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二节 香文化的故事

书名:香席本章字数:7665

  

  1、

  在东汉时期,产自大秦的苏合香通过西域的商旅驼队被贩运到长安,很快被宫廷和贵戚所喜爱,成为争相收藏的宝物,竟成为时尚。虽然当时丝绸之路贸易繁荣,但苏合香经过波斯、中亚这样的长途贩运,而且各地对途经的商旅都课以重税,因此当苏合香到了长安已是非常昂贵且不易得。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上下都对西域奇珍争相购买,成为富贵之极的标志。在此风气之下,著名史学家班固也未能免俗。一次,大将军窦宪便托班固购买苏合香。他让班固去办的事情,班固自然不敢怠慢。这苏和香是当时大秦国,也就是罗马帝国发明的一种合香,是采用蒸馏法提取的蔷薇水,属稀罕之物。对于普通官员来说,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事情。所幸的是,班固有个出任西域都护的弟弟——班超。这可是极大地方便了班固。于是,他修书一封,对弟弟说,大将军窦宪托付他办件事,给了他七百匹杂彩、三百匹白素,想换月氏马和苏合香。这窦宪乃当朝权臣,是外戚势力中的头面人物,并且执掌兵权。班超见信也不敢怠慢,便忙着张罗置办。班超当时对平定西域有重大贡献,并且全力支持中原与西域的经济交流,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因此被来往的各地客商所尊敬,加上权职所在管理着西域,换得苏合香倒也不是难事。有这样的弟弟,班固自然能换得珍贵的苏合香献于窦宪。

  可叹的是,多年后窦宪谋逆败露,班固也跟着受了牵连被捕入狱,并死于狱中。至于被罗织的罪名中,有没有帮着窦宪购买西域奇珍——苏合香这一条,就不得而知了。

  2、

  汉桓帝时期,侍中乃存年老口臭,每次向皇帝奏事时,总是让汉桓帝感觉不舒服。但鉴于乃存忠心耿耿,汉桓帝也不便直言。一天,乃存又向汉桓帝奏事。汉桓帝想出一个主意,当即微微一笑,让宦官赐给他一些鸡舌香,让他含在嘴里。这鸡舌香是产自南海诸国的母丁香,当时全靠朝贡贸易运至中原,只限于宫廷使用。乃存没见过鸡舌香,不知为何物,更没想到皇帝要他口含鸡舌香的原因。而且,这鸡舌香含在嘴里,有些辛辣的感觉。乃存以为是自己触怒龙颜,被赐以毒药,吓得惶恐不安。等下朝回家之后,乃存老泪纵横地与家人道别。家人皆大惊失色,不知所措,顿时客堂之内一片嚎啕大哭。等到哭得差不多了,家人才想起问皇帝突然赐死所为何事。可乃存哪知道啊!哽咽之间,家人发现乃存嘴里发出阵阵香气,与往日大为不同,便问他嘴里含的究竟是何物,为何有阵阵香气。乃存疑惑之间,也察觉气息与往日不同,口舌之间虽有辛辣之味,但口含这么久,却没有中毒迹象,反而有阵阵香气。猛然间,他想起早在汉武帝时期,宫中就有尚书郎口含鸡舌香奏事的规矩,这才恍然大悟汉桓帝的良苦用心,不禁破涕为笑,索性将鸡舌香嚼了咽下,心中顿觉豁然开朗。家人也放下心来,大笑不止。

  原来,鸡舌香有生津、祛口臭的功效,在古代一直被作为“口香糖”用,只是数量稀少,仅有宫廷与富贵人家才可以服用。

  3、

  在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威名远播。随着张骞出使西域,匈奴北遁,丝绸之路逐渐繁荣起来。来自波斯、大食等中亚各国的客商,甚至更远的大秦国商队坐着骆驼,带着各种西域奇珍异宝,伴随着悠扬的驼铃和一身的风尘,缓缓进入汉朝的都城——长安。

