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七章 西周窃曲纹,源于太极图(2)

书名:青铜之道本章字数:1735

然而汉代以后“独尊儒术”两千年,于是孔子别解成为定于一尊的权威解释,《山海经》、《庄子》、《说文解字》等众多文献的正解均被遮蔽。从此夔被视为担任“乐正”的人,其实真相是夔鼓为正乐之器。

以上梳理先秦文献,证明了“夔一足”的神话内涵是独足夔,并非孔子所言“一个足够”的人。以下梳理先秦图像,就能找到独足夔的造型,亦即“夔一足”神话的图像源头。

商周“饕餮纹”是“天帝乘龙巡天图”,图式结构是:鼻祖纹天帝+宗祖纹两龙。无论是连身式“饕餮纹”,还是分身式“饕餮纹”,鼻祖纹天帝所乘,均为侧面独足的宗祖纹两龙。龙是根据苍龙七宿连线拟形的四足神兽,每一侧面实有二足,由于“饕餮纹”的图式结构非常繁复,而青铜器的表面空间十分有限,于是不得不省略一足,导致鼻祖纹天帝驾乘的宗祖纹两龙,均为侧面独足夔。

神话不可能凭空出现,必有某种现实基础。阿基米德需要一个支点才能撬动地球,神话需要一个支点才能放飞想象。《山海经》“夔一足”神话的支点,正是商周“饕餮纹”的侧面独足夔。

华夏图像系统,先于华夏文字系统至少四千年,所以华夏图像是华夏文字的源头。商周《山海图》和商周青铜器的华夏神话图像,同样先于战国《山海经》和先秦文献的华夏神话文字,所以华夏神话图像是华夏神话文字的源头。正如战国《山海经》之“天帝乘两龙”文字,源于商周《山海图》和商周“饕餮纹”之“天帝乘两龙”图像;战国《山海经》之“夔一足”文字,同样源于商周《山海图》和商周“饕餮纹”之侧面独足夔图像。

2.商周夔龙纹的四种龙足数量

作为“天帝乘龙巡天图”的商周“饕餮纹”,由于铜器表面空间有限,因此鼻祖纹天帝所乘宗祖纹两龙,只能是侧面独足夔。但是商周铜器除了从属于“饕餮纹”的侧面独足夔,另有很多并非独足的独立夔龙纹,龙足数量共计四种。

三维立体的四足夔龙,见于陕西扶风海家村出土的西周铜龙等器,一个侧面二足,两个侧面四足。

二维双侧面的四足肥遗龙,见于陕西泾阳高家堡戈国墓出土的西周铜卣等器,一个侧面二足,两个侧面四足。

二维侧面的二足夔龙,见于陕西岐山丁童家村出土的西周外叔鼎鼎耳等器,一个侧面二足,等价于两个侧面四足。

二维正面的二足夔龙,见于巴黎赛努奇博物馆收藏的商代虎食人卣外底等器,仅有二前足,省略二后足,留出空间另画对应鱼星的双鱼。

二维侧面的独足夔龙,见于陕西泾阳高家堡戈国墓出土的西周铜卣腹部等器,仅有一前足,省略一后足。

二维侧面的无足夔龙,见于江西新干商墓出土的扁足鼎耳部等器,二前足、二后足全部省略。

综上所言,商周夔龙纹的龙足数量,四足才是完整图式,二足、一足、无足均为简化图式。由于侧面独足夔是商周“饕餮纹”的标配,所以四足、二足、无足夔龙纹的数量,远远少于侧面独足夔的数量,遮蔽了夔龙四足的真相。

3.商周夔龙纹的六大图式

商周夔龙纹,共有六大图式。

首先是植根于苍龙七宿的三大天文历法图式。

第一图式是上首下尾的卷尾两龙,表达苍龙七宿的静态分布:或为三维立体,或为二维平面。

第二图式是一首两身的旋转式肥遗龙,表达苍龙七宿的动态旋转:分别表达顺时针旋转的天盘龙,逆时针旋转的地盘龙。

第三图式是一首两身的展开式肥遗龙,表达上古伏羲族首创、中古夏商周承袭的华夏阴阳合历。

其次是脱胎于三大天文历法图式的三大宗教神话图式。

第四图式,脱胎于第三图式,即把肥遗龙的一首两身,改为上尾下首的宗祖纹两龙:或居“饕餮纹”两侧,成为经典“饕餮纹”,表达《山海经》所言“天帝乘两龙”;或者脱离“饕餮纹”,成为黄帝族族徽,表达礼器主人是“龙子龙孙”。

第五图式,脱胎于第四图式,即把竖置龙尾改为横置龙尾,变成龙嘴向下的横置两龙:或居鼻祖纹两侧,成为拆分“饕餮纹”,表达《山海经》所言“天帝乘两龙”;或居天极纹两侧,成为“饕餮纹”的星象还原图式,表达“龙星绕极旋转”。

第六图式,脱胎于第五图式,即把龙嘴向下改为龙嘴向前,变成龙嘴向前的横置两龙:或居鼻祖纹两侧,成为另类“饕餮纹”,表达《山海经》所言“天帝乘两龙”;或居天极柱两侧,成为“饕餮纹”的星象还原图式,表达“龙星绕极旋转”。

综上所言,商周“夔一足”神话,商周夔龙纹的四种龙足数量,商周夔龙纹的六大图式,都是天文历法为源,宗教神话为流。天文历法、宗教神话的符号载体,都是图像在前,文字在后,图像为源,文字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