了增加收入,鼓励员工拉广告创收,就出台了一项内部政策。凡是报社员工所组织的广告,可以从总广告款中提成20%,这个提成比例在新闻界里,算相当的高了。只要你有关系,会拉广告,单是这提成一项,一个月你只要能组织一个整版的广告,总额是3000元一个版面,那你的提成就是600元钱,比工资高多了。所以现在在报社混的,不管是编辑、记者,还是司机、勤杂人员,就是报社领导,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都把拉广告当成自己发财的最便捷途径了。特别是那些部主任,老记者,早下手的,有的人都发了,一年不挣不挣,也弄他个几千上万块钱。有的人更是一年可以弄几万提成,成了报社著名的挣钱大户,有钱人。

  你想那个年代,大家都是靠工资吃饭的,一年挣个三千两千块钱,就已经非常不错了。王志远刚上班不久,每月也就是200多元钱,除去吃饭的,零花,买点书,再偶尔添件衣服什么的,经济上还是不宽裕的,他也想像别人那样,靠拉广告,多挣些钱。但仔细思忖了一下,却觉得这个钱人家可以挣,自己却无从下手。

  他观察那些能够拉广告挣到大钱的,都是各人有各人的优势。比如报社的秦副总编,他本来就是抓业务的副总编,手里对于新闻稿件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说让哪个单位的新闻稿件上头条,它就能上头条。为一家企业、一个机关连续做几次宣传,人家就会非常领情,自然想做广告的时候,首先就想起了他。反正单位出钱,都是公款,给谁都是做,自然给有交情的人做,这样就还回了人情。

  隔三差五的,秦副总编就坐着那辆桑塔纳2000型汽车,办公室里派着专门的司机跟着,为他开车,车子上挂着“三川日报社”的大牌子,不出全区,连收费站都不敢收费的。因为下面的收费站知道是报社的车辆,不敢得罪,怕记者找麻烦。

  到了下面的单位,这么大的领导亲自下去了,再怎么着也是个副处级干部吧,比下面的一个乡镇长、县局长大了一级,下面的人自然是不敢怠慢,好吃好喝好招待,临走时还得带点当地的土特产。聊会儿天,从单位里那些秀才手上拿回来一批材料,加工加工,就是一个专版的新闻材料,再配上几张新闻图片,一个单位的形象宣传就算完成了。

  过几天在报纸上一发,就是一个专版。只要见了报,下面的工作就是要钱了。有的单位好说,会派人主动把钱送过来。有的磨磨蹭蹭的,秦副总编会专门再去一趟,让人家抹不开面子,乖乖的把钱拿出来。还有那些不识抬举的,答应出钱做广告的,看广告做完了,想赖账,这个时候,秦副总编就会软硬兼施,对他们的领导说些难听话,刺激刺激他们,将军将军他们,还是不出钱的话,就有可能派记者找他们的麻烦,曝光一些负面的东西,让他们妥协,交出钱。

  那些部门主任呢,都是利用自己的采访权,发稿权,先和有潜力、有意向的单位领导联系,发他几篇新闻稿子,宣传宣传他们的丰功伟绩,让单位领导吃点甜头,算是欠了他们一个人情。等关系处到一定的程度上,才提让人家出钱做广告的事情,人家面子上过不去,只好答应,于是一年下来,也有不少进账。

  其余的那些小职员,小编辑、小记者,也就是托托自己的亲戚朋友,拉拉关系,走走后门,找那些在下面单位里当上小头目的人,偶尔做个专版,发点小财。

  王志远想了一想,这些条件自己都不具备。最关键的是自己不具备他们那样的权力,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从而达到挣钱的目的。自己的人脉资源非常有限,在老家的县城里,也不认识几个当官的,这个钱就是再好挣,那是对于别人来说的,而自己,现在只能是受穷。

  和自己同时上班的同事们,有的都拉了好几个专版了,为本部门的主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自然个个高兴。在这个报社里,王志远发现,大家把拉广告挣钱其实当成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没几个人专心学业务,当什么名编辑名记者。那也就是梁总编自己的理想而已,一个落后地区的小型报纸,再怎么混,也成不了名编辑,名记者,还是拉广告挣钱实惠。大家日常里关心的,就是谁谁又拉了几个单位的专版,这个月拉了几个专版,赚了多少多少钱,然后啧啧称赞,或者在心里妒忌个没完。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一个人就是再有定力,也不可能不受到任何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把王志远也搞得心神不宁。他在脑子里反复过滤,还是选定了一个人选——老家县城里一家银行的行长,这家银行确定还没有在地区的报纸上做过形象宣传。最关键的,王志远知道,他和喜欢自己的王叔叔是亲戚,让王叔叔先出面,向行长递个话,看愿不愿意做宣传。

