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投身塑胶行业
自从李嘉诚加盟五金厂以来,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销售额稳步上升,显示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这时,李嘉诚却萌生了去意。五金厂老板急欲挽留他,提出要给他晋级加薪,但李嘉诚主意已定,不愿回心转意。李嘉诚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一是他在一次推销遭遇战中初尝败绩;二是受新兴产业的诱惑,使他更加体会到镀锌铁桶业面临着穷途末路及塑胶制品行业的蒸蒸日上。
刚开始推销五金制品时,李嘉诚就已感觉到了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起初塑胶制品属于奢侈品,价格昂贵,消费者皆是富人。但塑胶制品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舶来品越来越多,尤其是港产塑胶产品的面市,更使塑胶产品的价格一路下滑,使普通消费者也有条件使用了。而且塑胶制品易加工成型,外形光润,且重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和金属制品。尽管它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极易被人们追赶时髦的风气所掩盖。综合评估之下,李嘉诚清醒地意识到,用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廉价的大众消费品。李嘉诚在推销遭遇战中碰到的那个塑胶公司老板,是个极富现代意识的经营者。他靠生产销售塑胶腰带起家,短短一年时间就开发出10多种产品。不过,由于香港的塑胶厂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他只得四处招聘推销员,但真正能胜任者寥寥无几。无奈之下,老板便常常亲自出马推销。有一次,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与推销白铁桶的李嘉诚不期而遇。竞争的结果是,酒店最终选择了塑胶桶,废掉了购进白铁桶的口头协议。这次推销使李嘉诚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尽管他不轻易言败,但这一次他感到了彻底的失败,而且败得毫无还手之力。新品替代旧品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不打不相识,这位塑胶公司老板慧眼识英才,十分赏识这位17岁少年的推销才能。他真诚地对李嘉诚说:“这确实是一场遭遇战,你是我平生遇到的最强硬的对手。虽然你最终输给了我,但这并不是你的推销技术火候欠佳,而是塑胶桶赢了白铁桶。”老板约他去喝晚茶,并竭力劝说他加盟自己的塑胶公司。言谈中,李嘉诚也表现出对新行业的浓厚兴趣,但他不忍心弃五金厂老板而去,他说:“老大(老板)还算蛮器重我,我在他的厂里做事没多久就走,恐怕不太好吧。”“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想一辈子待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五金业难有大前途。”塑胶厂老板快人快语,一语中的。望着塑胶公司老板热忱而期盼的目光,李嘉诚最终决定加盟塑胶公司,进入充满勃勃生机的塑胶行业。1947年,李嘉诚进入塑胶腰带制造公司继续从事推销工作。这是一间小小的山寨式工厂,位于偏离闹市区的西环坚尼地城爹士街,临靠香港外港海域。公司里一共有7名推销员,李嘉诚年纪最小、资历最浅。其他几位都是经验丰富的推销老手,已有固定的客户。李嘉诚心高气傲,不想输给别人,上班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内,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李嘉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奋发拼搏。坚尼地城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背着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起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李嘉诚不是那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体形更像一个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是有些辛苦。幸亏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腿功和耐力。他在茶楼养成的习惯,现在也正好派上用场,在与客户接触时,他不忘察言观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必要坚持下去,若要说服客户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要做好推销工作,一要勤勉,二要动脑筋,李嘉诚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当时,李嘉诚主要负责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他走访了几家客户,都无人问津。有一天,李嘉诚早早便来到一家批发行门口,等该行职员上班好联系洽谈业务。在等待的过程中,他看见清洁工在打扫卫生,灵机一动,自告奋勇地拿出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希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让他们亲眼看见洒水器的好处。正所谓眼见为实,有了实在的感性认识,洽谈起来才更有说服力。
果然有职员提前来到,碰巧还是负责日用品器具的部门经理。结果,李嘉诚很顺利就达到了目的,该经理很爽快地答应经销这种塑胶洒水器。李嘉诚谈生意时的机智灵活由此可见一斑,同时也透露出他的诚实。他让产品自己说话,比夸夸其谈地讲述产品的用途优点要可信得多。此后,李嘉诚在推销方面越来越老练,他深谙一个推销员在推销产品之时也在推销自己的道理,因而时刻不忘在客户面前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他并非健谈之人,说话也不够风趣幽默,但他总是推心置腹地与人谈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谈社会与人生。他待人诚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使人们乐意与他为友。俗话说:“人有人路,神有神道。”朋友多了,就不怕没生意做。今天成不了客户,或许将来会是客户。他自己做不了客户,也会引荐给其他的客户,即使促成不了生意,帮着出出点子,叙叙友情,也是一件好事。李嘉诚把推销当事业对待,并不是仅仅为了钱。他十分关注塑胶制品的国际市场变化。他的信息来自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他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生产。他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把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地记在本子上,知道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售,销量应该是多少。加盟塑胶公司仅一年工夫,李嘉诚就实现了自己的预定目标,超越了另外6个推销员,让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手难以望其项背。老板拿出财务的统计结果,连李嘉诚自己都大吃一惊———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一时间,全公司的人都在谈论推销奇才李嘉诚,说他“后生可畏”。于是,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1948年,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面负责日常事务。自古英雄出少年。李嘉诚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总算取得了小小的成就,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此,李嘉诚认为,任何事业都需要踏踏实实去做,他说:“在工作方面,勤奋是一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往往成正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