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香品
1、沉香
沉香被誉为众香之首。
宋代陈敬在《陈氏香谱》中写到:“按《南史》云,‘置水中则沉,故名沉香。浮者,栈香也’”。顾名思义,沉香是因可以沉入水中而得名。但实际上沉香品级繁多,也有不沉入水的。按照丁谓在《天香传》的分类,沉香可分为沉香、栈香、黄熟、生结四个品级,这是所谓“四名”。其中的栈香为半沉半浮的沉香,黄熟香为不沉之香。沉香为瑞香科瑞香属的树木,比如海南、广东的白木香树,越南、高棉的蜜香树,印尼、马来西亚的鹰木等香树,在受到外力伤害的情况下,如刀伤、虫噬、猛兽抓咬等伤害,在伤口处受到真菌感染,树木产生治愈伤口的分泌物所形成的局部树干,经过二、三十年的自然变化,木质色素呈现深色,这便是沉香。
丁谓对沉香研究很深,将沉香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划分,比如上面的“四名”。根据沉香外形的不同,又分为“十二状”。其中沉香有八状,为乌文格、黄腊、牛眼、牛角、牛蹄、鸡头、鸡腿、鸡骨,栈香有昆仑梅格、虫漏,黄熟香有伞竹格、茅叶。以上十二种形状为熟香的区分。另外生结香还有一状,叫做鹧鸪斑,意思是“色驳杂如鹧鸪羽也”。这种区分法,可以视为对熟香和生香的外形分类,自然成熟而脱落的沉、栈香、黄熟都是熟香。生结是还没等香自然成熟脱落,采香人用刀剔下而得的香,看沉水与否,也分为生结沉香、生结栈香、生结黄熟香。
从形成过程看,沉香可以分为野生沉香和人工沉香。野生沉香是指在天然环境下,瑞香科树木所形成的沉香,一般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形成。人工沉香是指瑞香科树木因为人为致伤所形成的沉香,一般由于结香时间太短,所以其品质不如野生沉香,一般只能做药用,而不能用于香席品鉴。古代爱香之人还将产自广东的白木香称为土沉香,也叫莞香;海南岛的沉香叫做崖香;云南的叫做云南沉香。
如今,由于中国的野生沉香几乎绝迹,因此市面上的野生沉香多为南洋诸国的沉香,分为越南的会安沉和印度尼西亚的星洲沉等两大类。而市场上按照形状、品质、结香原因等细分下去,有倒架、扳头、包头(包括新头、老头)、吊口、虫漏、壳沉、锯夹、水格、土沉、枯木沉、油皮、夹生等等说法。其中的土沉是指沉香自然成熟脱落后,被埋入地下,经过长年累月的自然变化所形成的沉香。虫漏是指被蚂蚁等昆虫咬噬而在伤口处形成的沉香。
读者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说法——水沉和沉水。水沉,也叫水格,是特指成熟脱落后浸泡在沼泽等水里的沉香,一般形成的香更厚,面积更大,香味更浓。但印尼的水沉的香味不如会安的水沉,或许是因为印尼的沉香是鹰木所产的原因。这样的水沉仔细品味起来可以感觉到一种泥潭气息混杂其间,一般是质量比较好的上等沉香;而沉水是指能沉水的沉香,包括了除栈香和黄熟香以外的沉香。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市场上一些商家有意或出于无知而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还有一种沉香叫做棋楠,也写作伽楠、奇楠,是沉香中的极品,非常珍稀,却不沉于水,半浮半沉,与栈香类似。在当今时代,能达到丁谓提出的“清远深长”的品香标准,恐怕也只有棋楠才有此可能。与一般的沉香不同的是,棋楠由于含油脂量很大,可以自然散发出清香味,当焚烧时,棋楠的香味具有前香和后香的变化,穿透力极强。棋楠比较软,入口咀嚼会粘牙齿,有种麻凉感;而其他的沉香是硬的,在不燃烧时,一般不会发出香味。棋楠与其他沉香并生,从外观上可分为绿棋(莺歌绿)、紫棋(兰花结)、黄棋(金丝结)、红棋(糖结)、黑棋(铁结)五种,以绿棋品质最优。
