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甘肃张掖境内的祁连山区,山重水复、层峦叠嶂、植被繁茂、溪流潺潺,时令到了1936年的冬季,松柏依然翠绿,野草却一片枯黄而无边际。在甘肃张掖段一个叫大野口的峡谷内,一群群窑工正在这一带的半山腰取土打洞子,挖煤采煤,然后用扁担、箩筐挑着煤一趟趟运送到山洞外。
他们来自山外河西走廊张掖县的各个村庄,春夏之季,他们是农田里种地干活的农民,现在农作物都收获入库了,他们又走出家门,来到距家一两天路程远的祁连山区挖煤采煤,一者采出来可以烧火做饭、冬季取暖;二者也可卖了赚钱,补贴家用。最初采煤时煤层距地表较浅,易于挖采,有3—5人共同作业即可,不知经过多少年的开采以后,煤层越来越深,地表的煤层都被人开采完了,进了隧洞要走十几米或者五六十米的路程才能采到煤,需要一个有资金实力有组织能力的人担任窑主人,把大家组织起来,10—30人合理分工,共同作业,有人挖采,有人肩挑运输,还要在危险易塌方区域搭支架,防止煤窑坍塌而发生安全事故。这个人还要有较长的采煤经验,能分析地况地貌和煤的蕴藏量,花最小的成本而采到大量的煤。这时采得媒也不需要自己销售,而是你干够定量的活后,由窑主人给你发工资。这个开煤窑组织大家采煤的人当地人叫“窑户”。大野口峡谷内这样的“窑户”有二三十家之多。
现在我说的是一位姓池的窑户营救落难红军的故事。池窑户也是大野口峡谷内众多窑户家的一位,他平时手下干活的窑工有二三十人,他给窑工开工资,窑工每天要采够一定数量的煤,然后由他销售煤炭赚钱。或者直接按每人的采煤量计发工钱。池窑户为人仗义疏财,在村内厚待村民,从不克扣村民,这让村民们比较佩服。窑工们在他的组织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采煤运煤任务重,休息的时间很少,但窑工们到也乐得个心情舒畅,都乐意给他干活。
初冬时节,天气越来越冷,日短夜长,窑工们吃过晚饭后,无所事事,要消遣几个小时后才能睡觉,睡的早了睡不着,没瞌睡,有些人就跑到两公里外牧民的小酒馆去喝酒,猜拳,闲聊几个小时后再回来,有些人去把酒啊,羊肝肺呀,花生米呀的买回来在窝棚里消遣,但这也不是每天的,毕竟是一笔花费,一场酒下来,两三天的工钱就没了,出来就是赚钱来的,钱花光了回家咋给媳妇交代哩?多数时间窑工人是聚在一起聊天侃大山,或在煤油灯下玩象棋、耍牛九、翻看《西游记》《水浒传》之类的小说熬时间。他们中多数人都是粗识字,看了也是一知半解。再就是晚上可念唱宝卷,煤窑上十天半月里也有念卷的人到来念上一两个晚上,听卷的人每人要收个座位费或茶钱,这在远离城镇的煤窑上算是较大的娱乐活动和享受了。
但就在最近这二十多天里,窑工们谈论的话题比较集中,有时还有激烈的争论,和是是非非的辨析,说近一个月内,从兰州方向过来了一批红军部队,他们在古浪县、永昌县同国民党部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他们到山丹县城驻留一个多月后,又开始向西进军,国民党马步芳部、马步青部派兵对他们围追堵截。最近,听说有大批青海回回军的骑兵部队正在经过祁连山扁都口调往张掖,回家来的窑工们都说看到了红军,也看到大批的国民党步兵、骑兵。看来,红军和国民党马家队的一场恶战是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