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入蜀
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了荆州的部分领土,初步站住了脚跟。但是,当时刘备的处境仍然很艰难。曹操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吞并刘备的地盘。虽说在赤壁之战中初步建立了孙、刘联盟,但联盟的基础还是很不稳固的,孙权对刘备据有荆州四郡心有不甘。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要求刘备“跨有荆、益”,而益州比荆州更为重要,道理很简单,因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因此,在刘备稍稍稳固荆州的占领地后,重要的任务就是向益州进军了。
益州是个大地方,也是当年汉高祖刘邦赖以成就帝业的风水宝地,用诸葛亮的话来说就是“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地域广大,包括今除川西高原以外的四川大部,还包括重庆、贵州、云南大部分地区,甚至陕西南部和缅甸北部也在其辖区内。此时,刘焉、刘璋父子已在益州统治了二十多年。刘焉为汉朝宗室,在战乱之世,他还是比较清醒的,上书说愿意到边远地去当州牧。恰好益州刺史为黄巾军所杀,朝廷就派刘焉去当益州牧。这一去就是二十来年。刘焉入益州后,与当地的豪族势力关系紧张,他采取镇压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势力,结果却适得其反。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继任益州牧。当时益州民众与北方流民之间矛盾尖锐,刘璋站在北方流民一边,这样使矛盾更加尖锐了。刘璋是个没有政治能力和远见的人,在刘备进入益州前,他已经难以控制当地的局面了。
当时曹操虎视益州,汉中的张鲁也对益州产生了威胁。益州地主集团的中坚是蜀郡的张松,他企图依赖外来势力推翻刘璋,便假惺惺地向刘璋建议请刘备来益州,那样可以利用刘备的力量消灭汉中的张鲁。张松说:“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璋一想,也对,就同意了。随即派遣法正为代表,率四千人的大规模队伍到荆州去迎接刘备。
对刘备来说,这一“请”无疑是件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他安排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守荆州,自己带领庞统、黄忠率领步兵数万来到涪县与刘璋相会。至涪县,“璋自出迎,相见甚欢”,可见刘璋不是个有心计的人。当时张松、法正、庞统等都力劝刘备趁见面时杀了刘璋,刘备的回答是“此大事也,不可仓卒”。刘备这样做是对的。
一年后,刘备还是按兵不动,不去打张鲁,而是“厚树恩德,以收众心”(《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来益州的意图很清楚了,这使刘璋很不高兴,刘璋就离开涪县回到成都。后来刘备向刘璋借兵攻曹操,刘璋只给少许,他们的矛盾就更表面化了。在得到益州人支持的条件下,刘备发动了对刘璋的战斗,这时诸葛亮也率张飞、赵云一起合围刘璋。建安十九年,刘备的几支部队兵临成都城下,刘璋投降,刘备便当起了益州牧。
取下益州后,刘备马不停蹄地准备进军汉中。汉中是益州的北方门户,对取得益州的刘备来说,汉中是必争之地。此时,曹操却率先下手,大军出武都征讨汉中的张鲁。汉中的张鲁靠宗教立政权,兵力不强,很快就投降了。曹操以大将夏侯渊留守汉中。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做好充分准备后,决定从曹操手中夺回汉中。两军相持了将近一年。建安二十四年春天,曹操的大将夏侯渊与刘备的大将黄忠在定军山展开了一场大战,刘备军大胜,并斩杀敌方主将夏侯渊。曹操急调大军来救,刘备的军队就隔着汉水与曹军对峙,却不急于作战。就这样对峙了一个多月,曹军粮草不济,军中又发生了疾病,“亡者日多”,只得退兵了。
这是刘备最强盛的时期。他东占有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和桂阳郡),西占有益州全域,北占有汉中,可以说是基本实现了《隆中对》中说的“跨有荆、益”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