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废黜赵氏(二)

书名:测试11本章字数:3433

金人日后感慨,他们灭辽时,辽国死节的大臣有十几个,但灭宋时,死节的只有李若水一人。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李若水等人的判断失误,让宋钦宗轻易出城,才成为人质,李若水之死,更像是一种赎罪行为。

人们往往以为,战争的结果只有并吞一种方式,事实上,另一种方式可能更常出现,那就是将原来的君王废掉,换一个听话的人当君王。这种方式不仅见于其他国家,就连汉人也经常使用。

比如,汉唐时期在西域对付不听话的小国国君,就经常采用这种做法。在东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也常常采用。在世界上这种方式更常见,比如法国入侵墨西哥,要找一个奥地利王子去当墨西哥皇帝。

为什么不直接占领?主要考虑到统治成本太大。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占领区的人民不会屈从于侵略者,只好采取间接方式,找一个听话的人做代理。这个听话的人独自行使行政权,但又承认战胜者的宗主权或者其他经济利益。

在战争之始,金国的目的就是占领河北、山西地区,这两片地区紧挨着金国国土,是可以控制的,也是必须控制的。但由于北宋太大,更广阔的陕西、四川、两湖、江西、淮河、江浙、两广等地区已经超出了金人的控制能力,不可能一下子吞并而不产生副作用,最好的方式是寻找一个听话的人来担任汉族皇帝。

所以,斜也和粘罕赞成的“换人”做法,并不是特例。

但是,放到具体的环境里,赵氏下台之后,到底换谁呢?显然不能换一个金人,金人没有威望,立不住。只有从宋人中寻找一个人选才行。除了皇室之外,最有威望的人一定出在大臣里,要在大臣中选择,还不能选一个对金人有敌意的。到底要选谁呢?

元帅们决定把选择权交给宋朝的大臣们,让他们自己推选。同样是在二月初六这一天,元帅们已经写好了请宋朝大臣推举贤王的命令。

最重要的事情则是取得废皇帝的配合。因为接下来,必须将皇帝的所有家族成员都弄出城来带走,这才不会妨碍未来的新皇帝执政。将不听话的人以及家族全部带走,剩下的人就好说话了。另外,只有前皇帝同意了,大臣们才能放开手脚配合金人的工作。

虽然废黜皇帝的过程非常突然,但宋钦宗很快就明白过来,他不得不配合金人的要求。他给汴京的留守孙傅写了一封信,他请孙傅配合金人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请太上皇和家族成员尽快出城。

有了废皇帝的信,金军也随后下令:太上皇和宫眷们必须在七天之内出城,大臣们也必须在同时间段内完成推举新皇帝。

金国皇帝的诏书、元帅府请群臣选举新皇帝的信、宋钦宗请皇族出城的信,三份文件统一交给了吴幵和莫俦两人,由他们带回城中。邓珪率领内侍百余人也赶快进城,将后妃、帝姬、王妃等牢牢看住,以免逃走。

金人的命令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在前两天,这一震动却只限于帝国的最高层官吏。因为孙傅、王时雍、徐秉哲、范琼等人把消息扣住了,没有向下传达。

孙傅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大惊失色,他立刻写信请求元帅们收回成命,他表示,太上皇和诸王等都可以按照要求送走,但请将皇帝还回来。这封信于二月初七发出,石沉大海。于是孙傅又写了第二封信,这一次只要求立一个姓赵的皇帝即可,如果不想从宋徽宗诸子中选择,可以选择宋神宗的子孙们。

二月初八,孙傅又发出了第三封,请求立一个姓赵的皇族即可,他还写了另一封信,要求不要将皇太子请出城去,让他留下继续监国,直到选出新的皇帝。二月初九又发一道。初十再发两道。

但这些信都没有换来金军的同情,他们反而更加催促城内,尽快送出皇室、选举新君。

金人咄咄逼人,宋朝的大臣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到底是尽忠于赵氏,还是满足金人的要求?

事实证明,大臣对前朝的忠诚是短暂的,以王时雍、徐秉哲、范琼为首的留守官吏们最担心的是,如果完不成任务,金军会毁灭掉汴京。他们的家属都在城内,一旦金军屠城,谁都跑不了。最好的方法,还是尽快满足金军的要求,将赵氏老小全都送出去。

关于太上皇宋徽宗如何出城,还有一番故事。二月初七大臣们请宋徽宗出城时,并没有告诉他赵氏江山已经被废黜了。当天早上,宋徽宗的住所来了四位官员,他们是李石、周训、吴幵、莫俦。四人见到太上皇,表示皇帝带来了消息,金人一定要见太上皇。

四人继续说,皇帝和金人经过谈判,金人做了让步,可以让太上皇不出城,而是到南薰门附近的厂舍里,在那儿向金人上请求书,请皇帝归来。请求书送到两位元帅那儿,走一下过程,金人就会把皇帝放回来。

