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哪位诗人飞黄腾达后常帮助故友?

古人有句话:“诗穷而后工。”意思是命运坎坷才能激发诗人写出好诗。

这句话似乎是很有道理的,司马迁就说:“《诗经》里的诗篇,大多是圣贤们遭遇生活困顿,发愤写出来的。”我们看看熟悉的唐代诗人,几乎身世都是很坎坷的:王勃年少成名,但是后来却犯罪,甚至牵连自己的父亲;王维二十岁考中进士,可是在安史之乱中却被叛军俘虏授官,后来差点儿因此丧命;杜甫从小就心怀大志,想报效国家,但是一生颠沛流离,最后病死在湖南的一条船上;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却一直被人诬陷,多次被贬,最后被一个残暴的官员杀害;……

但是也有例外。有一位诗人,年轻的时候颠沛流离,无以为生,靠朋友接济过日子,可是后来时来运转,飞黄腾达,竟然当了将军,最后被封侯。

这个人就是高适。

高适的父亲曾经在韶州当官,高适小时候就跟着父亲。后来父亲去世,高适年少无依,靠乞讨为生。但是他立有大志,希望长大能建功立业。于是他广泛游历,结交了很多朋友,李白、杜甫、王之涣、王昌龄都是他的至交。

高适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但是当时朝廷被权贵把持,他这样出身低下的人是很难登上高位的。直到他快五十岁的时候,他才因为参加一次临时性的考试得中,被授予了封丘县县尉这样的小官。

唐代的县尉经常做一些为虎作伥、欺压百姓的事情,高适心里觉得很难受,他说:“我这样高傲的人却要去跪拜迎接长官,这让我心都碎了;而上级又命令我去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这更让我觉得悲哀。”一气之下,高适辞官不做了。

后来,他在河西游历,成为大将哥舒翰的幕僚。

安史之乱爆发,哥舒翰率领官军在潼关抵挡叛军。当时叛军来势汹汹,哥舒翰主张固守关口,等待敌人疲惫之后再出击。但是皇帝派来的监军李大宜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他硬逼着哥舒翰全军出击。李大宜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哥舒翰没有办法,含泪率军出击,结果大败。

潼关失守,唐玄宗仓皇逃跑,高适抄小路追上了唐玄宗,并且为哥舒翰鸣不平。唐玄宗觉得高适敢于直言,很欣赏他,就任命他为侍御史,后来又将他升为谏议大夫。

高适走上仕途后,对以前的朋友一直很关心。

李白跟从永王李璘,被卷入了皇子们争皇位的斗争中。李璘被杀,李白也被关进了监狱,一度被判死刑。当时已是将军的高适和名臣郭子仪一起倾力营救李白,李白才被撤销死刑,改判流放。高适后来到蜀州和彭州担任刺史,正好杜甫流落到这里,高适也给了杜甫很多帮助,让他一家能够安居下来。

唐肃宗上元二年,正月初七人日那一天,高适写诗寄杜甫说:“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当时杜甫未及作答。杜甫离开四川,整理文稿时重读高适的诗,而那时高适已经去世了。杜甫睹物思人,写诗寄托哀思:“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其中对故人的思念感人肺腑。自此,高适、杜甫人日唱和的故事便成为佳话。至今,每年人日这一天,成都杜甫草堂都要举行活动,纪念这两位诗人的友谊。

高适为人侠气,喜欢交朋友,在他眼里,真可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了。他流传至今最有名的一首诗,也是写给朋友的: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大是当时一个著名的乐师。唐代送别诗很多,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这首《别董大》都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别董大》的格调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似,王勃高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高适更是满怀豪情地勉励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后人评价,高适这两句诗比王勃的诗更有豪杰气概,也许,这与诗人自身的性格和经历密不可分,这话与其说是对朋友的安慰,还不如说是诗人内心的写照——有才华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是会受到别人的尊敬的。

李白是怎么被卷进“永王之乱”的?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逃出长安的时候命令太子李亨断后,但不久李亨就在灵武即位,这就是唐肃宗,尊称玄宗为太上皇。李亨即位激起了其他诸王的不满,永王李璘在江陵起兵,打算自立当皇帝。当时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李璘想将这位誉满天下的名士罗至旗下,以壮声威,于是派心腹谋士韦子春以平定安史之乱、安定天下的名义,请李白成为他的幕僚。

当时高适向肃宗详细介绍了江东形势,说明永王必败之状。肃宗任命高适为节度使,与来瑱、韦陟共同率兵平定永王之乱。

野心勃勃的李璘兵败被杀,而曾被李璘奉为座上宾的李白也因“附逆”而下狱,命在旦夕。知道友人身处危难之后,高适极力营救,加之名臣郭子仪更是以身家性命为李白担保,终于使李白免除一死,而被判流放夜郎。在李白流放的路上,高适和郭子仪还在为李白求情,终于使皇帝下诏赦免了李白。此时李白正好走到白帝城,得知消息之后,兴奋地写下了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