  中原王朝的繁荣与富庶,令这些客商如进入梦幻世界一般。他们带着近乎虔诚般的尊敬,希望能见到大汉皇帝刘彻——汉武帝。可是,处于深宫威严无比的帝王不是谁都能见的。除非,谁能献上能引起皇帝兴趣的珍宝,才有可能一睹龙颜,甚至还可能获得丰厚的赏赐。要知道,大汉帝国在这方面从不吝啬。

  有一个来自弱水以西地区的商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达到长安城,在疏通了层层关系后,终于见到了汉武帝。这位商人听说汉武帝喜欢香物,这次就准备了他们国家的一种奇特的香料。

  “陛下,为表达我对陛下的尊敬,我特意带来我国特有的香料。”商人说。

  汉武帝很喜欢香料,但他已经见过无数西域奇香,加上连日操劳国事,这天有些打不起精神。只见商人献上的是三颗香,形状和枣子差不多。汉武帝拿起看了看,心中有些失望,便随口慰藉两句,挥手让商人退下。商人还欲言,却被宦官拦住,只得无奈退下。

  多日后,长安城突然出现瘟疫,很快就有很多人染病死去。这可急坏了朝廷上下,就连太医拿出的方子也无济于事。死去的人一天天在增多,汉武帝也甚是焦虑。没想到,那个西域商人又来求见,并称有治疗良策。汉武帝一听,连忙召见。

  “陛下,可曾记得小人过去所献之香?”商人说。

  “现在快说你有何治病之策才是正事,哪管得了什么香啊!”汉武帝急得有些生气了。

  “正是那三枚奇香,才是治疗瘟疫之良药。只要陛下命人焚烧一枚便可祛除长安城的疫病。”商人又说。

  汉武帝大惊。虽然不大相信,但事到如今死马当作活马医,也只能试试看再说。当下便命人取出那一枚香,以错金香炉焚烧。顿时,整个皇宫中弥漫着浓浓的奇香,味道很独特,闻之让人顿觉头脑清醒,心气爽快,一解多日郁积之气。第二天,宫中有患疫病者,全部好转。此香的确神奇,其香味不仅传遍宫中,竟然还传遍整个长安城。这香气多日不散,实在令人称奇。那些染有疫病的百姓闻了这香气,都慢慢好转,逐渐康复,长安城又恢复的昔日的繁华和生气。汉武帝见此香甚是神奇,高兴之余,便重赏献香的商人,当此人回国之时,还令人专程为其践行。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无法得知此香名字,但由此可见,香料自古就和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4、

  在中国古代,和香文化最有缘的帝王可能就数汉武帝了。也正因为他喜欢香,所以他当政期间,正是各国香料陆续进入中原的肇始。很多迹象表明,他对香的喜好,可能与他想求仙长生有关。

  有一次,汉武帝觉得自己修炼到了一定境界,可以和王母娘娘见见面,便让宫中宦官们打扫宫殿,铺设如云彩一般华丽的丝绸锦帐,燃起百和之香,用这样的规格来迎接传说中的西王母驾临与他相会。

  不过,这毕竟是汉武帝的一时性起,那位美貌温柔的李夫人才是他的至爱。这位李夫人是倡优出身,擅长歌舞,天生丽质,“倾国倾城”一词就是指的李夫人。她在招入宫中后,被汉武帝封为在当时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夫人,备受宠爱。但这位美人入宫几年后便染病去世。汉武帝极为思念她,便找来东方朔问计。东方朔对奇门遁甲沟通鬼神之术极为精通,为使汉武帝能再见李夫人一面,便献出一支怀梦草,并焚烧各种香料,使得汉武帝在睡梦中与李夫人相遇。但阴阳两隔,生死茫茫,这位多情的汉武帝终于不能再见到李夫人。