但是,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台湾学者萧元丁在《沉香谱》中引用了一段资料,公元1870年法国植物学家Pierre在越南富国岛和柬埔寨的Aral山发现类似沉香的新品种树木,命名为奇楠树。并且越南曾经做过产地调查,也将奇楠树单独列出。这种树附近一般都有蚂蚁巢穴,产出的香哪怕体积很小,也是富含油脂、质地柔软的棋楠香。而一般沉香属的树木所产会安沉香一般较硬,且通常不会产出棋楠。这一观点与现在通常所认为的棋楠为沉香树木所结沉香之极品,有着天壤之别,意味着棋楠是一个新的香料,而非沉香。但是,笔者未见更多有说服力的证据,不敢轻易认同,只是将该观点列出,以待更多有识之士研究。
除了上述沉香品类,从古至今,沉香还有很多名称,容易混淆。比如蕃沉香,是指来自越南、马来西亚等地的域外沉香。叶庭珪说:“气矿而烈,价视真腊、绿洋减三分之二,视占城减半矣”。这种蕃沉香由于气味不佳,一般只做药用。
又比如青桂香,是指结香在树皮处的沉香,所谓“依木皮而结,谓之青桂”。
角沉香,产于海南岛等地,为生结香,适于熏香。
黄腊沉,《陈氏香谱》记载为“削之自卷,啮之柔韧者是”,这意味着黄腊沉应为黄棋楠,是“尤难得”而非常珍贵的。
水盘香,《倦游录》云:“自枯死者谓之水盘香”。类似黄熟香,体积比较大,从南洋运来,多用于雕刻佛像等摆件。
白眼香,是黄熟香的别名。叶子香,是比较薄的栈香的别名。
乌里香、生香、交趾香都是对古代越南占城附近所产沉香的称呼。
沉香在形成过程中,一般是依树干方向纵向形成,横向纹路的很少。采香之人遇到横向纹路的沉香,一般不愿意采。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丛林之王——老虎用爪子抓出来所形成的沉香,不能采,以免被老虎忌恨复仇。
在热带的原始森林里,由于视野非常有限,寻找沉香是一件很困难,而且是很危险的事情。就连沉香树由于和其他的树木外表相近,也都是很难发现的。越南当地的山民,对于在茫茫林海里寻找沉香树有经验,他们可以根据一种鸟的叫声,来判断哪里可能有沉香树。当找到沉香树后,再用刀剥开一块树皮,向上拉扯,如果有韧性,并且树皮有特殊的香气,那么可以确定是沉香树。这些采伐沉香的越南会安当地山民,被称为“泰香族”。他们在进山采沉香之前,会斋戒沐浴,举行祭祀仪式,祈求大山的庇护,祈求老虎的原谅,祈求斋戒能幸运地采到沉香,能平安归来。这些淳朴的泰香族人,对沉香是爱护,对自然是敬仰的,他们有着世代相传的规矩:对于枝叶茂密、树身直、树皮光滑的沉香树不砍伐,因这类沉香树一般不结香;每年六月到十一月是开花、播种的季节,不可砍伐沉香树,以让沉香树能繁衍下去;对于已经有记号,标志为别人发现的沉香树,不采。正是由于这些山民对于养育他们的大自然,有着敬畏和爱护之情,越南沉香虽然经过上千年的采伐,至今还有沉香。相比起来,海南沉香虽然品质最好,却早在古代就因为朝廷的贪婪,没有顾忌地滥采滥伐以致绝迹,现在只有人工种植的沉香树。面对这样的局面,不能不感到遗憾和惭愧。
2、檀香
叶庭珪云:“檀香出三佛齐国,气清劲而易泄,爇之能夺众香”。这里说的檀香,就是熏香所用的白檀香,另外还有黄檀香和紫檀香。三佛齐国是指南苏门答腊岛的古国,古代盛产檀香,与中国长期交好,以檀香朝贡于中国。
