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14章 铲除百年匪患,谭友林领兵直下镇南关

书名:铁血将军旷世情本章字数:7985

  

  在奔赴东北的长途跋涉中,谭友林一行耳闻目睹,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像万钧雷霆在长城内外轰鸣,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欢呼声山摇地动。龟缩一团的日军,在扬眉吐气的中国人面前举起白旗,垂下脑袋,惶恐不安地等待着失败命运的安排。

  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这一辉煌时刻,蒋介石再次把黑暗强加在自己的同胞头上,再次把战争强加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为了抢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蒋介石居然下令国民党政府的800万军队,向全国各个解放区展开武装进攻。

  蒋介石一手发动的全面内战打响了。

  凭着职业军人对硝烟的敏感,谭友林和他的战友们清楚,在东北大地上他们将要迎接一场新的较量和搏杀。

  东北——中国的大粮仓和重要工业基地,无论是对共产党还是对国民党,都是举足轻重的。得东北者得天下,这是国共两党的共识。但东北鹿死谁手,尚待分晓。

  8月下旬,谭友林等人率队从晋北出发,一路步行,穿越各种地方势力混战中的封锁线,10月底才到达锦州。为了如期赶到哈尔滨报到,一时征集不到客车的干部挺进队顾不上气候寒冷,临时搭上拉煤车,顶着风霜赶路。到达目的地时,个个全身通黑,煤尘蒙面,若不开口说话,几乎分不清张三李四。

  党中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苏联出兵东北、日本关东军溃败后,陈云、高岗等人先期抵达哈尔滨,为开发建设东北作准备。日军刚刚举起白旗,党中央便先机制敌,彭真、张闻天、李富春、林彪、罗荣桓、肖劲光、黄克诚等毛泽东倚重的文臣武将,先后出关亮剑。一万多名八路军、新四军干部不畏艰险,昼夜兼程,相继到达东北。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

  11月16日,谭友林被任命为松江军区哈北军分区司令员。

  谭友林就任新职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兵力不足,没有战斗力很强的建制部队。党在东北的抗日武装,被日军分割挤压,缺乏统一指挥和严格整训。谭友林把组建扩充部队当作首要任务。从1945年11月至1946年上半年,全力以赴地收拢抗日武装,培训战斗骨干,发展士兵党员,健全党的各级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经过半年多的锤炼,一支全新面貌的革命队伍,开始在哈北大地上降龙伏虎。

  东北匪患十分猖獗,严重危害我军的行动和政权安全。剿灭土匪,成为东北我党我军的当务之急。谭友林跃马挥戈,率领部队纵横驰骋,如同一群出山猛虎,扑向敢与人民为敌的每一个目标,再一次创造出新的传奇。

  用兵之要在于用将。在原始森林剿匪,不仅要有大勇,还要有大智;既要有军事指挥经验,又要有政治工作经验。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选定,谭友林兼任三五九旅副旅长,即刻赶赴驻防勃利的三五九旅上任。此后一年多时间,谭友林同贺晋年一起,统领剿匪官兵,穿林海,跨雪原,向百年匪巢射出一支支利箭。

  东北匪患肇始于何朝何代,史无公认,但抗战后期,被称为“胡子”的土匪,竟有10万之众,史界确未见争论。土匪装备精良,地形熟悉,匪性剽悍,能打、能跑、能藏、能吃苦,成为东北地区名副其实的第三武装。号称合江地区“四大旗杆”的大匪首谢文东、李华堂、孙荣久、张雨新中,前三人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叛徒,张雨新则是国民党军统特务。他们以“有奶就是娘”为信条,在抗日联军、日伪顽军和进入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中投机钻营,谋官蓄势,成为共产党在东北建立战略后方的心腹之患。

  蒋介石把上将、中将、少将、总司令、司令、军长的官衔加封给这些匪首之后,其为害之烈,甚于以往。然而,猖獗的“胡子”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胡子”正面临着被连根拔除的命运。

