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中山王子,崇信公孙

书名:庄子复原本本章字数:1977

前406年,魏文侯伐灭古之中山国——春秋时期白狄支族鲜虞族之国。由于魏国在南,中山在北,中隔赵国,因此中山无法并入魏国本土,只能成为魏国的北部飞地。赵国横亘于魏国本土与中山之间,是魏、赵长期敌对的原因之一。魏文侯不得不先派长子魏击驻守中山,三年后召回魏击,立为太子,改封幼子魏挚为中山君。

前396年魏文侯死,太子魏击继位为魏武侯。

前370年魏武侯死,太子魏罃继位为魏惠王。魏惠王前期,承父祖两代之荫,国力仍强。魏惠王中期以后,受到秦、齐东西夹攻。举其大者为三役,前353年齐、魏桂陵之战,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前340年秦相商鞅伐魏。魏国连战连败,国力大衰。魏惠王不得已采纳“合纵”创始人公孙衍之主张,于前323年主持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欲借盟国之力挽救颓势。

“五国相王”在魏武侯死后四十八年,中山桓公、魏武侯之弟魏挚和魏挚之子中山成公均已死去。参与“五国相王”的中山先王魏譽,是魏属中山开国之君魏挚之孙。

五国相王次年,“连横”创始人秦相张仪,向魏惠王许诺秦愿助魏攻齐。欲报齐国杀子之仇的魏惠王,免去反对联秦攻齐的宋人惠施之相位,改任魏人张仪为魏相。惠施首次返归母邦宋国,首次与庄子盘桓。三年后魏惠王死,魏襄王继位。惠施由宋返魏,图谋复相未遂,淡出魏国政坛,转向名家之学。

五国相王后约三年,魏牟出生。《庄子·让王》“魏牟,万乘之公子也”,“千乘”谓侯,“万乘”谓王。魏牟为魏文侯四世孙,魏挚重孙,中山先王魏譽之子,中山嗣王之异母弟,中山后王魏尚之叔。

五国相王后约十八年,名家创始人、前魏相惠施提出“历物”学说,引致天下辩者齐集魏都大梁。年轻的赵人公孙龙,与韩人桓团联手击败惠施,成为新一代名家巨子。惠施再次返归母邦宋国,再次与庄子盘桓,五年后死于宋,葬于宋。

年轻的中山王子魏牟,流连宗主国首都大梁,恭逢名辨盛会,遂成公孙龙信徒。《列子·仲尼》著录了魏牟与乐正子舆关于公孙龙辩题的论辩——

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游,不恤国事,而悦赵人公孙龙。乐正子舆之徒笑之。

公子牟曰:“子何笑牟之悦公孙龙也?”

子舆曰:“公孙龙之为人也,行无师,学无友,佞给而不中,漫衍而无家,好怪而妄言,欲惑人之心,屈人之口,与韩檀等肄之。”

公子牟变容曰:“何子状公孙龙之过欤!请闻其实。”

子舆曰:“吾笑龙之诒孔穿言:‘善射者,能令后镞中前括,发发相及,矢矢相属,前矢造准而无绝落,后矢之括犹衔弦,视之若一焉。’孔穿骇之。龙曰:‘此未其妙者。逢蒙之弟子曰鸿超,怒其妻而怖之。引乌号之弓,綦卫之箭,射其目。矢来,注眸子而眶不睫,矢坠地而尘不扬。’是岂智者之言欤?”

公子牟曰:“智者之言,固非愚者之所晓。后镞中前括,钧后于前。矢注眸子而眶不睫,尽矢之势也。子何疑焉?”

乐正子舆曰:“子,龙之徒,焉得不饰其阙?吾又言其尤者。龙诳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

公子牟曰:“子不谕至言,而以为尤也。尤其在子矣!夫无意则心同。无指则皆至。尽物者常有。影不移者,说在改也。发引千钧,势至等也。白马非马,形名离也。孤犊未尝有母,有母非孤犊也。”

乐正子舆曰:“子以公孙龙之鸣,皆条也?设令发于余窍,子亦将承之?”

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曰:“请待余日,更谒子论。”

《列子》虽是东晋张湛编纂的伪书,此条涉及的公孙辩题,魏牟辨析的精微卓绝,均非张湛所能伪撰,必为张湛采自先秦旧籍,或即采自当时未佚的《公子牟》四篇。张湛敢把后于庄子的魏牟事迹编入伪《列子》,正是被《艺文志》“魏牟先庄子”误导。所以张湛注曰:“公子牟,文侯子。”把魏牟的辈分提前三代,时间提前百年,成为与曾伯祖魏武侯、曾祖父魏挚同辈的兄弟,遂与列子同时。

乐正子舆所言“公孙龙与韩檀等肄之”,“韩檀”即《庄子·惠施》与“公孙龙”并提的“桓团”。这是此条非伪之一证。

魏牟辨析的公孙六题,“白马非马”赫然在目,“指不至”、“影不移”、“孤犊未尝有母”三题,均见《惠施》“辩者二十一事”。这是此条非伪之又证。兼证“辩者二十一事”,多属公孙龙辩题。

魏牟“好与贤人游”,“而悦赵人公孙龙”,可证早年魏牟不仅崇信公孙,且与公孙交游。其时魏牟约十六岁,公孙约二十一岁。

以“合纵”对抗张仪之“连横”的是公孙衍,并非苏秦。前309年张仪在母邦魏国寿终,前284年齐湣王车裂苏秦,张仪年长苏秦至少30岁。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战国纵横家书》,始明《史记》、《战国策》误采苏秦讹史,误以苏秦为“合纵”创始人。

按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定义,天下不可有二王。战国诸侯于东周未灭之时称王,均属僭号,“相王”即相互承认称王,属于僭号诸侯的自我合法化。

中山先王魏譽之名,见于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中山王鼎、壶铭文。壶铭称曾祖父魏文侯、伯祖父魏武侯为“皇祖文、武”,称祖父魏挚为“桓祖”,称父亲为“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