严格意义上来说,用于熏香的檀香仅限于檀香科檀香属的白檀香,而常见到的紫檀家具、海南檀则是豆科属植物,与熏香用的檀香并非一物。
檀香树是一种半寄生植物,属常绿小乔木,成树可高达十多米。檀香树非常娇贵,需要附着在其他豆科植物上,如红豆、凤凰树等,才能生长存活,并且生长缓慢,要几十年才能长大。其主要生长在印度东部、印度尼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等地。《陈氏香谱》中写到,由于檀香树性冷,当夏天时常有蛇爬在树枝上乘凉。印度的取香之人如果在山谷林间无法分辨檀香树与其他树时,只要看见有蛇爬在这类的树上,便远远地射箭于树干上,等到冬天蛇蛰伏起来了,便去寻找有箭的树木采伐檀香。
檀香取自于檀香树的干、根、枝,其香味来自材质里所含的檀香醇油脂,主要以树干心才为主,根和枝的香力不如树干。但刚砍伐下来后,气味刺鼻并有腥臊味。因此,檀香在使用前需要先放置一段时间,以使气味沉稳醇和。越老的檀香气味越醇厚,越珍贵。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有的寺庙保存着放了上百年历史的檀香,常常被视为极品。质量最好的要数印度老山檀,其特点是白色偏黄,油量大,气味持久,香力劲道。
檀香单独熏焚,气味不是特别理想,不如沉香醇和清远。因此,檀香最适宜与其他香料一起炮制,其香味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境界。由于佛家对檀香推崇备至,称为“旃檀”,并以檀香为礼佛香之尊。因此中国的佛寺每逢重大节日或开光大典,都会熏焚檀香,以示佛事尊敬。
3、龙涎香
据叶庭珪云:“龙涎,出大食国。然龙涎本无香,其气近于燥,白者如百药煎而腻理,黑者亚之,如五灵脂而光泽,能发众香,故多用之,以和香焉。”
叶庭珪是南宋时期福建人,从绍兴十八年至二十一年任泉州军州事。当时的泉州是海外贸易的集散地,极为繁华,海外的香料也多从泉州入贡宋朝。叶庭珪的这段仕途经历也为他接触海外珍稀香料提供了机会。否则,象龙涎香这种极为珍惜的香料,断难得见。
龙涎香,也叫阿末香,产于阿拉伯半岛沿海地区和东非沿海,一般都为渔民在海边偶然拾得,是抹香鲸大肠末端或直肠端类似结石的病变分泌物。这种分泌物由聚萜烯类物质构成,焚烧时产生的香气持久。据传说,龙涎香的烟气可以用剪刀剪断,而其余烟气仍然滞留空中。南宋著名地理学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写道:“和香而用真龙涎,焚之一铢,结而不散,座客可用一剪分烟缕。”另外,温子皮也称:“真龙涎,烧之,置杯水于侧,则烟入水,假者则散,尝试之有验。”这都说明龙涎香的烟气特别持久而凝重。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产龙涎香。由于此香极为稀有,历来被朝廷禁止买卖,只能由皇家独享。当抹香鲸刚排出龙涎香时,通体为浅黑色或灰黑色,飘浮在海面上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渐渐变为为浅灰色。如果经过上百年的海水浸泡,香体里的杂志全部排出,才会变为白色,这便是顶级的龙涎香。龙涎香中含有龙涎甾,混入香水涂抹于皮肤后会形成一层薄膜,这样香味会持续很多天不消散。这持久性,其实正是龙涎香令人惊叹之处。
鉴定真假龙涎香的方法,可以用烧红的针刺入龙涎香体,立刻抽出,如果烧红的针尖上带有一滴融化的香液,则可能为真龙涎;凡是不容易刺入,或者刺入后有沾着感,或者是抽出后不带香液的,都肯定为假。
