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金兵:“中兴十三处战功”
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甲午,诏:“诸军将士,与金人战御立功之人,其功效显著者,无以示别。今将显著战功十三处,立定格目。张俊明州,韩世忠大仪镇,吴玠杀金坪、和尚原,刘锜顺昌,五处依绍兴十年指挥。李宝密州胶西唐岛,刘锜扬州皂角林,王琪、张振等建康采石渡,邵宏渊真州胥浦桥,吴珙、李道光化军茨湖,张子盖解围泗州,赵撙蔡州,王宣确山,八处依绍兴三十二年指挥。”这就是南宋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十三处战功”。
第一处战功:宋金明州之战。南宋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1129)十月,金军分路南下进犯,统帅兀术(完颜宗弼)率军直逼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宋高宗赵构在越州闻讯后逃往明州。十二月,兀术遣部将追击赵构,赵构坐船仓皇逃亡海上,临行时任命浙东制置使张俊留守明州捍敌。十二月二十九日,张俊军队与金兵在明州城下相遇,双方激战。张俊原本无心迎敌,部下杨沂中、田师中、赵密等浴血奋战,斩杀金兵数千人,将金兵击退。次年正月,金军再次整兵进攻明州,张俊与守臣刘洪道“遣兵掩击,杀伤大当。金人奔北,死于江者无数,夜拔寨去,屯余姚”。金军失利后,兀术增派援兵,复攻明州,张俊不敢再次迎敌,借口宋高宗要求他前往温州护驾,匆忙引兵逃往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市),明州遂被金军占领。
第二处战功:南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1130)二月,南下攻宋的金兵无法抓住已经逃往海上的宋高宗赵构,担心孤军深入,腹背受敌,逐渐后撤。回撤至吴江县时,南宋浙西宣抚使统制陈思恭率领水师,击败兀术于太湖,几乎抓获兀术。
第三处战功:宋金和尚原之战。南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1130)九月十四日,南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率领五路宋军数十万人马与金军统帅兀术、娄室率领的金兵在耀州富平(今陕西省富平县)展开激战,结果宋军大败。金军乘胜进兵,宋军节节败退,陕西五路尽失。南宋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1131)六月,吴玠被任命为陕西诸路都统制,身负捍卫川蜀的重任。十月,金帅兀术为打开进入汉中的门户,亲率重兵进攻和尚原(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吴玠据险迎敌,手下宋军殊死搏斗,大破金军,杀、俘金军上万人。兀术身中二箭,仅以身免。此役为金军南侵以来遭遇的前所未有之败仗。
第四处战功:宋金杀金坪之战。兀术不甘心和尚原之战金军失利,于宋绍兴三年(金天会十一年,1133)正月进攻洋州饶风关(今陕西省石泉县西),经过激战,金军攻占饶风关,进军金牛镇(今陕西省勉县西南),企图从那里进入四川。饶风关失利后,吴玠率军退保仙人关(今陕西省略阳县北、甘肃省徽县境内),为了阻止金军继续深入,吴玠在仙人关右侧筑起营垒加强扼守,取名“杀金坪”。次年三月,兀术、韩常等率领十万金军进犯杀金坪,吴玠亲统一万宋军迎敌,其弟吴璘率领由和尚原撤退的宋军赶来增援,兄弟二人并肩作战,最终打败来犯金兵,迫使金军从此不敢窥伺蜀地。
