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一章 传承·谁爱这不息的变幻(6)

书名:刹那芳华,念念不忘:林徽因传本章字数:1798

父亲每日忙于工作,去各地演讲、访问、考察,奔波于欧洲各地,时常不在英国。林徽因只得一人坐在饭桌旁,看着一双筷子、一个碗碟。

偌大的客厅里,无人陪伴。空气潮湿,环境压抑,少女心细若弦,心中的抑郁和苦闷被不断放大。林徽因时常一人静坐窗边,看着雨滴敲打窗户,无聊得直咬手指。这是一种想哭却哭不出来的痛苦,她无人诉说,只能憋在心中,任凭无助的感情一再发酵。此时,她多么希望身边能有三两知己,一同读书论道,分享心事。

后来,林徽因写信给朋友,描述自己当时在伦敦时的心境:“……差不多二十年前,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能在楼上嗅到顶下层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独自坐着,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的事发生,或是有个人叩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

她最高兴的时候,是父亲在家里会客的时候。林长民交友广泛,所以经常在家中举办聚会,请来各个领域的社会精英,一起高谈阔论。林徽因也热爱交际,接待客人时落落大方,游刃有余。

不过,当客人们纷纷散去,父亲也要短暂离开的时候,林徽因就会再度陷入忧伤与孤寂。

为了缓解女儿的孤独,林长民为她聘请了家庭教师,学习英语和钢琴。她的英语教师名叫斐理璞,是一个英国人,两人很快成为朋友。斐理璞主动将林徽因带入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介绍亲友给她认识,让她体会到了异国的温暖。

同时,这个来自东方的女孩子也渐渐引起了女房东的注意。女房东很喜欢林徽因带有灵气的双眸,觉得它总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林徽因的举手投足、接人待物中,她能体会到这个女孩子的端庄、教养与聪颖。也正是这位女房东,带着林徽因走出了苦闷,赶走了阴霾,走进了建筑与美的世界。

女房东是一名建筑师,她带着林徽因去探索伦敦的街道,给她讲解大大小小的建筑物。彼时,林徽因对建筑一知半解。女房东耐心地讲解,告诉她每一座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代表了怎样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不同的建筑拥有不同的风格,展现的情绪也不尽相同。哪些建筑是和谐与美观的,哪些建筑又是实用大气的,哪些建筑则是突兀甚至需要改造的。

林徽因站在女房东身后,看着她在画板上画远处的建筑物,仿佛开启了一扇认知新世界的窗户,领略到了一种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美。女房东不仅启蒙了林徽因对建筑美学的欣赏能力,并带领她从内到外剖析建筑的原理、特点,使林徽因对建筑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

林徽因感觉突然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在此之前,她觉得建筑物都是相似的,从没有思考过背后的文化与深意。国内的亭台楼阁、屋角飞檐,她也觉得美,只是从没有深入思考美的来源和美的细节。现在想想,那琉璃瓦、青石板,都蕴含着独特的魅力。林徽因发现只有内心的丰盈,才可以抵御时光流逝,抵御无聊苍白。她一头扎进了建筑的世界,探寻其中蕴含的美与哲学,为之深深着迷。

建筑是人文与美学的衍生物,是人类精工巧匠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合。林徽因在欧洲建筑中感受到了一种古朴大气之风,那些外台飘窗,暗粉色的砖瓦和高高的屋顶,一切都与自己国家的建筑风格不同。比较起来,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美。中国的亭台水榭,花园楼阁,小桥流水,带着东方古典式的和谐隽秀,欧洲的建筑则更有张力,虽华丽却不失个性。

在跟随女房东采风写生的过程中,林徽因逐渐对建筑美学情有独钟。从此开始,她确立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林徽因渐渐地可以分辨出哪些建筑物出自大师之手,哪些装饰有画龙点睛之妙,哪些细节又是不合时宜的。林徽因最喜欢去剑桥大学采风,因为剑桥大学的校园里保留了非常完整的中世纪建筑群。建筑是有生命、有力量、有记忆的,透过这些建筑物,后人可以读出建筑师的心境。林徽因逐渐认识到,建筑师不仅仅是盖房子的人,还是自然与艺术的沟通者,他们不仅有着一双巧手,更有着看透万物本质的心灵。

多年以后,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前往美国读书。那时梁思成尚未决定要研读什么专业,林徽因却笃定地告诉他,自己决定要读建筑专业。

梁思成问道:“建筑?那是house,还是building?”

林徽因笑着摇摇头:“都不是,是architecture。”

林徽因告诉梁思成,在她十六岁游历欧洲时,建筑的力量与美,哲学与人文就已经印在了她心中。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房子,也不是冰冷的建筑物,而是建筑,是古往今来大师们所留下来的思考艺术的产品,是文化的浓缩,是思绪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