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天下(1)

书名:庄子复原本本章字数:2235

题解

《天下》被先于刘安的《韩诗外传》钞引,必在魏牟版外篇。刘安版仍在外篇,郭象版贬入杂篇。

崔譔、向秀《庄子注》均“有外无杂”,郭象版杂篇《天下》九章,“天下”六章有陆引崔注十八条、向注二条,“惠施”三章却无陆引崔注、向注,而且两大部分结构断裂、义理脱节,证明郭象裁剪刘安版外篇《惠施》526字,拼接于刘安版外篇《天下》2053字,合为篇幅超长的郭象版杂篇《天下》2579字,再移外入杂;同时证明崔、向均注刘安版外篇《天下》,均未注刘安版外篇《惠施》。详见绪论三《刘安版大全本篇目考》,参看《惠施》题解。张默生认为,《惠施》“当另为一篇”。谭戒甫认为,《惠施》“经后人糅合”于《天下》。王叔岷认为,《天下》、《惠施》“盖郭象合之”。

郭象裁剪《惠施》拼接于《天下》,破坏了《天下》的缜密结构,导致魏牟版、刘安版《天下》的终篇庄周章,在郭象版《天下》中不再是终篇章,再经篡改、妄断、反注,使撰者定位于大境的儒家“方术”,升格为儒家“道术”,使撰者定位于至境的关尹、老聃、庄周的“道术”,降格为与墨家、宋钘、慎到并列的“方术”,因而《天下》真义长期湮灭不彰。

郭象删去外杂篇所有明显的庄后史实,又导致苏轼、释性通、王夫之、宣颖、胡文英、陆树芝、梁启超、马叙伦、钟泰、钱基博、张默生、徐复观、陈鼓应等多数学者,认为《天下》是“庄子自作”的“《庄子》全书之自序”。仅有朱得之、林云铭、胡适、郭沫若、王叔岷、严灵峰、崔大华、刘笑敢等少数学者,认为《天下》“决不是庄子自作的”。

本书从郭象版杂篇《天下》2579字中,摘出魏牟版、刘安版外篇《天下》2053字,复原于魏牟版外篇第十七。校正郭象篡改和历代讹误:补脱文5字,删衍文80字,订讹文16字,厘正误倒1处。

《天下》文风张扬夸诞,意旨鲜明辛辣,撰者当为先崇名家、后宗道家、杂学极广的庄子再传弟子魏牟。

魏撰《天下》,可分六章。篇旨是总论百家方术,弘扬老、庄道术。

第一章,总论“方术”、“道术”。

第二章,分论墨家“方术”。

第三章,分论宋钘“方术”。

第四章,分论慎到“方术”。

第五章,分论关尹、老聃“道术”。

第六章,分论庄周“道术”。

通篇措词严谨,评议精准,终篇章评议庄周及其所撰内七篇,堪称千古不刊之论。

蔺撰《寓言》已对内七篇结构及其奥义予以内部抉发,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庄学总论。魏撰《天下》则对内七篇义理及其价值予以外部定位,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先秦学术总论,被古今学者公认为中国思想史第一名篇。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

曰:无乎不在。

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

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

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

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以蕃息畜藏为意,老弱孤寡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

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

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各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赅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不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返,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今译

天下治方术之人很多,都以为自己拥有的方术,是无以复加了。

古人所言的道术,究竟何在?

答曰:无所不在。

问:道体之神从何而降?道体之明从何而出?

内圣有其所生,外王有其所成,都源于道一。

不离宗师,称为天人;不离精神,称为神人;不离真德,称为至人;以天道为宗师,以物德为根本,以造化为玄门,洞悉物化征兆,称为圣人。

以仁作为恩泽,以义作为公理,以礼规范行为,以乐调和矛盾;熏陶天下慈爱仁厚,称为君子。

以法作为名分,以名作为表征,以实作为参验,以稽查来决断;法律之数一二三四,百官以此排列。

以实事为常务,以衣食为主干,以繁衍生息、积蓄收藏为意义,老弱孤寡都得赡养,是民众的理想。

古人的道术何其完备啊!匹配神明,醇和天地,养育万物,合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包罗六合四方,笼罩小大精粗,道术的运用无所不在。

古之道术明确而在于古时制度的,旧时律法、世传史书尚且多有记载。

古之道术在于《诗》、《书》、《礼》、《乐》的,邹鲁士人、搢绅先生多能明白。

古之道术散见于天下而存设于中原的,百家之学时或予以称道。

近世天下大乱,贤、圣不能辨明,道、德不能划一,天下各得一察以此自好,譬如耳目鼻口,都有所明,不能相通,犹如百家众技,都有所长,时有所用。尽管如此,不完备不全面,都是一曲之士。分判天地之美,离析万物之理,不察古之道术大全,很少有人能够备悉天地的完美,称述神明的容貌。

因此内圣外王的道术,幽暗而不能彰明,郁积而不能抉发。天下的士人各为一己嗜欲,而自造方术。可悲啊!百家方术往于人道而不返天道,必定不合古之道术。后世的学者,不幸不能窥见天地的纯粹,古人的大体,道术将被天下方术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