  “挽弓当挽强,擒贼先擒王”。在歼灭牡丹江地区土匪的战斗中,谭友林把目标首先指向“第五集团军第一先遣军上将司令”谢文东。这个接到蒋介石委任状没多久的“上将司令”,高兴得嘴巴还没有合拢,其主力就被谭友林亲率三五九旅两个团和友邻部队歼灭。谢文东及李华堂等残匪化整为零,钻进牡丹江地区的老爷岭,在神秘的茫茫林海中收拢残部,伺机东山再起。

  1945年年底,国民党第十三兵团五十二军在秦皇岛登陆,向据守山海关的我军发起猛烈攻击,国共两军东北决战打响。

  国民党军队上门挑衅,先机出关的东北民主联军只好调转枪口还击。但是,东北我军的后顾之忧没有根本解除,匪患搅得军民不得女丁。

  1946年9月,合江省军区剿匪指挥部成立,贺晋年、谭友林分任正副总指挥。中共中央东北局要求,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即将开始之际,对百年匪患必须除恶务尽,从根本上解除东北决战的后顾之忧。

  为配合国民党军队向东北大举进攻,各路土匪气焰嚣张,疯狂挣扎,频繁地进行暴动和叛乱。他们炸铁路,断交通,造谣生事,蛊惑人心,先后占领东安、鸡西等地,袭击基层政权,屠杀共产党人。1946年10月凤翔叛乱事件中,我鹤岗独立团一次损失了两个连,20多人被俘,县长被土匪残杀。在这之后,土匪还多次袭击我独立分队或县区政府。贺晋年、谭友林作为剿灭土匪、安宁后方的两员战将,深感责任重大。

  牡丹江的初冬,平原上光秃秃的树枝,在呼啸的寒风中发抖,泛黄的荒草在寒流中摇摆。山上的森林已被积雪覆盖,远远望去银浪翻滚,林涛呼啸,通往林海的条条小道全被大雪封住了。谭友林靠前指挥,亲自勘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部队堵死土匪出入路径,切断土匪一切给养渠道,张开天罗地网,让土匪在饥饿的驱使下钻进罗网。

  一切部署就绪,谭友林带领剿匪部队进入老爷岭林海,搜山觅迹,引蛇出洞。

  在追剿谢文东的日子里,谭友林和指战员冒着零下30至40摄氏度的严寒,吞雪充饥,卧穴御寒,在原始森林中与土匪周旋了将近两个月。严寒、饥饿和死亡,随时都在威胁谭友林和他的剿匪分队。勇士们迎难而上,不顾饥寒交迫,连续搜山,没有停步。11月21日下午,丧魂落魄的谢文东逃到四道河以北林区,虔诚地跪在金身小菩萨前占卜吉凶。正在这时一位老猎人带领剿匪分队将其抓获。死到临头,这个十恶不赦的匪首还没有放弃求生的欲望。

  历史是至高无上的法官,逆历史潮流的人,终会受到历史的严正审判。

  谢文东曾经是昙花一现的民族英雄。1943年他领导了轰动满洲的桦川土龙山抗日暴动,也曾担任过东北抗联第八军军长。但他沦为叛徒汉奸后,却成为关东军的忠实帮凶,干了许多丧尽天良的坏事。

  谢文东被处决,杀一儆百,残余土匪心惊肉跳,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怖中,躲避末日的来临。

  12月的牡丹江两岸,滴水成冰,气温越来越低,有时竟达到零下50多摄氏度。

  剿匪战斗的艰苦跋涉,寒透骨头的冰天雪地,把贺晋年累病了,连他的东洋马也冻死了。指挥剿匪的担子全部压在谭友林肩上。

  谢文东被歼后,国民党军统特务出身的东北先遣军中将军长张雨新也成了惊弓之鸟。张雨新受过特务训练,警觉机敏,行踪飘忽不定,部队几次围剿都未将其歼灭。谭友林总结前两次扑空的教训,亲自带人侦察,判明其窝点的大体方位后,组织几个小分队来回拉网排查。经过两天两夜地毯式搜索,终于掏了张雨新的黑窝子,活捉了张雨新及跟随其多年的惯匪。