第五处战功:大仪镇之战。南宋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二年,1134)九月,南宋军在大仪镇(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地区,击败金与伪齐联军,史称“大仪镇之战”。这是一场规模不大但影响却不小的伏击战,时人称誉此战为“中兴武功第一”。宋绍兴四年(1134),岳飞军队连败伪齐,收复了襄阳等六郡,伪齐刘豫心急如焚,赶紧派人向金朝乞求援兵,金太宗完颜晟命元帅左监军兀术率领五万金兵,与伪齐军联合,自淮阳(今江苏省邳州市西南)等地,兵分两路,南下攻宋。九月二十六日,金军攻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宋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军自承州退守镇江(今江苏省镇江市)。宋高宗赵构闻悉金军与伪齐联军来势汹汹,心生胆怯,急忙派遣工部侍郎魏良臣等赴金军乞和,并命韩世忠自镇江北上扬州,以阻止金军渡江。十月初四,韩世忠率军进驻扬州后,即命部将解元守承州,邀击金军步兵,自己则率骑兵至大仪镇抵御金骑兵。十二日,魏良臣一行过扬州,韩世忠故意出示避敌守江的指令,佯作回师镇江的姿态。待魏良臣走后,韩世忠立即率精骑驰往大仪镇,他在一片沼泽地域将兵马分为五阵,设伏二十余处,准备迎击金军。翌日,金将万夫长聂儿孛堇从魏良臣口中得知韩世忠退守镇江,遂命部将挞孛也等数百骑直趋扬州附近江口,进至大仪镇东。韩世忠亲率轻骑挑战诱敌,将金军诱入伏击区。南宋伏兵四起,金军猝不及防,弓刀无所施。韩世忠命精骑包抄合击,并命“背嵬军”各持长斧,上劈人胸,下砍马足,金军陷于泥淖之中,伤亡惨重。金将挞孛也等二百余人被俘,其余大部被歼灭。大仪镇之战不仅在宋军打败金、伪齐的第一次联合进攻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整个宋金战争中也占有—定的地位。
第六处战功:南宋绍兴六年(金天会十四年,1136)十月,主管殿前司公事杨沂中败伪齐刘猊于藕塘,降杀无数,刘猊只身逃遁。
第七处战功:顺昌大捷。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二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刘锜被任命为东京副留守,奉命率领二万士兵乘船前往东京戍守。五月,刘锜军队途经顺昌(今安徽省阜阳市),闻悉金军进入开封,准备南犯。刘锜率军进入顺昌城中,积极备御金兵来袭。六月,金军南侵主帅兀术亲率十余万士兵围攻顺昌,并出动精锐部队“铁浮图”和“拐子马”作为前锋攻城。刘锜率领宋军奋勇杀敌,多次力挫金军攻势,最终迫使兀术拔寨北还,粉碎了金军由两淮南下的企图。
第八处战功:柘皋之战。南宋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1141)二月,淮西宣抚使张俊、淮北宣抚使杨沂中、淮北宣抚判官刘锜,大败兀术十万众于柘皋(今安徽省巢湖市西北)。宋绍兴十年(1140),金军在郾城(今河南省漯河市)、颍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之战中接连失利,退据汴京,伺机再举。宋高宗满足于将金兵击退,下令各路宋军回撤。次年(1141)正月,金帅兀术乘各路宋军奉诏南撤之机,率兵再次渡淮河,破寿春(今安徽省寿县),长驱而南。面对金军的攻势,宋高宗赵构急令大将刘光世、杨沂中、张俊分率所部渡长江抗击。正月中旬,刘光世部首先渡江至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见城内民众逃散,兵力薄弱,缺乏防御器具,难以坚守,遂退兵东关(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濡须山上),据险扎营,钳制金军。金军进占庐州,兀术派遣大将韩常等率部分兵力继续南进,攻取含山(今安徽省含山县)、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等地。二月初,张俊、杨沂中部先后渡江,击败金军,会师和州。随后刘、杨、张三军分路进击,收复清溪(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含山等地,金军败退柘皋。时逢大雨,河水暴涨,金军毁桥,以阻止宋军前进。二月十七日,刘光世率兵追至河东,见河阔仅二丈余,即命士兵积薪为桥。次日,宋军各部齐集,刘光世与诸将分军为三,准备进攻。金军分为左右两翼,夹道而阵。杨沂中挥军从上游渡河,进击不利。此时,张俊部勇将王德见金军右翼为劲骑,即挥军过桥,向其猛攻,并乘金军阵势混乱之机,大呼冲杀。金军以“拐子马”两翼而进。杨沂中令万余士兵手持长斧,奋力砍杀,攻破“拐子马”。金军败逃柘皋西北的紫金山,后又在店埠(今安徽省肥东县)与宋军激战,不支,溃逃,宋军乘胜收复庐州。此战,宋军斩杀金军万余人,阻止了金军渡江南进,宋军亦伤亡九百余人。