  这个记载于古书里的故事,也许并非杜撰。因为西域所献之香,有的含有催情的成分,自然也不排除有的西域香料有迷幻的成分。如果含有迷幻成分,一旦配合灯光、飘动的帷帐,和过去的熟悉的环境,完全有可能会使汉武帝进入梦幻状态。况且,东方朔所献之草,名曰怀梦草,可能有帮助睡眠的作用。

  不管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汉武帝时期,整个大汉王朝已经大量地使用香料,使得香文化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有个能谋善断的军师——尚书令荀彧,经常帮助曹操出谋划策,很是了得。这个荀彧,在历史上是个真实人物,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叫做“荀令过处,三日留香”。话说这个荀彧,长得是一表人才,风流倜傥,而且文采非常好,才华横溢。一次,这位大才子到朋友家去做客,谈天说地指点江山之后,荀彧告辞而去。这位朋友在荀彧走后,一直能闻到屋里有种香气,清雅高贵,沁人心脾。疑惑之间,他便仔细寻香所发何处,找来找去,最后确定是荀彧所坐之处,还留得这阵阵清香,甚至几天后都还能闻到。消息一传开,大家纷纷赞叹不已,荀彧留香果然名不虚传。有好事之人还将荀彧与潘安相提并论,说是“荀彧留香,潘安掷果”,将此句话形容普天之下的英俊男子。

  这个荀彧肯定不是什么自带体香,而是在东汉末期,香料已经进入士大夫阶层,用于熏香和佩戴香囊。这些香料很多是从南洋诸国朝贡过来的沉香。而沉香用于熏衣,衣服会留存沉香的淡雅幽香,具有一定的持久性。这样一来,荀彧所坐之处三日留香恐非妄言。

  与荀彧有主从关系的曹操,却是一个刻意远离香料的人。他提倡简朴的生活,以身作则,并且要求家人也不得佩戴香物或者是熏香。后来他死前留话,要家人将他所藏之香分了,日后贫困之时,大家做鞋以度时日,从而留下“分香卖履”的故事。

  6、

  三国后期,魏国有个叫贾充的高官,追随司马家族颠覆了魏家天下,并带兵弑杀了魏帝曹髦,被天下人所厌恶。但这个贾充却也和香有缘。

  当时,宫廷上层已经开始使用来自南洋诸国与西域的香料,并常常赏赐给有功劳的大臣。贾充帮司马昭登上帝位,可谓功勋卓著,自然得到了司马昭赏赐——西域香料。这个贾充除了有个著名的丑女儿贾南风当上皇后外,还有一个小女儿——贾午,皇帝赏赐给他的香料便给了这个宝贝女儿。贾午自幼深受贾充宠爱,可不简单,性格外向泼辣,甚至可以说是自由奔放。虽说当时中国的社会风气并不象宋明理学要求的那样,要恪守妇道,要三从四德,但也还是男女有别的。贾午不管这些,每当他父亲在家召集众人开会时,她便推窗打望,一次就发现了英俊的韩寿。从此,贾午的心里便只有韩寿了。

  天不怕地不怕的贾午,实在忍不住爱情的煎熬,便派丫鬟去找韩寿,明确表达了爱慕之情。这个韩寿一看是贾充的女儿来追求自己,这岂不是富贵从天而降吗?当即便应了。贾家的围墙从此常常留下韩寿的脚印,两人经常半夜偷偷相会,到天亮韩寿才离开。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泄密的就是贾午身上所带的香料。这种香料香气独特,并且持久不散。一次,在贾家的宴会上,与韩寿比邻而坐的朋友就好奇地问韩寿,他身上的香气是什么香料所发出的。贾充这才发现,韩寿身上的香气肯定是女儿的香料所发之气。因为这种香料,司马昭只赐给了他和陈骞。

