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从袁世凯开始,资助办校
1911年秋,四川保路运动闹红了天,清廷从湖北调兵弹压,造成武汉空虚,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在战乱中,大多数洋人离开成都,或回国,或到上海避难。
唯有启尔德的医疗队,举一杆红十字旗,奔赴战地,不分你是革命军还是清军,一视同仁地救死扶伤,获得很高的声誉。
启尔德参加创办华西协合大学,将他与上层交往的经验及人脉关系自然而然地带到了华西。
1913年,华西协合大学在停办一年多之后复课,毕启被任命为校长。
1924年9月7日,毕启在办公楼门口迎接报到的八名女生。她们步入女子学院,成为四川省跨越时代的人物。
为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着想,1922年学校取得了纽约州立大学赋予的颁发文凭的临时默许证,1934年获得正式特许证,使学生的文凭在美国获得承认。毕启办校,处处体现了他的“务实”精神。
从辛亥革命到抗战前夕,中国的政治舞台云谲波诡,变幻莫测。袁世凯与蔡锷是死对头,四川军阀相互死掐,炮火连天。毕启校长居然能与所有的权贵人物保持极其良好的关系——所有的积极表态不算,还赠以真金白银,展现出毕启校长超人的判断能力、“外交”能力和协调能力,现代公关学,真该研究一下毕启!
刚成立的大学,既缺名声又缺金钱。毕启瞄准了最有权势的大总统——袁世凯。他请袁世凯最信赖的四川都督胡景伊牵线搭桥,又请美国驻华使馆紧急公关,终于获得了进京进见大总统的殊荣。
1914年金秋,北京最美的季节。
中南海波光潋滟,鸥鹭低翔,掩隐在苍松翠柏间的殿堂,在灿烂的秋阳下更显得威严庄重,气势不凡。毕启在礼仪官指引下,从西长安街宝月楼下新开的总统府大门新华门进入,这也显示出对毕启的礼遇。
总统府居仁堂,在中南海西岸,原为清王朝的仪鸾殿,是慈禧太后居住和垂帘听政之地。后被焚毁,1904年重建,慈禧定名海宴堂。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袁世凯大总统坐镇北京城,将海宴堂更名为居仁堂。
居仁堂从屋檐到屋顶,都高出中南海其他建筑物一头,金灿灿的琉璃瓦闪耀着一派“皇家瑞气”,是旧建筑中最华贵、最庞大的一座。
正午时分,丽日高悬,远远传来了雄壮的军乐声。礼仪官对毕启解释说:“大总统正在用膳,稍候。”
原来,袁大总统有个习惯,用膳时要让军乐队奏乐。极具穿透力的军乐,如同硕大无朋的皮靴,以铿锵的节奏扫荡着中南海,震撼着每个角落。这让人想起袁世凯曾是身经百战的新军统帅,他习惯于军旅生活;而更重要的,这绝对是一种大权在握的宣示。这不,偏居一角的总太监张谦和一听到军乐响起,就会对逊位的末代皇帝溥仪说:“简直是钟鸣鼎食,比皇上还神气!”说话时,因气愤而嘴角歪斜,咬牙切齿。
毕启身材修长,一身笔挺的西装,步子不疾不徐,大概是为了与比他矮小的中国人打交道,不是挺胸收腹,而是后背略弓,有一种礼贤下士的谦恭。这让人想起宣统皇帝的老师、《紫禁城的黄昏》的作者庄士敦,也是如此走路。那十足的绅士风度,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身穿黑呢制服的袁世凯,坐在接见大厅中间。他身强体壮,腰背挺直,像一只精光四射的老虎。这之前多年,李鸿章曾告诫袁世凯,美国与英、法、日、俄不同,对待中国比较友善,美国朋友可交。此观点,影响深远。
毕启走进大厅,袁世凯迎上前去,亲切握手,相互问候。
入座后,袁世凯问及美国大学的情况。毕启将大学在培养人才、组织科研、促成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做了简略说明。同时,对中华民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赞美了一番,说是“新的国家,新气象”,这让袁世凯非常兴奋。趁袁世凯高兴之时,毕启对新生的华西协合大学做了简略的介绍,恳请大总统对办校给予支持。
恳谈了一个小时,总统与校长都很满意。
袁大总统的接见,已经让毕启喜出望外。总统私人捐赠四千大洋,加上一纸表彰状,更让毕启欣喜若狂:
美国毕启博士,为宗教大家。寓吾国四川省境凡十有五年。与其贤士大夫相习,自独至京者咸乐道之。比集英美士人在成都创立华西协合大学校,愿力宏大,至可钦佩。方今环球,棣通学术,思想日趋大同。充博士之志,愿同文同伦,不难企及兹之,设教犹先河也。
大总统题袁世凯
中华民国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袁世凯称赞毕启为“宗教大家”,而不是“教育大家”,实在是“笔误”,有点曲意抬举之意。但对于毕启的工作——他要面对出资建校的五个差会——实在是太好不过了。因为,在各差会内部都将“传播福音”、发展多少教徒作为考核指标,不太赞成将大部分财力物力用于办学校、兴医教。袁大总统这一表彰,点明毕启的活动是宗教活动,让毕启更有理由按自己想法行事了。
为了将北京之行的成果迅速扩大,毕启决定,趁袁大总统接见的消息在美国引起舆论关注之时,立即回美国,一边向国外托事部“炫耀”这一表彰状,一边向大财团募集资金。
袁世凯的私人捐款,又让先后掌控四川的两位督军胡景伊、陈宦效法。他俩分别捐赠了三千大洋。这样,一万枚银晃晃的“袁大头”哗哗地滚向华西坝,为削平坟包、催生新楼注入了神力。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通电反袁,护国军与北洋军激战川南。半年后,袁世凯在枪炮与声讨声中一命呜呼。蔡锷被黎元洪总统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蔡锷对华西协合大学也是关爱有加,曾经亲自来校视察。被喉癌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将军,不可能做一番煽情演讲,却留下热情洋溢的题词《祝贺华西协合大学》:
立国之本,曰富与教。富以厚生,教以明道。原人之素,维身与心。心失所导,厥弊顽冥。贤哉西哲,有教无类。万里东来,循循善诲。文明古国,中华是推。文明大邦,英美是师。宏维西贤,合炉冶之。我来自滇,共和是保。戎马倥偬,未遑文教。瞻望宏谟,深慰穷喜。我有子弟,何幸得此。岷峨苍苍,江水泱泱。顾言华西,山高水长。
四川督军兼省长蔡锷敬祝
蔡锷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对华西寄予了厚望。贺词虽短,却表达了他对科学与知识的尊重。1916年11月,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医院。这则贺词也成为研究这位民国功臣的珍贵资料。
继任督军罗佩金以及后来的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杨森等,无论如何混战,都没有将战火引到锦江以南小天竺街一带;无论谁执掌大权,对毕启校长的华西协合大学都给予了充分关照。学校的重要活动,亦邀请他们“光临”。
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到,每有风吹草动,杨森都要立刻派军警护校,事无巨细,不遗余力,煞费苦心。不管是杨森离开,还是刘湘离开,毕启都深感歉然。这不仅说明全社会对传播“西学”的教会大学的认可,也说明毕启校长的公关艺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935年夏天,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来华西坝,出席盛大的毕业典礼。
蒋介石着一身军装,大檐帽压到额际,武装带紧束腰间;宋美龄一身旗袍,手握香袋,笑靥如花。一个庄严,一个活泼,一个含威不露,一个平易近人,这给华西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后,蒋介石多次来华西看牙医安义齿,直到离开大陆。
蒋介石之后,国民政府的高官纷至沓来,冯玉祥、孔祥熙、张群、张嘉敖、陈布雷、张公权等人还担任了名誉校董或校董。得到官方的支持,办校少了很多麻烦,这是毕启的精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