第九处战功:皂角林之战。南宋绍兴三十—年(金正隆六年,1161),金帝完颜亮调集全国兵力,大举攻宋,十月,金军攻占扬州,完颜亮下令万户高景山率领骑兵进攻瓜洲镇(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企图抢占渡江口。面对来犯之敌,南宋江淮、浙西置制使刘锜命令镇江府左军统领员琦率部邀击。二十六日,员琦与统制官贾和仲、吴超等人迎战金军于皂角林(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南)。宋中军第四将王佐以步卒百余人预先设伏皂角林内。员琦率部为先锋,引诱金兵进入包围圈。员琦所部人少,被金军包围,员琦等人殊死搏斗,将金军诱到埋伏圈内,宋军伏兵突起,强弓劲弩齐发。金军突遭攻击,加之当地地势狭窄,难以发挥骑兵优势,被迫撤退。员琦乘势率军追击,大败金军,斩万户高景山,俘虏数百人,挫败了完颜亮迅速渡江灭亡南宋的计划。
第十处战功:密州海战。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1161),浙西副总管李宝败金朝统军完颜郑家奴于密州之唐岛(位于今山东省青岛市唐岛湾之中),斩其首。绍兴和议后,宋金双方暂时处于休战状态。金朝海陵王完颜亮登基后,积极谋划进攻南宋。经过一番准备,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海陵王完颜亮征集六十万军队,号称百万,兵分四路进攻南宋,其中第四路由海上进攻。工部尚书、浙东道水军都统制苏保衡为统帅,益都尹完颜郑家奴副之,率领战船六百艘,水军七万余人,计划沿海南下直捣南宋都城临安。南宋朝廷侦知金军将派水军沿海南下,积极准备应敌。原岳飞部将李宝自告奋勇,愿意率军迎击金朝水军,于是被任命为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督造海舟,赴平江府(今江苏省苏州市)编练水军。
同年八月,李宝率领战船一百二十艘、水兵三千人,由江阴入海北上,寻找机会袭击金军。航行三日,忽起大风,船队退至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关澳休整,不久开往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此时海州正受到金军围攻,李宝立即率军登陆支援,大败金军,解海州之围。李宝在海州获胜后,与宿迁人魏胜义军会师,并在此补充给养,补足兵员。随后,率师继续北上。九月,金朝工部尚书、浙东道水军都统制苏保衡与副都统制完颜郑家奴率战船六百艘、水兵七万人,自滨州蒲台(今山东省滨州市东南)沿北清河入海南下,企图沿水路直取临安。十月,金朝战船到达胶州湾口以外的陈家岛水域,在此停泊避风。时近初冬,北风多且大,李宝率战船北上,迟迟不能前进,行至陈家岛以西海面,停泊休息。恰巧金营中数百名汉族逃兵逃走,发现宋军战船,忙来投靠。李宝从降卒口中得知,金兵一来不识水性,二来不谙海道,故虽兵多势大,却不敢冒进。翌日拂晓,南风渐起,越刮越大。李宝率船队乘风全速向金兵包抄过去,接近金朝舰队后,李宝遂命弓箭手顺风向敌船发射火箭、火炮,顿时金船变成一片火海。完颜郑家奴见左右舟中皆起火,推测无法逃脱,赴水而死。此役宋军缴获金军符印、文书、器甲以及军粮数以万计。苏保衡未随金之战舰出发,只身逃脱。宋高宗得知李宝取胜,大喜过望,下诏奖谕,书“忠勇李宝”四字作为旗帜。此役李宝以少胜多,粉碎了完颜亮吞灭南宋的战略计划,使南宋转危为安。