  为了这个平生第一次的拉广告,王志远特意坐了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回了一趟县城,见到王叔叔。为了好开口求人,王志远特意说自己刚上班,报社分的有广告任务。他撒这个谎,是觉得如果自己坦白了说,就是为了拉广告挣钱,王叔叔就有可能心里不舒服,不帮自己这个忙。

  他的目的很快就达到了,王叔叔还是非常乐意帮忙,促成这件事。那家银行反正早晚要做形象宣传的,这是当时的风尚,在地区报纸上做一个版面的宣传,登上大幅照片,把本单位的业绩罗列出来,让大家了解了解,树了单位的形象,那也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了。

  信息很快就反馈回来了,对方愿意做一个专版的宣传。王志远回到市里,非常高兴,他首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赵主任,说自己已经拉了一个专版的广告,看下一步怎么弄?

  赵主任说:“哪天我和你一快下去,到他们单位去一趟,把材料准备好,再拍几张照片,把钱拿回来,就算完了。”

  王志远对于如何组织一个版面的稿件,找谁拍照片一无所知,没有任何经验,只好同意赵主任的做法。

  约定好日子,王志远就和赵主任到了老家的县城里,先住到县委招待所的宾馆里,然后就联系了宣传部的新闻科长和县公安局的一个拍照片的通讯员,又和那家银行的办公室主任取得了联系。

  办公室主任特意带了一辆面包车,到宾馆来迎接赵主任和王志远。听说是地区报社的记者要来采访行长,整个银行都当成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情来对待了。在行长的办公室里拍完照片,从办公室主任手里拿回一大堆的材料,采访就算基本结束了。

  中午是宣传部的新闻科长陪同吃饭,晚上是银行行长亲自安排酒宴,王叔叔也出面了,陪同大家吃了饭,对赵主任敬了酒,感谢他对王志远的关照,并客气地说,有什么要求,千万别客气。

  王志远知道,这都是些客套话,但赵主任爱抽烟,私下微笑着提示王志远,说:“他们银行有钱,你要点烟酒啊!”

  王志远听到,尴尬地一笑,未置可否。他心里非常反感这样要东西的做法,自己不吸烟,不喝酒,要这些东西,丧失脸面,得不偿失。再说了,做广告本来就要人家出钱,现在又要东西,更是开不了口,于是就没向王叔叔提。

  还是王叔叔细心,看赵主任吸烟,临结束饭局的时候,特意上了一条烟,让赵主任拿上。王志远看了一眼,是一条阿诗玛,当时要上百元钱一条,算是酒宴上招待客人,很不错的高档烟了。

  第二天一早,又安排了一辆小汽车,送王志远和赵主任回市里。临出发前,办公室主任按照行长的吩咐,提前就把要给的广告款交到了王志远手上。

  王志远问赵主任怎么办?赵主任说:“先全部交到广告部吧,到月底再结算。”王志远也没多想,就把钱全部交给了广告部。

  广告发出去了,版面处理的还都满意。王志远特意要了100多张当天的报纸,等行长到市里开会的时候,特意交给他,算是完成了任务。

  到了月底,王志远想,自己该有600块钱的提成了吧,扣去必要的税收,也有480块的收入,这是自己第一次拉广告,第一次挣了那么多的钱,比自己两个月的工资还高。到底怎么分配呢?给赵主任多少钱呢?他在心里思忖,第一次,给他100块吧,算是自己的一点意思。剩下的这么多钱,给于叔叔的儿子买点东西,回家看看父母,给爷爷100元钱的零花钱,再到县城里,到王叔叔家里看看,买点东西,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

  这是他自己的打算。哪知道到了月底,突然有一天,赵主任看屋子里只有他们两个人时,笑嘻嘻地对他说:“小王,这是200块钱,是你第一次拉广告的提成。这是100块钱,你找个信封装上,送给秦副总编去,你刚来,今后还要在他手下干活,归他管,搞好关系,没错!”

