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17章 苏秦游说楚威王(二)

书名:苏秦信中的战国博弈本章字数:2947

到这里,苏秦就把楚国和秦国之间处于战略对抗的局面点明了,告诉楚威王不要对秦国抱有和平友好的幻想,秦楚两国是势不两立的状态。

苏秦接着说:“所以从大王和楚国的长远利益考虑,楚国最好是参加领导合纵联盟,让六国联合在一起孤立秦国。如果大王不组织领导合纵联盟,秦国一定会派出两路大军进攻楚国,一路出武关,一路下黔中,这样一来就使楚国的鄢城和郢都都处在秦军的威胁之下。臣听说:‘要趁国家还没有混乱时就要用心治理,要趁祸患还没有发生时就要加以预防。当祸患都已经发生了才开始考虑怎样预防治理,那就来不及了。’所以还望大王及早谋划,防患于未然。

在这里苏秦直接讲的是秦国可以派出两路大军进攻来威胁楚国的两大核心区域,在君王以及军事家和谋略家那没有说出来的言外之意会更让楚威王担心。如果楚国不参加合纵联盟,秦国的这两路大军楚国都已经难以应付,这时候韩国、魏国和齐国也可以同时从北面进攻楚国,出现这样的局面是楚国很难应付的,弄不好是有亡国的可能的。所以苏秦才说:“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致而后忧之,则无及矣。”秦楚打了几百年了,不会惧怕苏秦讲的两路秦军的,但现在其余五国已经联合在一起了,如果五国和两路秦军一起来就会形成“六国伐楚”的局面,这对楚国而言就是相当严峻的形势,这样的忧患你楚国是怕还是不怕,防还是不防呢?

所以苏秦能纵横天下,不是光靠他的好口才,而是他能纵观天下大势,为每个国家制定出在当前形势下可行的解决方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苏秦的站位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口才也好,再找到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就成就了他合纵抗秦的事业。

3.激发楚威王的雄心

作为国君的楚威王肯定是听懂了苏秦的言外之意的,接下来苏秦就切入正题了。

苏秦接着说:“如果大王真的能够采纳臣的合纵策略,臣可以让其余五国四时都来进贡,奉行大王的诏令,把社稷和宗庙都委托给大王,他们会厉兵秣马,随时听从大王您的调遣。如果大王真的能够采纳臣的愚计,那么韩、魏、齐、燕、赵五国的美人和歌女舞女必定会充满您的后宫,赵国和代军的良马和骆驼也一定会充满您的马厩。所以,如果合纵成功,楚国就可以称王天下;而如果连横成功,则秦国就可以称帝于天下。现在有带领楚国成就霸业,称王天下的机会就摆在大王您的面前,而大王您却打算去听命于秦国,臣私下实在是不赞同您的想法。”

“秦国贪得无厌,如同虎狼,有吞并六国的野心。秦国是诸侯们的仇敌,而主张连横的人却总想着以割让诸侯的土地去讨好秦国,这实在是奉养仇敌,养虎为患的做法。作为人臣,却以损失自己国家的领土为代价,去结交虎狼成性的秦国,损害各国的利益,然后招来秦国进攻的祸患,而这些人却不管秦国的祸患,一拍屁股就走人了。这些人利用外部强秦的威胁来对内胁迫自己的国君割让土地给秦国,没有比这更大逆不道,为臣不忠的了。”

“所以大王您看,如果合纵成功,各国就会割地给楚国听从楚国的调遣;如果秦国连横成功,楚国就要割地给秦国,去听从秦国的调遣了。对楚国来讲,这两者的差别太大了,大到亿兆之数,相差十万八千里。对这两者大王打算如何取舍呢?因此,敝国国君赵王特派我为大王献上建立合纵联盟的策略,愿意遵守盟约,听从大王的调遣。”

