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传销虫”大闹太和城

书名:传销内幕揭秘本章字数:4765

  太和,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郪。自秦始为县,先后为新阳、细阳、颖阳、万寿、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改“泰”为“太”,取“保合太和,利乃贞”之义。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是阜阳市管辖的一个农业县。面积1822平方公里,人口140万。县城人口不过十余万。农作物以小麦、大豆、棉花、烟叶、薄荷、中药材为主。其中,薄荷年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素有“亚洲薄荷属中国,中国蒲荷在太和”之称。境内交通发达,京九铁路、漯阜铁路、105国道、308省道纵横交叉,贯穿全境。所以,太和在商界小有名今,薄荷油市场、尼龙绳市场、装饰材料市场更是闻名于世。

  有谁料到,1999年以来的一年多时间内,小小的太和县城竟然成为传销虫的“栖息地”,太岛薄荷连锁有限公司打着连锁经营的幌子,先后从四川、江苏、湖南、湖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集来一万多名传销人员,高峰时每天达到六七千人,仅四川人就有5000余名。县城住不下,就在五星镇和倪丘镇等地设立分店。

  又有证能料到,在执法人员宣布“大岛”公司为非法传销之时,几千名“传销虫”迅速做出强烈反应,连续四关,他们四处行动,围攻政府,殴打群众,砸毁车辆,堵塞交通……一时间,太和县被成群结队的“传销虫”闹得人仰马翻,鸡犬不宁……

  揭一揭“太岛”公司的老底

  太岛薄荷连锁有限公司(简称“太岛”公司)隶属于安徽太岛薄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太和县城健康东路,日夜都由两个穿公安制服、腰插警棍的保安守卫大门。院内,左边是办公楼,右边是营业大厅。

  1997年,该企业被批准为安徽省四大传销公司之一,从事过传销经营。1998年4月,《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下发后,太和县工商局于1998年9月1日为其办理了变更手续。

  “安徽太岛薄荷集团”对外宣称“太岛”公司是生产型为主的企业,但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是搞薄荷油生产,实际上,在其下属的4个厂家中,仅有少数人从事生产。取缔前夕,药用薄荷总厂厂房内冷冷清清,工人只有七八名,但该厂办公楼内却热热闹闹,有100余名新员工在接受“培训”——说白了,也就是教你如何传销,怎样骗人。.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时间内,“太岛”公司培训传销员一万余人。

  从1999年3月起,太和县工商局不断接到省工商局、阜阳市工商局以及太和县委、县政府转来的群众举报信和经营人员的直接投诉,称“太岛”仍在变相从事传销经营活动。为此,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局领导亲赴太和调查,太和县工商局也专门成立了调查组开展工作。在掌握大量证据的基础上,同年10月26日,太和县工商局下发了《关于对“安徽阜阳太岛薄荷连锁店总部有限公司”的经营情况的调查意见》,指出:“太岛”虽称连锁店总部,实无分店,销售商品没有通过店铺,而是通过人约人、人邀人、人找人来营销,产品销售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因而并不具备规范的连锁店经营的基本特征,连锁经营名不符实。“太岛”采取“金字塔”式销售分配方式,促使参与营销人员用高薪许诺外地人参与,公司所鼓吹的高薪,实际上就是拿“发展”人后所得的提成。这种“金字塔”式的销售分配方式,实为多层次传销的一种形式。

  听一听他们为何而来

  “太岛”人自称,“太岛”的魔力就在于它的“五级三奖制度”,即加盟“太岛”公司,成为业务员,“下线”达3至9人升为主任,10人至60人升为经理助理,61人至300人升为经理,301人以上升为总经理。奖金提成分为三个等级,级别越高,提成比例越高。“太岛”业务员每“发展”一个人,自己可提成16%,业务主任提成7%,助理经理和经理提成10%,总经理提成17%,总经理的最低收入是21万多元。从最低等级的业务员升到总经理这一过程,总收入将达到50万元左右。

  “太岛”收入丰厚,但加盟其间手续并不复杂。“新朋友”加盟过程只需要五步:

  第一步,先拍两张一寸彩照;

  第二步,再跟“上线”来大厅填写《业务员申请协议书》和《商品销售清单》,各.一式四份,“上线”和“下线”各保留一份,以便日后计算“业绩”;

  第三步,交2400元,填写《暂住人口登记表》;