  王志远接过那200块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拿起那剩下的一张100元的钞票,放进一个信封里去,然后就去了秦副总编的房间。

  秦副总编正在审核稿子,看到王志远进来了,忙抬起头,问了一句:“小王,有事吗?”

  王志远忙把信封双手放到桌子上,说了一句:“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感谢您的多次关照,不成敬意啊!”

  你想秦副总编拉广告挣了那么多的钱,这样的小钱,他是看不上的。他看了一眼信封,立即就退了回来说:“你刚上班,没多少钱,自己拿着用吧,心意我领了。”

  王志远正在左右为难,想着是拿走啊,还是留下啊,这个时候赵主任又进来了,面带笑容解释说:“秦总编你就收下吧,小王刚上班,一点心意,你无论如何要收下!今后还需要你多多关照年轻人哪!”

  秦副总编看推辞不掉,就收下了,说:“小王,不错,不错,好好干吧!”

  从秦副总编屋子里出来,王志远坐在自己的办公桌旁,手里拿着本书,装着翻书的样子,心里却什么也看不下去。他脑子里在反复回忆这件事,结果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自己联系的客户,自己拿到的钱,结果自己却一点主动权也没有,仅仅拿到了一小部分的报酬,大部分都被别人瓜分了,自己还要带着笑脸,承受这样的结果,这到底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总结了一圈,还是自己没经验,没有提前到广告部,把自己的提成先拿到自己手中,然后再分配。让这赵主任以部门的名义,把钱拿到手,他就掌握了完全的主动权。

  他是领导,又亲自参与了这个广告的组织,是有功劳的,但这个功劳有多大,具体要得到多少报酬,如果钱首先拿到自己手里,王志远想,就是给他100元,只要自己把话先说出来,他也没办法,因为大家都是很好面子的,都不会立即翻脸。但现在,由于钱第一时间没有掌控在自己手里,人家想怎么分配,就怎么分配,你刚上班的一个新人,自然不会为了区区几百块钱,就撕开脸,和上级闹不团结,那名声也就不好了,更加得不偿失。所以第一时间失去了主动权,已经昭示了自己的结局。

  总结整个事件,王志远觉得,自己就是个冤大头。用自己最珍贵的人脉资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但因为没有远见,无法控制金钱的流出,不仅大大降低了自己的收益,还得装着笑脸,充当别人的卒子,在别人的指挥棒下,用自己的钱,为别人拉关系铺路。这个过程简直是太典型了,这给自己的人生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

  但同时,从这件事上,他也有所收获,知道怎么样运作一个广告专版了,学会分析别人的心理活动了,比如对于赵主任,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说他有坏心眼吧,可能也不是。那就是他的思维定势,他的处事习惯。在他意识里,他就是领导,你就是小兵,虽然他这个领导在社会上非常微不足道,但在你面前,就可以左右一切,你应该做的仅仅是服从,无原则的服从,只要服从,就是好同志,好兄弟。他丝毫不会从你的角度考虑问题,顾忌一下你的想法,你的情感。他认为你什么都应该听他的,不应该有自己。

  王志远觉得,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也真是不舒服,你得什么都让着他,受他的左右,说的难听点,那就是受他的奴役,这种感觉真不好。他可能根本就不具备设身处地的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情商,不知道什么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这样的思维方式。给这样的人做部下,还真是挺难的。

  你要是一味的让下去吧,那只能是节节败退,他的要求是无边际的,看你的承受能力而定,你只要能忍气吞声下去,不表示明确的反对,那他就会依自己的性子,一味的蛮干到底,让你承受着无尽的委屈,直到你再也承受不了的那个边界点来到,你像火山一样爆发,和他彻底摊牌,完全撕破脸皮。但这样做,拖的时间显然是太长了,自己的委屈也受过了,活得也太窝囊了,不符合自己的个性。说不定心里会闷出病来,更加不合算。

  思前想后,王志远觉得,自己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个人的个性,了解了他的处事方式,下一步,就是要选准恰当的时机,进行小范围的对抗了,必要的时候可以彻底摊牌,不怕撕破脸皮。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这样,就不能完全摆脱别动的局面,他没有心理负担,你就不要有心理负担了,患得患失是不行的,男子汉,大丈夫,当断则断,最要不得的是优柔寡断,到时候罪也受了,窝囊气也忍了,还落个全盘皆输,更是一头没得一头,那才是笨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