楚威王回答说:“寡人的国家,在西边和秦国接壤,而秦国有夺取巴蜀、吞并汉中的野心。秦国,是贪得无厌的虎狼之国,不可能和他友好相处。而韩魏两国受到秦国的胁迫,又不能够和他们深谋。如果和韩魏深谋,他们恐怕会反过来加入秦国的阵线。这样一来,计谋还没有付诸实施,危险就已经降临楚国了。寡人自己分析过,单凭楚国一国的力量来对抗秦国,难以取得胜利。在国内与群臣谋划也是靠不住的。我觉也睡不安,饭也吃不香,心神不宁,就像悬挂的旗子摇摆不定,不能平静安定下来。现在苏秦君愿意让六国一致抗秦,安定诸侯,拯救处于危难的国家,寡人愿意带领楚国参加合纵联盟。”

楚威王同意加入合纵联盟意味着合纵联盟正式建成了,这一联盟将主导战国后期近二十年的政治格局,对延缓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苏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当楚威王同意加入合纵联盟的那一刻,苏秦的内心应该是静如止水的。因为当完成一件重大成果时,那种收获感和喜悦感会延迟到来的。内心需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感觉到这是真的,需要从周围一切的改变来感知到这个重大成果带来的影响。到那时候,会有一阵又一阵的狂喜涌上苏秦心头,他的合纵策略得到六国的认可,他明白:他改变了天下的政治格局,他的命运也会从此改变,他会拥有非凡的影响力,他会挂六国相印任合纵长,他会名垂青史。

因为对这一刻的到来,苏秦想过无数次,在心里面也做了好多种预案,但想的最多的还是失败了怎么办,如果楚威王不同意合纵怎么办。

可以肯定的是,苏秦不会就此放弃。在苏秦的预案中,一定会有再次游说楚威王的方案。如果要再次游说楚威王又该怎么说呢?在游说之前可以做哪些铺垫和准备工作呢?是否需要让其他诸侯国做出一些配合行动呢?等等。

如果第二次游说楚威王仍不同意又该怎么办?难道要放弃吗?如果不放弃又能做些什么呢?如果要进行第三次游说,那就不能只做一些普通的行动了,那些是没有效果的。要想为第三次游说楚威王创造条件,就必须打秦国的主意。让秦国出兵从两路攻打楚国,那时候才有机会再去游说楚威王。

当然,苏秦也考虑过建立一个没有秦国和楚国的五国联盟,让天下形成一超一强一联盟的三方格局。只是这样的格局运作难度更大。尤其是如果楚国和秦国结成联盟联合起来攻打五国联盟,五国多半是打不过的。但是,五国联盟联合秦国攻打楚国,楚国也是要害怕被灭国的。至于五国联盟联合楚国攻打秦国,那本来就是合纵联盟想做的事。这样变数太多,总体上还更有利于秦国,是要尽力避免出现的局面。

所以在游说楚威王时,苏秦告诉楚威王你有“霸王之资”,“纵成则楚王,横成则秦帝”,并明确楚国是合纵六国的领袖,他这样说的:“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历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而在反对楚国连横方面的措辞也相当委婉,他这样说的:“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致而后忧之,则无及矣。故愿大王之早计之。”以及“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在游说其他国君时,苏秦都直说他们是去事奉秦国、听命于秦国。只有再游说楚威王时说的是:如果你放弃称霸天下的机会,就会背上事奉别人的名声,我私下认为这样是不可取的。

应该说,苏秦在游说楚威王时还是拿出了相当大的利益来吸引楚威王。安全利益是首先能看到的,只要六国联合起来,秦国肯定不会有大的军事动作,否则就正好给六国机会合纵攻秦。然后就是政治利益,楚国成为合纵六国的首领,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弱秦强楚,是楚国称霸天下的好机会。还有经济利益也是少不了的,首先是安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发展楚国的经济和文化,另外联盟内部的贸易壁垒会减少,会促进经济的繁荣。当然,这些都意味着君王可以有更多的资源用来享乐。

不管怎么说,楚威王同意了参加合纵加盟,六国正式联合抗秦,为天下营造了十五年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但各国君王如何利用这宝贵的十五年时间,成为他们国运的分水岭。励精图治,以一统天下为国策的秦国在十五年后变得更加强大。而骄奢淫逸,不思进取的六国则日渐衰弱,联盟瓦解,就再也形不成抗衡秦国的格局和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