  第四步,去提货窗口领取香波浴液、洗面奶等18件一套的化妆品和一套太岛西装;

  第五步,登记编号贴照片,办理工作证。

  “太岛”公司在宣传上虽然冠冕堂皇,可事实上,人们背井离乡加盟“太岛”,完全是上了最亲近的人的当。几乎所有参与者都是被亲朋好友以“做生意”或“找工作”的名义骗去的,其中尤以四川南充南部、广元剑阁人居多,其总数在5000人以上,由于弹尽粮绝,这批人大都有家难回。钱都交给了“太岛”,不“发展”收入无从谈起,就无法生存下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经过“太岛”公司讲师口若悬河的“洗脑”,于是就产生了“不骗白不骗,骗钱是好汉”等灰暗心理,以别人骗自己的办法再去骗自己的亲友,以求“解套”或赚大钱。

  山东的刘先生揭露说,我是被一位朋友以介绍工作的名义骗进“太岛”公司,并听从朋友的叮嘱,在老家东挪西借凑足4000元所谓的抵押金。谁知来到太和县,却被要求用2400元买了一套劣质的化妆品和劣质西服,一件假冒“金利来”衬衣和一条领带,以及一些“中华薄荷王”化妆品,公司还要求我以同样方式去骗我的亲朋好友到太和“创业”、“发财”。

  30岁的王先生家住四川南充,1999年7月,与他有着深厚交情的孙某忽然从太和给他打电话,要他到太和“共同发展”,并允诺,如果搞得好,一年可挣好几十万。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王先生决定与其下岗在家受穷,不如出去“闯一闯”。

  临行前,他遵从孙某的嘱咐,揣上3500元积蓄,只身赶往太和。到太和的第二天上午,王先生便被孙某带去听课。当天下午,孙某便要求王先生加盟。一向精明的王先生没有立即答应。又过了一天,孙某又带其去听课。听完课后,“太岛”一位总经理出面与其“沟通”,再次邀其加盟。王先生心存疑虑,没有答应。第三天吃过早饭,王先生来到公用电话亭,想拨打“114”,查询太和县工商局电话号码,以了解“太岛”公司的真实状况,但孙某像影子一样紧盯着他,碍于情面,王先生只得作罢。望着孙某愁眉苦脸的痛苦样,一向重义气的王先生于心不忍,便答应交上2400元,加盟太岛公司做业务员。孙某当即大喜过望。拿到钱后,他热情地鼓励王先生:“努力干吧,推荐的人越多,你的收入越高。我‘发展’你时所做的一切,就是本公司的理念之一,也就是以诚待人。”于是,王先生便稀里糊涂地上了贼船。

  看一看“传销虫”每天干啥

  与一般的传销公司相比,“太岛”的组织系统更加严密,奖惩措施也更加严厉,因此,其生存能力和欺骗性都更大。

  “太岛”公司下设团队管理处。每个团队就像一个连队一样,租住一栋二层楼,大的有300来人,小的也有100多人,采用半军事化方法进行管理。每个团队下设5个部:负责“新明友”思想教育的教育部;负责发展“下线”的公关部;负责生活保障、组织娱乐活动的后勤部;负责打击、排除消极分子与治安的纠察部;负责激励传销、鼓舞士气的激励部。各部均设正副部长3人,享受职务津贴。几乎每个团队居住的墙上,都贴着“共享共产主义事业”等标语口号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任何人都不得说消极、有损团队形象的话。对口碑不好者,清除出团队,食宿自理。对于钱已交出、一贫如洗,且人生地不熟的“传销虫”来说,这种威胁非常具有杀伤力。

  每天早晨6时,天蒙蒙亮,“传销虫”听到起床哨声就要迅速起床,像部队一样出早操,步伐整齐,口号嘹亮;

  7点整,队伍回到出租房大院内,排好队。每次请一名“成功人士”讲解“太岛魅力”:倍增财富,浓缩人生,广交朋友,奉献爱心,共享“共产主义事业”。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介绍自己是如何从艰难的困境中自强不息,一步步走向辉煌的。

  “成功人士”讲解完毕,主持人就领大家呼口号:

  我是最好的!

  我是最棒的!

  我是最优秀的!

  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一定要成功!

  我一定会成功!

  无论多么艰难,我一定坚持下去!

  永远永远,永不放弃!

