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香料与宗教
华夏文明在先秦时期逐步形成了天地崇拜,即敬天法祖的类宗教体系,后在春秋时期确立道教的雏形,又在东汉时期传入佛教,以及更晚时期的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出于神佛崇拜的需要,香与宗教祭祀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一直到现在,烧香拜佛都是人们日常的口头禅。
在先秦时期,萧等芳香植物便被用于祭祀。当西域和南洋的珍贵香料进入中原后,香料被大量用于祭祀礼佛。沉、檀、龙脑、降真香等都被用于礼佛敬仙,唯独麝香明确不可用于宗教祭祀。可能这是因为麝香是麝之不洁处取出的香物,认为会污秽佛道的神圣和洁净,所以弃而不用。
香在宗教中的用处,一是熏香、烧香,二是香浴。在汉代时,对道教仙家的敬香,主要用香炉熏焚香料,这是所谓焚香,后期则是用线香、盘香等焚烧敬仙;浴香是以香入汤,用于沐浴。
道家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很提倡沐浴香汤。香汤,就是加入各种香料的热水,用于洗澡。《太上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云:“道言,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沐浴。”
《太上素灵经》云:“太上曰,兆之为道,存思《大洞真经》,每先自清斋,沐浴兰汤。”
《仙公请问经》云:“经洿不以香水洗沐,则魂魄奔落,为他鬼所拘录。”
由此可见,道家对沐浴香汤的重视,几乎到了无事不沐香汤的地步。
道士们在炼制仙丹时也要“沐浴五香”。这所谓的五香,在《三皇经》中有解释:“凡斋戒沐浴,皆当盥汰五香汤。五香汤法,用兰香一斤,荆花一斤,零陵香一斤,青木香一斤,白檀一斤。凡五物切之,以水二斛五斗煮取一斛二斗,以自洗浴也。此汤辟恶,除不祥恙,降神灵,用之以沐,并治头风。”
还有一段记载为:“天尊答曰:五香者,一者白芷,能去三尸;二者桃皮,能辟邪气;三者柏叶,能降真仙;四者零陵,能集灵圣;五者青木香,能消秽召真。此之五香,有斯五德。”
以上两段经文记载虽不完全一致,但零陵香、青木香是都有的。这段经文还说沐浴五香,能够获得七福,能成七果。“此之五香,有斯五德。七福因者,一者上善水,二者火薪,三者香药,四者浴衣,五者澡豆,六者净巾,七者蜜汤。此七福因,能成七果,一者常生中国,为男子身;二者身相具足;三者身体光明,眼瞳彻视;四者髭发绀青,圆光映项;五者脣朱口香,四十二齿;六者两手过膝;七者心聪意慧,通了三洞经法。”
不仅如此,道家还专门定了《沐浴吉日》,以告诫信众们按照黄道吉日和时辰去沐浴香汤,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正月十日,沐浴,令人齿坚。
二月八日,沐浴,令人轻健。
三月六日,沐浴,令人无厄。
四月四日,沐浴,令人无讼。
五月一日,沐浴,令人身光。
六月二十七日,沐浴,令人轻健。
七月二十五日,沐浴,令人进道。
八月二十二日,沐浴,令人无非祸。
九月二十日,沐浴,令人辟兵。
十月十八日,沐浴,令人长寿。
十一月十五日,沐浴,令人不忧畏。
十二月十三日,沐浴,得玉女侍房
而在《老君河图修身戒》中,更是将沐浴准确到了时辰,并认为沐浴可以了除自身过错。这样好的沐浴,岂能不及时跳进香汤中,享受一下。
正月十日人定时沐浴,除过无极。
二月八日黄昏时沐浴,除过二千。
三月六日日入时沐浴,除过三百。
四月十三日夜半时沐浴,除过二十。
五月一日日昳时沐浴,除过二十。
六月二十七日日中时沐浴,除过六百六十。
七月七日日中时沐浴,除过七百三十。
八月二十五日人定时沐浴,除过七十。
九月二十日日出时沐浴,除过九百六十。
十月二十八日平旦时沐浴,头白返黑,寿同仙人,除过无极。
十一月四日鸡鸣时沐浴,除过二十三。
十二月三十日夜半时沐浴,除过三千。
道家典籍很推崇用香,认为香可以感格鬼神,与上苍沟通,起到辟邪驱魔的功效,也能使神仙愉悦。中国香文化的“香能养性”的观念,笔者认为,应该是从道家对香文化的观点中得来。
《酉阳杂俎》记载了唐代同昌公主的葬礼上,唐懿宗让道士们焚其霄灵香,击归天紫金磬,以引导公主灵魂得以升天。
道家还有专门在焚香时念的《祝香咒》:“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辔临轩,今臣关告,径达九天。”在这里提出了心灵可以借助香而达到上天,与神仙真人沟通交流,与香席的借助香而达到修持心性的观点是一致的。
