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2章 一生做一题

书名:苏秦信中的战国博弈本章字数:2019

为了能被秦惠文王看上而被任用,苏秦精心准备了这篇策论,上呈给秦惠文王。

这篇策论惠文王看到了,也认可苏秦的才华,于是给了苏秦一次面谈的机会。但苏秦在谈话中流露出来的各种想法,在惠文王看来并不适合当下的秦国,也不适用于当下的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格局。要想实现苏秦的想法,还需要努力奋斗积攒实力,还需要地缘政治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才有可能。而这些,都不是凭美好的愿景就能实现的。秦惠文王真正需要的是有人实实在在的去推动时局的变化,一步一步的把愿景变为现实。

看着对秦国的未来充满激情的苏秦,惠文王只好委婉的说:“寡人闻之,羽毛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惠文王用“先生”称呼苏秦,表示了对苏秦的尊重。但是惠文王却以秦国目前还处于“羽毛不丰,文章不成,道德不厚,政教不顺”的状况婉拒了苏秦。

这其实也是惠文王在告诉苏秦,这些才是秦国目前所面临的需要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所关心的问题,而不是你提出的用武力去统一天下的事。

可惜,在惠文王已经提出想听的问题后,苏秦却仍沉浸在自己为秦国设想的远大理想中,仍想说服惠文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可以想象,惠文王在听到苏秦这样的回答后的心情,大概会是:答非所问,不能领悟话中之意,难堪大任。

苏秦回去后,没有等到秦惠文王的任命。

他不甘心,这是他深思熟虑后认为最能发挥他的才能的地方,也是如果能被任用,这是他能够建立不世功业的地方。所以他不能放弃。

苏秦接连给惠文王呈上了十篇策论,把自己对秦国未来的发展规划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加以阐述,以期获得惠文王的青睐。

但是,一直到“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的时候,仍然没有等到秦王的任命。

此时的苏秦已经无法在咸阳继续呆下去了,只好踏上了回家的路。

他走的是那么的不情愿,他知道,此一去,胸中的壮志将化为一缕惆怅,从此无缘再靠近它。他不知道,此一去,再找什么地方去安放那颗凌云之心。

所以他回家时“羸滕履决(足乔),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这是天选之人必会经受的打击,这样的经历才会磨砺心智,提升智慧,撑大格局,然后开悟,看清自己在天地间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使命。

于是,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服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曰“安有说认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经此一番从壮志凌云到跌落谷底又重新奋起的脱胎换骨,苏秦知道了学富五车、洞明世事,还需要辅以洞悉人性,需要把握在什么样的时机、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苏秦知道了,在和惠文王的交流中,他收获巨大。

当时不自知,但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揣摩,反复还原当时的场景,苏秦对和君王对话时分寸的把握,对君王话语的领悟,对君王心理的揣度,他都有了深刻的理解。

此时的苏秦,看天下事的眼光和论天下事的切入点,已经不再空洞,而是直插要害,如若不听,敌国用之,则必遭其祸。

苏秦知道秦国是不能再去的了,既然不能在秦国实现统一天下的壮志,那就建立六国联盟来攻打秦国。

他要让惠文王看看,当年被你不屑一顾的策论,今天就让策论中的局面出现在你眼前。当年被你看不上眼的苏秦,今天就要让你寝食难安。

于是,从燕文侯开始,赵肃侯、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六国君王都被苏秦一一说服,苏秦兼任六国的相国,挂六国相印,建立六国合纵盟约。

当苏秦派人把六国合纵的盟约送到惠文王面前时,惠文王确实发怒了。

惠文王说:“苏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覆山东之君,纵以欺秦。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诸侯不可一,犹鸡连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寡人忿然,含怒日久。吾欲使武安子起往喻意焉。”

可以看出,惠文王自从苏秦开始合纵后,就一直在关注事态的进展。虽然惠文王知道六国“犹鸡连之,不能俱止栖之明矣”,但仍很生气,而且从一开始就很生气。

惠文王何曾受过这样的挑衅,天下竟然会有这样一个人,把要做的事放在你面前,你却无力阻止他的发生。

但惠文王对六国“犹鸡连之”的预判也是对的。

合纵联盟建立没过多久,齐国和魏国就和秦国一起攻打赵国,齐国还出兵攻占了燕国十座城,苏秦被赵肃侯责怪,离开赵国想去找齐国和燕国寻找化解之道,但已经没人在听他的说辞了,合纵联盟就这样散掉了。

苏秦又一次从山巅跌了下来,这时候他再看看六国“羽毛不丰,文章不成,道德不厚,政教不顺”的状况,对惠文王的理解又加深了。

苏秦的这辈子,本来一心想在最强大的秦国建功立业,但现实却是他会和七国中最弱小的燕国纠缠在一起。

此时燕文侯已经去世,燕国国君是燕易王,苏秦凭借着六国共相的余威,用口舌之利帮助燕国从齐国那里要回了被抢去的十座城。即便如此,燕国的朝堂也没有苏秦的容身之地。

风光了几年的苏秦又回到了隐居的状态,等待着那么一个时机。

这一等,就是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