第十一处战功:采石之战。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1161),中书舍人、都督府参赞军事虞允文击败海陵王完颜亮军队于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金正隆六年(1161),金主完颜亮调集数十万军队,企图一举消灭南宋。十月初,完颜亮亲自率领金军近二十万主力部队进抵淮河北岸,欲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渡淮。南宋担任淮西防务的建康都统制王权,听闻金军来攻,不加抵御,致使金军顺利渡淮。宋军退至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王权诡称奉旨弃城守江,乘船先逃,部众随之败退采石。完颜亮进入和州后,拆房造船,准备于十一月初八渡江。金军渡淮,震动南宋朝廷。高宗一面下令解除王权的职务,追究其责任;一面命令统制李显忠接替王权,负责长江防守。同时派遣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虞允文催促李显忠赴任,并到采石犒师。十一月初八日,虞允文来至采石,见情势危急,便在李显忠未至、金军即将渡江的紧急情况下,集结近二万军队,主动指挥迎战金军。虞允文将步骑军隐蔽于高地后,严阵以待。分水军的海鳅船为五队:一队居中;两队为东西翼,载以精兵,由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民兵踏车驶舟,军民协力截击金军舟船;两队分别隐蔽于小港,作为后备。金军大批舟船由杨林河口驶出,部分船只冲开宋军战船强行登岸。虞允文往来指挥将士迎战,部将时俊等见虞允文身先士卒,遂率领兵将奋勇拼杀,立即消灭了登岸金军。海鳅船在江中来往冲击,并施放霹雳炮,金军兵将纷纷落水,多死于江中,剩余船只向杨林河退走。虞允文判定金军必再来攻,当晚命时俊率海鳅船控制杨林河口。完颜亮渡江不成,被迫于十二日率军转向淮东,企图从瓜洲南渡。虞允文识破金军东去意图,遂率军星夜驰援镇江。此时完颜亮已经得知完颜雍在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称帝,乃强令部将三日内渡江。众将知渡江必败,二十七日,部分兵将闯入御营将完颜亮杀死。金军北撤。
此战,虞允文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组织与指挥采石军民迎战金军。由于他兵力部署得当,指挥果断,充分发挥了宋军的水上优势,从而扭转了战局,转败为胜。
第十二处战功: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侍卫马军司中军统制赵撙收复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都统制吴拱拒敌于茨湖,统制官王宣拒敌于确山。
第十三处战功:南宋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1162),镇江都统制张子盖,解围海州,宋军在海州击败金军的一次作战。金大定二年(1162),金世宗完颜雍积极整饬军备,准备攻取两淮及陕西等路州县。同年五月,命令太师乌珍统兵二十万进攻海州。乌珍派兵一部前往海州西南断宋海州守将魏胜粮道。魏胜得知后选派三千精骑前往石闼堰(今江苏省东海县东南)依险阻击金军,使其不得进。十二日,金军又增兵十万全力进攻石闼堰。魏胜率部与金军鏖战,斩杀数千人,金军溃败,魏胜守险不追,还军城中。金军围城数重,魏胜与统制官郭蔚分兵备御,乘夜派兵劫其营,焚其攻城器械,使金兵夜不安枕。金军并力攻城,魏胜告急于沿海制置使李宝,宋廷命镇江都统制张子盖率兵驰援。十五日,张子盖率部到石湫堰,金军以万余骑列阵于河东,阻击南宋援军,张子盖率数千精骑向金军发起攻击,统制张圮被流矢射中,死于阵,张子盖大呼驰入金阵,士卒亦奋勇争先与金军激战。是时,魏胜率兵赶到,投入战斗,与张子盖两面夹击,金军大乱,近半溺死于石湫河,宋军乘势追击数十里,金军大败,遂解围北去。
宋廷评定“十三处战功”是为了激励士气、表彰功绩,然而这些战役虽然号称“战功”,却并非全部大捷,其中有的甚至是败仗,有的只是“小捷”。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很多真正值得称道的著名战例,如韩世忠黄天荡之战,岳飞郾城之战、颍昌之战等均未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