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3 黄道周:明末耿介一忠臣(1)

书名:桃花扇底看前朝本章字数:2063

黄道周,福建漳浦人,自幼天资过人,少年即有“闽海才子”之名。天启二年进士,历任天启朝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崇祯朝右谕德、少詹事、翰林侍读学士、经筵日讲官等。

黄道周是个典型的士大夫,行事但循义理,不屑圆转,俗称戆头。戆,愚直也。被称为戆头者,即任气节而不顾利害之人。故古人以为,唯此戆头,方可以托孤寄命。

崇祯二年冬,后金皇太极率领大军越过蓟辽督师袁崇焕所设的防线,围逼北京城。其后袁崇焕率军回救,鏖战多日,虽然围解,但京师突然遭遇兵祸,朝野对袁崇焕怨谤四起。崇祯帝也因此战备受打击,乱了方寸,十分恼怒,不仅要追究袁崇焕的罪,而且还要株连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钱龙锡,因为钱龙锡曾举荐过袁崇焕。满朝官员无一人敢出声,唯黄道周连夜上疏,为钱龙锡辩冤,直指崇祯帝的过失:“杀之不足明威,而徒有损于国。”自负且急躁的崇祯帝阅疏大怒,“以诋毁曲庇”,着令回奏——崇祯在盛怒之下,让黄道周把话再说清楚,其实是给了黄道周和自己一个退避圆转的机会,不料黄道周又一连上了两疏辩解,表明自己“区区寸心”,“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崇祯帝的愤怒被黄道周阻沮,他因此非常反感黄道周,几乎要将黄杀了。由于黄道周的据理力争,钱龙锡得以不死,而黄道周却因此被降三级调用。

黄道周三疏诤谏,学的是他的老师袁可立。黄道周从此名声大振。

崇祯五年,黄道周以疾求归,临走时给崇祯帝上了一疏,言辞激切:“臣入都以来,所见诸大臣皆无远猷,动寻苛细,治朝宁者以督责为要谈,治边疆者以姑息为上策。序仁义道德,则以为迂昧而不经;奉刀笔簿书,则以为通达而知务。一切磨勘,则葛藤终年;一意不调,而株连四起。陛下欲整顿纪纲,斥攘外患,诸臣用之以滋章法令,摧折缙绅;陛下欲剔弊防奸,惩一警百,诸臣用之以借题修隙,敛怨市权。且外廷诸臣敢诳陛下者,必不在拘挛守文之士,而在权力谬巧之人;内廷诸臣敢诳陛下者,必不在锥刀泉布之微,而在阿柄神丛之大。”黄道周以请求退休者的身份,冷眼旁观,精准地指出了崇祯帝面临的尴尬局面:诸大臣几乎没有能真正为朝廷考虑的,不但不为国家尽力,反而利用权力打压那些真正想为国尽力的仁人志士。这话说得崇祯帝心惊肉跳,内心很沮丧、恼火。崇祯帝批复,跟上回一样,让黄道周把话再说清楚,要解释“葛藤”“株连”等几个词语。

从古到今有一个怪现象:有的人就是不接受含蓄的表达,非要让你把话说清楚、说露骨,你说清楚了,他却受不了了。黄道周无奈,只能进一步申明自己的见解,几乎将崇祯即位以来以及从前三十年的弊端和任用人才的失误全部说了出来,把皇帝信任的重臣的所作所为一语道破:“迩年诸臣所目营心计,无一实为朝廷者。其用人行事,不过推求报复而已……今诸臣之才具心术,陛下其知之矣。知其为小人而又以小人矫之,则小人之焰益张;知其为君子而更以小人参之,则君子之功不立。”黄道周很不给皇帝留面子,并且直刺当时崇祯信任的几位大臣。崇祯帝阅疏,非常生气,将黄道周贬斥为民。

崇祯九年,黄道周又被起用,复原职。累迁右谕德、少詹事、翰林侍读学士、经筵日讲官。崇祯帝冷静清醒的时候,也会想起黄道周的话,因为经过时间检验,黄道周所言几乎被一一证实了,加上黄道周学问精深渊博,人又正直,名气又大,所以他又重新任用黄道周。可是,刚一上任,黄道周就连连上疏,不改其激切直言,当然是没有悬念地惹怒了崇祯帝,又掉入了一个由兵部尚书杨嗣昌等人精心布下的陷阱。其时朝廷肃清东林党,黄道周虽不是东林党朋,但也被株连,心灰意冷,请求辞职回家。临走时他又上疏解释自己辞职的原因,本来是谦虚之词,也可以说是敷衍,列举十数条理由,有一条说自己“文章意气,坎坷磊落,不如钱谦益、郑鄤”。这句话被痛恨他的杨嗣昌等人抓住不放——其时,有人揭发弹劾郑鄤曾经打过自己的母亲,这可是大逆之罪。关于此,有两种说法:一是郑鄤少时,其母悍妒,犯七出之过,其父欲杖而教训之,郑鄤不愿意父亲担此名誉,乃泣而求代父杖母,也可能是怕父亲下手过重,自己代父执行,做个样子,让父母都好受一些;二是郑鄤的确对他母亲不好,蒙骗了曾经路过在郑家小住的黄道周。郑鄤百口莫辩,后来被处以凌迟。这样一个大逆不道之人,黄道周居然称赞他的文章好,这让人抓住了把柄。崇祯帝也犯了人君不该犯的错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黄道周辩解说自己只是认为郑鄤的文章写得比自己好。但是,崇祯帝就是抓住这一点不放,斥责他居然同情称赞一个忤逆的郑鄤!

为什么朝廷那些大臣如获至宝地抓住黄道周这一点不放?也许是因为骨子里的孝道血统和仁孝文化基因,黄道周一直主张严格遵循以孝道治天下的传统。当时崇祯皇帝最倚重的宠臣杨嗣昌,父母去世应该丁忧守制,而崇祯却将其夺情起复,这是没有遵守孝道。黄道周指责杨嗣昌不守孝道,为此还举行了一场辩论——“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斥责杨嗣昌不遵礼守制,有违孝道,无疑也是指责崇祯,这很明显。因此崇祯帝极力袒护杨嗣昌等人,崇祯和杨嗣昌君臣组合对付黄道周,黄道周雄辩滔滔,纵横莫当。这一场千古罕见的抗辩对话,即便是编剧妙手,也难呈现其惊心动魄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