  谢、张两股匪患被歼后,“四大旗杆”中还有国民党“东北先遣军”中将司令孙荣久、“挺进军”第一集团军上将总指挥李华堂没有拿下。没过多久,谭友林便让他们明白了自己的最后结局。

  李华堂经常在他的属下面前吹嘘,他得过高人真传,能刀枪不入,可逢凶化吉。12月13日就在他装神弄鬼、让残匪垂死挣扎的时候,被剿匪分队发现击成重伤,没过两天便永远结束了他的土匪生涯。1947年3月26日,叛徒、汉奸孙荣久在桦南县闫家区深山密林里的神仙洞被活捉。4月1日,随着清脆的枪声,孙荣久在勃利公审大会上被处决了。

  打从踏上东北黑土地开始,谭友林与鲁方就聚少离多。鲁方工作要强,虽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完成任务从不含糊。在巴彦县妇委会工作初期,部署哈尔滨的苏军已陆续回撤。松江军区请驻木兰的苏军支援一些枪支弹药,多次派翻译交涉,都被负责管理关东军原来仓库的苏军少校拒绝。后来有关方面得知附近巴彦县政府的鲁方懂俄语,便请鲁方出面交涉。

  鲁方了解到苏军少校与俄罗斯文学家托尔斯泰是同乡,便同少校交流阅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的心得,交流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青年近卫军》等作品的体会。几个回合下来,俄语流畅、爱好相同的异性文学女青年,让远离故乡的少校激动不已。松江军区加倍地拿到了枪支弹药,苏军少校首次领略了中国女兵的风采。

  鲁方的俄语专长总算派了一次用场,但没有几个人知道语言可以换来武器。时任三五九旅副旅长贺庆积端着酒碗说:“鲁方出彩不卖彩,关键时刻一句话能换一支枪!老谭作陪,我喝三碗庆贺!

  谭友林回到鲁方身边的时候,百年匪患终于连根拔除,剿匪任务画上了句号。

  春天在不经意中来到北满平原。牡丹江已经解冻,裸露的柳树冒出嫩芽,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野草争先恐后地沐浴在融融的春光里,享受剿匪胜利后第一缕朝阳辉映下的温暖。

  40多年后,昔日剿匪指挥部的总指挥、副总指挥贺晋年、谭友林,已分别从装甲兵副司令员和兰州军区政治委员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在301医院,两人笑谈当年东北剿匪的往事,都不禁感慨:东北“胡子”比日军、蒋军都难缠。同土匪打交道,简直是攥着拳头打跳蚤,对指挥员的意志、韧劲、体力、战术和指挥能力都是绕不过去的考验。他们认为,《林海雪原》和《智取威虎山》都不错,但都只写了剿匪中的几个小故事,如果有人能把这一段历史写成电视连续剧,他们这些亲身经历的人就不遗憾了。可是,他们还是带着遗憾走了。

  根除为祸百年的匪患,解除东北战场的后顾之忧,功劳之大,举世瞩目,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为此多次嘉奖剿匪指挥部。谭友林和他的战友们没有松气,决战东北的冲锋号,激励他们投入新的战斗。

  东北决战的序幕,在谭友林剿匪期间已经拉开了。

  1947年7月,匪患甫定,谭友林被任命为合江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在这之前,1946年12月,谭友林在新四军的老战友、松江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温玉成,受命到新组建的独立二师当师长。上任之前,温玉成就向林彪建议谭友林到独立二师当政委。当时剿匪正处在关键时刻,贺晋年又在病中,谭友林独当一面,林彪没有同意。