龙涎香一直是最昂贵的香料,与黄金同价。明《稗史汇编》记载:“诸香中,龙涎最贵重。广州市值,每两不下百千,次等亦五六十千,系番中禁榷之物。”百千,可能是指一百两纹银,一两纹银等于一千文铜钱,故一百两纹银也作百千。这个记载证明,在明朝时,品质好点龙涎香每两就值一百两纹银,品质差一些的也要五、六十两银子。足见龙涎香的珍贵。
4、龙脑香
《酉阳杂俎》云:“出波律国,树高八九丈,可六七尺围,叶圆而背白。其树有肥瘦,形似松脂,作杉木气。干脂谓之龙脑香,清脂谓之波律膏。子似豆蔻,皮有甲错。”
这里所说的波律国,是指文莱的加里曼丹岛。段成式云:“亦出波斯国。”
其实,龙脑香树分布比较广,以加里曼丹岛、马来半岛和菲律宾最多,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和非洲也产。龙脑香是这种树木的树脂凝结起来形成的白色结晶物,古人将此称作“龙脑”,也叫冰片。
龙脑香是树中的结晶干脂,入口有辛香味。段成式云:“其树有肥瘦,瘦者出龙脑香,肥者出婆律膏。香在木心中,婆律断其树剪取之,其膏于木段流出。”这里所说的婆律膏,实际就是没有结晶的树脂。龙脑树富含这种树脂,凿开树干,就会流出婆律膏,而且很容易点燃。天然环境下结晶形成的就是生龙脑,品质最好的是梅花龙脑,大而成片。其次是速脑,速脑之中有金脚,细碎的叫做米脑。在取龙脑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和米脑、碎脑混杂在一起,叫做苍龙脑,可以治疗风疹、面黑。取过龙脑香的杉板叫做脑本,古人将其与碎屑一起捣碎,放入瓷盆,用竹篾覆盖其上,用炭灰烘烤瓷盆。这样,残留的树脂会蒸发凝结于竹篾之上,形成晶体。这种加热蒸馏法所提取的龙脑,称为熟龙脑。
5、麝香
又叫当门子,是鹿科动物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只有雄麝有。古人有云:“沉檀龙麝。”这句话将麝香置于沉香、檀香、龙脑香之后,在林林总总的香料中,也可谓占据了重要位置。
《唐本草》云:“生中台川谷及雍州、益州皆有之。”陶隐居云:“形类麞,常食柏叶及啖蛇,或于五月得者,往往有蛇骨。主辟邪、杀鬼精、中恶风毒,疗蛇伤。多以当门一子真香,分揉作三四子,括取血膜,杂以余物。大都亦有精粗,破皮毛共在裹中者为胜。”
李商隐诗云:“逐岩麝退香。”说的是麝很爱惜自己的脐,遇到追逐时,会踢出自己的香囊,而保护自己的脐。
麝是一种象鹿但比鹿小的食草动物,中国大多数山区都有分布,尤其是四川西北部的山区较多。一般每年11月间猎得者质量较佳,此时它的分泌物浓厚。捕获后,将雄麝的脐部腺囊连皮割下,捡净皮毛等杂质,阴干,然后将毛剪短,即为整香;挖取内中香仁称散香。现在已经有了活取麝香的方法,取香后麝能继续存活并能再生麝香,而且生长速度也较快。
麝香有强烈的香气,一般也是作为合香用。笔者小时候也见过家里保存的一点麝香粉,经常拿出闻,的确有着一股非常强烈的有刺激性的香味。
6、降真香
在宋代陈敬所著《陈氏香谱》中记载,《南州记》云:“生南海诸山,大秦国亦有之。”
《海药本草》云:“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之有验。”《列仙传》云:“烧之感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妙为第一。小儿佩之能辟邪气。状如苏枋木,然之初不甚香,得诸香和之则特美。”叶庭珪云:“出三佛齐国及海南,其气劲而远,能辟邪气。泉人毎岁除,家无贫富皆爇之如燔柴。虽在处有之,皆不及三佛齐者。一名紫藤香,今有蕃降、广降之别。”
