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帝后矛盾骤然尖锐
伊藤博文和李提摩太同时到达北京,引起朝野极大震动,慈禧对此是什么态度,没有直接的史料记载,但是,通过光绪帝的异常反应,可以看出,“帝、后矛盾”在这一时段骤然尖锐。
9月16日(八月初一),光绪即赐密诏给杨锐:“即如(七)十九日之朱谕(指罢免礼部六堂官之谕),皇太后已以为过重,故不得不徐留之,此近来之实在为难之情形也。……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使旧法可以渐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等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侯朕熟思审处,再行办理,朕实不胜紧急翘盼之至。”光绪帝已预感到“朕位不能保”。老成持重的杨锐鉴于康有为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就向皇上直接建议“康不得去,祸不得息也。”
次日(八月初二),经过深思熟虑,光绪帝采纳这一建议,特别下了一道明诏:
工部主事康有为前命其督办官报局,此时闻尚未出京,实堪诧异!朕深念时艰,思得通达时务之人,与商治法,闻康有为素日讲求,是以召见一次。令其督办官报,诚以报馆为开民智之本,职任不为不重,现在筹有的款,着康有为迅速前往上海开办,毋得迁延观望!
按照清朝惯例,没有重大急迫的政事不明降谕旨,一般事务都是军机大臣传旨。这道明诏,表面上是严令康有为“迅速前往上海”,实质上是光绪向慈禧交底:“闻康有为素日讲求,是以召见一次。”言外之意,是说自己与康有为并无深交。由此推测,康党屡次建议开“懋勤殿”,已经让慈禧感到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让光绪自建顾问班底抢班夺权;康党更进一步,又把伊藤博文和李提摩太引进北京担任顾问大臣,以洋人势力相威慑,更让慈禧暴跳如雷。因此,初二这一天,她一方面要拿康有为开刀(光绪做出让步,发布明诏,既催促他早日离京,做出姿态给太后等顽固派看,说明光绪是个有谋略之君);另一方面,决定从次日(八月初三)开始,从光绪手里收回变法等重大问题事权,只给光绪留下一般政务的处置权。
查戊戌年八月《上谕档》,可知:
初二:本日孙家鼐遵议学堂中额折,奉交片谕旨,著孙家鼐会商礼部办理;阔普通武奏保举人才折,奉明发谕旨一道……等折、片、呈共二十一件,恭呈慈览。又本日内阁代递曹广权等条陈,现拟议办法,均俟分别办理后,再行陆续恭呈慈览。
初三:本日陈兆文奏保人才片,奉明发谕旨一道。闵荷生奏请将会馆改学堂片、耿道冲奏请设保险公司折,又二十七日胡元泰请清教案呈、宋汝淮条陈矿务河工呈,还签拟办法,恭呈慈览,俟发下后再行办理。……都察院代递柽格等折呈,俟拟定办法,再行签呈慈览。谨将陈兆文等各原折、片、呈,并昨日因行抄录未及呈递之孙家鼐、阔普通武……各原折、片、呈,恭呈慈览。
比较八月初二、初三《上谕档》,可以看出:八月初二,光绪帝拥有全部事权。初三日,光绪帝离开颐和园回宫,其事权已被部分剥夺:一般性的政务,皇上“明发谕旨一道”,独立行使;事关变法、教案等重要政务如“胡元泰请清教案呈、宋汝淮条陈矿务河工呈”等,“俟拟定办法,再行签呈慈览”,也就是等拿出具体方案,经慈禧太后批准才能施行。
据《内务府来文·外交》八月初三记载:“准军机处知会,本月初五日皇上御勤政殿,接见日本侯爵伊藤博文……”虽然初二日太后与光绪发生过激烈争执,并收回皇上手中的大部分事权,可是,她仍然同意光绪于初五日接见伊藤博文。这充分说明,她还在继续考察光绪帝,尚未下定再次训政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