他们还特别提醒太上皇,金人并没有恶意,反而希望成全一件好事,希望太上皇配合。还有人传了皇帝的话:“爹爹娘娘请便来,不可缓,恐失机宜。”

太上皇沉吟良久,充满了怀疑,他问道:“军前没有变动吧?你们没有隐瞒什么吧?你们不要因为小事而误了我的大事,如果有变,告诉我,我好早做准备。”

李石等表示,如果有假,愿意承受万死。

太上皇抱怨说,当初金人围城,皇帝不让他离开,又不让他参与决策,什么事都不让他知道,才到了现在这一步。他再次请求李石等不要隐瞒他。李石表示没有隐瞒。

太上皇这才请人去找他的妻子太上皇后。找到太上皇后之后,他们都换上道服。太上皇退休之后大都穿道服。在前往南薰门的过程中,又有大臣姜尧臣劝说他不要去,怕有诈。但太上皇表示,既然金人要求他只到门头不用出城,那就去看看吧。

张叔夜也劝说太上皇不要去,恐怕一去不复返。太上皇正在犹豫的工夫,负责押送的范琼却拦开了张叔夜,太上皇只好上路了。

他自己也知道事情不好,但还在说,如果能够用老命把皇帝换回来,保住社稷,那就算死了也值得。周围的人都大哭起来。

为了防止万一,太上皇将常用的御刀交给了一位叫作丁孚的侍从,让他跟随左右。他们坐着肩舆从延福宫出来,经过晨辉门,前往南薰门。

在城门外,两位元帅派了上万骑兵,从南薰门一直排到了青城和刘家寺两寨,元帅们亲自驻扎在南薰门瓮城下。

中午,太上皇来到了南薰门,金人将他围住,他才知道果然有变。丁孚已经被金人架到一边,将佩刀收走。太上皇就这样被金人带到了青城的斋宫。两位元帅讽刺太上皇:“你不让和亲,现在所有人都成了俘虏,你还有什么脸见人?”

太上皇在青城见到皇帝,父子相拥大哭。

除了太上皇,按照金人的要求,后妃、嫔御、诸王、王妃、帝姬、驸马,也就是赵家父子二代的直系亲属和家庭都必须全体出城。于是,二月初七,除了太上皇夫妇,还有郓王以下三千人,包括诸王妃、公主、驸马等出城。

二月初八出城的有:其余诸王、与皇帝接近的宗室、曹张两公主、鸿胪少卿康执权和元当可、光禄少卿范寅敬、少府少监苏余庆、军器少监徐天民、将作少监冯时等人。

后妃、诸王还可以乘车坐马,乳妪婢使只能步行。这时百姓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见到此番景象都很害怕。但也有人猜到了些什么。太上皇出城那天,在西角楼有两个百姓试图拦住太上皇的车驾,没有做到,过了一会儿,燕王来了,两人将燕王拦住问道:“大王家的亲人都走了,一城生灵又怎么办?不如留下一个以存国祚。”

燕王哭着回答:“大金要我,教我奈何?”

两人回答:“百姓愿与大王一处生死,如何?”

范琼听说了,命令将两人抓住斩首。

二月初九,皇帝被废的消息终于捂不住了,宣德门外贴了黄榜,宣布了这件事。这也是范琼最紧张的时刻,他怕人们闹乱子。他大声安慰人们说这不要紧,没什么大不了的。他说:“你们只是少了个主子,东也是吃饭,西也是吃饭。这就像军营里,姓张的来管,叫他张司空,姓李的来管,叫他李司空。你们军民百姓都快回去干活儿,照管好家里的老小才是正道!”

范琼说的道理放在现在来看也不过时,但在当时却人人自危,下午街道上就一个人都没有了。夜间巡逻的不下万人,一是百姓感觉不安全,自发巡逻;二是官家害怕闹事,也组织巡逻。

既然百姓已经知道了,孙傅乘机组织了又一轮请愿。百姓代表们在城门口请求放回皇帝,金人拒绝了。

二月十一,皇后和太子出城。皇太子出城是城外的皇帝和太上皇邀请的。他们前一天来信表示希望爷孙三代团聚。太子等人分别乘坐五辆车,从南薰门出。其中太子与皇后同车。孙傅作为太子的监护人一路哭着跟随,要和太子一起前往金军营地,到了城门口,被范琼死死拦住。开封府徐秉哲向众人解释说:“这是不得已呀,少了一个人都是我的责任!”

在皇太子出城前,一位叫作吴革的人见到孙傅,向他出主意,要求将皇太子留下。孙傅表示金人不会罢休。吴革的计策是:找一个像太子的孩子上车,出朱雀门后,找一些百姓叫他们装作想截留太子,乘机将孩子摔死在车下。再把孩子的尸体交给金军说太子死了。把真正的太子设法转移。孙傅没有胆量这么做所以告罢。

出城后的皇族并没有受到良好的待遇。直到二月三十,皇帝写信给两位元帅,请求给予必要的饮食和衣服,金人才通知开封府将皇帝的日常衣服送出。人们听说了无不声泪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