降真香是豆科植物降香檀的树干或树根的心材部分,气微香,味苦,焚烧时香气浓郁。主要是与沉香、檀香一起合用,用以提纯沉檀香气,使之更加醇和。
由于古人认为降真香“烧之感引鹤降”,用于祈神辟邪最妙,所以道家极为推崇此香。在古代,泉州人每到除夕之夜,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焚烧降真香,以驱邪除晦。
7、安息香
《本草》云:“出西戎,似柏脂,黄黑色为块。新者亦柔软,味辛、苦,无毒,主心腹恶气、鬼疰。”《酉阳杂俎》曰:“安息香,出波斯国,其树呼为辟邪。树长三丈许,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冬不凋。二月有花,黄色,心微碧,不结实。刻皮出胶如饴,名安息香。”
8、熏陆香
《广志》云:“生海南。”又《僻方注》曰:“即罗香也。”《海药本草》云:“味平温,无毒,主清人神。其香树一名马尾,香是树皮鳞甲,采之复生。”又《唐本草》注云:“出天竺国及邯祁,似枫松脂,黄白色。天竺者多白,邯祁者夹绿色,香不甚烈,微温。主伏尸、恶气,疗风、水肿毒、恶疮。”
9、乳香
《广志》云:“即南海波斯国松树脂,有紫赤樱桃者,名乳香,盖熏陆之类也。仙方多用辟邪,其性温,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风,能发酒,治风冷,止大肠泄僻,疗诸疮疖,令内消。今以通明者为胜,目曰滴乳”。
叶庭珪云:“一名熏陆香,出大食国之南数千里深山穷谷中,其树大抵类松,以斤斫树,脂溢于外,结而成香,聚而为块,以象辇之,至于大食。大食以舟载,易他货于三佛齐,故香常聚于三佛齐。三佛齐毎岁以大舶至广与泉。广、泉二舶视香之多少为殿最。而香之品十有三:其最上品者为拣香,圆大如乳头,俗所谓滴乳是也;次曰瓶乳,其色亚于拣香;又次曰瓶香,言收时量重置于瓶中,在瓶香之中又有上中下三等之别;又次曰袋香言,收时只置袋中,其品亦有三等;又次曰乳搨,盖香在舟中镕搨在地,杂以沙石者;又次黑搨,香之黑色者;又次曰水湿黑搨,盖香在舟中为水所浸渍,而气变色败者也;品杂而碎者曰斫削;簸扬为尘者,曰纒末。此乳香之别也。”
其实,乳香和熏陆是同一种香料,也叫塌香、多伽罗香、天泽香等名。原产地是东非埃塞俄比亚的沿海地区,广布于北非的阿拉伯地区。由于被大食商人贩运,被误认为产于大食,再由海船运到三佛齐地区,再通过朝贡贸易进入到中国。
10、甲香
也叫水云母、海月,为蝾螺科动物蝾螺或其近缘动物的掩厣。蝾螺,其壳大而结实,内面略平坦,显螺旋纹,有时附有棕色薄膜状物质,外面隆起,有显著或不显著的螺旋状隆脊,凹陷处密被小点状突起。质坚硬而重,断面不平滑。气微,味咸。《唐本草》记载:“蠡类,生云南者大如掌,青黄色,长四五寸,取壳烧灰用之。南人亦煮其肉啖。今合香多用,谓能发香,复聚香烟。”温子皮说,如果没有甲香,可以用鲎壳代替,鲎的尾巴最好。
11、零陵香
又叫熏草、蕙草等,还被称作佩兰、蕙兰,也就是如今的兰花。屈原在《离骚》中写到:“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指的就是这种香草。《山海经》记载其可以治疗瘟疫,是中国古代使用极为广泛的一种香草。早在先秦时期就被用于熏焚,以祛除传染性疾病,清新室内空气。
12、兰香
《川本草》云:“味辛平,无毒,主利水道、杀虫毒、辟不祥。一名水香,生大吴池泽,叶似兰,尖长有岐,花红白色而香,俗呼为鼠尾香。煮水,浴治风。”
13、迷迭香
《广志》云:“出西域,魏文候有赋,亦尝用。”迷迭香味辛温,无毒,多用于熏衣物,祛除异味。