  独立二师是以哈东军分区机关一部及第一、三团和哈北军分区第四团组编的。这个师不同于东北民主联军原来的老部队,也不同于刚刚扩编组建的新部队。其干部队伍的基础和主体是新四军挺进东北的骨干。在林彪心目中,这是一支可以打硬仗的部队,师长、政委宁缺勿弱。

  温玉成能打仗,敢担当,但对政委人选不轻易苟同,唯有谭友林让他无可挑剔。到独立二师当师长不久,温玉成又给谭友林写信,希望他到独立二师当政委。谭友林了解林彪的脾气,没有贸然答应温玉成的要求。

  首任师政委张池明和续任师政委李世安出缺后,林彪找谭友林谈话:你去独立二师当政委。”

  林彪背向谭友林,一边讲话,一边看着墙上的地图,连身子也没转过来。

  林彪其人向来话少,谭友林心里也明白,看来木已成舟,不可逆转。但这几年的军事指挥实践,确实让他的思维空间和知识领域都得到了新的拓展。于是他硬着头皮报告林彪,从当教导员起他就做政治工作,做军事工作时间不长,希望继续做军事工作。林彪不等谭友林把话讲完便说:目前司令员好找,缺政委,你谭友林必须去独立二师当政委。”说完便接电话去了。

  林彪没有同他这位湖北老乡寒暄一句。在他看来,让谭友林去独立二师当政委是对这位抗大学生的最好器重。林彪是个言出法随的帅才。谭友林一出林彪办公室的门,政治部的同志便告诉他,独立二师政委的命令在他来之前林总已签发过了。

  谭友林同温玉成率领独立二师,在白山黑水之间挥戈亮剑,一展雄风。

  在三下江南的战斗中,独立二师因英勇顽强,受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嘉奖。四战四平的殊死搏杀,更让独立二师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

  又是一次历史的巧合。1947年7月,就在谭友林受命担任独立二师政委之际,邱云同取道苏北前往上海的钱瑛不期而遇。“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对不是姐妹胜似姐妹的战友终于见面了。见面那一刻,邱云几乎是扑上去抱住钱瑛的,松开手时仍然满脸泪水啜泣不已。钱瑛呜咽着用双手为邱云擦泪,之后又拉住邱云的手仔细端详。那一夜钱瑛为邱云死而复生高兴得睡不着觉,邱云也终于弄清了谭友林结婚的谜底。

  钱瑛把谭友林听到邱云牺牲后的悲痛如实告诉了邱云,劝慰邱云把那一段情感经历藏在心底,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

  钱瑛懊丧地对邱云说:“你牺牲的消息是我到延安后说给谭友林的,在那之前他一直在等你,延安的女青年嘲笑他是个刀枪不入的老干部。谭友林给你写过两封信,第一封是通过熟人带到西安寄给你的,第二封是通过延安返回湖北省委的同志转给你的。看来两封信你都没有收到。也难怪,到处兵荒马乱,哪有不丢失信的呢?”钱瑛说完,坚毅的目光又一次被泪水朦胧了。

  钱瑛的述说和劝慰,让邱云对谭友林前嫌尽释,思念的激情更为强烈。邱云告诉钱大姐,她的感情空间太小,已经没有第二个男人的位置了。同时她恳请钱瑛务必保密,绝不要告诉谭友林她还活着,还孤身—人。

  钱瑛含泪承诺。她知道痴情女子是不会见异思迁的,因为她钱瑛就是这样的女子。但是,邱云一刻也没有放弃过对谭友林的关注。她的心,她的魂,还在年复一年地牵挂着谭友林……

  在邱云眼里,谭友林是盘旋云天的风筝,虽然看不见,但连接心中的那根线是剪不断的。

  1948年3月,独立二师被冠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二纵队第三十四师,成为东北战场上我军一支叱咤风云的劲旅。连蒋介石的嫡系七十一军,都惊叹独立二师创造的奇迹。

