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二十六 第三次弃学从军

书名:华西坝的钟声本章字数:1580

芷江受降工作结束后,曹振家与张国和又随王耀武将军来到长沙的湖南大学,筹备并参加了第四方面军的受降和翻译工作。

抗战结束后,内战起烽烟。曹振家脱下军装,回到上海,完成了圣约翰大学的学业,并获得毕业证书。

1947年底,曹振家再次返回四川成都,继续华西协合大学医科的学业。同年12月24日,曹振家与邹娱年在成都结婚。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鸭绿江边吹响了进军号。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热潮中,一批华西学子参军奔赴朝鲜,曹振家也积极报了名。

1951年初,由宋儒耀教授带队的援朝手术队,选中了即将读完医科且英文好,又有战争经历的曹振家。

就这样,热血青年曹振家第三次弃学从军。

同行的还有邓显昭、侯兢存、吕培锟、王翰章、吴银铨、杨泽君、彭学清、张连俊,都是品学兼优的青年才俊。

他们来到吉林。由于靠近朝鲜,美国军机常来骚扰,警报响起三分钟后就会飞临头顶,所以三分钟之内必须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每个医务人员都有自己的掩体,而伤病员则由专门的护理转移到安置病员的掩体内。若是遇上正在手术,而手术是不能停的,大家就会做好心理准备,为了挽救伤病员,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野战医院设在伪满时期修筑的一座坚固的大楼内。

手术队队员每天工作十二小时甚至更长,若是值班,就是二十四小时了。伤员不断地从前线送下来,手术一台接一台地做,从早晨做到夜里,换手术衣都必须争分夺秒。脱了这套,泡泡手消好毒,又迅速穿上另一套。

当时,留学美国归来的宋儒耀教授,既是队长,又是主刀,还要编写讲义并给青年医生、护士讲课。他常常是一台接一台地做手术。年轻医生们成长很快,手术成熟了,他就放手让他们主刀,但他还是要站在旁边指导监督。这样,他长时间待在手术室中,有时太累了,就穿着手术衣、戴着手套躺在地板上休息。

宋儒耀教授的手术队,又叫整形外科手术队。

当时,美军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炸开无数火片,粘上皮肤会造成大面积的烧伤。后来,志愿军总部想出了应对这种凝固汽油弹的办法,发给战士们每人一块白布单作披风,看到凝固汽油弹爆炸,就把白布单盖在自己身上,那些火片就粘在白布单上烧,人从白布单下钻出来,可有效避免烧伤。这种白布单披风使烧伤的战士数量逐渐减少。

可是,战争是很残酷的。战争中,曹振家和年轻的医生们做得最多的是植皮手术。对于那些面部烧伤、瘢痕挛缩的伤员,需要从其臀部、腿部取下完好的皮肤移植到脸上。手术队从华西医院带来了一种特殊工具,便于成块取皮、植皮。每天查房时,看到伤员们的创伤在愈合,新植的皮生长良好,手术队队员们心中便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曹振家感觉,在医疗队,每天要面对许多难题,每天都能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然而,一次突发事件,让手术队队员们万分震惊,痛心不已。

为了避免伤员看到自己的毁容情况,口腔颌面外科病房里不能有镜子,玻璃窗户上也必须贴纸。有一位严重烧伤毁容的战士,双耳、鼻、手指、脚趾全没有了,双睑外翻,脖颈布满了挛缩的瘢痕。他一直不能下床,看起来挺乐观,还经常拿着未婚妻的照片,一看就是好半天,痴痴地憧憬着回家后的好日子。然而有一天,已经恢复得较好的他,上卫生间的时候,在一扇遮掩不严的玻璃窗上看到了自己的面孔。他惊呆了,久久地愣在那里。突然,他打破玻璃,纵身跳下楼去。一个经历了枪林弹雨,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坚强战士,却因对生活的绝望而倒下。

从此,曹振家深深懂得,医生不仅要医治患者的皮肉之伤,还要医治患者心理的创伤。做一个称职的医生,是多么不容易。

返回成都后,曹振家的同班同学已经顺利毕业,而他因为参加援朝手术队没能参加毕业考试,最后一学年没有学习成绩,怎么办?宋儒耀的医疗队荣获了集体功,曹振家也荣获一小功。此功,难道不是经历了更严苛的“毕业考试”荣获的吗?

曹振家的特殊情况被呈报到当时的西南文教部,后经研究,准予其毕业,他终于获得了私立华西协合大学的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