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好孩子
等到管家带着几个人驾着马车赶到时,只见好几户农家的房子被雪压塌,也冻死了不少人。如今每家每户的存粮即将耗尽,哪怕村里最富裕的人家,也拿不出更多粮食了。
管家把村长叫来,将马车上的粮食分给他们,让拿去给村民分配,只要熬过这个冬天,一切都会好起来。
当管家回来时,眼睛红肿,一个大男人哭得像个孩子。
也许管家这辈子都无法忘怀,当他们拿出粮食时,那些村民的感动模样。他们相互扶持、依偎,满怀感激,纷纷下跪。
这一次,他送去的何止是雪中送炭,简直是救命的希望。
管家回来后,连一口水都没喝,又拉了几车粮食,给租种将军府良田的佃户送去,还拿了一些棉衣,主要分给孩子和老人。
这些东西不多不少,刚好能救不少人的命。种着将军府良田的人们,这一年能少死很多人,至于其他村子,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房子塌了,人死了,家没了,没吃的,饿死的、冻死的不计其数。
奶嬷嬷把觅书双以前穿过的衣服都拿了出来,这是她去年的棉衣,还没来得及处理。府里主子不穿的衣服,通常会被下人拿走,因为都是好衣服,谁家有孩子都能穿。
这一收拾就有了一大箱子,看起来不算多,但也着实不少。
“嬷嬷,把你们的旧衣也都拿出来吧,明年我让人给你们做新的。”觅书双拿起一件衣服比了比,太短了,她现在穿上就像个小丑。
“早就拿出来了。”奶嬷嬷知道觅书双的心思,早就吩咐府里的人把旧衣都拿了出来。虽说都是旧衣,也不算太暖和,但对于穷苦人家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好衣服了。
“谢谢嬷嬷。”觅书双抱住奶嬷嬷的胳膊,她的嬷嬷是世上最好的嬷嬷,哪怕她犯错,哪怕众叛亲离,在嬷嬷心里,她永远是好孩子、好小姐、好姑娘。
哪怕要嬷嬷拿命去换,她也不会眨一下眼,哪怕因此丢了性命,在她心中,自己一手带大的姑娘永远是最好的。
奶嬷嬷轻轻抚摸觅书双的发丝,真心疼自家小姐,没了亲娘照顾,如果自己不多关照些,还有谁能顾着她呢?
“双儿……”
这时,外面的帘子被拉开,觅书蓉走了进来,身上的斗篷落满雪花,仅仅是从一个院子到另一个院子的距离,就落了这么多雪,可见这场雪下得有多大。
“姐姐……”觅书双松开奶嬷嬷的胳膊,觅书蓉脱下斗篷,让一旁的听冬拿着,身后两个婆子抱着些东西。“我听说你要弄个粥棚,就过来了,府上的粮食够不够?不够的话,我去欧阳王府跑一趟。”
“不用了姐姐。”觅书双跑过来,拉住觅书蓉的袖子,十岁的小姑娘比姐姐矮好多,还是个能被抱在怀里的孩子。
“咱家的粮食够,不用去借。”
觅书双又扯了扯姐姐的袖子,撒娇的模样一如从前,让觅书蓉不知该怎么疼她才好。
如此乖巧、懂事又能干。
“我把我那些不穿的衣服都拿出来了,还有嬷嬷她们的,也凑了一些。我一会儿去趟欧阳王府,之前不是刚送了些新棉衣过去,想来他们那儿应该有不少旧的。”
“好。”觅书双自然不会拒绝,用新棉衣换些旧棉衣,想必他们也是愿意的。其实她手里还有些棉衣,但不能拿出来,如今京城很多富裕人家都没穿上新棉衣,她若拿这些去救济灾民,恐怕会惹麻烦。
觅书蓉没有耽搁,外面再冷她也要出去。欧阳夫人得知后,羞愧不已,自己怎么连几个孩子都不如。孩子们都想到了外面的灾民,自己却天天围在炭火边,和儿女说笑,吃着府里精致的点心,却忘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她连忙让人把府里的旧衣都收拾出来,连大女儿那儿都没放过,全部挑拣出来,就连孩子们的小衣服也都找了出来。
这些他们用不上了,可太多人家需要、能穿。
她也准备去外面施粥了。
将军府这边,管家让人在府门口搭了个很大的粥棚,让厨房熬粥,火候要到位,不能太稀。
厨房的柴火不断烧着,端出好几大锅粥。不知消息从哪儿传出去的,粥棚还没搭好,难民就来了。
不是亲眼所见,永远不知道面对这些难民是多么难受的事。
这些难民个个饿得骨瘦如柴,衣服破旧,孩子也是如此,身上到处是冻伤,伸出的手红肿可怜。
一人一碗粥,一个馒头,就能吃饱。府里的衣服不多,只能送给老人、孩子和病弱之人。但这一碗粥、一个白面馒头,真的能救很多人的命。
“咱家的粮食够,不用去借。”
觅书双又扯了扯姐姐的袖子,撒娇的模样一如从前,让觅书蓉不知该怎么疼她才好。
如此乖巧、懂事又能干。
“我把我那些不穿的衣服都拿出来了,还有嬷嬷她们的,也凑了一些。我一会儿去趟欧阳王府,之前不是刚送了些新棉衣过去,想来他们那儿应该有不少旧的。”
“好。”觅书双自然不会拒绝,用新棉衣换些旧棉衣,想必他们也是愿意的。其实她手里还有些棉衣,但不能拿出来,如今京城很多富裕人家都没穿上新棉衣,她若拿这些去救济灾民,恐怕会惹麻烦。
觅书蓉没有耽搁,外面再冷她也要出去。欧阳夫人得知后,羞愧不已,自己怎么连几个孩子都不如。孩子们都想到了外面的灾民,自己却天天围在炭火边,和儿女说笑,吃着府里精致的点心,却忘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她连忙让人把府里的旧衣都收拾出来,连大女儿那儿都没放过,全部挑拣出来,就连孩子们的小衣服也都找了出来。
这些他们用不上了,可太多人家需要、能穿。
她也准备去外面施粥了。
将军府这边,管家让人在府门口搭了个很大的粥棚,让厨房熬粥,火候要到位,不能太稀。
厨房的柴火不断烧着,端出好几大锅粥。不知消息从哪儿传出去的,粥棚还没搭好,难民就来了。
不是亲眼所见,永远不知道面对这些难民是多么难受的事。
这些难民个个饿得骨瘦如柴,衣服破旧,孩子也是如此,身上到处是冻伤,伸出的手红肿可怜。
一人一碗粥,一个馒头,就能吃饱。府里的衣服不多,只能送给老人、孩子和病弱之人。但这一碗粥、一个白面馒头,真的能救很多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