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的七个名号
七个名号的由来
成汤堪称上古时期最卓越的政治领袖之一,被后世儒家标榜为圣君的典范。春秋时期的孔子将夏禹、商汤、周文王并列为“三王”,其弟子子夏说这三位上古圣王的品德“参于天地”,与天齐、与地齐。
孔子解释了何以赋予三王如此崇高的评价。是因为这三王具备了“三无私”的精神,如春风化雨,惠泽人世间的普罗大众。何为三无私精神?按照孔夫子的原话,是指“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意思是说,夏禹、商汤、周文王,就像苍天那样无私地覆盖着万物,像大地那样无私地承载着万物,像日月那样无私地照耀着万物。把自己拥有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这是后世儒家理想中圣贤人格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成汤就是这么一位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的上古帝王。
如此一位高尚的圣王,理应受到后人的崇仰。缅怀一个圣人的方法有千万种,而尊号以文字载体的形式显示出来,流传百世,无疑是彰扬圣人事迹的有效途径。成汤由此拥有了七个名号,《古本竹书纪年》中说“汤有七名而九征”。
至于成汤有哪七个名号,古今说法不一。按照《金楼子》的说法,成汤的七个名号是姓生、履长、瘠肚、天成、天乙、地甲、成汤。但是《金楼子》成书年代较晚,大致在南北朝时期,距离成汤已有两千年之遥,对上古史事的记载难免失真,甚至出现以讹传讹的情况。
今人结合史传文献与甲骨卜辞,罗列出成汤的七个名号:
第一个名号,唐。史传文献见于《归藏》:“昔者,桀筮伐唐。”也见于卜辞,如:“贞上甲、唐、大丁、大甲。”
第二个名号,成或天成。成,被认为是谥号。按照《逸周书·谥法》的说法,“安民立政曰成”。成,带有平定动乱、开创盛世之意。通常只有贤君才有资格谥号为成,如周成王。汤兴师伐桀灭夏,平定中原之乱,武功卓著,因而谥号为成汤。卜辞中有“侑于成、大丁、大甲、大庚、大戊、中丁、祖乙”,可作为史传文献的注脚。天成,似乎仅见于《金楼子·兴王》。
第三个名号,成唐、成汤。成汤是史传文献中最常见的称呼之一,也是人们最熟悉的名字。成唐见于周原甲骨,是周文王时期祭祀成汤的卜辞,如:“癸巳,彝文武帝乙宗,贞王其邵祭成唐。”北宋末期出土的叔夷镈钟,也铸刻有“成唐有严在帝所,专受天命”的铭文。近代甲骨文研究大师王国维认为,唐古字从口从昜,与汤字形相近。卜辞中的唐,是汤的最原始写法,后来逐渐转写作汤。
第四个名号,大乙或天乙。殷商之时,已经使用天干地支来纪时。当时盛行以一个人出生日的天干来命名,成汤是主癸及妣甲的儿子,生于乙日。大乙是卜辞中对成汤的称名,其后祭祀成汤的日子固定在乙日,称之为大乙日。举个例子,如有条卜辞:“甲戌贞,大乙日亡害。”天乙,见于《史记》《世本》《荀子》等史传文献。成汤被尊为天乙,缘由如谯周所说:“夏、殷之礼,生称王,死称庙主,皆以帝名配之。天亦帝也。殷人尊汤,故曰天乙。”天乙,就是帝乙。殷商时期崇拜天帝,成汤称号为天乙,将其抬升至天帝的至尊之位,可见成汤在殷商后人心目中形象之高大。
第五个名号,履。履是成汤的本尊大名。似仅见于史传文献,如《墨子·兼爱下》云:“汤曰:惟予小子履。”这是成汤的自称,意同“在下履某”。成汤叫履的原因,《帝王世纪》解释说:“主癸之妃曰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以乙日生汤,故名履。”履,就是足迹。成汤的母亲扶都看到白气贯月,在天空上缓缓前行,觉得十分好奇,就跟着月亮跑。结果白气入身,扶都怀上了成汤,生下来之后就以“履”命名。“履”之名不见于卜辞,可能是后世为神化成汤的假托之名。
第六个名号,武王、武汤、武唐。这是殷商后人对成汤武功显赫的一种颂名。武王、武汤见于《诗经》中的《长发》《玄鸟》等。《史记·殷本纪》云:“于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可见成汤是一个极为自信的人,他对自己的成就颇为骄傲,宣扬说:“我雄赳赳气昂昂,最会打仗,所以号称武。”当然,成汤绝非王婆卖瓜。论武功之盛,成汤伐桀灭夏,建立了一个长达六个世纪的青铜王朝,此等丰功伟业,古今能有几人?武唐见于卜辞,有时就简称一个“武”字,如:“叀武唐用,王受有佑。”可见殷商后人确实为有这么一位能征善战、武功赫赫的先祖而倍感自豪。
第七个名号,帝乙、高祖乙,这两个应是成汤的庙号。帝乙见于《易纬·乾凿度》:“易之帝乙为成汤。”高祖乙常常见于卜辞,如“甲子卜,其又岁于高祖乙三牢”等。
