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尾声 消失的艮岳(一)

书名:测试11本章字数:5114

公元1127年春,就在北宋徽、钦二帝带着全家老少在金人的胁迫下北迁之时,一位蜀地的僧人祖秀却再次来到了艮岳,欣赏他心目中的仙境。

祖秀,字紫芝,是一个在当时有名望的僧人,混迹于首都汴梁的文人墨客与官员中。他曾经写过欧阳修的小传。欧阳修是一个尊崇儒教、排佛的人,在撰写《新唐书》时将许多佛教的资料从史书中抽出。但在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往滁州,经过九江时,在一位高僧的指点下,发现佛教理论中的宽仁与他心目中的政见吻合,排佛之心大大消散。

祖秀最佩服的是他的四川老乡苏轼,他认为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贤人,超乎蜀地五杰(汉代的司马相如、扬雄、王褒,唐代的李白、陈子昂),是一位通古今、六艺俱全、佛儒全通的人物。

北宋首都被围时,祖秀也被困在了汴梁。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当金兵攻陷城池时,皇帝将皇家禁苑开放给受难的百姓,百姓跑到艮岳的园子里避难,这座常人难得一见的皇家园林终于露出了真面容。

祖秀也在这时第一次来到了艮岳。当时天刚刚下过大雪,放晴后,避难的人们都在山间哆嗦着为性命担忧,但祖秀却被这如同图画的美景吸引住了。他流连于艮岳中,认为天下所有的美丽、古今所有的名胜,都集中在了这个园中。

那位下台的皇帝不仅享有了自然界的盛景,还创立了世界上不曾有过的美。这座园林是人工的,是由最懂艺术的皇帝设计,再由天下能工巧匠创造的。

我们根据祖秀的记载,加上宋徽宗本人所写的《艮岳纪略》,或许可以将这个最著名的皇家园林进行还原。

按照规划,园林模仿了天下最美的山水,一草一木一石都是有出处的,就连堆积成山的土壤也来自南方的名胜之地。在院子里,种着枇杷、橙、柚、柑橘、荔枝、榔栝等南方水果,金蛾、玉羞、虎耳、凤尾、素馨、渠那、茉莉、含笑等著名的草本植物,它们都被成功地移植到了这里。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在山野间生活。

艮岳一圈有十余里,主体是三座山、三个池塘。在东北方是最高的万岁山,也叫作艮岳山,山顶上有一个小亭子叫介亭。万岁山之南是寿山,寿山有东西两个山头。万岁山和寿山之间有一块巨大的盆地,盆地中间是平静的雁池,雁池北岸有着园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群,包括萼绿华堂、绛霄楼、书馆和八仙馆等。雁池的东西两面,是两列不高的小山岭(不算在三山之中),将寿山和万岁山连接起来。经过人工引水,有一条瀑布从寿山落下,流入雁池。

园林里的第三座山在万岁山的西面,叫万松岭。万松岭以南,也是雁池的西北角,是另一个池塘——大方沼,大方沼的西面连接着第三个池塘——凤池。在大方沼里,有两个人工小岛,分别叫作芦渚和梅渚,小岛上各修亭子。

万岁山和万松岭之间,从护城河里引来了一条流水,形成了幽深的峡谷。峡谷的水最终流向了大方沼。

三座山之间有路相通,上山的路怪石嶙峋、腾云架栈,故意造得曲曲折折、充满艰辛,仿佛天然却处处带着匠心。走在山里,古树参天、鸟鸣兽啸,根本想不到这是在首都的内城中行走。但在不经意间,又会走到一座座精心设计的亭台楼阁,随处可以休息。

在万岁山之北,还扩建了大量的阁楼,突破了内城的限制,直到外城城墙。

那块由朱勔运来的盘固侯神运石,则放在了西面的正门阳华门附近。从阳华门进入园林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十棵夹道的荔枝树。从荔枝树中穿过,就来到一株来自南方的椰树跟前。椰树后面的平地上,就是放在亭子里的神运石了。

皇帝带大臣游园,喜欢在亭子里赏赐他们吃荔枝。比神运石稍小一点的奇石有两块,一块放在寰春堂,叫作“玉京独秀太平岩”;另一块放在萼绿华堂,叫“庆云万态奇峰”。

细心的祖秀还记下了其他数十块石头的名字,有朝日升龙、望云坐龙、矫首玉龙、万寿老松、栖霞、扪参、衔日、吐月、排云、冲斗、雷门、月窟、蹲螭、坐狮、堆青、凝碧、金鳌、玉龟、叠翠、独秀、栖烟、軃云、风门、雷穴、玉秀、玉窦、瑞云、巢凤、雕琢浑成、登封日观、蓬瀛、须弥老人、寿星、卿云、瑞霭、溜玉、喷玉、蕴玉、琢玉、积玉、叠玉、从玉、翔麟、舞仙、玉麒麟、南屏小峰、伏犀、怒猊、仪凤、乌龙、留云、宿雾、抱犊天门等。

