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永离龙庭

书名:测试11本章字数:5433

靖康二年正月初一,原是汴京城最热闹的时候。在以往的春节,开封府允许全城狂欢三天(关扑),官民从早上开始串门庆贺,街上摆满了食物、果实、礼物等,人们唱歌跳舞游戏,度过一年的开端。

在一些特殊的商业地段(马行、潘楼街、州东宋门外、州西梁门外、州北封丘门外、州南),都扎着彩色的棚子,里面铺陈着各种喜庆的商品(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朵、领抹、靴鞋、玩好),加上歌舞表演,显得热闹非凡。晚间人们聚赌、游戏、宴会,就连妇女都盛装参加。即便贫民,也都穿上干净衣服把酒言欢。

在皇帝的宫廷里还要举办正旦大朝会,皇帝坐在大庆殿里,选四个高个子士兵站在殿角,号称“镇殿将军”。各国的使节们都来到大殿庆贺,百官、读书人也都参加,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也会派人来供奉礼物。

但这一年,人们却没有太多心思庆祝。皇帝只是简单地出行,去了太上皇所在的延福宫行礼拜谒。然后,皇帝派人前往金军营地贺岁。与此同时,金国的两位元帅也没有闲着。他们首先派了二十一人到大相国寺烧香敬佛。实际上,这些人在四天前的十二月二十七也到大相国寺拜过佛。

另外,金人派遣了真珠大王以及另外八个人前来贺岁。北宋派往金军营地的是礼部侍郎谭世勣,但金人以官小为由拒绝了,朝廷只好又派遣济王、景王前去,这才被接纳。

除了官方的道贺之外,百官、僧道等也来到了南薰门外,请求向两位元帅致谢。但元帅们表示心领,就请他们回去了。

金人对于汉人习俗的痴迷,也令人颇为意外。比如,汉人文化中,正月最热闹的还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冬至开始,开封府就负责在大内外的宣德楼对面扎下了彩棚,商人们占据了御街两廊。玩杂技的、变戏法的、卖东西的、玩猴戏的,应有尽有,热闹如同大集。正月初七,人们开始张灯结彩,等待正月十五要大闹五天。这是一年里节日的高潮时刻,整个汴京也成了不夜城。

金人对于汉人的灯俗非常感兴趣,到了初九就要求北宋将彩灯列入贡品。开封府总是能把事情做得好上加好,一接到命令,立刻把景龙门外的灯全都搬走,送给金人。金灯、琉璃、翠羽、飞仙之类应有尽有。金人感觉还不过瘾,于是开封府又将京城内道观、佛寺和店铺的灯都搜罗走了。

金人用这些灯将大营装扮一新,在正月十四时,甚至专门允许城里的人上到城墙上观看。由于城墙已经被金军占领,平常是不允许人们上去的。

从贺岁到要灯,看上去似乎金人的情绪已经缓和,他们对宋文化充满了好感,一旦获得了黄河以北的领土和战争赔偿,就会离开。

但就在人们逐渐放心下来时,正月初八这一天,金人又提出来,让皇帝再出城一趟。这次出城的目的是给金国皇帝加徽号。

这件事发生得有些突然,其实最初是宋钦宗先派遣何㮚与李若水于正月初七这一天访问金军营地。皇帝的目的是乘着金人松动,再请求他们减免一些金银。金人没有答应,却邀请皇帝亲自前来。元帅们表示,农时临近,他们也快要撤走了,希望皇帝去给金国皇帝加个尊号。北宋使者把消息带回来,他们觉得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李若水甚至认为,如果皇帝亲自前去要求减免一部分赔偿,对方是有可能答应的。

与北宋使者一块儿来的金国使者却说皇帝不去也行,比如,一个叫作高尚书的金使就表示,皇帝如果不想去,叫亲王和最高大臣同去也可以。

到底要不要出去,宋钦宗也犹豫不决。

当天,太上皇、太上皇后也来看皇帝,一家人其乐融融。宋钦宗突然大发感慨,认为作为皇帝不能只想着自己享乐,如果能够替百姓减少一点灾难,就不要吝惜自己的身体。他决定亲自前往金军营地。既然出过一次城,再出一次又何妨?