集如此之众的名号于一身,成汤或许是上古帝王中绝无仅有的。成汤诞生的年代,时值昏庸的孔甲无德乱国,夏王朝江河日下,而商族却是蒸蒸日上,快步迈入文明的时代。成汤之所以能够风风光光地闪动在历史大舞台上,正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自成汤的祖母——示壬的配偶妣庚开始,殷商的直系先妣列入周祭受祀的对象,其意义十分重大。殷商周祭的第一个先王是上甲微,这是殷商民族信史时代的开端。然而,上甲微配偶的庙号尚未出现在甲骨卜辞上,表明当时没有记载下来,到了殷商末期举行周祭时,已经无从考证了。
上甲微之后的三匚,他们的配偶庙号也没有记录下来。但在卜辞中统称为“三匚母”,表明殷商后人已经产生追溯直系先妣的想法。只是当时没有记录下三匚配偶的名号,让殷商后人无从供祀,只能含糊地合祭。
对女性先祖的尊重与祭祀,是跨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主壬配偶妣庚、主癸配偶妣甲,是卜辞中最早的直系先妣名号。这意味着,从成汤的祖父主壬开始,商族已设置专业的祭司或史官,负责整理攸关商族大事的典册。因而成汤祖母、生母的名号得以载入典册,让后人祭祀先妣时有案可稽。可见,主壬或主癸之时,商族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算是跨入了早期国家的门槛。
成汤作为商王朝的开国之君,在后世儒家心目中属于与天地、日月齐的理想圣哲,正因为如此,成汤才拥有如此之众的名号流传至今。成汤与殷商先祖契一样,他也被赋予神奇的色彩,拥有扑朔迷离的感生神话。
《宋书·志》卷二十七引《帝王世纪》云:“主癸之妃曰扶都,见白气贯月,意感以乙日生汤,故名履。”到后来,成汤诞生的神话越来越离奇,《金楼子》说:“成汤母感狼星之精,又感黑龙而成。”所以成汤又有黑帝子之称。
成汤奇异的形貌
史传文献对成汤外貌的记载,也很离奇,说他生有四种异相。
其一,成汤身躯伟岸,高八九尺。《太平御览》卷八引《洛书》云:“黑帝子汤,长八尺一寸。”
其二,成汤上半身消瘦,下半身肥粗;皮肤白皙,两颊饱满,长有络腮胡;躯干昂直,声音洪亮。《艺文类聚》卷十二引《帝王世纪》云,成汤“丰下锐上,晰而有髯,倨身而扬声”。《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亦云:“汤质皙而长,颜以髯,兑上丰下,倨身而扬声。”
其三,成汤身体背部隆起,称之为龟背。孔子是殷商族的后裔,成汤这种奇异的体形也遗传到大圣人身上。《孔丛子·嘉言》说,孔子“修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也”。《孔丛子》传为孔夫子的后人孔鲋所作,可信度很高。春秋一尺约等于现在的19厘米,一尺十六寸。孔子身体颀长,高九尺六寸,约1.8米,也算个伟岸丈夫。史书又称,成汤双臂修长。古代一肘等二尺,或说一尺五寸为肘。东汉的《白虎通》说,成汤臂长三肘,三肘相当于四至六尺,那是成汤的一双翅膀,要挥去不义之恶人,让百姓安居乐业,生生不息。东汉另一部儒家典籍《春秋元命苞》说,成汤臂长四肘,四肘在六尺与八尺之间。成汤双臂之长超过六尺,犹如长臂猿。他的一股神力,能够像皎洁的明月驱散阴云,让大地瞬间安宁幽静。出现这样离奇、浮夸的描述,是东汉儒家进一步将成汤神圣化与神秘化的需要,可见当时对成汤的推崇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四,成汤有生理缺陷。《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称:“至汤,体长专小,足左扁而右便。”这是说成汤左脚扁平,不便走路,行走时重心都落在右脚上,是个右利者。《尚书大传》又称“汤半体枯”,成汤不但是个右利者,而且也患有半身偏瘫。殷商尚右的观念,可能与其先祖成汤的遗传基因相关。如甲骨卜辞中出现以右卜为用的占卜习俗,形成以右队为先的军事编制,存在以右宗为尊的宗庙制度,建立以右官为高的官僚体系,等等。
对比文献记载与甲骨卜辞,足证史传中成汤奇异的形貌并非完全是虚妄之说。成汤身体上存在先天性的缺陷,但是他具备了上古圣君所拥有的“三无私”精神。如同古希腊维纳斯断臂女神像残缺之美,这种先天缺陷让成汤的形象更加丰满,也更加真实。当你见到一个走路姿势一点都不帅气、略微跛行的人,却能够威武地挥令三军,那种从心底油然喷发出来的震撼,绝非普通语言所能表达的。正因为如此,后人才会赋予成汤种种不可理喻的神迹,让他拥有七种名号,将他推崇到参于天地、比于日月的至尊位置。
殷商民族的希望就寄托在如此一位玄乎其玄却又不失真切的神奇首领身上。成汤,将带领殷商民族,大踏步向中原腹地进军,从而赢得天下,创造极其辉煌的青铜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