  可以说,听完“成功人士”的讲解,喊完口号,每个人都会像打了一针兴奋剂似的,精神振奋,情绪饱满。

  为了生存和发展,“太岛”公司很懂得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他们既不在本县吸收传销员,也要求传销员“遵纪守法”。他们规定,白天未经请假,不准私自外出。所以,传销员们只能呆在租住的楼房,全部的工作就是听课、打电话、拍电报、写信,成天琢磨着骗谁,如何骗。

  为了骗人,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来自湖南的辣妹子阿兰才19岁,朋友少,未见过世面,刚开始做“业务”没有信心,但老师讲课时,给她传授了一套发展“下线”的绝技:以谈恋爱为手段接近男人,然后先与对方建立恋爱关系,再“发展”对方加盟,达到目的后,再先亲后疏,不知不觉地甩掉他。阿兰照此办理,收到很好效果,很快就打开了局面,被提为助理经理。

  “太岛”人的生活是清苦的,早晚都吃稀饭,三四天吃不到一顿肉,300多号人挤在六、七间屋子里,饮食和卫生条件都很差。但他们的业余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各团队都要组织文体活动,鼓舞士气。在每个周末的成功分享会上,每个人都可以畅谈自己一周来的收获和经验体会,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然后,还要做游戏,一般是10个人围成一圈,谁违反游戏规则就要罚唱一首歌。如果是新成员,在他做完自我介绍之后,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起劲鼓掌,齐声高喊:“XX、XX祝福你,成功一定属于你!”新人听后,会激动地热血沸腾,鼓掌的人也会受到感染和激励。

  想一想后果真可怕

  多行不义必自毙。小小的县城,大量外来人口,为太和带来滚滚财源,也带来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首先,社会治安面临着考验。太和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刘队长对记者说,刚开始,“传销虫”还比较老实、听话,但随着人数的骤增,他们与当地人的群殴事件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后来发展到几十人参与的混战。最严重的一次,几十名“传销虫”竟然围攻了城东派出所。

  其次,是没完没了的投诉。由于绝大多数人是被骗而来,一旦脱离“太岛”公司,索赔无门,就会到处投诉,闹得公安、工商很挠头。

  更为严重的,是绝大多数要赚大钱的人,现在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血本无归,两手空空,连生活都无法维持,因此,打电话、坐车、吃饭不给钱的事时有发生。如果“金字塔”一旦倾倒,几千人断了生活来源,真的闹起事来,后果不堪设想。

  1999年12月20日,太和县公安局将一份调查报告交给阜阳市公安局和太和县委、县政府,建议取缔“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

  2000年3月1日,四川省工商局领导听完一家媒体“关于四川5000传销难民被困安徽阜阳”一事的情况反映,立即责令有关部门致电安徽省工商局,向对方通报情况,希望对方依法查处非法传销,并妥善解决四川受骗上当群众的善后问题。

  3月17日,经安徽省工商局定性,太和县工商局经检分局局长李铁带人前往查封“太岛”公司,宣布其为非法传销。疯狂的“传销虫”像输红了眼的赌徒,他们群情激愤,大喊大叫,围攻执法人员,还成群结队地来到县政府闹事,要求赔偿损失,搅乱了正常的办公秩序。

  次日,骚动的“传销虫”手持铁棍、木棒,把“太岛”公司砸了个稀巴烂。价值100多万元的服装、化妆品以及电脑等物品被哄抢一空,工商干部携带的3万元公款也被抢走。

  第三天,近千名“传销虫”在安徽省太和县城游行示威,打伤当地群众,砸毁运输车辆,损坏公共设施。更为嚣张的是,他们聚集在105国道沙河大桥上,堵塞交通长达5个多小时,社会影响极坏。

  情况紧急!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多次指示妥善解决此事。3月20日,阜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现场坐镇指挥,太和县公安、工商人员全部出动,仍驱赶不散“传销虫”。有关方面立即调集阜阳市、临泉县的警力进行增援,控制事态。为了解决“传销虫”的返程路费,太和县政府紧急筹集几十万元,加上从“太岛”公司查获的100余万元,分发“传销虫”,促其返乡。

  鉴于“太岛”公司已涉嫌犯罪,公安部门刑拘了太岛集团董事长张彦,治安拘留了“太岛”公司一些骨干分子,案子移交检察机关。

  至此,在太和县猖狂了一年多的“太岛”公司“传销大业”,才在强大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太和,又恢复了昔日的太平、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