  新换番号的三十四师,披着硝烟风尘,自1948年3月18日至4月18日,借鉴关内部队的做法,按照东总的统一部署,在全师开展新式整军运动。谭友林以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精心组织各级干部带头忆苦诉苦。在一〇—团的诉苦大会上,谭友林像普通战士一样,用自己少年时的切身体会和耳闻目睹,控诉恶霸财主对穷人的剥削与欺压,揭露国民党军官对士兵的盘剥与凌辱。师政委的控诉与揭露,激发了全师指战员对旧社会的仇恨,对旧军队的仇恨。忆苦诉苦活动的深入进行,让指战员的精神受到洗礼。昨天还为蒋介石卖命的士兵,今天一场诉苦会,明天马上掉转枪口,杀向昔日效命的营垒。第十二纵队政委袁升平曾赞扬:谭友林让解放战士吐出了苦水,挖出了苦根,跳出了苦海。”三十四师上下斗志昂扬,在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一展雄风。

  辽沈战役是从我军攻克锦州打响的。此次战役,三十四师扼守在沈阳和长春之间的要道上,一根棍子顶两头,南阻沈阳守敌不敢北援,北阻长春守敌不敢南逃。

  锦州的胜利,让国民党缩在长春城的10万精兵成了困兽。在死与生的抉择中,守城的国民党六十军起义,敌第一兵团和新七军宣布投诚,长春于10月29日宣布解放。

  夺取长春之后,三十四师奉命北上,执行东总围点打援的部署,防止廖耀湘兵团伺机抢占营口,从海上逃走。

  部队出发时,温玉成师长正在哈尔滨参加军事会议,谭友林率领三十四师指战员与强敌在正面遭遇中展开。

  10月26日,挥师北上的三十四师与廖耀湘兵团一部殊死搏杀。全副美式武装的廖耀湘兵团,用大口径火炮倾泻炮弹,三十四师阵地被炮弹翻了好几遍。炮弹掀起的爆炸热浪,烤得阵地发烫,吸进去的热气和吐出来的热气让人喘不过气。

  谭友林的望远镜里,硝烟弥漫,残肢抛落,尸体遍野,炮弹的呼啸与爆炸声中,敌军的冲击与我军的反冲击一波接着一波,杀声山崩地裂,血肉腾空横飞。

  当阵地重新沉寂下来时,日历已翻到10月28日。将近50个小时的死打硬拼,三十四师配合主力部队,全歼廖耀湘兵团。廖耀湘员抗日远征军的名将,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一支蒋介石的精锐部队,从国民党军队的序列中消失了。

  谭友林带领三十四师指战员,掩埋好烈士的遗体,带着浑身斑斑血迹,连日向沈阳方向开进,参加一、二、十二纵对沈阳的最后合围。

  10月31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对沈阳发起总攻,11月2日,沈阳回到人民的怀抱。

  三十四师从独立二师开始,参加了辽沈战役的所有主要战斗。在谭友林和温玉成的打造下,三十四师成为一只名副其实的铁拳头。

  辽沈战役,国民党47万大军被消灭,蒋介石抢占东北的宏愿,成为痴人说梦的笑柄。

  1948年11月28日,东野十二纵队奉命改编为步兵四十九军,第三十四师改编为步兵一四五师。浩浩荡荡的南下大军,把山海关的门闩拨开了。

  谭友林同温玉成率领一四五师,随同东野主力,把铁拳砸向平津外围的堡垒。1948年12月30日,东野大军兵临天津城下。

  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仔细研究了东北诸城相继失守的教训。陈长捷没有认识到国民党反动派气数已尽,而是认为陈诚、杜聿明、卫立煌等人,只谋一时之利,不做长远准备,缺乏为党国效忠的大仁大义。