  一切尽在不言中。不动声色的贾充等宴会之后,找来宝贝女儿一问,便知道两人已私定终身,便成全了这段姻缘。这故事就是“韩寿偷香”。

  7、

  据《世说新语》记载,西晋时期著名的富豪石崇喜欢炫富,只要能证明自己阔气富有的宝贝,他都要拥有,并且以奢靡浪费为炫富的方式。这些宝贝之中,必然少不了当时极为珍贵的南海贡品——沉香。

  石崇喜欢大摆宴席,山珍海味,玉液琼浆,自然是少不了的。但这些其他的权贵家也有,比这些显不出他的富有。所以,石崇将他家的厕所修得极为奢华,一直用甲煎粉、沉香汁祛除异味。并且让十多个颇有姿色的婢女在一旁伺候,如果有客人来上厕所,这些婢女就将客人原先的衣服脱下,换上熏过沉香的新衣服,才能再次入席饮酒。一个叫刘寔的官员,见到石崇家厕所这气势,以为误进内室,连忙退了出来。石崇得知后,虚弱心极为满足,大笑着对刘寔说,这不过是他家的厕所,不是什么内室。这等于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他家的厕所都如此奢华,那内室还不知道会有多富丽唐皇呢!

  可是,这样一来,很多客人都不好意思去上他家的厕所,那个刘寔也连说自己是贫苦出身,不能如此享受,遂去别处上厕所。

  如此豪奢的石崇,财富堪比整个晋王朝,连皇帝都没法与他斗富,这不禁让人疑惑不解。再有钱的大官权贵,如何能有如此多的奇珍异宝呢?对于石崇的财富来源,古籍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却在只言片语间露出了踪迹。原来此人在任刺史期间,有杀人掠货的嫌疑,尤其是对于过往的外国客商,更是索取无度。他通过各种手段,或强索财物,或明抢暗夺,反正是谋取了大量的域外珍玩。这些域外珍品到皇帝那的时候,已经是石崇挑剩下的了。因此,他家能用沉香去洒在厕所里,也就不足为奇。

  8、

  东晋时期的王嘉在《拾遗记》中记录了这么一段往事:

  汉灵帝熹平三年,西域有人敬献了一种香料,叫茵墀香。这种香是一种非常好的香药,用来煎熬,服用后可以治疗疠病。

  当时宫中并没有流行病爆发,都城也无疠病。因此,汉灵帝便将茵墀香赏赐给后宫的嫔妃们。嫔妃们获得至宝,欣喜不已,为得汉灵帝宠信,便用此香煮水沐浴。果然,浴后身体散发着阵阵幽香,嗅之沁人心脾,使得龙颜大悦。这些沐浴用过的水,宫女们将其倒入沟渠之中,流到宫外,就连附近路过的人都能闻到水中散发出的香味,因此人们将这条沟称为流香渠。

  虽然这段故事有奢淫浪费之嫌,但却不乏个中情调。香,本就是奢侈品,从古至今都是,犹如云中仙子,不肯轻易下到凡间,偶尔落入凡尘,便会成就一段美丽的传说。这茵墀香便成就了流香渠的故事,与宫廷的美丽女子一道,永远地留在中国的历史传说和香文化之中。

  9

  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记载了一个有关于龙涎香的故事。

  北宋政和年间,酷爱奇珍的宋徽宗偶然一次去检查奉辰库,太监们一样样搬出库存的宝物请他过目。当一个太监拿出一个象石头一样白色间杂有灰色的东西时,翻遍存册都没找到此物的记载,太监们也不知道是何物。宋徽宗对艺术品和文玩具有极高的造诣和鉴赏力,可他也没见过此物。但他明白,凡是奉辰库里的东西,必然不是平常之物,一般都是各地甚至是海外朝贡来的奇珍异宝。他接过来左看右看,又凑近仔细闻了闻,感觉隐隐有股香味。宋徽宗仔细思量了一下,估计此前朝宝物必定不凡,便命人拿来焚香用的炭火,微微烤之。刹那间,整个库房充斥着一股奇香,一种从来没有闻过的香味,浓烈而持久。宋徽宗这才明白,此物便是及其珍贵的、从大食国舶来之香——龙涎,遂将此香定名为“古龙涎”,以示珍爱,并立即传令,收回全部赏赐出去的这种香料。

