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绪论二 “饕餮纹”天帝的六千年演变史(2)

书名:青铜之道本章字数:1655

石峁先夏黄帝族又把红山黄帝祖族的晚期天帝即蹲式天帝,石家河文化的鹰冕天帝,综合为竖式天帝,省略了左右两龙。

由于石峁先夏文化的竖式天帝省略了左右两龙,不符合夏商周“饕餮纹”天帝的基本图式“天帝乘两龙”,所以夏商周的“饕餮纹”天帝多为横式天帝,少有竖式天帝。

3.东夷族天帝造型:大汶口文化-凌家滩文化

上古东夷族的祖地是黄河下游区域和淮河流域,先仰韶时代形成了后李文化,仰韶时代发展为北辛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时代发展为安徽凌家滩文化。东与大海相邻,北与红山黄帝族交接,西与东扩伏羲支族交接,南与良渚南蛮族交接,处于三大外族向外扩张的丁字路口,也受到三大外族的综合影响。

凌家滩东夷族的北极天帝造型,先是双腿直立,源于红山黄帝族的北极天帝造型;后来变成了双腿下蹲,源于伏羲族的北极天帝“帝俊”。

凌家滩东夷族的北斗猪神造型,源于红山黄帝族的北斗猪神造型,即《山海经·海外西经》所言“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的“并封”。

由于东夷族的天帝造型大多接受外族影响,原创性较低,所以对中古夏商周的“饕餮纹”天帝影响较小。

4.南蛮族天帝造型: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

上古南蛮族的祖地是长江下游的钱塘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形成了上山文化,先仰韶时代发展为跨湖桥文化,仰韶时代发展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龙山时代在太湖流域发展为良渚文化。

西扩南蛮支族在仰韶时代晚期到达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流域,形成了湖北屈家岭文化,龙山时代中期发展为湖北石家河文化。屈家岭文化与南扩伏羲支族的湖南高庙文化、四川大溪文化接触并受其影响,石家河文化与东扩伏羲支族的龙山文化接触并受其影响。

以下分述良渚南蛮祖族和石家河南蛮支族的天帝造型。

其一,良渚南蛮族的天帝造型。

良渚南蛮族的至高神“北极天帝”,即良渚神徽“天帝骑猪巡天图”。受到伏羲族“帝俊”的影响,也是蹲式天帝。

良渚南蛮族的次高神“北斗猪神”,从良渚神徽下部抽取出来,成为独立造型。

良渚南蛮族和夏商周黄帝族的“饕餮纹”天帝,整体结构和对应天象全都不同。

良渚南蛮族的“饕餮纹”天帝是上下结构的“天帝骑猪巡天图”,上部是北极天帝,下部是北斗猪神;对应中央天区的北极天象:北斗七星围绕北极帝星旋转,尚未融入上古伏羲族创造的二十八宿体系。

夏商周黄帝族的“饕餮纹”天帝是左右结构的“天帝乘龙巡天图”,中间是北极天帝,左右是卷尾两龙;对应五大天区的全部天象:苍龙七宿围绕北极帝星旋转,已经融入上古伏羲族创造的二十八宿体系。

可见夏商周黄帝族的“饕餮纹”天帝“天帝乘龙巡天图”,直接源头是石峁黄帝族的“饕餮纹”天帝“天帝乘龙巡天图”,整体结构和对应天象全同;间接源头是良渚南蛮族的“饕餮纹”天帝“天帝骑猪巡天图”,因为整体结构和对应天象不同。李学勤等学者认为良渚神徽是夏商周“饕餮纹”的直接源头,不太精确。

其二,石家河南蛮支族的天帝造型。

石家河南蛮支族把南扩伏羲支族的湖南高庙文化北斗猪神,与良渚南蛮祖族的北极天帝,综合为极斗合一的鹰冕天帝。商周玉器仍有极斗合一的鹰冕天帝,所举四例分别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山西曲沃羊舌村西周墓、陕西丰镐西周墓、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宗庙基址。

石家河鹰冕天帝既有上古四族共有的星形眼,又首创了拟形人眼的臣字眼,两种眼型均被商周“饕餮纹”天帝继承。

石家河剪影天帝的源头,是良渚天帝玉佩的反面,首先变形为剪影天帝的早期图式,然后定型为剪影天帝的后期图式。后期图式北传龙山晚期的山西陶寺神农国,影响了夏商周“饕餮纹”天帝的造型。

良渚南蛮祖族和石家河南蛮支族的天帝造型,都对夏商周的“饕餮纹”天帝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言,上古华夏四族的文化,具有广泛的多边交流和深入的相互影响。其中上古伏羲族的天文历法最为先进,是上古华夏的文化总基因和最大影响源。

上古黄帝族东西两支的天帝造型,既有独创性,也受到了上古伏羲族天帝造型的重要影响,较少受到上古南蛮族、上古东夷族天帝造型的影响。

夏商周黄帝族的天帝造型,一方面继承了上古黄帝族的天帝造型,另一方面吸收了上古伏羲族、上古南蛮族之天帝造型的大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