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十七 在罗切斯特“一飞冲天”

书名:华西坝的钟声本章字数:1729

地处纽约州的罗切斯特大学,是一所建于1850年的研究型大学,被誉为“新常春藤”。古老的石质建筑群如绿荫中的隐士,沉静而威严。阳光,给条条林荫道铺满了金色花斑。这里,天高地阔,离战火中的中国远了,而离科技的最前沿近了。蓝天鹤,有了充分的条件展翅高飞。

第一个冬天,蓝天鹤就见识到了什么叫“朔风怒号,大雪狂飘”,那彻骨之寒、风力之强让他在积雪中步履维艰。学校主校区有一个“Ice Alert”的标志,距离地面大概一米四,如果积雪达到这个位置,人们就应该停止一切活动了。但是,即便是积雪“达标”,蓝天鹤也没有停止过去实验室或图书馆。

最让蓝天鹤开心的是,图书馆藏书丰富,资料如山,而且通宵开放。还有那么多学子,以图书馆为家。遇到一个好的座位,就“霸占”它一天一夜!在浓烈的学习氛围中,仿佛人人都在比定力、耐力和注意力。

蓝天鹤拼命高飞,像一只充满活力的大鸟,直冲云霄!

1942年至1943年,蓝天鹤获得国际癌学基金会每年三千美元的研究费用,并发表了四篇论文。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在淘汰率极高的情况下,蓝天鹤在罗切斯特大学仅用两年时间,即于1942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很快获得了副教授的聘书。在旁人看来,这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冲天一飞”。

1942年,华西协合大学张凌高校长为蓝天鹤教授在教育和科研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向国民政府请奖。

蓝天鹤还频频出席科学家的各种聚会,与“顶尖高手”切磋,这也使他受益匪浅,获得更多的灵感。

1943年,经罗切斯特大学化学系主任墨尔林和导师罗伯特等人介绍,蓝天鹤加入美国实验生物学及医学学会、美国生物化学学会及美国化学学会等学会。

继镭之后,铀成为放射性物质的“新贵”。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细胞与癌细胞究竟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一直是热门课题。

1943年秋,蓝天鹤受聘参加罗切斯特大学原子能研究工作,研究放射物质所引起的生物化学变化。

早在1942年6月,美国陆军部开始实施绝密的“曼哈顿计划”时就注意到了蓝天鹤所研究的课题,这些课题稍作延伸,就可触及“曼哈顿计划”的核心。

1943年10月,蓝天鹤受邀参加“曼哈顿计划”,任医学部高级生化学专家和生化实验组副组长。该课题组核心成员一共有十三人,主要研究放射性铀化合物的药理、毒理与作用机理。

1944年,蓝天鹤在美国知名期刊《生物化学杂志》上发表了《正常和维生素C缺乏的豚鼠肝脏和肾脏组织中酪氨酸的体外代谢》,这是他获得博士学位的重要论文。

1945年7月,蓝天鹤作为医学部高级生化学专家、生化实验组副组长,参加了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他对“铀化合物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的论述,成为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报告书中的重要内容。

此后,蓝天鹤成为美国国际癌瘤研究基金委员会研究员、美国纽约肿瘤科学院院士。此外,他还是美国科学家协会、生物化学学会、化学学会、癌症协会等七个协会或学会的会员。在留学美国的五年时间里,他在众多知名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并在肿瘤细胞核及铀的生物化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1945年,蓝天鹤开始酝酿回国的计划。

1946年底,蓝天鹤告别了大雪纷飞的罗切斯特,回到了祖国。他自费购买了大量的先进仪器和科技书籍带回华西协合大学,筹备建立生化研究室并招收研究生。当时,校方并不认可生化研究室,所以研究室的所有经费由他自行解决。回国后他继续主持华西协合大学生物化学科,晋升为教授。

1947年,蓝天鹤回荣县程家场老家祭祖,家乡人民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乡亲们像欢迎状元回乡一样,欢迎蓝天鹤荣归故里。老老少少争相目睹这位荣县第一个留美博士、美国原子弹的生化研究科学家的尊容,都为有这么一位老乡而感到自豪。

同年,蓝天鹤受聘为英国伯明翰大学生物化学系客座教授,每年讲座费六百英镑,其中四百五十英镑作为研究室经费,余下的一百五十英镑储存在英国,作为五年后赴英讲学之用。

1948年初,蓝天鹤兼任华西协合大学教务长,之后还加入了华西边疆研究学会。

1948年7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蓝天鹤主持的国内第一个生物化学研究所成立,蓝天鹤被任命为首任所长。10月29日,华西协合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举行成立典礼。

生物化学研究所成立后,由蓝天鹤、张玉钿、郑梁、启真道、林则等担任教授,招收了二十多名研究生。

蓝天鹤异常兴奋,仿佛“科学救国”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