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屈原:汨罗悲吟

书名:测试22本章字数:1925

屈原(约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丹江口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国的屈氏,与昭氏、景氏同是楚国“公族”,合称“三闾”。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即掌管昭、屈、景三氏事务的负责人。

屈原精通历史、文学与神话,洞悉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史记》说他是“博闻强志”“娴于辞令”。二十多岁时,他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之职,仅比令尹低一级。作为楚王的重要助手,屈原对内辅佐楚王处理国家大事,发布号令,对外则负责接待宾客,应付诸侯,赢得了楚王的极大信任。楚王命他草拟法令,又派他出使齐国,联齐抗秦,足见屈原在楚国内政外交中的影响力。

屈原为人率真,心无私念,喜欢仗义执言,得罪了不少权贵,遭到了他们的嫉恨,特别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等,这批人只想维护自己的贵族特权,根本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他们整天围在楚怀王身边,左右怀王的言行。楚怀王听信了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13年,秦国派张仪来到楚国,以瓦解齐、楚联盟。张仪贿赂子兰等人,以六百里土地为诱饵,诱骗楚怀王与齐国绝交。楚怀王利令智昏,居然听信张仪的花言巧语,轻率断绝了与齐的联盟。不料秦国最终食言,怀王一怒之下,派兵攻秦,却最终失去了汉中的大片土地。

这是楚国一次严重的战略失误。屈原对此一直持反对态度。楚怀王受骗后,稍有清醒,后悔不听屈原之策,“于是复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修复与齐国的关系。秦国害怕齐、楚复交,主动提出退地求和。楚怀王恨透了张仪,提出不要土地,只要张仪人头。张仪又来到楚国,贿赂郑袖、靳尚之流,在楚怀王面前一番花言巧语。糊涂透顶的楚怀王居然又上当受骗,不仅放了张仪,还与秦结为婚姻之国。

屈原使齐回国,向怀王陈明利害,楚王想追回张仪,却已来不及。公元前304年,怀王与秦王会于黄棘(今河南南阳市新野县东北),秦、楚正式结盟。屈原竭力反对,却被楚王流放到了汉北地区(今陕西安康市一带及汉水上游地区)。这是屈原遭到的第一次流放。

楚对齐失信,遭到齐的讨伐。公元前303年,齐、韩、魏三国攻楚。楚送太子入秦为质,向秦求救,不料次年楚太子在秦私斗,杀人后逃归,秦以此为借口,联合齐、韩、魏攻楚,楚国遭受重创。昏庸的怀王这才想起齐、楚联盟的重要性,追悔莫及。

公元前299年,秦又攻楚,取楚八城。秦昭襄王“邀请”怀王在武关(今陕西商洛市丹凤县东)相会。此时,屈原已从汉北流放地返回,他和昭雎等人一道,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可怀王经不住子兰的怂恿,赴武关会面,却遭秦扣留,被劫往咸阳。秦以割取巫郡和黔中郡相威胁,遭楚拒绝。楚太子横被立为王,是为楚顷襄王。公子子兰担任令尹。公元前296年,怀王死于秦国,秦将其尸体送回楚国。楚国人都怜悯同情他的遭遇,屈原也非常痛心,感慨怀王不听自己的谏言,以致落得如此下场。

此时,秦国复攻楚,楚连连败退。公元前293年,秦国派白起攻韩、魏,于伊阙取得大捷,斩首二十四万。秦王乘胜致信给楚王,说准备率军伐楚,与楚决战。楚顷襄王无奈,只好再次与秦讲和。

屈原见国势如此,不禁忧心如焚。他责怪子兰等人不该劝怀王入秦,致使怀王客死秦国;同时,又责怪子兰不该怂恿楚顷襄王向秦屈膝投降。于是,屈原写诗抒情,表达了眷顾楚国、心系怀王之情,指出怀王之所以客死他国,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子兰指使靳尚等人在楚顷襄王面前进谗言,屈原再遭流放,被迫迁往南方荒僻的地区。屈原过鄂渚(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溯沅水,经枉陼至辰阳(今湖南怀化市辰溪县),又折向东南,入溆浦(今湖南怀化市溆浦县)。稍后,又下沅江,入洞庭,渡湘水,最后到达长沙附近的汨罗。

公元前278年,秦国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楚顷襄王被迫与楚国大臣和民众一起逃难,一路上狼狈不堪,最终“保于陈城”。正如《哀郢》所说:“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屈原闻讯,感觉国势终不可收拾,遂在极度绝望和悲愤之下,于农历五月初五日这天,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终年约六十二岁。

屈原流放期间,眼见楚国被秦所控,心忧国运,他对此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只好以诗歌抒情,痛惜国势日衰,哀叹民生多艰,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屈原诗歌作品借鉴楚地民歌的风格,想象雄奇瑰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这些作品大约有二十五篇,都被汇集在《楚辞》之中。它们大都富于忠君爱国思想,斥责小人祸国,怨恨君主昏庸,具有振兴楚国的抱负,热切追求理想,甘愿以身殉国,表现出个人的高洁品格、执着理想、坚贞不屈,彰显了毫不妥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这些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其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是中国诗歌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