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绪论一 “饕餮纹”天帝的两千年正名史(1)

书名:青铜之道本章字数:2363

弁言 青铜纹样研究被错误命名引入歧途

商周青铜器的主体纹样,战国至今两千多年未能正确命名。主要的错误命名有四,即战国的“饕餮纹”,汉代的“蚩尤纹”,北宋的“饕餮-兽面纹”,现代的“兽面纹”。这些错误命名把青铜纹样研究引向歧途,遮蔽了华夏图像学的终极密码,导致了华夏图像学的难以建立。

本书在《伏羲之道》《玉器之道》解密上古陶器玉器纹样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密中古铜器纹样。先以两篇绪论,宏观梳理背景:绪论一“循名”,列举文献证据,论证中古铜器的主体纹样“饕餮纹”是天帝纹。绪论二“责实”,列举考古证据,概览上古陶器、上古玉器、中古铜器的“饕餮纹”天帝。再以正编九章,微观解密“饕餮纹”天帝的构件细节及其衍生纹样的天文历法内涵和宗教神话内涵。

本文是绪论一,宏观梳理战国至今“饕餮纹”天帝的两千年正名史。首先勾勒华夏青铜器简史,然后辨析商周青铜器的主体纹样被错误命名为“饕餮纹”、“蚩尤纹”、“饕餮-兽面纹”、“兽面纹”的致误原因,最后论证商周青铜器的主体纹样是“天帝纹”。

一 华夏青铜器简史

人类铜器史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当时的铜器均非冶炼铜,均为天然铜块锻打而成。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早期人类经过数千年陶器发展,烧陶的窑温超过了青铜的熔点,于是当时的西亚区域和华夏区域几乎同时出现了人为加入其他金属成分的冶炼铜合金,包括含砷的砷铜、含镍的白铜、含锌的黄铜等等,最后出现了含锡的青铜。西方学者认为,华夏区域的铜合金冶炼工艺和青铜器铸造工艺均从华夏境外传入。但有中国学者认为,华夏境内的铜合金冶炼时间并不晚于华夏境外。

1.上古起源期:“蚩尤”作兵

刘远晴《中国早期铜器研究》认为,中国早期铜器可以分为两大时期和五大区域。第一时期是仰韶-龙山时代,第二时期是二里头文化期。五大区域是:新疆中西部区,东天山与河西走廊区,黄河上游的河湟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海岱区,长城以北的北方区。白云翔《中国的早期铜器与青铜器的起源》认为:“中国公元前16世纪以前的早期铜器已在50多个地点发现了500多件,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其年代最早者为公元前 4500年。早期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公元前4500—前2500年尝试冶炼各种原始铜合金的发生期,公元前2500—前2000年以红铜为主的发展期和公元前2000—前1600年以青铜为主的成熟期。中国古代青铜器分别起源于西北地区和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

综合大量学者的研究,本书认为华夏铜器史至迟始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可以分为三大阶段:仰韶早期至龙山中期,是铜器起源时期。龙山中期至龙山末期,是铜石并用时期。夏商周三代,是青铜时代。

为了便于青铜器纹样研究,本书把华夏青铜器的纹样分为三大阶段:仰韶早期至龙山末期是青铜器纹样的起源期,夏代是青铜器纹样的发展期,商周两代是青铜器纹样的鼎盛期。目前发现的华夏境内最早铜器,属于仰韶早期的陕西伏羲族。1956年陕西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含镍20的白铜片,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含锌25的黄铜片。

2012年,中科院王昌燧教授研究发现,姜寨黄铜片用固体还原工艺制成,年代比西亚最早的人工冶炼金属砷铜略早,提出中国冶金工艺为本土起源。

目前发现的华夏境内最早青铜器,属于仰韶、龙山之交的甘肃伏羲族。1975年甘肃永登蒋家坪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铜锡合金的青铜刀残件,1977年甘肃东乡林家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铜锡合金的青铜刀。

先秦文献多言“蚩尤作兵”,比如《吕氏春秋·荡兵》:“蚩尤作兵。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世本·作篇》:“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管子》佚文:“蚩尤受卢山之金而作五兵。”《尚书》佚文:“黄帝之时,以玉为兵;蚩尤之时,炼金为兵,割革为甲,始制五兵,建旗帜,树夔鼓。”《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遂杀蚩尤。”众多考古实物证明,先秦文献记载不误,因为“蚩尤”正是上古晚期的伏羲族首领。上古、中古之交的“炎黄之战”,长城以北的黄帝族南下黄河流域,征服了以“蚩尤”为首的农耕三族,开启了黄帝族统治农耕三族的夏商周三代。

杜廼松《中国青铜器发展史》认为:“我国青铜器的制作,很可能起源于甘青地区。”华夏青铜器之所以起源于甘青伏羲族,是因为甘青伏羲族烧制彩陶的窑温为华夏境内乃至全球范围最高,达到了1050°,远远超过了青铜熔点850°。

龙山中期至龙山末期,华夏青铜冶炼技术逐渐成熟,华夏区域进入铜石并用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华夏青铜器,见于龙山中期山西伏羲族的陶寺文化和龙山晚期甘青伏羲族的齐家文化。

山西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环,有29齿,可能是标示神农归藏历的小月29日。

山西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铃,光素无纹,是采用合范法制作的华夏最早青铜礼器,铸造技术有所提高。

甘青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两件华夏最早青铜镜,一是青海贵南尕马台出土的七连山青铜镜,二是甘肃广河齐家坪出土的分至纹青铜镜,镜背都是伏羲连山历纹样。

伏羲连山历是距今八千年的华夏最早历法,以东七山、西七山为坐标,形成了七山六谷图:太阳东升西落的连线,上半年六个月由南至北经过六谷,下半年六个月由北至南经过六谷。其完整表达,见于商代安阳妇好墓出土的七衡六间青铜镜,又见于周代《周髀算经》的七衡六间图。

青海尕马台的青铜镜,仅以七连山表达伏羲连山历。七连山纹,并非少画一角的八角星,不宜混淆。

甘肃齐家坪的青铜镜,既以连山纹表达伏羲连山历的七山六谷,又以分至纹表达伏羲连山历的七衡六间:内圈是夏至的太阳轨道,外圈是冬至的太阳轨道,中圈是春分、秋分的太阳轨道。

伏羲连山历的分至纹东传,于是上古黄帝族出现了辽宁牛河梁的分至纹祭坛,上古东夷族出现了安徽凌家滩的分至纹玉璧。直到战国、西汉,仍有分至纹玉璧。

齐家文化青铜镜的连山纹、分至纹,证明华夏最早的青铜器纹样,承袭上古的陶器纹样、玉器纹样,基本纹样是天文历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