祖秀还记录了园内不少的名胜,有在嶙峋的怪石上堆土形成的飞来峰,虽然看上去是山,但由于故意不将土堆满,露出了下面的怪石;有一座小山上种了上万棵梅树,称为梅岭,梅岭的边上,是另一个种满杏树的山坡,被称为杏岫;园子里还有种黄杨的黄杨巘,植丁香的丁香嶂,错植着椒兰的椒崖,种着大量侧柏的龙柏坡,养竹的斑竹麓。这些地方不仅以各色的植物著名,更重要的是讲求形胜,土下的石头,土上的植物,山的形状,地的坡度,尖角的位置,洞穴的尺度,都必须表现出独具一格的轻灵。

瀑布是由人工背水上山,再让水直流而下形成的,这个瀑布叫紫石壁。有一条通往最高峰的阶梯是用温润的石头凿刻而成,叫作朝真磴。小岛上种满了海棠,称为海棠川。山间还有精心构造的三个山洞,呈品字形排列,山洞里设有厅堂,中间建有亭子,山洞的所有门窗都使用玛瑙雕琢,这个洞群称为碧虚洞天。

祖秀在皇家园林徘徊许久,才唏嘘离开,将他的所见记载下来,我们今天才能对这个巨大的园林有清晰的认识。

几个月后,当金人们忙着带赵氏皇家人员北返,当所有的大臣都忧心忡忡,既为逃脱了当人质的命运而庆幸,又担心未来的危险时,宋徽宗打造的艮岳再次陷入了没人管的境地。祖秀回想起艮岳的美丽,又来到了这里。

他试图重新搜寻艮岳的美,却发现所有的珍禽异兽都不见了踪影。那些水鸟都在宋徽宗的命令下被投入护城河放生了,走兽则成了围城时期人们的盘中餐。那些珍稀的草木也不见了,大树被砍了取暖,竹子被拿走编了篱笆。至于那些花费了无数人力运来的石头,都变成了抵御敌人的炮弹,发射到了城外。公卿达官们的题碑,被人们用斧头凿掉了文字,扔在沟里。就连“石头侯爷”肚子里的雄黄和炉甘石,也都被一个回纥人买走了。

宋徽宗建立这个“天下盛境”花费了六年时光,动用了全国的财力。但人们毁掉它,只用了几个月而已,与其一同毁掉的,还有那个繁荣的帝国。

随着时光的飘逝,在本书中出场的人物也都有了各自的结局。

张邦昌到达南京应天府时,曾经伏地痛哭请死,但康王出于团结所有人的目的,原谅了他,还让他继续担任太保。

但自从康王即位,情况却出现了变化。高宗皇帝选择了李纲做宰相,张邦昌只得到了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等没有实权的职务。皇帝不便于处理张邦昌,但为人苛刻的李纲却没有这个顾虑,他上书皇帝,认为张邦昌不能与君共荣辱,反而借着皇帝受辱而获益,应该弃市,作为乱臣贼子之戒。

高宗还是下不了决心处理这个当过皇帝的人,李纲乘机又戳了一下他的痛处,说以后如果继续把张邦昌留在朝廷,人们见了,会说这是那个“故天子”。这句话触动了皇帝,于是将张邦昌降为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这其实就是宋代的断崖降级,将官员发配到边远地区。

此刻,张邦昌的命运就注定了,只要他离开皇帝身边,就丧失了活路。谏官们会一刻不停地寻找他的错处,直到皇帝同意将他杀掉,而由于他身在远方,所以连辩白的机会都没有。

最终,皇帝寻找的借口是:张邦昌玷污了皇家的女人。在太上皇的女人中,有一位华国靖恭夫人李氏由于不想离开汴京,一直对张邦昌示好。在一次喝酒后,李夫人拥抱着张邦昌说:“大家,事已至此,尚何言?”他们一同进入内廷福宁殿,李氏将养女陈氏送给了张邦昌。

皇帝听说了这事,将李氏下狱,逼迫她将张邦昌牵连出来。

虽然宋徽宗的无数妃子、女儿已经成了金人的“囊中之物”,但宋朝的臣民玷污皇家的女人却是大罪,这足以让张邦昌丧命。

高宗皇帝于建炎元年九月,怀着轻松的心情签发了张邦昌的死亡令,逼迫他自缢于潭州平楚楼。这位对汴京城“保护最大”的人最终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

曾与金人合作的人中,除了张邦昌之外,还有王时雍、徐秉哲、吴幵、莫俦和范琼等人,对这些人的处理早于张邦昌。高宗即位六天后,就将王时雍贬为提举成都府玉局观。其他在楚国担任过官职的人也开始感受到压力。

例外的是吕好问,他虽然在张邦昌手下担任高官,但由于劝说张邦昌迎回元祐太后,受到了高宗的表彰,被提升为尚书右丞。

五月初八,王时雍再次被贬为安化军节度副使,黄州安置,降低待遇被流放了。大家一看王时雍的境遇,立刻心里有了数。吴幵赶快上书请死,被贬为龙图阁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莫俦也上书请贬,被封了个述古殿直学士提举亳州明道宫。