正月初十清晨,皇帝的车驾出现在了南薰门。这次出行极为低调,甚至许多内侍都不知道他的离开。虽然低调,但皇帝在出城之前还是做了准备,他因筹办金银数量不足,将开封府尹、少尹各降三级,算是给金人一个交代。他还携带了一部分金银同行,表现出充分的诚意。

另外,他任命枢密使孙傅为留守兼太子少傅、礼部侍郎谢克家兼太子宾客、户部尚书梅执礼担任副留守,并让皇太子监国。他秘密嘱咐孙傅,万一有事,孙傅就辅佐太子掌管全局工作。与皇帝同行的则包括了何㮚与李若水等人。

虽然皇帝是秘密出发,但还是有百姓得到了消息,他们在城门口等待,攀住了皇帝的车,请求他留下,以防金人的阴谋。护卫皇帝的是范琼,他请求百姓放手,表示皇帝当天去,当天就能回。之所以必须去,也是为百姓的性命考虑。

仍然有人不肯放手,范琼持剑斩断了攀车人的手指,杀掉了几人,皇帝才得以出发。

认为皇帝不应该出城的还有张叔夜。直到最后,张叔夜都拉住马苦苦哀求,放声痛哭,引得周围哭声一片。但皇帝去意已决,回头用张叔夜的字来称呼他,并说:嵇仲努力!

城门外,金军列队等待,他们见皇帝的卫兵太多,请一位叫作王球的人带回了七百三十四名侍卫。

皇帝去了粘罕的营寨青城之后,人们继续在城门口等待,但到了晚间车驾没有回来。这和第一次皇帝出城的情况类似。那一次,皇帝离开后当天也没有赶回来,而是在第三天才回到城内。这一次,皇帝也让一位叫作王孝杰的人带回来一封信,表示金军首脑还没有到齐,必须等来日议事,所以只能第二天回来了。

第二天(正月十一),人们再次来到城门口等待皇帝的归来。但到了中午时分,有人带回消息,金人因为移交的金银太少,将皇帝扣留了。只有城内拿出更多的金银,才能赎回皇帝。

借着这个事儿,开封府请求人们踊跃上缴金银,好让皇帝快快回宫。

不过,到了傍晚,又有消息传来,说粘罕等人留下皇帝只为金银,最快明天就能回来。

就这样,人们一天天带着希望等待,到了晚间又陷入失望。他们事后才知道,在金军内部,对于事情的判断已经有了变化,所以,皇帝第一次出城和第二次出城面临的形势已经完全不同了。

在第一次车驾出城时,金人觊觎的无非就是河北和山西的土地,以及充足的犒军钱。他们以为这两样东西都不难得到,只要北宋皇帝一声令下就可以了。

但经过一个月,两个目标都没有达成,北宋社会反而向着颓败分裂方向滑去,就连皇帝的命令都无法执行。于是,金人有了三方面的顾虑:第一,无法完成土地交割;第二,无法获得足够的金银安抚军队;第三,北宋的社会乱套,让金军失去对京城的控制。

关于土地交割,虽然早在十二月初,宋钦宗就派遣陈过庭、刘韐、折彦质三人分别前往河北、山西进行交割。但事实上,直到十二月十八,陈过庭等人才真正出发,之前他们虽然先到了两位元帅的大营,却由于元帅们的想法太多,迟迟没有出发。

金人原本想让北宋朝廷将各位北方城市守将的家属都交出来,再带着家属一起去交割,只要守将肯交出城池,就把家属还给他们。皇帝同意了,开封府也迅速去部署,却由于找不够人而屡屡耽搁,加上当时最要紧的事务是筹集金银,找人的事情直到下一年还没有完成。在这种情况下,金人只好让陈过庭等人匆匆上路去碰运气。

