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十五次横渡太平洋
筹款,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乞讨”。
为了让开销巨大的学校正常运转,钱成了瓶颈。毕启校长曾十五次横渡太平洋,奔走于北美大陆,摁响各大银行家、大公司的门铃。
一次,周忠信牧师诙谐地对毕启说:“如果你有机会再去纽约,一定得去拜会一位叫亚克门·柯里斯的医生。听人说,他可是肯捐献管风琴的人。你去问一问他,肯不肯捐给我们,如果他捐献的管风琴足够大,那可够咱们用了。”
毕启到了纽约,有人介绍一位浸礼会的教友要捐赠一台管风琴。捐赠者是一位老人,正是周忠信所说的柯里斯博士。老人给毕启看了一台擦拭得亮锃锃的、演奏起来音色极佳的管风琴,这让毕启想起,在神学院那间大教室,优美的乐声在穹顶回荡时令人陶醉的情景。
于是,他俩坐下来喝一杯咖啡,以祝捐赠成功。
闲聊之时,毕启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华西协合大学的建筑,并摆出许多照片。其中一座带中国亭子的楼房引起了老人的注意:“等一等,让我瞧瞧这座楼……真不错啊!”老人眯缝着眼睛,欣赏着照片上的建筑,以决断的口气说,“对,就是它,由我来付钱修这座楼!”
毕启还没有见识过这样“一见钟情”的捐赠人:“要不,你看看,这图书馆,设计挺好的,你捐赠图书馆吧!”
老博士捏着照片不松手:“可是,我非常喜欢这座带中国亭子的楼!对,我非常喜欢它,我决定捐赠这座楼。”
毕启这才说出原委:“这座楼可是美以美会认捐的,修在美以美会的地界内。你可是浸礼会教徒啊!”
老人说:“我不管什么浸礼会、美以美会,我只要捐这座楼。”
毕启耐心解释说:“那美以美会的教友怎么办呢?这座楼,他们已经认捐了呀!要不,你再看看这图书馆,设计挺好的,你捐赠图书馆吧?”
老博士看都不看:“我对你那个图书馆什么样没兴趣!反正,我要捐这座楼。我才不管别人怎么想。”
这倔老头让毕启又高兴又为难。如何调整一下捐赠项目,毕启很费了一番心思。
两个月后,他与柯里斯签订了捐赠带中国亭子的楼的协议,而原来的捐赠者阿伯丁改为捐赠图书馆。
这就是亚克门楼,即后来的华美宿舍楼。这座风格独特的楼,是柯里斯为纪念母亲亚克门而建的,这就是当时他坚决要拿到捐款权的原因。
欧美的大学名校,无一例外的都有一座钟楼。不几年,柯里斯又捐款修建了华西坝的标志性建筑——钟楼,以及与钟楼配套的四面壁钟和机芯。钟楼建成后,一度是成都最高的建筑,每天二十四小时,将悠扬的钟声传向四方,当时至少有半个成都能听到钟声。
曼哈顿,高耸入云的摩天楼群,遮蔽了天际线。
毕启穿街过巷,终于来到铝业公司豪华的大门前,看看怀表,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五分钟。经长期耐心公关,铝业大王霍尔承诺捐赠,具体数目请毕启面谈。
毕启气宇轩昂地走进了财务总监德伟士的办公室。
德伟士手一挥:“请坐!”
两副金丝眼镜对峙,薄薄的镜片后面的目光都很犀利。
德伟士说:“今天约见的人很多,给你十分钟时间。”
毕启耸耸肩:“这不公平,我花了三十多天的时间,行程一万多英里,你才给我十分钟时间。”
德伟士看看做记录的小姐,小姐在抿嘴偷笑。
德伟士笑了:“好吧,请尽量简明扼要,说说你的诉求。”
毕启将中国西部唯一的教会大学的办学情况以及遇到的财政困难讲得一清二楚:“这两年,好比是正在长个头的少年能不能成为强健的青年的关键时期。我们建好的教学楼是空荡荡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相信铝业公司的慷慨解囊会创造奇迹——让世界瞧一瞧,这是我们美国人资助创办的、中国最出色的大学!”
德伟士也被毕启的激情感动,轻轻鼓掌说:“你成功了,我们公司捐赠五万美元。”
毕启一愣,站了起来:“什么?伟大的铝业公司,才捐赠五万美元!”
德伟士也惊得站起来:“才——五万美元!上帝呀,你想要多少?”
毕启说:“我想的是,怎么也得捐赠一百万!这是我们必需的数目。”
德伟士像被一记重拳击中,颓然坐下:“哦,你竟然要一百万!”
毕启说:“好,你再想一想,先别立即答复我。”
德伟士做思考状。毕启信心百倍地与德伟士握手告别,仿佛是他在给铝业公司“施舍”机会。
一个月后,毕启准备回中国了。德伟士紧急约见他。
一见面,德伟士卖了个关子:“你知道我会给你什么吗?”不等毕启回答,他就笑道,“我们决定赞助你的中国大学五十万美元!”
毕启一把握住德伟士的手:“好!非常感谢。”
这样,毕启募集到给华西协合大学的最大一笔捐赠,五十万美元。一共用了二十五分钟时间。
毕启年复一年,四处奔走,募集各种捐赠,修建了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等大小三十九幢。华西坝的建筑群,成为中国建筑史上中西融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