  这消息一出,整个朝廷上下都在谈论着古龙涎之奇,争相求购这种古龙涎,价格达到了一小块要一百缗。按宋代的币制,一缗为一千文铜钱,十缗等于一两黄金,而百缗则为十两黄金。可见古龙涎在宋代就已是非常昂贵之物了。

  这些达官贵人一旦购得龙涎,便用金玉镶嵌,再用青丝穿起来,戴在脖子上,以之为尊,并经常取出用手抚摸互相攀比。这样的风气传到民间,便成为佩香,只是平民佩香不可能为古龙涎这种档次的香料。所以,与春秋战国时期将香囊佩挂在腰间不同,宋代开始将香佩戴在脖子上,这种佩香便是从佩戴古龙涎开始的。

  10、

  唐朝天宝年间,越南进贡的龙脑香形状象蚕一样,使臣称之为瑞龙脑。唐玄宗甚是喜爱这种龙脑香,将此香赐予杨贵妃十枚。杨贵妃将这种瑞龙脑佩戴在衣服上,十步之外都能闻到香味。

  一天,唐玄宗与别人下棋之时,让乐工贺怀智在一旁弹奏琵琶,杨贵妃则站于左右。一阵微风吹过,将杨贵妃所佩戴的领巾吹落到贺怀智的的头巾上。过了很久,贺怀智转身时才发现头上的领巾,于是还给贵妃。等回家后,贺怀智发觉自己满身芳香异常,细细一察竟是头巾所发出的香气。他这才回想起白天弹琵琶时的一幕,明白定是贵妃的领巾有这种香气,不想此奇香竟能传至自己的头巾上,不禁连连称奇。于是,贺怀智小心翼翼地将头巾放于锦囊之中,小心保存。

  后安史之乱,杨贵妃在随唐玄宗入蜀避难之时,被迫赐死于马嵬坡。待长安光复,唐玄宗还朝,时常想起贵妃往日之种种娇媚体贴,百般恩爱,恍如隔世一般思念不已。这一切被贺怀智看在眼里,便献出了所藏之头巾。

  唐玄宗拿起头巾一闻,顿觉贵妃如在眼前。等贺怀智奏明前因后果,唐玄宗不禁一叹:“此乃瑞龙脑香也。”

  只是龙脑香尚存,却不见佳人。

  11、

  《异苑》上记载了一个关于沉香床的故事,只是故事没有芳香和浪漫,只有血淋淋的仇恨。

  骄奢淫逸的西晋王朝到晋怀帝时期,已是风雨飘摇,到处兵荒马乱,危机四起。在匈奴攻破帝都洛阳,掳走怀帝后,曾经强大的西晋轰然倒塌。随后,中原大地一片混乱,到处都是残酷的杀戮和乱兵,民不聊生,赤地千里。中原的豪强贵族、门阀富贾不得不舍弃家园,随晋元帝南渡,建都于建康,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南渡之后的中原人士,有些不适应江南的气候,很多人得了脚病,而太医们个个束手无策。有个叫法存的僧人,是岭外人士。他精通医术,谙熟药性,此时正四处悬壶济世,救治苍生。法存见那么多人得了脚病,便开出药方,不多时日就治好了这些人的脚病。

  法存治好了这么多人,这些人也真心感谢他,从此多有来往。这一来二往,法存和这些豪门富强就熟悉起来。一次,有人和法存品茶之时,无意之中聊到当年洛阳皇宫的域外奇珍,以及石崇等人的奢华,感叹不已。尤其是石崇用沉香末洒在床上,让婢女从上面走过,以不留脚印的为赏赐,这件事让法存也惊叹不已。