可运气并不好碰。以在深州的交割为例,宋朝派往深州的交割使是欧阳珣,他本来应该帮助金军劝说城内放下武器,但到了城下,欧阳珣反而大喊:“朝廷被奸臣所误,我来就是为了死在这儿,你们都要尽忠报国!”金军将欧阳珣带到燕京烧死,但这并不能帮助他们得到深州。一个多月过去了,金军只得到了石州一个州。

河北的交割之所以麻烦,还因为有一个康王。金人已经屡次三番地要求皇帝将康王召回。即便康王性格并不适合解救朝廷的灾难,但只要他还在河北地区活动,就具有巨大的号召力,让河北守将们不肯放弃抵抗。

在金人的要求下,皇帝曾经派曹辅去相州找康王,却没有找到。到了新一年的正月初二,金人再次迫使皇帝派遣中书舍人张澂前去寻找康王,把他叫回来。就连皇帝的诏书,金人都亲自改了好几遍。为了防止皇帝与康王串谋,金人还派人与张澂一起出发。

但不巧的是,金人这一次又收到了错误的情报。当时宗泽在开德府抵抗金军,为了鼓舞士气,他拉起了大旗,表示康王在开德府。这个消息传到了汴京,于是金人让张澂前往开德府寻找。

事实上,胆小的康王并不在开德府,而是逃到了更加安全的东平府躲藏了起来。张澂和监视他的金人来到了开德府城下,城上的士兵告诉他们,康王不在这里,至于在什么地方,他们也不知道。张澂只好和随从返回汴京复命。

找不到康王,河北地区交接便无法完成,金人的不满日增。

至于另一个问题——金银的交割也不顺利。北宋用了半个多月才完成了绢的交割,至于金银,连收都只收上来一小部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交割完毕,更是一个未知数。金人只好加强了对皇帝的逼迫,以纵兵掳掠相威胁,让他加快速度。

更麻烦的是,随着金人加强了对皇帝的逼迫,首都的反抗情绪越来越强烈。皇帝第一次从金军营地归来后,金军、皇室、人民进入了一个短暂的蜜月期,金军没有掳掠,城市也还完整,同时皇帝答应了金军的一切要求。但到了执行时,三方都经历了巨大的不安与痛苦。金人的痛苦在于土地与金银交割的遥遥无期,人民的痛苦在于皇帝的苦苦相逼,而皇帝最为痛苦——金军在压迫,人民在反抗。

当皇帝催缴金银过重时,人民暗地里就用行动来对付他。十二月十五,官方最重要的几个衙门发生了火灾,大火从尚书省爆发,火势迟迟得不到控制,波及了祠部、吏部和刑部。为了平息火灾,人们把尚书省的牌子都拆下来投入火里,这才“镇”住了大火。

到底这场火灾如何爆发,已经无从知晓。但考虑到当时的形势,最有可能的情况,还是心怀不满的人民放了一把火。

火灾的阴影并没有散去,到了十二月二十五,又一起火灾烧毁了开宝寺、天宁寺,并波及了周围五百家民宅。这一次大火可能与金军的催缴文书有关。在一天前,金人向汴京城发信,将赔偿金定为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金人以为大幅减少赔偿金,已经算是对北宋的恩赐。但人民的感受却恰恰相反,在之前,皇帝并没有将数额公之于众,这是人民第一次知道赔偿金额。他们被庞大的数额吓住了,从这时开始,北宋子民人心彻底散掉。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一天之后的开宝寺大火是人为放火,但很可能与此有直接关系。

为了挽回人心,皇帝也推出了不少举措。除了在金银方面加紧搜刮,坚决不松口之外,在其他方面皇帝却想表现得仁爱。比如,十二月二十二,天降大雪,厚达尺余,城内的柴火都用完了,皇帝担心人民受冻,下令将艮岳万岁山开放,人民可以进入园中砍伐树木御寒。其实开放艮岳的前一天,皇帝已经命令有计划拆毁一批政府房舍,将木柴交给人民,但这批房舍里的木材有限,只好把最美丽的皇家园林也开放了。

