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15章 第五站苏秦游说齐宣王

书名:苏秦信中的战国博弈本章字数:2072

现在,苏秦已经说服了燕、赵、韩、魏四国参加合纵联盟,还剩下楚国和齐国两个大国没有加入进来。那么楚国和齐国该先去游说谁呢?

楚国在西北方向和秦国接壤,在东北方向和齐国都接壤,秦国和齐国又都是大国,如果秦国和齐国联合起来,同时从两个方向进攻楚国,楚国就会腹背受敌,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所以楚国在合纵和连横的选择上会很慎重,不到最后关头不会轻易站队。

齐国东面朝海和秦国不接壤,但在南面和楚国接壤,在西面和赵国和魏国接壤,在北面和燕国接壤。所以齐国目前面临的局面是,从北面到西面的燕国、赵国和魏国已经加入了合纵联盟,这个合纵联盟已经对齐国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的形态,南面的楚国还没有表态,

如果齐国也加入合纵联盟,那么大概率楚国最后也会加入合纵联盟,齐国就是这个联盟的大后方,让赵、魏、韩、楚、燕五国去顶住秦国的进攻,于齐国好处甚多,并且在和秦国的交往上会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如果齐国加入合纵联盟而楚国不加入的话,那么齐国可以联合其他四国从多个方向不断蚕食楚国,让楚国疲于奔命,于齐国也是好处甚多。对于齐国来说,加入合纵联盟是稳赚不赔的事情。

所以苏秦把建立合纵联盟的第五站选在了齐国,而把楚国留到了最后去解决。

苏秦游说齐国的侧重点在强调齐国不怕秦国,但如果齐国不参加合纵联盟支持韩国和魏国的话,秦国灭掉韩、魏两国后就会来攻打齐国。而齐国只要支持韩魏两国不被秦国打败,那么齐国就不会有危险。

我们来看看苏秦在《战国策》里面的《苏秦为赵合纵说齐宣王》是怎么说的吧。

苏秦为了赵国合纵联盟的事游说齐宣王说道:“齐国南有泰山,东有琅邪山,西有清河,北有渤海,这就是所谓四面都有要塞的固若金汤之国。齐国方圆两千里,带甲的猛士有几十万,粮食堆积如山。齐国有精良的战车和强悍的齐技击五家之兵,他们进攻如飞箭一般快速,作战如雷电一般威猛,撤退如风雨般迅捷;即使发生战争,敌军也从来没能越过泰山、渡过清河、跨过渤海。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万户人家,臣粗略估算了一下,平均每户有三名男丁,三七就是二十一万人,根本不用征调远方的兵力,就靠临淄一城就能征集二十一万大军。”

“临淄人民非常富庶,平常人都会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赛狗、六博和蹴鞠。临淄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摩肩擦踵,把人们的衣襟连起来可以作帷帐,把衣袖举起来可以作成幔幕,擦把汗就像下雨一样,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家家都很富裕,人人都志气高昂。凭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富强,天下诸侯都不敢跟齐国对抗。没想到,齐国竟然打算事奉西面的秦国,臣私下为大王感到惭愧。”

“况且韩、魏之所以畏惧秦国,是由于他们和秦国搭界的缘故。秦国出兵攻打韩、魏,不用十天就可以决出胜败存亡。如果韩国和魏国倾尽全力战胜了秦军,那么韩魏的军队必定要损失大半,四面的边境就无法防守了。如果韩国和魏国没能战胜秦国,那接踵而来的就是灭亡的命运。所以韩、魏两国不敢轻易和秦国开战,只好忍气吞声的去事奉秦国。”

“如果秦国要攻打齐国则情形就有所不同了,有韩国和魏国在背后威胁秦军,而且秦军必须经过卫地阳晋的要道和亢父的天险,那里道路狭窄崎岖,车马不能并行,只要有一百个人守住险要之地,就算有一千名秦兵也不能从此通过。秦军虽然想发兵深入,但环顾四周,仍然担心韩国和魏总军队会从背后袭击他。所以秦军就是虚张声势,做出好像要进攻的样子来吓唬齐国,而实际上秦国不敢进攻齐国是明摆着的事情。”

“大王没有仔细估量秦国并不能危害到齐国,反而想到西面去事奉秦国,这就是群臣在制定策略时犯的错误。目前齐国还没有开始实施事奉秦国的策略,还没有事秦的名声,而以齐国的强大国力,臣真心希望大王能为齐国选择更好的策略。”

齐宣王回答说:“寡人智慧不够,现在贤卿带着赵王的策略来指教寡人,寡人愿意率领齐国参加合纵联盟。”

齐宣王答应了参加合纵联盟,但齐宣王的回答说的很明白,齐国跟从的是赵王合纵策略的召唤,至于来的是苏秦还是其他人不重要。齐王曰:“寡人不敏,今主君以赵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以从。”齐王听的是“赵王之教”,是给赵王面子。

这里不是说苏秦不重要,而是说苏秦是谋局者,六国君王都是局中人。君王们既要利益也要面子,苏秦就是利用各诸侯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心理博弈来实现建立合纵联盟的策略。

苏秦在这里对齐国都城临淄富庶的描述,让我们能在两千多年后想象战国时最繁荣都市临淄的模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临淄之途,车毂(gu)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通过这段描述,我们看见一个富裕而强大国家的国民的精神风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和睦友善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对国家充满了自豪感(志高而扬),因为富裕不用为温饱而奔波,所以人们可以学习各种高雅的兴趣爱好,有充足的时间交友玩乐。因为富裕而安定,所以每户人家都人丁兴旺(平均每户有三名男丁)。因为社交的需要,临淄人的服饰设计也是丰富多彩的。这里的连衽成帷、举袂成幕,除了指数量多以外,还指样式多样,挂出来人们才会欣赏。

理解了这一段,就能够想明白为什么齐国最后是被秦国和平统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