  见对方已是好友,法存便说起自己也收藏有一件宝贝——八尺沉香床。来人不敢相信,一个僧人竟然有沉香这等南海珍品奇香,而且还用沉香做成八尺沉香床。这如何了得,就算当年曹孟德为祭奠关羽的忠义,也只用沉香雕了身躯下葬。

  见来人不信,法存微微一笑,将其领入内室。这八尺沉香床还真的有,并且法存天天睡着呢。

  来人回去之后,茶余饭后常将这八尺沉香床讲给众人听,常听得大家是目瞪口呆。

  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八尺沉香床的传奇很快传到了一个人的耳朵里。此人姓王,名邵,是刺史王谈的儿子。这家伙可不是善类,而是个吃喝玩乐,遛鸟逗狗的纨绔子弟。他听说了法存竟有这等宝贝,心里很是羡慕,非要将八尺沉香床弄到自己手上不可。

  这王劭先后两次上门要买,法存肯定不愿意。双方言语之间,便结下了仇怨。王劭见法存不愿意卖给他,恼恨之下,便动用了他爹的势力,告了法存一个罪名,将其害死,霸占了沉香床。

  可怜僧人法存,无命享受这天地间的珍品,何必执着于世间的享受,却遭受如此残害。谋财害命的王劭,整天享受着沉香床,没过多久便染上重病一命呜呼。坊间之人说这是法存的冤魂作祟,将王劭拉去了阴间索命。

  这可能便是因果循环吧。

  另据《香乘》记载,安禄山也有一张檀香床。他也不是有福消受此等天物之人,后被自己的大儿子唆使宦官将其刺死。

  以我之间,沉檀龙麝这些香料,本是天地间的奇珍异宝,人们应对其抱有敬畏珍爱之心,而不可有亵渎之意,这才是我们玩香之人应该有的品德。

  12、

  《酉阳杂俎》上记载了一则很有意思的故事。

  古时候,在于阗国(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区)都城有一条大河,河水清澈,整日奔流不息,灌溉着整个于阗国的农田,可谓是母亲河、生命河。突然有一天,河水竟然断流了。这可苦坏了于阗国的百姓,没有河水的滋润,庄稼会被太阳烤焦的。这也吓坏了国王,忙召集群臣问策,可大家都面面相觑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国王便问罗洪僧,究竟是何原因才使得大河突然断流。罗洪僧说,这是龙王所为。

  既然如此,于阗国王便大摆牲祭,焚香拜祭龙王。不一会儿,一个白衣女子出现在水面上,竟然踏浪而来,对于阗王拜过礼后说:“我的丈夫死了,我想和于阗国的一个大臣结为夫妻,百年好合,河水就会恢复如常,奔流不息。”

  于阗王大惊。天下竟有这等奇事,河中的神仙没了夫君,竟然找他于阗国要大臣结婚,为此还不惜截断河流,这样的神仙不敢得罪。于是,于阗国王便要众大臣拿主意。等他将情况一说,一位年轻帅气的大臣便说:“为国为家,臣要赴河中与河仙成亲,以挽救社稷苍生。”

  于阗国王大喜,当即大赏大臣。在择了黄道吉日后,全都城的百姓敲锣打鼓,夹道相送,为这个勇敢的大臣送亲。大臣坐在一匹白马拉着的马车上,好不威风,更显得英气逼人。

  只见那大臣驾着马车径自驶入河中,却久久不落下水,而是在水面上奔驰。到了大河中间,马车才没入水中。这勇敢的大臣也就入了水中,与河仙成了亲。

  过了一阵子,那匹白马突然又浮出水面,一直凫回岸边。令人意外的是,白马还驮回了一个鼓,上面写着“旃檀鼓”。还有一卷书,书上写着,将旃檀鼓放在都城的东南,如果有外敌入侵,旃檀鼓就会自动敲响。

  后来,有敌军威胁于阗国,旃檀鼓果然自动敲响,声音响彻整个于阗国。

  这旃檀,就是佛家对檀香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