宋钦宗一声令下,人们纷纷入园,多时能达到上万人。当年宋徽宗从全国运来的珍奇树木就这样被当作柴火砍掉了。

不过,皇帝的好心却并没有换来回报。由于京城逐渐进入无政府状态,皇帝开放园区很难惠及普通民众,反而成了流氓豪强觊觎的对象。当人民砍伐了树木,准备运出时,都被有组织的军事和半军事团伙夺走了。

普通人不仅没有得到柴火,反而闹出了人命。十二月二十三,万岁山的“毁灭活动”达到了高潮。这一天,不仅万岁山的树木不留,就连宋徽宗精心设计的亭台楼阁也都尽数拆毁。由于没有纪律,许多人在房屋倒塌时没来得及逃出,就被砸死在里面,这样的死者有上百人之多。为了抢夺木柴,互相斗殴致死的也有数百人。尸体也没有被浪费,瞬间被刮成了白骨,肉都被拿去吃了。开封府最后不得不出面杀掉了为首的五个人,秩序才稍稍恢复了一点。

对万岁山的破坏持续到十二月二十九,直到什么都没有剩下,才告结束。一代盛景只存在了几年时间,就毁于一旦了。

汴京城的混乱让金军更加担心,害怕无法实现之前制定的两个目标,这是他们决定扣留皇帝的直接原因。那么,皇帝在出城之后又遭遇了什么呢?

宋钦宗在正月初十出城,首先被带到了青城斋宫西庑的三间房子里,在这里,他被告知两位元帅没有到齐,请他暂时留下。分给他过夜的房间是斋宫端成殿的东庑。由于金人准备不足,皇帝甚至连卧具都没有,只能在土床上铺了戎席,将就着住下了。皇帝宿舍的周围用铁索与外界隔开。

就是在这里,宋钦宗感觉到了不祥的气氛,除了向汴京城军民发出诏书,表示办完事就回去之外,他还给大臣们发了一封秘密诏书,这封诏书直接要求王若冲、邵成章等人护卫皇太子到宣德门,将大事掌管起来,这就有了托孤的含义。皇帝还秘密要求閤门宣赞舍人符彬持着诏书到北道总管司(负责河北等地),要求地方将领各自保卫国家领土,不要受金人摆布。

正月十一,皇帝继续被留在了青城,他做出安排,减少卫队,只留了三百人跟随自己,其余人都回城。陪伴他的大臣们也大都回到了城内,只留下了九位必须在场的官员,分别是郓王赵楷、宰相何㮚、执政冯澥、执政曹辅、翰林学士承旨吴幵、吏部尚书莫俦、中书舍人孙觌、尚书礼部侍郎谭世勣和太常少卿汪藻。

从皇帝的安排来看,他已经做了最坏的准备。但这只是他的直觉,其实他还是指望能够回到城内的,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连两位金国元帅都不知道。

宋朝皇帝的投降书是正月初三传到位于东北地区的金国皇帝(太宗吴乞买)手中的。金太宗与群臣讨论,既然赵氏两位皇帝都这么言而无信,不如废黜他另立别人。初五,这个讨论还在进行之中,大臣知枢密院事刘彦宗上表,请求还是立赵氏当皇帝,可以换人,但不要换家族。这个提议被金太宗否决了。也就是说,直到正月初五,金国皇帝还没有发出信息,即便发出了,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五天之内,就将诏书从东北传到汴京。所以,宋钦宗出城时,就连两位元帅也不确定是否要废黜宋钦宗,他们只是嫌宋朝做事慢,将皇帝扣押了,逼迫城内加快筹款速度。

两位元帅虽然不确定事态如何发展,但对宋钦宗的态度又有所区别,其中二太子斡离不是同情宋钦宗的,希望他继续当皇帝。但粘罕却更加老辣,他在给皇帝的信中的确提到了废黜赵氏皇帝,另立新君的意思。所以,邀请宋钦宗出城,又可以看作是粘罕的预防性措施,一旦金太宗回信中有废黜赵氏的旨意,就可以立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