  陈长捷为固守天津,征集倾城之物,在市内修建了上千座大小碉堡,在城墙上架起电网和铁丝网,在市外修建了50公里的环城河,环城河外布下地雷阵,形成以碉堡群作支撑的环形城防工事。国民党天津13万守军和他的陈司令长官一样,相信天津是铜墙铁壁,相信目中无人的林彪和他的麾下,会在固若金汤的津门楼前丢盔弃甲,头破血流。

  陈长捷失算了。从1949年1月3日东野部队扫清天津外围守军开始,到12日午后炮手小憩,天津外围作战顺利结束,天津已成为四周无援的孤城。

  天津回到人民手中的日子不远了。

  1949年1月14日10时,天津战役打响,从500门大炮炮口飞出的炮弹,划破大雾,在守敌的工事上开花。40分钟的炮火准备,像天煞布下的火网,覆盖了守军的大部分工事。一四五师在炮火延伸中,向敌重兵布防的尖山子攻击。温玉成、谭友林指挥部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蹚过冰冷刺骨的泥水,在主攻方向撕开了一道400多米宽的突破口。本来担负牵制任务的一四五师,反倒担当起主力部队的角色。

  29个小时的激战过去了。到15日15时为止,天津守敌被东野全歼,陈长捷及其以下29名将官被俘。天津宣告解放。

  天津解放第二天,东野参谋长刘亚楼代表林彪、罗荣桓,专程来到一四五师,嘉奖慰问全体官兵。一四五师的历史又翻开了辉煌的一页。

  林彪没有食言。打下天津不久,谭友林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三十九军副军长,温玉成调任四十一军副军长,谭友林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员的冈位。

  离开一四五师前,谭友林到师直属队和各团看望指战员,谭友林的心情是悲壮的。他面前的官兵中,很多熟悉的面孔看不到了,很多熟悉的声音听不到了。那些在硝烟炮火中冲在最前面的指战员,有些已长眠在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津门土地上。

  “打仗总是要有伤亡的,胜败总是在伤亡中见分晓。但辽西打廖耀湘,这次打陈长捷,一四五师付出的伤亡都很惨重啊!我们虽然消灭了5800多名敌人,可代价也不小呀!我这个副军长心里怎么能不沉痛呢!晚年的谭友林将军,每想到牺牲的战友,常常哽咽难言。在他看来,中国革命胜利的辉煌历史,是用烈士的鲜血写成的;拔地而起的万丈高楼,是用烈士的生命奠基的。

  1949年3月25日,已经更名为第四野战军的原东北野战军200名师以上领导干部,在北平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接见。毛主席那双大手传递的巨大热流,在谭友林心中涌动。周总理与他握手时笑容满面,眼神里透出关爱,口中还低声念叨着谭友林的名字。历史在这一刻输入谭友林体内的能量,是任何数学公式也无法计算的。

  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四野南下部队如同风卷残云,不到年底,便扫清了在中南六省苟延残喘的蒋军余部。

  四野挥师南下期间,隶属于十四兵团的三十九军同十三兵团的三十八、四十七、四十九军,于7月初进至鄂西,在宜昌、沙市、江陵地区发动宜沙战役,计划一举歼灭国民党宋希濂部。

  战役7月9日打响,16日攻克沙市,18日解放江陵,19日战役结束。

  饱受磨难的故乡,被谭友林和他的战友们亲手解放。谭友林日夜思念的母亲,却再也看不到她牵肠挂肚的儿子了。谭友林利用部队休整时间祭奠母亲,尽了儿子能尽的一点孝心。

  谭友林没有去沙市,那里的码头会使他触景生情。谭友林也没有去宜昌,那里的江水会使他心潮汹涌。他答应过钱瑛,答应过鲁方,他不能去。

  谭友林眺望沙市,他相信邱云能理解他。

  12月中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抵达广西凭祥地区。谭友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高级将领,登上祖国南陲的镇南关。

  五星红旗在镇南关上空招展,红旗展现出血染的风采。红旗下的谭友林思绪起伏,新中国诞生了,他的下一个战斗岗位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