在欧洲,迷迭香被称为“圣母玛利亚的玫瑰”,广泛种植于教堂周围。传说圣母玛利亚带着耶稣逃往埃及时,曾经将洗好的衣物挂在迷迭香上,因此迷迭香气味高贵,具有神的力量。
中国的魏文帝曹丕甚爱迷迭香,写过《迷迭香赋》,他在《迷迭香赋》序曰:“余种迷迭于中庭,嘉其扬条吐香,馥有令芳,乃为此赋。”
《迷迭香赋》曹丕
生中堂以游观兮,览芳草之树庭。
重妙于纤枝兮,扬修干而结茎。
承灵露以润根兮,嘉日月而敷荣。
随回风以摇动兮,吐芬气之穆清。
薄西夷之秽俗兮,越万里而来征。
岂众卉之足方兮,信希世而特生。
有趣的是,曹丕的弟弟曹植,才华横溢,也写过一篇《迷迭香赋》。他在《迷迭香赋》序曰:“迷迭香出西蜀,其生处土如渥丹。过严冬,花始盛开;开即谢,入土结成珠,颗颗如火齐,佩之香浸入肌体,闻者迷恋不能去,故曰迷迭香。”
《迷迭香赋》曹植
播西都之丽草兮,应青春而凝晖。
流翠叶于纤柯兮,结微根于丹墀。
信繁华之速实兮,弗见凋于严霜。
芳暮秋之幽兰兮,丽昆仑之英芝。
既经时而收采兮,遂幽杀以增芳。
去枝叶而特御兮,入绡縠之雾裳。
附玉体以行止兮,顺微风而舒光。
14、苏合香
《后汉书》云:“出大秦国。”《西域传》云:“大秦国……,人合香谓之香,煎其汁为苏合油,其津为苏合油香。”苏合香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所分泌的树脂,又名帝膏。早在东汉时期就进入中国,为达官贵人所喜爱,就连大将军窦宪也曾经托班固帮着买苏和香。苏合香主要做药用,而未见用于熏香。
15、安息香
《酉阳杂俎》云:“出波斯国,其树呼为辟邪树,长三丈许,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冬不凋,二月有花,黄色,心微碧,不结实,刻皮出胶如饴,名安息香。”
叶庭珪云:“然能发众香,故多用之,以和香焉。”
由此可见,安息香与甲香、龙涎香等一样,不适宜单独焚烧,而主要用于炮制和香,起到增强主香稳定性和调制气味的作用。
16、木犀香
《向余异苑图》云:“岩桂,一名七里香,生匡庐诸山谷间。八九月开花,如枣花,香满岩谷。采花阴干以合香,甚奇。其木坚韧,可作茶品,纹如犀角,故号木犀。”
木犀香便是大家常见的桂花。古人见其生长在山里岩石间,便叫作岩桂。它和兰、蕙都是我国原产的,早在先秦时期就被用于熏焚或佩戴的香了。
17、颤风香
据《陈氏香谱》记载:“今按,此香乃占城之至精好者。盖香树交枝曲干,两相戞磨,积有岁月,树之精液菁英结成。伐而取之,老节油透者亦佳,润泽颇类蜜清者最佳。熏衣可,经累日香气不止。今江西道临江路清江镇,以此香为香中之甲品,价常倍于他香。”
这段文字比较简单,无法判断此香是否为沉香的一种。但从产地为越南占城,并且是树枝间互相摩擦产生伤痕所致来看,这与沉香的结香原因有相似性,沉香也是因为有伤痕而导致细菌侵入而结香。所以,笔者猜测这种颤风香可能是沉香的一种。
18、大食水
据《陈氏香谱》记载:“此香即大食国蔷薇露也,本土人毎早起,以爪甲于花上取露一滴,置耳轮中,则口眼耳鼻皆有香气,终日不散。”
这种蔷薇露实际是阿拉伯人用蒸馏法提取的蔷薇提香,是中国人最早接触的香水。五代时的蕃将蒲诃散向皇帝敬献了15瓶,此后就很少有进贡此物的了。在唐朝时,很多阿拉伯人来到长安定居,有的还在中国结婚生子,世代繁衍下去。正是他们将阿拉伯蒸馏技术传到了中原地区,而蔷薇水就是靠这种蒸馏技术得以提纯的,所以才叫大食水。这种蒸馏法还可以提取茉莉花油和玫瑰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