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求法传说之考证(3)
(四)牟子《理惑论》作于汉末,《四十二章经序》出世,或更早。此中仅言四十二章写于月氏。至若袁彦伯仅言明帝问其道术。范蔚宗亦只谓遣使天竺,问其道法。盖均未载蔡愔将佛像与沙门还国之事。依今日所知,摩腾东来,首见于北齐太原王琰之《冥祥记》。此书所志诡异,本不可尽信。而求法一条显系抄录三种旧记而成。其全文曰:
汉明皇帝梦见神人,形垂二丈,身黄金色,项佩日光,以问群臣。或对曰,西方有神,其号曰佛,形如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发使天竺,写致经像,表之中夏。
此段文字,颇与《水经注》相同,仍大体循《经序》《牟子》之最初传说。《冥祥记》续曰:
自天子王侯咸敬事之,闻人死精神不灭,莫不惧然自失。
此段见于《后汉纪》,仍为晋人所传。然《冥祥记》又曰:
初使者蔡愔将西域迦叶摩腾等赍优填王画释迦佛像,帝重之,如梦所见也。乃遣画工图之数本于南宫清凉台及高阳门显节寿陵上供养。又于白马寺壁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之像,如诸传备载。
图像画壁均见《牟子》。然所述蔡愔摩腾一段,则不见于向日叙述。去张骞、秦景、王遵三人,而易以蔡愔,复加一摩腾故事,构成后世公认求法之史实。然王琰既言如诸传备载,则此条可证为抄集而成。蔡愔摩腾故事,显更为晚出之事实。刘宋以前既不见于正史,又为佛家所未称述,则其说之不可信,盖可知矣。
复次,蔡愔一事疑本另出一源。査《四十二章经序》并未言画像。牟子虽言及而不言来自西域。《高僧传·兴福篇》论曰,“蔡愔秦景自西域还至,始传画氎释迦,于是凉台寿陵并图其像”,可知蔡愔原与优填王画像有密切关系。明帝遣使,最初所得者为经,是认为传法之始。笮融以后,造像供养,成为风气。立塔则称道阿育,画像必本诸优填。阿育之塔既相传遗迹遍布神州。优填之像亦自不能不称其早已来中夏。既信其早传东土,则须明述原委,以起信心,蔡愔故事想由此创始。其后复因信佛法始于汉明,因而于传经之外,复增赍像之文。又两晋以后经像俱常随外国僧人俱至,或因此而更附会蔡愔赍像,摩腾偕来欤?
(五)摩腾译经,刘宋以前所不知,已难置信。然《高僧传》复于摩腾之外,叙及竺法兰,则更为可怪。《冥祥记》无法兰之名。《祐录》著录《四十二章经》,并系之于竺摩腾,而于竺法兰所译经,概不列入。夫僧祐与慧皎先后同时,僧祐独不采取竺法兰出经事,则其怀疑可推而知。《高僧传》谓兰译经五部,有《十地断结》。按罗什以前十地通译十住,此曰十地,其伪可知。又兰所译书,不见两晋南北朝各家经录。至隋《长房录》始著录,并言见朱士行《汉录》及《名僧传》。士行作录,本属无稽。而《三宝记》卷十五末,自言未见朱士行《汉录》。长房之书,采集至为芜杂。其言见于《汉录》,想亦妄据一种伪书。由此可证,长房以前,法兰所出,概不为谱录家所信也。又《僧传》兰所出五部之内,有《四十二章经》,而《房录》仅列之摩腾录中,而别谓兰译有《二百五十戒合异》二卷。实则《合异》造自东晋竺昙无兰,今其书虽佚,然其自序,固赫然载入《祐录》卷十一中也。
(六)世人考证永平求法之说,多不知其有各种不同之传说,又不先推究其先后。梁任公著论详定各说之先后,谓《四十二章经》,实吴晋间伪作。其序又在其后。《牟子》则晋宋作品。此外东晋有王度奏疏,袁宏《后汉纪》。而《老子化胡经》作于西晋,年代则特早。故梁氏谓《化胡经》所载,为各说之根据。而求法故事,乃此经作者道士王浮所伪造。但《四十二章经》乃汉代所出,《理惑论》亦汉末著作。《化胡经》实采取佛书,以为释迦死于汉明帝之世,以成就老子化胡之说,是求法之说,非王浮所伪造,一也。若道士造求法之事,而释子乃因袭其说,愚谬至此,殊不可解,二也。王浮与帛远同在晋惠帝末年,而王度为石虎著作郎,袁宏为桓温记室,其年代相差不远。使永平求法事,为王浮伪造,何至一则掇入奏牍,一则载于史书。况袁宏之作《后汉纪》,自谓集前史数百卷,正其错误异同,更何能采集之荒妄若是,永平求法事,非创自王浮,观此益信,三也。
(七)依上所论,汉明求法,吾人现虽不能明当时事实之真相。但其传说,应有相当根据,非向壁虚造。至若佛教之流传,自不始于东汉初叶。明帝虽曾奖励此新来之教,然其重要,亦自不如后日所推尊之甚。至若后世必定以作始之功归之明帝,则亦有说。盖释迦在世,波斯匿王信奉三宝,经卷传为美谈。其后孔雀朝之阿输迦,贵霜朝之迦腻色迦,光大教化,释子推为盛事。东晋弥天释法师亦曾曰,不依国主,则法事不立。汉明为一代名君,当时远人伏化,国内清宁,若谓大法滥觞于兹,大可为僧迦增色也。
南北朝时,佛与道相争先后,佛徒谓释迦于周昭王二十四年出世,穆王五十二年涅槃,初视似无理由。但亦或亦与永平求法有关。査《周书异记》有曰:
周昭王时有圣人出在西方。太史苏由对曰,所记一千年时,声教被及此土。
査自穆王五十二年至汉光武二十三年恰约一千岁。按晋慧叡《喻疑论》,“孝明之世,当是像法之初”。佛典传说,常谓正法五百年。但亦有谓正法一千者,依此则明帝求法,正当像法之初。佛徒捏造事实,谓佛生于周昭王时,或亦因此种关系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