五月十三,徐秉哲也被贬为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

六月初二,高宗想了个处置徐秉哲的方法,派他出使金国,想借助金国的手杀掉他。徐秉哲拒绝了,于是被贬为昭信军节度副使,安置梅州。

六月初五,皇帝再次下令,王时雍安置高州(张邦昌被赐死时,王时雍也被诛于高州)、吴幵安置永州、莫俦安置全州。到这时,除了范琼之外,其余的人都被发配了。

范琼由于手中有兵权,比起几位文官要难处理得多。他一看事情不好,也心情忐忑,皇帝反而安慰他,作为武将并没有大错,不用担心。

由于朝廷正是用兵之时,范琼被委以重任。但事后,范琼依然展现出对外战争的无能,和对内斗争的擅长。他在与金军作战时,被人嘲笑“此将军岂解杀敌,唯有走耳”。但他又拥兵自重,甚至参与了反对宋高宗的苗刘兵变。宋高宗只好让大将张浚将其杀掉。

由于范琼手握兵权,张浚无法直接下手,只能事先埋伏了士兵,借邀请其谈事,突然将他杀死。

在所有需要为僭伪承担责任的人中,宋齐愈是最倒霉的。当金军逼迫众人选举张邦昌,而大臣们扭扭捏捏不肯第一个说出名字时,宋齐愈为了避免僵局,向王时雍打听出张邦昌的名字,第一个签了名。就是这一次冲动之举要了他的命。

建炎元年七月初三宋齐愈被罢职。宋齐愈留了一手,将当初另一位官员李会写的劝进草稿藏了起来。他以为自己罪不至死,想靠检举立功,将草稿捅了出来。但审判他的人却与李会勾结起来,将其判死。

即便这样,宋齐愈还可以不死,因为判案的法寺(大理寺)认定,他虽然该杀,可恰逢高宗皇帝大赦,不需要执行死刑。不想事情捅到皇帝那儿,皇帝说了一句:“如果张邦昌(在宋齐愈的帮助下)真的成了皇帝,又置朕于何地?”法寺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图,杀掉了宋齐愈。

在宋徽宗所有的妃子中,只有韦妃一人回到了南方。宋金议和时,作为高宗的亲生母亲,韦妃也成了议和的筹码之一。和议完成后,绍兴十二年四月,韦妃带着宋徽宗的棺材踏上了归乡之路。她在南宋又活了十七年才去世,那时已经八十高寿。在官方的记录里她成了贤后的化身,但在民间,却传说她在金国已经失节。

民间和官方的认知差异,也不能全怪民间的恶毒。事实上,南宋时期建立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就和靖康之耻有关。

靖康时期,金人俘虏了那么多年轻的女人,几乎包括了整个徽宗家族。按照汉人的观念,这些女人都被不纯洁的血统玷污了。从这时开始,道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道学家们意识到必须进行更大力度的灌输,提倡以后妇女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必须全力抵抗,直至死亡。

道学家的灌输又反作用于靖康时期被掳的女性们,人们带着新的观念回头再看,更加认为她们被抓走是耻辱的,而韦妃不幸也在这个群体之中。

靖康之耻之所以给了道学一统天下的时机,还有另一个原因。在此之前,北宋是一个讲究实际的朝代,皇帝对大臣并没有过分强调忠贞,只要求大臣在能力上能够胜任。一时间实学盛行,人们普遍不重视空虚的泛泛之谈,而是对政治学、工程学、经济学更加看重。

但靖康年间,发生了这么重大的变故,却很少有大臣表现出忠心,反而有很多人配合金军将皇帝送走,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宋朝朝野。

从此之后,整个社会气氛加大了道德观念的灌输,要求人们重新树立忠于朝廷的价值观,道学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了主流。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提倡,对灭人欲的推崇,都一股脑儿变成了人们必须接受的“天理”,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愚忠,束缚了中国近千年之久。

在高宗时期,还有一个从北方放回来的重要人物——秦桧。

秦桧被金人掳往北方,最初跟随太上皇,后来被金太宗赐予了弟弟挞懒。挞懒很信任秦桧,让他在南侵时当参谋。不想秦桧和妻子王氏抓住机会,杀掉看守,逃回了宋境。

关于秦桧的归来,日后人们猜测纷纷,许多人怀疑他是金国放回来的奸细,否则为什么那么多被抓往北方的高官,只有秦桧回来了?更何况还是和他的妻子一同回来,金人竟没有用他妻子做人质。

但宰相范宗尹和同知枢密院李回选择了相信秦桧。日后,秦桧成了高宗朝的宰相,以及主和派的领袖。在秦桧的主导下,高宗在经过多年的战争后,选择与金军议和。为了扫除议和的障碍,秦桧排挤了主战派的将领,并将其中最坚决的岳飞构陷杀死,压制了反对的声音。

根据他后来的作为,人们怀疑他真的是金国的奸细。但也有可能,秦桧与岳飞的对立只是宋代主战派与主和派争斗的继续罢了。主战派看到了金国并非不可战胜,主和派却担心宋朝承受不了战争的影响,即便打几个胜仗,但沉重的财政负担会将国家压垮。只是这时的党派斗争已经失去了北宋初年的优雅,必须以杀人为结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