道观庙中对焚香有一定的规仪,每一香炉焚一至三炷香,一般都为单数。焚香烧三炷香表示“尊三清”、三阳开泰之意。三清,是指道教的最高三位尊神——上清灵宝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焚香除表达敬意外,也有与神明直接沟通的方式和方法。焚香之前要先洗净双手、摆好供品。不能用口吹灭香火,需用左手将火焰搧小。焚香时,以双手举香膜拜神佛,口念弟子或信女之名、生辰、所祈之事,而后不分男女皆用左手插香,因右手多处理万事,为不洁象徵。插香顺序为中、右、左,如此即完成焚香动作。
在汉代、唐代和宋代皇帝的大力支持下,道教得以在中国发展,一些大的道观经常被皇帝赏赐香料,包括沉香、乳香、檀香等珍贵名香。在宋代时,道士们喜欢用各种香料研磨成粉,做成一个个的珠子,然后穿孔后用绳串起来,称为香珠。
道家最重视的香料是降真香。《列仙传》云:“烧之感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妙为第一,小儿佩之能辟邪气。”
道教惯常使用的香料大约有十多种,分别是返风香、七色香、逆风香、天宝香、九和香、反魂香、天香、降真香、百和香、信灵香。各种香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不同的使用场合,比如《道书》明确说“檀香、乳香谓之真香,只可烧祀上真。”道家的香文化,对中国的文学创作有比较大的影响,类似反魂香、天香经常出现在古典小说里,如《红楼梦》中的天香楼,还有小说中经常出现吃一颗反魂香丹丸,立即起死回生,或者功力倍增。
与道家不同的是,佛家则最喜爱檀香,称为“旃檀”。在《西游记》中的唐僧,最后就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
《佛说戒香经》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香的故事。
一天,尊者阿难来诣佛所。他对如来佛祖双掌合十,尊敬地说:“世尊,我有一些小小的疑问,想当面问您,希望世尊为我解说。我见世间有三种香,就是所谓的根香、花香、子香。这三种香遍布一切地方。有风可以闻到,无风也可以闻到。其香云何?”
佛告诉阿难说:“你想闻遍到处的香,你应该记得。有风无风,香遍十方。修持佛法净戒施行诸多的善法行为,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及不饮酒。如是戒香遍闻十方,这样就是人们获得如是之香。”
颂曰:“世间所有诸花果,乃至沉檀龙麝香。如是等香非遍闻,唯闻戒香遍一切。旃檀郁金与苏合,优钵罗并摩隶花。如是诸妙花香中,唯有戒香而最上。所有世间沉檀等,其香微少非遍闻。若人持佛净戒香,诸天普闻皆爱敬。如是具足清净戒,乃至常行诸善法。是人能解世间缚,所有诸魔常远离。”
这个故事讲述了佛教的观点,行善是最好的戒香,是所有的香,是十方大千世界之香。不过,寺庙毕竟还有礼佛的仪式。在浴佛、开光大典、住持升座、每年的节庆等仪式上,佛家认为檀香是最上等的香,以焚烧檀香为最好的供佛香品。一些高僧大德也常常通过檀香之气坐禅,以清心、宁神、排除杂念,既可静养身心,又能达到沉静、空灵的境界。
佛经中的《华严经》中记载了佛教的法华诸香,“须曼那华香、阇提华香、末利华香、青赤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旃檀香、沈水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象香、马香、男香、女香、拘鞞陀罗树香、曼陀罗华香、朱沙华香、曼殊妙华香”,这些佛家名称的香一一都对应着历代香谱中的各种香料。
兠娄婆香是《楞严经》中记载的一种香,云:“坛前别安一小炉,以此香煎取香汁,浴其炭然,令猛炽。”
戒定香是僧人们坐禅入定的香,有帮助修炼的作用。“释氏有定香、戒香,韩侍郎赠僧诗云,一灵令用戒香熏。”
《华严经》云:“从离垢出以之涂身火不能烧。”这句话指的是牛头旃檀香。
另外包括《六祖坛经》、《妙法莲华经》等众多经书,都记载了关于香的故事,和用香修佛的方法,极为详细地叙述了闻香入佛的法门,不同香的用法不同,香的重要作用也有些区别。
由此可见,中国的道教和佛教对于香都极为推崇,而儒家更是将香和君子品性联系在一起,使香文化一直贯穿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